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复习课件

上传人:尘*** 文档编号:242972900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代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学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 ,明初确定统治地位,明清,:“经世致用”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发展,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 乐,春秋,2、学说:,政治学说:,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A,、“仁”,(仁者爱人 )(民本思想),B,、“礼”,(“克己复礼”) 具有保守性,C,、“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 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政治学说:,“ ”, 理想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3、历史地位:,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孔子与老子,探讨宇宙本源,无为而治,辩证法,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复杂,思想和言论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二)儒家,:,孟子和荀子对儒学的发展,1、孟子,:孟子的思想,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 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荀子的思想:,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A,仁政学说,(核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 伦理思想:,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D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伦理观,治国理念,民本思想,目的,孔子,“性相近”说,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维护奴隶制,孟子,性本善,“仁政”学说,“民贵君轻”,缓和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荀子,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相同点:,(1)背景:都处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2)性质:都包含了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的性质。,(3)内容:都主张以德治国。,(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代表,特别是,的利益,战国时期一度成为,,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庄子,的思想:,兼爱,(“仁”,与孔子的区别),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下层劳动群众,手工业者,显学,“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相结合,,建立一个,国家,今必胜古、主张,。,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当时,适应了,的需要,。,在后世与,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兵家,1、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2、孙膑: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法、术、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变法革新,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儒家思想,(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3、,法家学说,:,其中的,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哲学基础,变革思想,三、儒家思想的改造和独尊地位的确立,(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废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黄老之学恢复经济的使命已经完成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汉武帝时为解决边境问题和诸侯割据势力寻求新的,治国思想(或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3、新儒学内容,:,。,4、新儒学的评价,:,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统治,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实现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公羊春秋,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四、宋明理学:,儒家学说的转型与成熟,(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出现“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3、儒学志士为重兴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二程 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 ”,(2)历史地位:,元朝曾将,作为科考内容,(时期)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儒家道德伦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四书章句集注,明初,2、陆王心学,(1)内容:,陆九渊 ,“ ”,通过,“ ”,以求理(内心反省),王阳明 ,“ ”,知行合一 ,强调,作用,克服私欲,就能恢复良知,王阳明为什么用心学来更新理学?,(2)作用:,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阳明心学的崛起,直接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四、宋明理学:,儒家学说的转型与成熟,心即理也,发明本心,致良知,自我主动,(三)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异同,同(实质与影响):,两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属于儒家学派;,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有着积极影响;,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异,:,对世界本源的具体认识和求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源是内在的“心”,“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四)宋明理学的评价:,四、宋明理学:,儒家学说的转型与成熟,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具有消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参考课后“阅读与思考”,(一)背景:,(二)代表及其思想:,1、,李贽思想,:,五、挑战儒学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批判与法发展,明清时期封建专制腐败,思想界因循守旧;,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权威;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政治上:,;,。,经济上:,。,治学上:,。,思想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为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博学考据,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仁政”、“民本”、立志、责任感等有益成分,构建起时代特色的新儒学。,3、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新特点:,反传统、反教条;“经世致用”;民主启蒙色彩,言论自由、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五、挑战儒学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批判与法发展,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深远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性。,五、挑战儒学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批判与法发展,4、明清批判思想的影响:,认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很大,但由于这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再加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这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其影响远不如西欧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五、挑战儒学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批判与法发展,对儒家文化的综合认识,(1)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当今公民的道德规范,“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和为贵”和“和而不同”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等。,(2)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被抛弃。,(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家赞扬。,(4)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2009山东文综 27节选),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008年山东文综 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理(或儒家思想),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