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政治专升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296870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6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政治专升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成考政治专升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成考政治专升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S,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S,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S,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16,年成人高考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政治,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纲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什么?,(,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理论);方法论(行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2,)内容: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否被认知?),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哲学派别,判定标准:(,1,)第一性(,2,)同一性,(,3,)世界状态,(,1,)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的),(基本派别),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的),(,2,)同一性:可知论(人可以认识世界),不可知论(人不可以认识世界),(,3,)世界的状态:辨证法(联系、变化、发展),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可知论、辨证法,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孤立、片面、精英论),(,3,)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法),唯心主义:,(,1,)客观唯心(客观精神、理、道),(,2,)主观唯心(个人的意志),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壮大,(,2,)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3,)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辨证法(唯心)、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1,)科学的,(,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无产阶级哲学,6.,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工具,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二,.,物质和意识(唯物论),大纲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物质和意识(唯物论),大纲要求:,(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物质和意识(唯物论),1.,物质是什么?,客观存在,2.,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一定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只有运动才是物质,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存在静止,但它是相对的),二,.,物质和意识(唯物论),4.,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5.,自然规律是完全无意识的,社会是有意识的,但二者都是客观的。,6.,意识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月亮),二,.,物质和意识(唯物论),7.,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有条件),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统一,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1,)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多样的统一,(,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二,.,物质和意识(唯物论),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大纲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大纲要求:,(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世界的普遍联系,2.,世界的永恒发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2.,质变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与本质,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1.,总特征,:联系、发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重关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蝴蝶效应,),(,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新事物(好的)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中国成立),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论),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口子)(两点论),(,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决定外因),(,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时时处处都有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论),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基本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1,)度,(,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为质变做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起新的质变,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机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讲究适度原则(方法论),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基本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内部矛盾);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2,)事物的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个否定,形成一个周期,(,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3.,五对范畴(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辩证关系),(,1,)现象与本质,(,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世界的普遍联系,2.,世界的永恒发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2.,质变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与本质,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四,.,实践和认识(认识论),大纲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一)认识的本质,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四,.,实践和认识(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人能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三个基本形式:生产、处理社会关系、科学试验),(,2,)认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实践和认识(认识论),2.,认识发展的过程(两次飞跃),(,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践到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到实践),(,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4,)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实践和认识(认识论),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认识的本质,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大纲要求:,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大纲要求:,(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唯物史观,(,1,)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个根据,(,2,)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精英主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3,),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地理环境,(,2,)人口,(,3,)生产方式:生产力(人和自然)生产关系(人和人),决定应用,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3.,人类社会基本结构,(,1,)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中地位产品分配关系,(,2,)政治结构:国家(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国体:阶级属性;政体:国家形式,(,3,)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不进入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进入。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大纲要求:,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大纲要求,(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大纲要求,(三)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1.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机统一,2.坚持和完善中特社民主政治制度,(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3.依法治国,(1)含义,(2)意义,(3)加强法制:1.有法可依,2.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法制宣传,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目标、任务,(2)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科学内涵、发展道路(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扩大公民参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积极稳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三)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大纲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大纲要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提出: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论新的阶段,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初步阐述。七大。刘少奇进一步阐述,(2,)科学内涵:马原,+,中国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经验总结丰富理论,用马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国经验总结成理论;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两次飞跃,两大成果),(,1,)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马原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第一次中国化,(,2,)第二次飞跃,中特(邓、三、科),三件大事:,1.,新民主主义革命;,2.,社会主义革命;,3.,改革开放,(,胡锦涛在中共成立,90,年大会:,90,年来成就:中特道路;中特理论体系;中特制度),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3.,毛泽东思想,(,1,)形成,:,萌芽(大革命时期),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成熟(科学阐述新民主义义革命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写入党章(七大),继续发展(建国后),(,2,)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军建、国防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建理论;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4.,中特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12,大提出,“,中特社,”,命题,,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4,大提出,“,邓小平理论,”,;,15,大写入党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大写入党章,(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科学发展观:,18,大写入党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延安整风和七大后确立,,57,年后逐渐丧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再次确立,(2,)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指引成功,(2,)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3,)体现对待马义的科学态度并开拓马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大纲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性和基本经验,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大纲要求,(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前,-,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总路线: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革命,革命对象:三座大山,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和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前途: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基本纲领,(,1,)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5.,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必要性:内无民主而受封建压迫,外无独立而受侵略的国情;农民占多数且是革命同盟军主力军;敌人强大且在城市,(2,)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6.,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三大作风: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社会,(,1,)主要经济成分:五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2,)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8.,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2,)手工业: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5%,定息),双重改造:企业和资本家个人的双重改造,资本家成为劳动者,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0.,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1,)工业化和改造并举(,2,)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和平方式进行,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请在书本上找出相对应的知识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大纲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大纲要求:,(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内涵和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大纲要求:,(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提出,1980,,邓小平第一次提出,(,2,),92,南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形成:,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十三大系统阐述,十五大制定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十八大提出“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变,主要矛盾没变,国家地位没变,(,2,)内涵:已经是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100,年不变,(2,)原因: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3,)习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代中国最大客观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特点,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6.,战略,(1,)三步走,(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大纲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大纲要求:,(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3.,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当前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改革开放历程和成就,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OR,革命,(,2,)为什么是革命: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解放生产力;深刻性和广泛性,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1,)有机整体(,2,)改革是动力(,3,)发展是目的(,4,)稳定是前提,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5,. 对外开放,(1),原因、必然性:世界开放的世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2,)历程:分步骤、分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4,)成就:对外经贸;引进外资;三步走稳步推进;加入世贸,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2,)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3,),“,引进来,”,和,“,走出去,”,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大纲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刻理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方针。,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大纲要求:,(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大纲要求:,(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1.,建设创新型国家,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统筹区域发展,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主体: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控制国家经济命脉,(,2,)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加强监督,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原因、必要性:所有制结构决定;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性决定;市场经济发展决定,4,.,实现共同富裕和防止两极分化,(,1,)先富和后富。客观经济原因决定,.,没有阶级差别但有工作能力的差别;,.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不平衡,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投入产出比,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关系:既重视效率又重视公平;不能片面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分配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社会主义,(,1,)所有制结构:,(,2,)分配方式,(,3,)宏观调控:人民利益原则;长远利益,+,当前利益;局部利益,+,整体利益,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建设创新型国家:原因、核心,(2,)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工业化,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3,)新农村建设:意义、总要求、怎么做,(,4,)统筹区域发展:目标、内涵、四大区域,(,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怎么做?,(,1.,意识,2.,循环经济清洁生产,3.,法规、监督,4.,经济结构调整),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大纲要求:,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模式及其优势,深刻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大纲要求:,(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机统一。,2,.,坚持和完善中特社民主政治制度,(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3.,依法治国,(,1,)含义,(2,)意义,(,3,)加强法制:,1.,有法可依,2.,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法制宣传,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目标、任务,(,2,)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科学内涵、发展道路(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扩大公民参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积极稳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纲要求:,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纲要求:,(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地位,(,1,)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2,)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4,)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八荣八耻),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1,)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2)吸引力和凝聚力,(,3,)思想道德进步,(4,) 丰富和发展中特社理论和实践,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纲要求:,了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准确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纲要求:,(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构建原则:,(,1,)以人为本,(,2,)科学发展,(,3,)改革开放,(,4,)民主法治,(,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1,),优化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改革,(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橄榄型格局),(,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救助与慈善、商业保险、多种方式,(,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 完善社会管理,1),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5),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大纲要求:,了解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准确掌握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大纲要求:,(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崛起),否定国强必霸:(,1,)中特社的必然选择,(,2,)中国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3,)时代趋势,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处理国际事务,2,)五项原则指导,3,)与发展中国家团结,4,)爱国主义和履行国际义务统一,5,.,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建立国际新秩序,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大纲要求:,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结合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理解以,“,一国两制,”,构想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大纲要求:,(一),“,一国两制,”,构想,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2.,以,“,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1,)一个中国,(,2,)大陆:社会主义制度,(,3,)香港、澳门、台湾:长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权),2,.,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香港澳门是成功实践,3,.,九二共识:一个中国、一中各表,十一,.,中特社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大纲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十一,.,中特社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大纲要求:,(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十一,.,中特社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3,)知识分子承担重大历史责任,(,4,)人民军队保卫者和建设力量,(,5,)新阶层是建设者,十一,.,中特社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2,.,统一战线,(,1,)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2,)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者,(3,)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4,)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十一,.,中特社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3.,领导核心,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党的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建设,(,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4,)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第三部分 时事,了解,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