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8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296823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69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8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8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8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9/13/2024,1,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描述明确、具体、符合新课程标准,切合学习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设计合理,能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及提高学生的信息修养,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遵循学生的年龄、个性、背景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操作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选题难度切合学生实际,组织合理,无科学性错误。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找出其难点,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能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学生全体,发展个性,尊重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科学合理,教学方法适宜、,灵活、有创造性,,,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机制,,有助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个性发展和,集体意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指标设计合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便于及时收集、调控、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培养多维能力,自主形成情感,,对完善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9/13/2024,2,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教,学,资,源,设,计,内容,呈现,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逻辑严谨、层次清楚;内容呈现的结构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满足教学要求;媒体和素材选用得当,资源组织恰当,表现方式简捷合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的切入点选择准确;资源设计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教,学,资,源,设,计,技术,运用,呈现方式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学习进度可控、学习路径可选;程序运行稳定、响应及时、播放流畅;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控制性好;声音、图像清晰,文字设计规范、合理、醒目;资源链接清晰、易于检索、没有无效链接;人机交互操作简便、符合习惯,教,学,资,源,设,计,艺术,效果,页面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统一;画面清晰美观;视像、动画形象生动,声画协调、有感染力;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符合审美要求,教,学,资,源,设,计,实用,性,注重人性化、智能化、可扩充性设计,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容错力强,具有使用周期长、易于交流、推广和共享,9/13/2024,3,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教学效果,学习,过程,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建构和创新能力、协作精神。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教学效果,基本知识合格率,双基落实,教学目标达到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思维,与,创造,学生思维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开动脑筋,乐于表现,主动探索、主动练习、创造学习,有一定的感悟,能举一反三。能体现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反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教学效果,主动,与个性,学生参与意识强,兴趣浓厚,团结协作、有团队精神,师生关系融洽,有竞争意识,有较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教学效果,特色与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任务完成好,课堂活跃,教学环境愉悦,模式有特色,合理、完整、立体化,教法学法有特点、启发教学新颖,体现懂、会、乐,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处理能力,9/13/2024,4,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教师基本素质,教学,基本功,情绪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具有亲和力;,语言规范、流畅、精炼、逻辑性强;教具演示规范熟练,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能力,善于运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化解难点,重点突出;组织教法科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及时反馈,课堂调控能力强;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体思想教育始终贯穿渗透全课,有实效,教师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熟练而恰当地搜集、处理、制作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或常规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的资源,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得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起到明显作用,9/13/2024,5,案例1 初一语文社戏,教学目标,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9/13/2024,6,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9/13/2024,7,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老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学而不思则惘”,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9/13/2024,8,学习活动序列图,9/13/2024,9,9/13/2024,10,9/13/2024,11,活动1:用聊天工具引入教学,9/13/2024,12,教学导入,9/13/2024,13,用Q&A工具引导学生粗读课文,9/13/2024,14,细读课文,利用论坛组织学生对词句及情节分析,9/13/2024,15,9/13/2024,16,用聊天工具讨论,9/13/2024,17,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利用论坛组织讨论,9/13/2024,18,课文精读,9/13/2024,19,用Q&A引导学生思考,9/13/2024,20,拓展延伸,9/13/2024,21,关于案例的思考:,你认为这个序列的适用方式是什么?完全取代课堂教学?还是与面对面讲授相结合?还是作为课外的辅助学习序列?,你认为该序列什么地方设计得比较好?,你认为该序列在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你认为这里面哪些活动可以不必在Web上进行,而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的?,9/13/2024,22,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学习活动的方式选择;,活动的时间;,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活动工具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有效地监控学生机;,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网络状况;,9/13/2024,23,学习活动的方式选择;,哪些活动适宜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进行?,哪些活动适宜在Web上进行?,哪些活动可以放在课前和课后进行?,9/13/2024,24,每项活动的时间:每一个活动学生大概要用多长时间完成,这是在LAMS应用于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分配的时间有多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持情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某项活动时间过长,可能会降低其学习兴趣。,9/13/2024,25,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例如,可以利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设置的问题不是选择题,那么要注意问题的答案不能太长,而且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论坛设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有争议的主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除了可以作为监控者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及其在各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在聊天、讨论等活动中与学习者交互,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地学习。,9/13/2024,26,学习活动工具的选择;,在进行某项活动时,选择适合的工具是很重要的,比如说,要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是用聊天工具呢还是用论坛工具呢?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9/13/2024,27,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有效地监控学生机。,课堂教学是集体教学,教师在讲授时应当要求学生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但是学生一旦坐在电脑前,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授的,此时教师应该能够对学生机进行控制,通过教师机进行广播教学或是强制使学生机黑屏,直到讲授完毕进入下一个活动时才恢复学生机的操作。,注意防止学生在网络中迷航。有的学习活动是基于网络的,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也可能会提供一些网络链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而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自制力是很差的,很容易出现网络迷航的情况,教师这时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学生机,提醒学生回到学习活动中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学习进度的不同,此时教师应提醒进度较慢的学生加快进度,并对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9/13/2024,28,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网络状况,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进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会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排斥情绪。,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网络状况,如果有大量的视频信息要传送,而网络速度又较慢,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9/13/2024,29,案例2:火山与地震,案例说明,这是姚伟峰老师设计的江苏科学出版社第十一册自然第七课火山和地震的研究课,其课堂教学实录和评析获全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专业委员会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组织的“新标准、新理念、新实践”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在有关杂志上。,9/13/2024,30,内容简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科学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分目标第三部分第一条是: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火山和地震现象,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所以在教学时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多媒体教学,以解决无法跨越的时空限制,将宏观的地球浓缩进教室;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地壳运动、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使学生对地震和火山喷发现象的原因从表象认识建立到概念的高度,并能解决周围可能“发生”的问题。,9/13/2024,31,学习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已经具备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科学课程标准对确定科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也就是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火山和地震现象的内容,编排基本适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还是比较远,因此要适当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9/13/2024,32,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网络资源浏览的学习,能初步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现象及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及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研究、整理、应用,学生能初步掌握“收集事实研究事实整理事实应用事实”的自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展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9/13/2024,33,教学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火山和地震的相关信息;,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探究学习网站。,9/13/2024,34,总体设计与步骤:,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事实”、结合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整理是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拓展事实”,形成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由五项教学活动构成,每项活动都是一个探究过程,每项活动是不同层次的认识活动,都是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应的认识,达到科学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9/13/2024,35,观察自然现象提出研究的项目让学生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9/13/2024,36,展开初步探究进行信息的收集根据学生提出的研究项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事实的收集。从网站中的文字、图片、录像,以及Internet中收集资料。收集事实力求全面,收集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信息,让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初步共享。,9/13/2024,37,发布研究成果进行信息的整理,收集的事实是杂乱无序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处理,来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并且让学生发布在网上,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和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及研究成果的展示,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9/13/2024,38,实现资源共享进行信息的应用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模拟实验的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褶皱”、“断裂”现象的表象,构建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的过程及概念。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行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辨证思想的渗透,并让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9/13/2024,39,总结学习过程进行信息的拓展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总结,在学生面前再现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整体构建所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从表象建立到概念形成和对新知识的创新及实际应用,进行信息的拓展。,9/13/2024,40,以上五个活动构成认识发生、发展、初步形成的过程;构成学生学习逻辑思维、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及科学志趣。,9/13/2024,41,课堂教学过程:,一、观察自然现象提出研究的项目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谈话导入:谈话(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现象录像):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9/13/2024,42,揭题:屏示:火山和地震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提出探究问题: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9/13/2024,43,导入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姚老师的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9/13/2024,44,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有着美好的自然现象,但是也有的自然现象会带给人类巨大的灾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一定的感知,马上切入正题。为学生提出研究项目奠定基础和埋下伏笔。学生从自己所观察的自然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与科学教育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项目、自己展开研究活动的自行探究学习方法是一致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当场用电脑键盘打出学生所提出的研究项目并显示在大屏幕上,确立了学生研究的问题,很好地整合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9/13/2024,45,二、展开初步探究进行信息的收集探究导航谈话:首先请你双击桌面上的“火山和地震”快捷方式,然后点击“欢迎进入”,网站中的信息非常多,你可以选择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初步浏览、研究。开始吧!初步探究学生初步浏览:“地震园地”、“火山世界”、“相关链接”、“搜索引擎”等栏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小组参与。,9/13/2024,46,初步介绍谈话:那就请把你浏览到的信息介绍给你的同伴、好朋友看,你可以招呼他过来,也可以自己走过去相互介绍,开始吧!去呀!学生相互分组介绍。谈话:(广播)为了便于和更多同学进行网上交流,你可以将你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网上,先可以点击“我的观点”栏目,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已经自动链接到这里,你研究哪个问题只要点击该问题,就可以进行研究成果的发布、查看,开始吧!,9/13/2024,47,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浏览网站,避免了盲目性。同时通过初步浏览,进一步熟悉使用网络查阅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能力,为下一步学生深入研究作好了准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范围内初步分享个人浏览、研究成果,既使学生进行了小组学习,又让学生的不同研究方法能让其他同学共享。较好地体现新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9/13/2024,48,三、发布研究成果进行信息的整理谈话:如果你和旁边的同学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可以共同研究;也可以下位子和你的好朋友去合作研究。你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也可以进行复制、粘贴网上资料,再适当修改,作为你的观点。如果要插入图片,必须先将网络中的图片保存在你的计算机上,然后再浏览插入、发布。学生进行浏览并留言。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小组参与。谈话:研究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去查阅一下其他同学发表的研究成果,你对其它问题也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将你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网上,更可以去帮助一下研究比较慢的同学。学生继续研究发表留言。,9/13/2024,49,点评学生的研究留言过程:谈话:同学们的研究方法很正确,确定了研究的目标,收集有用的资料来研究自己的项目。没有完成研究的同学也不要着急,科学研究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你们已经做得很出色了,好现在先停止浏览。(广播),9/13/2024,50,四、实现资源共享进行信息的应用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的危害?(学生交流)谈话: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呢?这个问题是哪些同学研究的?你能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吗?那怎么会发生这些地震呢?,9/13/2024,51,地震的形成谈话:哪些同学是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请说说你们的研究情况。提问:那岩层为什么会形成褶皱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实验吧,把你桌上的毛巾叠起来放平在桌面上,用手按住两头,向中间挤压,你观察到了什么?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引导:如果把毛巾看作地壳岩层)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岩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褶皱现象。)那么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请你用手握住枯树枝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手在枯树枝断裂时有什么感觉?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断裂形成地震,所以地震时往往大地会震动,而且还有轰隆隆的声音。),9/13/2024,52,设计意图: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既体现现代教学理念,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多角度整合。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地震发生的整个过程吧。播放:地震的形成过程。(指向:这就是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所形成的褶皱。),9/13/2024,53,火山的形成谈话:原来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那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学生进行发布介绍)小结:由此可见,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都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在火山喷发同时,往往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因此地震和火山喷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谈话:其他同学你还研究了什么问题呀?谁来讲讲自己的研究情况?,9/13/2024,54,学生发布:地震的预兆避震的方法地震、火山多发地带地震的预兆(学生进行发布并补充)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地震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吧。录像播放:地震预兆录像谈话:这是人们根据长期观察而得到的经验,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专门研究地震了。提问:你知道我国古代研究地震最有名的是谁吗?他是怎样研究地震的呢?你知道候风地动仪有什么用吗?谈话:是呀,就在公元138年的一日,龙口忽然吐珠,远在洛阳的张衡当即判断在西方有地震,不久传来消息,果然陇西发生了地震。张衡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啊!,9/13/2024,55,避震的方法(学生进行发布并补充)谈话:现在我们正在上课,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告诉周围的同学,相互说说。(表扬:你真是一个有冷静头脑的同学!)小结:如果现在突然发生地震,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然后再采取自我保护的方法。地震、火山多发地带(学生进行发布)谈话:这些地方为什么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呢?那么,我国的台湾省为什么是地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地带呢?介绍:台湾2002年3月31地震。这就是3月31台湾发生地震后的情景,这次地震又给台湾同胞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六大岩石板块,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方,由于相互挤压作用往往是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多发地带。,9/13/2024,56,延伸:通过网络浏览研究,你还了解了些什么呢?*介绍阿富汗地震:前不久阿富汗发生了里氏7级的大地震,这场地震让阿富汗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雪上加霜。但也有人猜测阿富汗发生的地震可能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到底是怎么样。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关注。,9/13/2024,57,设计意图:教师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Internet网络的信息量大、速度快的基础上,很好地结合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技术,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既体现学科特色,又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避免了用网络替代一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弊端。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势,当场展示了全部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情感动力,学生将更主动的去探究相关的问题。,9/13/2024,58,五、总结学习过程进行信息的拓展学生概述本课内容以及学习活动的过程。谈话: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提出再研究的问题:谈话:同学们了解的真多!那么对于这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想提出来继续研究呢?*介绍雁荡山:是呀,我们浙江的旅游胜地雁荡山,据科学家推断就是由于地球的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如今它成了浙江宝贵的旅游资源。谈话:看来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的问题。那就请大家把今天没有完成的研究继续下去,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你也可以访问姚老师的个人主页,我们在网上继续交流,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火山和地震的专家。,9/13/2024,59,设计意图:最后的信息拓展,是为了发散的思维,闪现创新的火花。指出了查阅资料并不是唯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查阅资料的途径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研究思路,把学生从课本的网络教学的局限中释放出来。同时鼓励学生把研究成果继续发布在网上与他人共享,愿意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9/13/2024,60,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有五个明显特点:第一,充分利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一是学生已有的查阅资料、网络浏览的能力;二是实物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三是信息技术多媒体影像和Internet网络,进行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有效整合,使学生的认识在已有的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自然展开。,第二,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探索的情景之下,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类似科学家发现、概括事物的经历。,第三,教师着力于让学生亲历收集事实、理解事实的过程,着眼于以“过程”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结论。,9/13/2024,61,第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研究、整理、应用,学生能初步掌握“收集事实研究事实整理事实应用事实”的自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教学过程、科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基本统一,每一项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时也是一个科学过程的经历,学生的认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深化。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努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即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的后继探究学习奠定基础。,9/13/2024,62,学生反响学生探究科学兴趣的再度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留言板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的;受时空限制探索的地壳运动变化、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发生,一下就跃在学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兴趣就随之再度提高。,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通过自主学习、观点栏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助、共同学习的能力。,9/13/2024,63,学生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实施,使学生认识了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能力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收集事实研究事实整理事实应用事实,正所谓授之于渔。学生的探究素养存在明显差异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借助计算机网络展开学习,并且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越加明显。,9/13/2024,6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都不能直接用于教学,重复现象较多,质量比较低。若是全部由教师进行自制,又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又受到一定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精确地表现出设计的需求,还会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教师本身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不要以教师构建的网站为中心,应该让学生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与项目,当然随之教师要重组教材,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对教师要有更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育机智;还有就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时,也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技术指导。,9/13/2024,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