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296557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38.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LOG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急危重症护理学,第 二 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学习目标,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及职责。,熟悉院前急救、急诊科和ICU的主要任务。,了解我国急诊科和ICU的运营模式。,2,第 一 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5,现场抢救,途中救护转运,EMSS,急诊室抢救,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6,完整,EMSS,现场急救组织,运输工具,有监测和急救装置,高水平的医院急诊和,ICU,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7,EMSS,即刻性,系统性,连续性,层次性,8,1936,年,法国最早建立,EMSS,1968,年 麻省理工学院提议建立“,急症医疗系,”,1970,年 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1972,年 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听证会,1973,年 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1980,年 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中救护车”,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9,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中国:,20,世纪,50,年代 部分,大,、,中城市,成立了,救护站,。,1980,年,10,月 原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设有,急诊科,地市级城市,设有,急救中心或急救站,,综合性大医院,都,建立了,重症医学科,,,并,配备一定的专业医护队伍。,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120”,。,10,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11,第 二 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管理意义重大,院前急救 急诊科抢救 危重病救护,13,(一)概述,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也称院外急救,(,outhospital emergency 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14,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具备标准,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难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为院外,呼救的患者,提供,院前急救,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任务,(二),院前急救的任务及工作范围,16,17,18,19,20,21,2013,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医疗救护员(,EMT,) 。,(三)院前急救人员配置模式,22,(四),院前急救模式,23,(四),院前急救模式,24,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其共性的环节包括:通讯、运输、急救技术、急救器材装备、急救网络、调度管理等。其中,,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25,二 、医院急诊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时间,一周,7,天,一天,24,小时,首诊负责制,以,“,急,”,为中心,体现时间就是生命,ER,26,(一)医院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急诊医疗,急救医疗,教学培训,科研,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27,1.,总体布局,(,1),标志,日夜醒目标志,(急诊科、通向各部门),(二)医院急诊科的布局,28,(,2,)平面布局,设在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设置原则,减少交叉穿行,节省时间,减少院内感染,设:,预检分诊台、候诊室、各科诊室、抢救室、,EICU,、清创手术室、检验室、,X,线检查室、心电图室、药房及收费处,29,(1),医疗区,预检分诊处,急诊抢救室,诊疗室、清创室,急诊手术室,治疗室和处置室,急诊观察室,-,留观时间,48-72,小时,EICU,、急诊病房,2.,区域布局,(,2,)支持区,门诊停诊时类似小医院,急诊医技部门,辅助及支持部门,(二)医院急诊科的布局,30,1,、,预检分诊室,急诊标,准标志,急诊科入口处,做到迅速疏导,应配备以下设备,:,1,)各种检查用品 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表、压舌板、常规化验用品等。,2,)通讯设备,3,)各种资料记录,4,)检查床和候诊椅,31,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装置,洗胃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微泵、输液泵,足够空间:床使用面积,12,米,12,米,配有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物品要“四定”,足够照明,-,无影灯、应急灯,足够电源,-UPS,抢救床,2-3,张,2,、抢救室,32,急诊科常用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急诊科常用仪器设备,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洗胃机,二、急诊科的设置:,(一)基础设施与布局:,3,、诊疗室,外科,-,靠近大门,儿科,-,独立接诊区,五官科,-,特殊设备诊疗室,24,小时开放,首诊负责制,35,4,、清创室,5.,急诊手术室,36,6,、治疗室或处置室,1.,位于各诊室中央,2.,治疗室内有配液操作台和无菌物品柜,及治疗所需物品,3.,处置室:做为处置一次性物品用,观察室按医院内正规病房设置及管理,由专职医护人员负责,观察时限,48-72,小时,之后应根据病情离院、住院或转院,7,、观察室,37,8,、,EICU,设在急诊科中心位置或相对独立的单元,,4-6,张床,,15-20m,2,/,床,主要收治严重创伤、随时有生命危险或病情危重、不易搬动、需监护抢救的病人,由专职医护人员负责,设备配置同综合,ICU,中央监护台能观察到所有病人,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可实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监护,38,(三)医院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科人员资质,执照、规范化培训、上岗证等,急诊科人员编制,固定编制医生、护士不少于在岗医护人员的,75%,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39,急危重症护理学,第 二 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复 习 题,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 ),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C,41,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何种仪器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 ),A.人工呼吸机,B.血液透析机,C.心电监护仪,D.除颤仪,E.输液泵,A,42,我国第一张ICU病床建立于( ),A.上海中山医院,B.北京协和医院,C.广州珠江医院,D.北京304医院,E.四川华西医院,B,43,美国的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 ),A.1年,B.3年,C.5年,D.10年,E.终身,C,44,一个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必须具备以下标准,哪项除外( ),A.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病人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B.给病人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C.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医疗救护,灾害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D.开展高水平的院前急救教学科研,E.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D,45,一综合医院急诊科接到卫生主管部门通知,某工地有20名工人因午饭后集体出现腹痛、呕吐、腹泻,需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该项任务属于医院急诊科的哪项主要任务( ),A.急救、急诊医疗,B.普及急救知识,C.科研,D.教学培训,E.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E,46,病人刘某,在河中游泳时不慎溺水,查体:神志不清,口含泥沙、河水,呼吸微弱,脉搏60次/分,在启动EMSS时,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A.立即呼叫120等待救援,B.立即头偏一侧,清楚口腔异物,C.立即胸外心脏按压,D.叫人抬送医院,E.先联系家人,B,47,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48,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49,急救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50,(四)急诊科的管理,1.,急救绿色通道,2.,急诊护理应急预案,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51,1.,急救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52,(,1,)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范围,1,各种危重患者,3,批量患者,2,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53,(,2,),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醒目标志,、优先抢救,合理配置、规范培训,正确分诊,、有效分流,首诊负责,、无缝衔接,分区救治、,优化流程,定期评价、持续改进,规范运行、有效救治,1,、接诊医生根据情况决定开通绿色通道,2,、可在所以单子上标明,3,、各司其职,保证救治的连贯、及时、有效,4,、,先救治后付费,54,基本原则,简明扼要、明确具体,责任明确、分级负责,培训演练、快速反应,2.,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常见类型,常见急症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灾难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应急准备,人员准备,物资准备,区域准备,启动与运行,院领导,急诊科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各相关专科医护及专家,急救应急组织体系,55,56,57,核心,质量管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多级管理,(,1,)组织实施,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58,(,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危急值班报告制度,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入院转送制度,护患沟通制度,59,(,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1,、救治流程,-,就诊顺序、接诊方式,2,、抢救流程,-,分工合作,3,、转归流程,-,专人转送,备好转运物品,电话通知接收科室,途中监测,60,(,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三、急诊护理工作组织管理,一级,-,濒危患者,二级,-,危重患者,三级,-,急症患者,四级,-,非急症患者,红区,-,一、二级患者,黄区,-,三级患者,绿区,-,四级患者,三区,四级,61,(,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三、急诊护理工作组织管理,制定标准及考核办法,体现质量持续改进,检查、分析、评价、改进,-,反馈,62,(,3,)具体目标及措施,稳定急诊专业护理队伍,提高分诊准确率,-,预见性,提高身份识别准确性,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患者住院率,规范护理文书,保证护患沟通顺畅,人员相对固定,掌握急救技术,6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3,)具体目标及措施,稳定急诊专业护理队伍,提高分诊准确率,-,预见性,提高身份识别准确性,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患者住院率,规范护理文书,保证护患沟通顺畅,床号、姓名,禁止用房间、床号作为唯一身份,反问式核对,必要时医护双重核对,使用腕带,64,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3,)具体目标及措施,稳定急诊专业护理队伍,提高分诊准确率,-,预见性,提高身份识别准确性,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患者住院率,规范护理文书,保证护患沟通顺畅,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及维修,-,足够电量、物品用后补充、每周检查、记录在册,设备清晰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设备使用,急救设备不外借,65,急诊护理工作组织管理,(,3,)具体目标及措施,稳定急诊专业护理队伍,提高分诊准确率,-,预见性,提高身份识别准确性,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患者住院率,规范护理文书,保证护患沟通顺畅,留观时间,48,小时,抢救记录及时记录,如未记录,,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文字,口头,医护一致性,66,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67,急诊科工作流程,68,你眼中的,ICU,?,你心中的,ICU,?,69,70,我们的,ICU,71,72,73,三、重 症 监 护,重症监护单位,(,intensive care unit,,,ICU,):也称加强监护病房,,是由,专业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专业化,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74,专科,ICU,:心内科,ICU,、呼吸内科,ICU,。,综合ICU,:,跨科室的全院性ICU,以处理多学科危重患者为主要工作。,部分综合ICU,:介于专科ICU与综合ICU之间,主要收治各专科或手术后危重患者,如外科ICU、麻醉科ICU。,(一),ICU,运作模式,75,1.,总体布局,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各区域相对独立,减少干扰和感染,各区域面积和比例合适,建筑装饰符合要求,(二),ICU,的布局,76,77,2.,区域布局,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医务人员生活区域,辅助和医疗,1.5,:,1,78,医疗区域,79,独立通道,80,医务人员生活区域,81,(三),ICU,的设置,1.,人员编制,医师:床位数,0.8:1,以上,护士:床位数,(,2.5,),:,以上,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其他,2.,病室设置,床位数,手卫生设施,通风与采光设施,噪音控制设施,82,1,、床位,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2%8%,,,使用率,75%,;,83,配有单间,每床占地,1825m,84,2.手卫生设施 安装足够的洗手设备,85,戴手套所向披靡?,86,3.通风与采光设施,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室温控制在,(24,1.5)左右,湿度控制在55-65,4.噪音控制设施,白天噪音最好不超过45分贝,傍晚40分贝,夜晚20分贝,87,设备带,病床,监护系统,呼吸机,注射泵,其他必备设施,信息管理系统,辅助检查设备等,3.,仪器设备设置,88,89,设备带,每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头,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头,2,个以上和负压吸引接头,2,个以上,90,病 床,91,(3)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92,(4)呼吸机,原则上每床配备一台,临床上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各ICU至少配备一台便携式呼吸机,93,PPT,学习交流,(5)注射泵,94,PPT,学习交流,其他必备设备,除颤仪,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95,PPT,学习交流,96,PPT,学习交流,ICU,设备设施,低温治疗仪,振动排痰机,97,急救车,98,(四),ICU,收治范围,1. ICU,收治原则,急性、可逆性,危重,高危因素患者,在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在ICU的收治范围,大手术以后,99,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心肺脑复苏术后需支持者,严重的多发性、复合伤,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危急病症,严重心脏疾患如急性心梗等,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等内分泌危象者,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2. ICU,收治对象,(四),ICU,收治范围,100,器官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病情转入慢性状态,患者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四),ICU,收治范围,3.,转出指征,101,(五),ICU,的工作制度,ICU,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负责科内全面工作,ICU,实行独立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护士长负责,ICU,的护理管理工作,医护,“,一体化,”,,提高医疗护理质量,1.,组织领导,2.,管理制度,各种法律法规,医疗核心制度,符合本专业医疗、护理工作的制度,102,患者病情危重,病重复杂,机体抵抗力低下,危重患者相对集中,各种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重耐药菌在,ICU,常驻,(五),ICU,的工作制度,原因,3.,院内感染管理,103,工作人员管理,患者管理,探视管理,医疗操作流程管理,物品管理,环境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废物与排泄物管理,监测与监督等,(五),ICU,的工作制度,3.,院内感染管理,104,(,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服,隔离衣,口罩,手卫生,1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N95,口罩,106,107,(,2,)患者管理,患者分类放置,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正压病房和负压病房,如无禁忌症,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每日早、晚两次清洁口腔,漱口或口腔护理。,保持,创,面、穿刺和插管部位无菌,气管切开及介,入,性治疗,,,病情允许应尽早终止。,108,(,3,)探视管理,探视人员进入,ICU,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穿鞋套,。,前后洗手或消毒手,疑似或证实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婴幼儿禁止进入,探视期间避免接触患者及周围物体表面,探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高度传染性患者,避免探视。,109,(,4,)医疗操作流程管理,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如引流管、深静脉置管、尿管、气管导管,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呼吸机管道管理等,110,(,5,)物品管理,规范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物品按照使用规范和院感管理进行处理,定期对仪器设备清洁消毒,111,(,6,)环境管理,室内应采用,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擦,4,次以上,拖把分区放置、固定使用、定期更换,每日定时消毒、净化空气。定期进行室内大清扫。,每月有空气培养记录,禁止干花、鲜花、盆栽植物,112,(7)抗菌药物管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8)废物与排泄物管理,(9)监测与监督,113,重症医学科质量监测指标,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六),ICU,质量指标,114,第 三 节,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急危重患者,定义:,急危重病患者是指那些有一个或多个,/,系统,功能障碍或器官功能衰竭的,生存依赖于先进的仪器,,需要监测和治疗。,116,安全定义,指没有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117,转 运,院内转运,放射科、B超,病区、手术室、ICU,院际转运,转上级医院,存在转运风险,增加并发症、死亡率、伤残率。,118,119,危重病人转运指南(2010年),步骤,1.,决定,2.,计划,3.,实施,4.,转运期间监测,120,PPT,学习交流,一、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阶段,1.,患者转运需求评估,危重患者能否转运,取决于转运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评估。,121,利益、风险评估,利益:,明确诊断,完善检查,确定手术,确定治疗,追求更好的监护,治疗,风险:,生命体征,并发症,意外事件,抢救措施,救治条件,能力,利益 风险,122,转运禁忌症,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未积极治疗;,潜在的风险:活动或搬运明确增加风险和危险者。,123,急危重病患者的转运,因此,拟进行的检查、操作对患者的救治和预后帮助不大时,不宜冒风险进行盲目转运。,124,2.,知情同意,决策者:医师,执行者:,医师、护士、护工、司机,决定者:,患者(家属),特别是转外院,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充分权衡风险与获益,,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125,3.,转运路线的确定,4.,转运人员,126,5.,患者的准备,正确评估气道安全性,确保气道畅通(充分吸痰),保持两条静脉通道,控制活动性出血,积极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的应用,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方能转运(SBP,90mmHg、MAP65mmHg)。,积极原发疾病的针对性处理。,127,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128,6.,转运仪器与设备准备,必备设备(电源充足),除颤仪的准备:,电是否充足,,当天是否检测,129,气管插管盘物资是否齐全,,喉镜、转运呼吸机,130,131,事先充电,报警声音调到最大,132,各种导线整理束缚好,133,7.,转运药物的准备,134,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危重患者(成人)转运配置药物,135,8.,转运方式的选择,转运床,136,转运车:,137,138,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阶段,(一)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监测,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139,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阶段,(二)常见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理,管道脱落或堵塞,呕吐,突发意识丧失,140,三、转运目的地患者交接,-SBAR,模式,Situation,(状况,发生了什么事?),病人的诊断,入院原因,病人经过何种治疗、抢救、用药、检查,目前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状况、是否有出血,Background,(背景,引起此状况之背景),过敏史、隔离要求、药物、物品(包括医疗文件)、压疮等,Assessment,(评估,发生此事件的可能问题),意识、各类管道,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Recommendation,(建议,改善或处理问题的建议),治疗的关注点、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特殊事件,141,危重病人转运流程,病人需要转运,是否为危重病人,是,主管医生评估病人,告知家属转,运的目的,/,风险,家属同意并签字,护士评估病人,做好准备,通知接收,科室,填写,危重病人交接单,主管医生、护士、,护工转运病人,安置病人,进行交接,转入科护士评估,病人后填写,危重病人交接单,参照,病人转运流程,否,142,PPT,学习交流,第,四,节,多学科团队合作,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景丽伟,第,五,节,医学伦理与器官捐献,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胡蓉芳,145,146,147,一、多学科团队概述,多学科团队合作(,MDT,),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团队,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科学、合理意见的临床诊治模式。,MDT,更强调的是诊疗中的工作模式和制度。,团队的构成,:,1.,人员构成,医疗团队通常由医生(全科或专科)、护士、药剂师、技师及其他相关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等组成,多以医护人员为主导。,2.,系统构成,团队系统构成包括团队投入、团队过程和团队产出。,3.,团队的特征,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团队成员各自扮演特定的角色和执行专门的任务,并为达成共同的目标彼此联系和合作;执行决策;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通常在高工作负荷下一起工作;团队在工作任务上能体现互相依赖与适应的合作方式。,4.,团队合作行为,维持团队结构和文化、运用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团队交流、实施计划和管理工作,提升团队技能等。,149,二,、团队合作成员的基本能力要点及核心技能,美国“提高团队性能及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 团队培训模式中指出,医疗团队成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要点包括:知识、技能及态度,。,同时指出团队成员核心技能包括:领导力、情境监管、互相支持及沟通。,150,二,、团队合作成员的基本能力要点及核心技能,1.,领导力,是指能够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行为,评估团队能力和成绩,合理分配任务,调动积极性,形成积极的氛围,2.,情境监管 是指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及时审视周围的行为,评估环境,形成互相尊重、共同承担责任的安全网络。,3.,互相支持 指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工作负荷,及时,地,给予协助和支持,减少风险和错误。,4.,沟通 指团队成员之间能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151,三、团队合作对急救医疗服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团队合作理念及培训有助于改进急诊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团队合作行为,。,2.,团队合作使团队成员职责明确、效率提高及协调合作,大大减少急诊患者就诊时“进入阻塞”现象,从而缩短其于急诊科候诊时间或与其他科室转诊周期,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152,四,、护士在急危重症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在急危重症领域团队合作中,护士的作用包括:,1.,患者支持,在医疗团队合作中,护士是观察患者健康问题反应的眼睛。,2.,信息传递,研究显示,护士在医患沟通方面优于医生,能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互动与传递。,3.,团队协助,医疗服务团队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断、治疗、康复和服务的活动中,护士发挥着重要的协助作用。,153,第,五,节,医学伦理与器官捐献,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胡蓉芳,急危重症患者的医学伦理问题,155,器官捐献,流程,156,护士在器官捐献中的作用,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