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知识梳理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2965010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必修四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必修四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单元 哲学思想: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思想,高考考点,(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哲学与时代精神,4.,哲学的作用,(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五)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考点梳理,】,(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 联系:一句话,(,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一句话,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具体知识的内容:三大类,(,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别:一般与个别 联系:,3.,哲学与时代精神,(,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哲学的作用,(,1,)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性质作用,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二)哲学基本问题,(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2,)主观唯心主义,(,3,)客观唯心主义,3.,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其特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上帝创造世界,联系,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2),自然科学基础,(3),直接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 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辩证唯物论高考考点,】,第五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核心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错误),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错误),辩证唯物论(一),(三)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四)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特点),1.,原理内容:,(,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意义(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结论:,P37,第二段,总之,,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论(二),【,核心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作用、能动性),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物质),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结论:,P40,第三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的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或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事求是。,(,2,)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012,山东文综,,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解析本题设问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限定了原理依据。回答时要先答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再结合材料说明在学雷锋活动中怎样做。,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四)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要求:,把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 (,2,)哲学依据:,(,3,)要求 :、,(,2009,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8,分),(,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1),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2),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2014,全国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解析:,本题第(,2,)问要求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说明,“,,答案具有开放性,可赞成,可反对。,如果赞成,则要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相关知识,重点强调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这一原理来说明,从而得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如果反对,则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第一,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其次,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意识这一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于实践活动,意识本身并没有直接现实性。因此观点具有片面性。,参考答案,(,2,),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2015,全国二)(,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1,),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支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2,)抗战精神属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正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3,)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如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被日本侵略者杀害,采取的三光政策。日本的侵华历史是不容置疑的,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四万万人民群众的参与抗战都说明了这一点。我国还于,2014,年,10,月,先后设立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高 考 考 点,认识论,(四)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核心考点,】,(一)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2,)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的活动,其能动性体现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社会性 (,2,)历史性,(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P4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重视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012,年北京卷,),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参考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三)真理的特点,1.,真理具有客观性,(,1,)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2,)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在这个条件和范围之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3.,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方法论要求),(四)认识过程(认识运动的规律),1.,认识具有反复性。,(,1,)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2,)结论: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1,)原因:,(,2,)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总规律),(,1,)原因: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结论: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13,全国,I)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2,)答案:,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3,)答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言语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015,全国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分),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记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记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2,分),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例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6,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将梦想变成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推动梦想的实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实现梦想。,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实现梦想。(,6,分。每要点,2,分,每句,1,分,最高给,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