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上传人:biao****biao 文档编号:24296482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的,提出:,小康的,实现:,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 ,从宏观上看,:,总体小康的,特点:,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特点,.,全面小康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的,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二,(,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个核心 三个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经济、文,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五个统筹,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3,、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就能够,-,“,五个统筹,”,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绿色,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新词典,新词典,六小工程,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是,200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首次提出的。,“粮食直接补贴”,是把国家通过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以间接补贴农民的暗补方式,改为将保护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以现金形式直接补给农民,由,暗补,改为,明补,。,新词典,“,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在研究中提出,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2,、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信息化的含义和作用,高新技术的含义和特点,统筹城乡发展,:,为什么?,怎样统筹城乡发展?,(4),、统筹区域发展,为什么?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怎样统筹区域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以人为本,B,、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C,、实现可持续发展,D,、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统筹,A,、区域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城乡发展,D,、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体现在,注重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A,、,B,、,C,、,D,、,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开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这一材料表明,A,、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B,、信息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我国信息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D,、我国完成了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艰巨任务,课件制作,:,姜增水,网络分析,:,卢士雷,习题选编,:,李 玉,政治工作室,EMAIL:jzs2007,谢谢!,本课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