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品德的形成课件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429646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第九章-品德的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9第九章-品德的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9第九章-品德的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九章,品德的形成,品德的形成,学习目标,:,理解品德及其心理结构;掌握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掌握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重点,:,掌握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难点,:,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概要介绍了道德与品德的概念、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基本观点;,第二节,品德形成的理论,介绍了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的早期研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培养,介绍了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丰富、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训练的具体方法。,第四节 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一、道德与品德,道德,与,品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德是由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道德与品德既有区别与联系,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四因素说,(一)道德认识,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包括对道德概念、原则、观点等道德知识的了解或掌握,以及运用这些道德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等道德判断和评价。,(二)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感在内容上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自尊感等等。,(三)道德意志,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四)道德行为,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有道德意义的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人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外在具体表现。(,关系,),(,拓展,),二要素说,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与道德意向组成。或者认为品德由道德需要与道德能力组成。或者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组成。简称品德由,“,知与行,”,二要素组成。,三因素说,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组成。简称品德由,“,知、情、行,”,三要素组成。,五要素说,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简称品德由,“,知、情、信、意、行,”,五要素组成。,六要素,说,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意志、道德行动、道德自我评价组成。简称品德由知、情、动、意、行、评六种心理成分组成。,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一、,皮亚杰,的研究,(,一,),基本观点:,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受到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制约,因此,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二)研究方法 :,对偶故事法,。,(三),成果: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二、柯尔伯格的研究,(一)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方法,:,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隔三年重复一次,追踪到22、23岁)和跨文化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2、成果,:,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品德形成的理论,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conventional level),(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柯尔伯格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但发展速度有快有慢。,2,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顺序,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3,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即道德推理发展阶段不能超越逻辑思维发展阶段。,4,道德发展与不同社会环境的刺激及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有关。,5,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即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10岁时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1917年因软体动物方面的研究而获纳沙特尔大学的博士学位,时值21岁。嗣后,他的研究方向从生主物学转向心理学,在儿童智慧的研究中采用生物学的概念,如同化、顺应和适应等。本世纪40年代又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和“数理逻辑”等概念。19401971年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和卢梭学院院长,19521963年任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曾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届,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年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1971年退休,辞去卢梭学院院长职务,但仍保留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主任之职。,(知识拓展),(拓展),皮亚杰以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动态的平衡为特征将认知发展划分了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18个月),,其结构是一种对重复多次的特定刺激的简单的、适应性的感觉运动反应;,()前运算阶段(26岁),,其结构是自我中心(只看到自己的观点)、集中性(只注意情境中的一个特点)和不可逆性(一旦开始思维,便不能逆转思维的方向);,()具体运算阶段(岁),,其结构是分组,这是一个分类系统,是同化与顺应相平衡的、思维是有条理有组织的象征系统,智慧适应性也于此时产生;,()形式运算阶段(岁),,其结构以假设、预言和检验进行科学推理。这是一个观念网络,在这个网络里,一切东西都与别的东西相联系,在每一个阶段,儿童的思维都是以自己的逻辑类型为特征的。,(拓展: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根据他的理论和大量临床研究的事实,分析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及遵守过程,并通过一些两难故事的观察实验,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岁,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2,权威阶段。,这一阶段(,6,岁,8,岁)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3,可逆性阶段。,这一阶段(,8,岁,10,岁)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4,公正阶段。,这一阶段(,11,岁,12,岁)儿童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的依据,并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的作用,,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是构成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过渡的中间环节;,道德行为是品德的最重要标志,,道德行为既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具体表现,又可以通过道德行为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加深、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可见,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在品德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各种成分在彼此联系中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得个体的品德结构由表层向深层,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逐渐发展和过渡。,对偶故事举例,皮亚杰,(1965),通过对儿童游戏中规则的运用和欺骗等行为的观察形成了有关儿童如何理解道德问题的假设。随后,他运用对偶故事法检验了他的假设。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对偶故事:,A.,妈妈不在家,一个小孩为了帮助妈妈做事,不小心打碎了一盘玻璃杯。,B.,妈妈不在家,另一个孩子为了偷柜上的糖果吃,结果打碎了一只玻璃杯。,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他律道德,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打碎一盘玻璃杯的孩子比打碎一只玻璃杯的孩子更坏,因为他打碎了更多的玻璃杯。,自律道德,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处于自律阶段的儿童会认为出于不良的行为动机或者有意打碎一只玻璃杯的儿童比不小心打碎一盘玻璃杯的儿童更坏。,三、班杜拉的研究,(一)有关道德行为形成的实验研究,1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实验说明,:,儿童通过对榜样的行为的观察学会攻击反应。,2抗拒诱惑实验,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而且,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儿童不必直接受到强化,只要观察榜样受到奖励或惩罚,就能受到间接的替代强化,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品德形成的理论,3言行一致实验,实验说明,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只在口头上要求儿童,而做起事来言行不一,那么,儿童接受和模仿的是不良行为。而且不管是成人还是同辈的不良行为对儿童均有影响。,(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社会行为是人借助于内部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儿童对榜样行为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下位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作用过程,(,强化激发和维持行为,增强行为的动机。强化: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社会学习理论的道德教育涵义,1,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变。,2,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包括客观环境、文化背景、人际关系、观察到的榜样等等,),3,榜样示范、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在道德行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榜样的作用,,注重道德行为的培养,注重教育者的言行一致。道德教育应该展示规范的榜样行为,让儿童进行观察学习,并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儿童通过强化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系统或能力。,第三节 品德的培养,一、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认识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确立。,(,一,),道德知识的掌握,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从个别到全面、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道德知识的掌握要依赖的条件:,1,使学生获得感性的道德经验。,2,学校、家庭和社会在道德教育上保持一贯和一致。,(,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1),从重复老师或别人的评价过渡到自己独立做出评价;,(2),从依据行为的直接效果为标准逐渐转向对行为动机的分析;,(3),从评价别人的行为到分析自己的行为;,(4),从片面的评价到全面、客观和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道德评价的示范,经常利用典型事例为学生做出简明而正确的评价,(2),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实践,(3),注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三,),道德信念的确立,1,、学生的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三个时期:,(1),无道德信念时期,(2),道德信念萌芽时期,(3),道德信念开始确立时期,2,、妨碍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头脑中产生的心理障碍:,(,1,)认知障碍:包括智力障碍与意义障碍,(a),智力障碍:智能不足,思维水平低,不能摆脱狭隘的知识经验的限制;,(b),意义障碍: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妨碍他们对于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2),情绪障碍,(3),意志行为障碍,二、道德情感的丰富,(,一,),道德情感的形式及其发展,道德情感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2,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与道德理论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儿童道德情感形式的发展存在着年龄特征。,小学儿童以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及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为主,易受情境的影响。,到小学高年级约有半数左右产生具有较高概括性和自觉性的理论型道德情感。,到初中三年级以后,在良好的班集体中,与道德理论相联系的道德情感体验基本占优势。,(,二,),道德情感的培养,1,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行为经验和道德情感体验。,2,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与榜样人物先进事迹的感染作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扩大学生的间接道德经验和情感体验 。,3,注意在具体情感基础上,明确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4,注意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5,通过,同情心训练,的方式丰富道德情感。,三、道德意志的锻炼,(,一,),道德意志的发展,(,二,),道德意志的培养,1,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2,组织道德行为练习,使学生获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严格要求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4,按学生的意志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四、道德行为的训练,道德行为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一,),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1,通过对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详细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方式;,2,分析某些典型人物的道德行为,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3,在做某件好事之前,组织学生讨论所应采取的行动步骤;,4,分析总结道德行动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5,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地、主动地选择道德行为方式的能力。,(,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是稳定的、自动化的道德行为方式。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外部标志。,1,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向和自觉性;,2,通过良好校风和班风的建立,创设使学生产生或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3,提供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启发学生模仿;,4,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练习良好的行为习惯;,5,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要使学生认清坏习惯的害处,并教给学生一些用来延缓、抑制坏习惯出现的方法。,第四节 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一、不良品德的涵义,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最初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如不遵守纪律,小偷小摸,好打架,考试作弊,损坏公物等等。这些过错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地加以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从而酿成了不良品德。,二、不良品德的转化过程,(一)醒悟阶段,1.消除疑惧,2.引发其他需要,(二)转变阶段,1.回避或逃避原先的旧刺激,以免近墨者黑。,2.让他们在旧的、原先的刺激条件下接受考验。,(三)自新阶段,1.避免歧视和翻旧帐,给以信任和尊重,加倍关心他们的成长;,2.更为积极的是使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三、不良品德的矫正,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3.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4.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正确把握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选择矫正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