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电生理评定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29643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电生理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电生理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电生理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电生理评定,第三章 康复医学评定,第六节 神经电生理评定,一、概述,神经、肌肉为可兴奋组织在正常活动时,都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在神经、肌肉病,变、损伤中都可记录到特征性的电位改变,因此在临床上,常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来诊断与评定疾病的程度乃至康复过程,二、肌电图检查,肌电图(EMG)是研究或检测肌肉生物电活,动,借以判断神经肌肉系统机能及形态学变,化,并有助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研究或提供临床,诊断的工具,整个运动系统,包括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各个环节的损害,均能导致肌电图的改变,肌电图主要是检查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况,肌电的,观察记录方法:,记录肌电与神经传导的常用仪器是,肌电图仪,它主要有放大器、显示器、,记录仪、监听器、刺激器及各种附件,(电极等)组成,(一)肌电图的基本参数,1、时限,这是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测定方法是从电位偏离,基线起到恢复至基线的整个时间,一般为几毫秒至数,十毫秒。温度对时限的影响不明显,而不同年龄、不,同肌肉的时限数值差异较大,2、波幅,波幅是亚运动单位肌纤维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度的总,和,通常测定其峰峰值,单位为mV或V,波幅的大小受电极的类型、电极位置等因素影响,,与年龄有密切关系,肌肉平均波幅的大小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3、波形与相数,位相测定是以电位从离开基线再回到基线的次数来计算的,峰指每次电位转向幅度超过20V为一峰,不论其是否过零线,正常运动单位电位通常为单相、双相、三相波,共占80左,右,五相以上称为多相电位,正常肌肉多相电位多在510,多相电位与多峰电位意义相同,均表示运动单位的时间分散,(二)肌电图检测的三个步骤,1、肌肉静息状态时检查,令患者放松,此时应无电位产生,显示器上,为一直线,插入针电极后可观察,插入电位(插入针电极时引起的电位变化),观察其振幅、时限,有无继发性影响如纤颤,电位、正相电位等,静息电位,观察肌肉在不收缩时是否有异常自发电活动,电极要插入肌肉的不同方向,每个方向可分,三种不同深度进针,以更详细观察受检肌肉,的全貌,2、轻收缩状态时检查,令患者轻微收缩所要检查的肌肉,此时,主要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波,形,通常每块肌肉测定20个电位,这就要,求经常变换电极的位置,3、大力收缩状态时检查,令患者大力收缩所要检查的肌肉,以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数量、波幅及持续放电,能力,(三)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位,针电极插入肌肉机械性刺激肌肉纤维,可产生一个电位爆发,,时限平均为,插入电位与神经支配无关,针极移动一旦停止,电位即消失,插入电位的诊断意义不大,在失神经和炎症情况下,插入电,位增大增宽,插入电位消失则为肌肉坏死的征象,2、终板电位,在终板区进行记录,正常肌肉可出现二种自发电活动,称终,板电位和终板噪声,终板电位呈单相或双相(先呈负相,这可与纤颤电位相鉴别),,波幅可达250V,时限15ms,终板噪声的特点是基线的不规则变动,终板电位是自然生理现象,可在完全正常的肌肉中见到,故,无诊断价值,重要的是要与纤颤电位相鉴别,3、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单个运动单位电位,正常肌肉作轻度,收缩时可出现单个,运动单位电位,它,记录的是一个前角,运动细胞及其所支,配的一组肌纤维产,生的电位总和,4、多个运动单位电位,骨胳肌作中度收缩,产生了不完全强直收缩,多个运动单位电位常呈混合相,如骨胳肌作最大收缩时,肌肉呈完全强直收,缩,此时全部运动单位收缩,肌电呈干扰电位,(四)异常肌电图,1、肌肉放松状态时异常肌电图,插入电位的异常:,插入电位延长:针电极插入时,可诱发各种,类型的较长时间的反复放电。如纤颤电位、正,相电位、束颤电位或肌强直电位组成,有时单,独,有时为几种同时出现,插入电位可减弱或消失:重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废用性肌萎缩、肌肉纤维化以及肌纤维,兴奋性降低时,纤颤电位:,纤颤电位为失神经支配下单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波形可为单相、双相或三相,以双相多见,起始第一相常为正相,随后是一负相,时限范,围在15ms左右,波幅一般为20200V,纤颤电位的临床意义:凡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肌纤维失神经支配均可产生纤颤电位,如前角病,变、神经丛、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等,肌原性病变亦可出现纤颤电位,此时须结合病,史及肌电图其它指标方可作出诊断,正相电位:,正相电位常与纤颤电位伴发,波形特点为双,相,呈“V”字形,起始为一正相,之后为一,时限较宽、波幅较低的负向,时限10100ms,正相电位的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为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变性的指标,纤颤电位出现往往,较正相电位为早,肌原性疾病也偶见正相电位,束颤电位:,束颤时肉眼可见,束颤电位是一组运动单位,电位的自发放电,可为各种位相,波幅一般2mV,时限210ms,部分达20ms,束颤电位起源可能与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升,高或因病变刺激周围神经根、丛、干时的轴突,反射有关,束颤电位可见于正常人,但多在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嵌压性神经病等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出现,肌强直电位:,强直电位是插入或移动电极后出现的节律,性放电,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波形可由正相,电位、纤颤电位等组成,肌强直电位发生原理尚不明确,肌强直电位见于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副肌强直患者,也可见于高钾型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等症等,2、异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的异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小于正常值的20时,即,表示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缩短。主要见于肌原,性损害,其原因系患者运动单元不同程度的肌,纤维丧失所致,时限大于正常值的20,即表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主要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波幅的异常:,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幅的诊断意义不如时限,,常结合时限的改变作出诊断,波幅增高提示神,经原性受损,波幅降低提示肌原性受损,但在神经损伤早期,神经再生初期波幅也可降低,在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至少一个月以,上,可出现再生电位。其表现为波幅达4mv以,上,时程稍宽,表示肌肉重新获得神经支配,,预后良好,波形的异常:,主要为多相电位增多,位相超过5相以上甚,至达数十相,多相电位增多可见于神经原性受损和肌源性,受损,其产生原因为当神经或肌纤维损伤后末梢神,经或肌纤维的兴奋及传导呈现时间差异,参加,收缩的肌纤维不同步所致,多相电位的增多要结合时限和波幅改变方可,作出正确诊断,3、大力收缩时异常改变,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可减少,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可表现为混合,相或单纯相、波幅增高,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大力收缩也可引起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这需结合肌电图其它改变(如,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才能作出诊断,肌原性受损者,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常呈反常增加,可为干扰相,电位数量有时甚至,较正常人为多,故又被称为“病理干扰相”,(五),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1、,确定神经肌肉有无损伤及损伤部位,2、,作为临床康复评定的指标,3、用于肌肉的协调与疲劳程度的分析,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用于研究与判断周,围神经的运动或感觉兴奋传导功能,常用表面电极刺激与引导,方便无创,易为患者接受,(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原理,如图中分别在A与B点刺激,在肌肉中记录,以,两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刺激的潜伏期之差,即,为两点之间的传导速度,2、电极,记录电极可用两种电极,皮肤表面电极或同,心针电极,接地线可用金属片或金属条,浸以盐水,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刺激电极为两个相隔23cm的特制圆盘,分,别为正负极用于刺激周围神经,正极置神经近,端,负极置于神经远端(靠近记录电极),3、测定和分析方法,患者取卧位(测定上肢可取坐位),安置地,线,记录电极放在所测定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准确选择刺激电极的位置,然后给予电刺激,首先用较小刺激量,然后逐渐加大刺激量至,超强刺激(引起最大肌肉动作电位的强度再增,加2030量)可得到正负两相的肌肉动作,电位,(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1、电极,刺激电极为环形皮肤电极,套在手指,或脚趾未端,记录电极可采用皮肤电极或针电极,2、测定和分析方法,顺向法:刺激感觉神经远端,在神经干近端,记录,逆向法:此法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方法,相同,即刺激神经干,在肢体远端记录,目前多采用顺向法,检查时,将环形电极套在手指或脚趾未端,,阴极应放在阳极的近体侧,两环间距20mm,用,超强刺激,在神经干记录波形,可用平均叠加,技术使波形更加清晰,3、,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分析,无论是运动或感觉神经损伤,髓鞘损伤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快纤维比慢,纤维更明显,轴突损伤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反应波的波幅降,低,也可通过反应波的面积计算加以区别,另外,神经传导速度受被试者年龄、性别以,及不同的神经、节段的影响,因温度对神经传导速度影响较大,故肢体温,度低时应先予以升温,四、神经反射检查,(一)H 反射,H反射的名称来自其发现者的名字,Hoffmann,故也称Hoffmann反射,1、原理,电刺激胫后神经引起其支配腓肠肌的诱发电位称为M,波(是直接刺激传出运动神经纤维的反应),此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又出现第二个诱发电位称H波(是通过,刺激I,A,类传入纤维,冲动进入脊髓后产生的反射性肌,肉收缩),H反射为低阈值反射,由于I,A,类传入纤维是最粗且兴,奋性最高的纤维,故用弱电流刺激胫后神经,I,A,类传,入纤维先兴奋出现H波,随刺激量逐渐增强H波波幅也,逐渐增大,达一定水平后再增加刺激量,使传出运动,神经纤维兴奋诱发M波,M波随增加的刺激量逐渐增,大,此时H 波波幅开始减低,达超强刺激时H波消失M,波波幅达最高,2、检测方法,刺激电极置腘部胫后神经上,记录电极置腓肠肌内侧,头肌腹,无关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患者取俯卧位,足踝下放一枕头使腓肠肌轻度牵张,,H波易出现,电刺激时限为lms,每次刺激间隔3s,3、临床意义,H反射是脊髓的单突触反射,它可代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H 反射亢进,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H/M 比值升高,这,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诊断的重要的电生,理指标之一,酒精中毒、糖尿病等周围神经病变潜伏,期会延长,(二),F,反应,(,或,F,波,),F,波最初是由足部小肌肉,(the small,muscles of the feet),测得,故而得名,F,波几乎可在任何神经上诱发,1、原理,F,反应是运动神经纤维兴奋的逆向冲动,传入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 再直接或间接,地经过中间神经元或树突网而兴奋其他前,角细胞,然后冲动再经其运动纤维传出,,到达所支配的肌肉,而后出现的第二次反,应(即 F 反应),F反应并非节段性反射,是一种多突触,反射,2、检测方法,全身各部肌肉均可检测 F 反应,表面刺激电极的阴极置于受检神经干的近端,,阳极旁离神经干或在远端,以避免“回返放电”,发生阳极阻断,剌激需超强剌激,因为低强刺激只能兴奋I,A,类传入纤维,而不能引出 F 波,记录电极置于所检测肌肉的肌腹上,参考电,极置于该肌的肌腱附近,地线置于剌激与记录,电极之间,3、,临床应用,主要有助于对多种周围神经病损(如遗传性或遗传代,谢性、营养代谢性、感染过敏性等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F 反应与 H 反射配合还可以分辨周围神经病损侵,犯哪一类(感觉或运动) 纤维,以及其中哪一型纤维更,多受累,与 SCV 和MCV 结合可进一步分辩周围神经近段或远,段病损,可用于嵌压综合征的诊断,以及颈部和腰椎神经根受,压时,刺激相应神经检测F 反应,配合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协助病变定位,F 波还可作为衡量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兴奋性的指标,五、诱发电位检查,广义的诱发电位定义为:凡是外加一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与脊髓的,某一部位,在给于刺激或除去刺激时引发,的可测出的任何电位变化,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诱发电位研究,非常深入,现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研究,(一)诱发电位的分类,诱发电位有多种分类方法, 为临床实用起,见, 一般将诱发电位分为两大类:,外源性的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剌激相,关电位,内源性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1、外源性剌激相关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嗅觉诱发电位、味觉诱发,电位等,运动诱发电位,根据采用的剌激器的不同分为电剌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磁剌激运动诱发电位,2、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指受试者在接受刺激(包括:声、光、电),,以至缺失刺激产生的有主观活动参与辨认某类事,物或准备某种行动而伴有的脑电位变化,它包括N1、N2、P3(P300)、P4、等成分的一,群电位与人的认知有关,一般认为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与注意、识别、,期待、比较、判断、记忆和决断等较高级认知功,能有关,(二),诱发电位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1、,作为诊断手段,可以诊断相应神经通路及其中枢部位的功能,是否正常,确定病变部位。也可大致分辨出是,以髓鞘病变为主还是以轴索病变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前者主要表现为传导时间延长,而后,者主要表现为振幅下降,2、作为预后的依据,昏迷而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消失者表示脑干,损害,预后不良,3、,作为疗效评定的参考,诱发电位的指标是定量的,且相对比较,恒定,尤其是潜伏期,它与病理和临床的轻重程度相平行,因,此可以作为临床用药、康复治疗效果评定,的比较可靠的定量指标,4、,作为手术中的监护手段,在手术治疗中经常测定相应的诱发电位,,及时纠正与改变,手术方案,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临床常用于脑与脊髓等神经系统手术过程,的监护,5、,可作为判断婴幼儿智力发育,老年性痴呆,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Thank You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