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上传人:岁*** 文档编号:2428662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从心动,到行动,距离有多远?,山东济南 张君可,如何教,-,关于教材的使用,如何改,-,关于理念,和行动策略,如何考,-,关于大纲的新旧对比,我们的校本研究,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物理,1,(,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物理,2,(,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选修,1,1,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选 修,共同,必修,必修,(人文与社会),(应用技术与实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省市进入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刚刚进入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来说,面临的,最显性的变化是“新教材的变化”。,首先,它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现在的“一纲多本”;,其次它变板块(如第一册力学、第二册电磁学)体系为模块体系,以模块为单位组织实施教学;,第三是教材“增肥”了许多,开设了许多小栏目,增多了许多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信息和材料。如何使用新教材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一个很现实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老”教师对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上课时完全抛开教材不用,甚至打破教材中原有知识点呈现的顺序,教学的随意性较大,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案例:摩擦力教学的顺序,如有关“摩擦力”的教学,是先呈现“静摩擦”还是先呈现“滑动摩擦力”?新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先讲滑动摩擦再讲静摩擦。因为相对运动是看得见的,因而滑动摩擦力是能摸得着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而“相对运动趋势”是抽象的,有一定思维的深度,学生理解起来较难,让学生由“动”体会“静”,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按老教材由“静”到“动”的顺序讲解摩擦力,给学生阅读教材和理解这个概念带来较大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教材失去了信任感,把教材抛在了一边,沉入教辅材料的题海中。我们说,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蓝本,教材的编写体系及所选取的案例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和挑选的,其系统性和典型性是其它教辅资料不可比拟的。因此,首先我们提倡要“用”教材教。,第一首先要体现“用”字。,第二个关键词是“研”字,。,但用教材教,并不等同于教教材,即研究教材。我们提倡在物理备课过程中要三读教材,即,粗读,精读,研读,。,粗读了解本章节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精读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研读确定重难点内容的处理策略,许多实验探究课例,教材中都给出了实验方案作为参考,但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这种方案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我们应该加强研究,制定即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校情的实施方案。,如,“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探究课题,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的方案,有的采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下落的重锺的运动,有的采用光电门计时器作为计录仪器,学校不具备实验条件怎么办?使用什么样的先进仪器并不重要,重要是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另辟溪径带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实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关实验探究方案的使用建议,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教师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增多与课时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不是教材本身导致的,实质上反映出教师的“用教材观”。教材本身是个例子,教材上有的内容并不要求教师全部讲授,特别是新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案例,供大家选用。,它要求教师有一个,科学、正确的选择观,,我们应根据学情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够解决的,结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确定哪些内容可以不作统一要求。即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取舍和拓展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关键词是“选”字。,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带来了教材的改革,呈现出各种不同版本教材百花齐放的态势。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各种不同版本教材各有专长,如人教版系统性更好些,注重物理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而教科版教材编写更为生动活泼,更富于人性化,其中融入许多贴近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案例,可读性较强等等。,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当,汲取众家所长,纳百川为我所用,,用教材的整合观去解决教,“,教材,”,的问题,。,第四个关键词是“合”字,即整合。,1.,学生参与课堂集中体现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和谐。,2.,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把三维目标融于一体。,一、应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过程目标的要求,强调情感目标的实现,鼓励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培养质疑精神,(,养在瓶子里的,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教师是引导者,倾听者,服务者,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二、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让物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物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感悟物理之“美”,物理学常被人誉为“科学之王”其美是理性美,将物理规律教学与美感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激情和能力,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获得怡情益智的效果。,和谐美,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积累过程,其中蕴涵着无数的和谐之美。牛顿从行星运动定律中导出了和谐统一的“万有引力定律”。而法国科学家库仑等人基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大胆提出猜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应与万有引力一样遵循平方反比定律,最终通过实验证实了猜想,发现了库仑定律。至于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和两带电体间的库仑力遵循的规律为什么会这样的相似,至今仍然是个谜,许多科学家正志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再如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统一,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各种守恒性都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对称美,人们总是欣赏和追求对称的事物。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舞台上的巨匠相信自然界是按照和谐、优美的数学方式设计的。对称美思想启发科学家在发现电生磁后又发现了磁生电;创立了左手定则后又创立了右手定则,在这些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应抓住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启发、鼓励学生根据美学对称原理发现新规律。,简洁美,科学追求统一、简洁、和谐。把事实的本质概括得越精练、越清晰、越能从整体上把握自然规律。从无序到有序的科学总结,简化,无疑体现了简洁明快之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地上的物体和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地描述其运动规律,显示了自然规律的高度统一、简洁之美;牛顿在实验得出第二定律,F,kma,后,就着手研究如何使公式的形式更为简洁,经过周密的数学推导运算终于得到最为简洁的表达式:,F,ma,;麦克斯韦方程组确定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形式上无不体现简洁、统一与和谐,被誉为,“,神仙写出的公式,”,。爱因斯坦说:,“,我们在寻求一个能把观察到的事实联结在一起的思想体系,它将具有最大可能的简单性,我们所谓的简单性,,是指这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什么是科学探究?,验证性 与 探索性,(,心理活动不同,),(,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已知的知识,未知的知识,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评估,分析与论证,根据原有经验和知识去推测,问题背景中的有关质疑,揭示新的事实与原有认知之间的矛盾,教师可提出研究方案的样例,研 究 问 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信息、资料的收集,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评价,描述、比较、处理信息,有自我评估的意识,交流与合作,要求不一定统一,尝试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规律性做出解释,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探究结 果,勇于修证研究方案,让物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物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认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因此,教授一切知识必须,“,从感知开始,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具体事物的探讨对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于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较成型的,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物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物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理,案例,:两路径路程相等,判断谁先到达底端。,v,t,o,让物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物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理,案例,:两辆车会在哪一点相撞,让物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物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理,案例,:两辆车会在哪一点相撞,让物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物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理,案例,:两辆车会在哪一点相撞,一、应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二、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让物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物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四、精心设计实验,(,包括思想实验,),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解读,中这样说:这里的抛体运动未明确是平抛还是斜抛,这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提供了弹性的空间。,2.,更新观念,理解新课改的核心与目标。,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课改的核心是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从原来的教学生,“,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着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的“主动学习”。,课时的划分(依学情和物理知识的难度和要求来定),时间的安排,教材的处理,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3.,习题教学应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实验,省区高考方案的对比,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宁夏自治区,高考方案,3,x,1,3,x,1,3+x+1,3+,x+1,3,的含义,语,、,数、外,语、数、外,语、数、外,语、数、外,X,的含义,理化生政史地,文综,/,理综,理化生、政史地,文综,/,理综,1,的含义,文基,/,理基,基本能力考查,文综,/,理综,基础会考,主要特点,文史,类:政史地中的,1,科文基,理工,类:理化生中的,1,科理基,基本能力内容涉及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文史类:政史地理综,理工类:理化生文综,基础会考作为高考必要条件,文基:政史地占,70,,理化生占,30,;,理基:理化生占,70,,政史地占,30,。,文综:政史地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理综:理化生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综合基础考试实行物理与技术合卷、化学与生物合卷、政治与历史合卷、地理与技术合卷。,基础会考,内容涉及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物理考查方式,单科,理综,单科,理综,物理分值,150,89,100,120,考查模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