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03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286536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件03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03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03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2024/9/10,1,本章重点,1,要素禀赋理论,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3,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4,罗伯津斯基定理,5,里昂惕夫之谜,2024/9/10,2,课程内容,第一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演进,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第四节 罗伯津斯基定理,第五节 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经验分析,2024/9/10,3,第一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演进,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新古典贸易理论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1)研究前提的改变。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多种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2)研究方法的拓展。与古典贸易理论不同,新古典贸易理论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2024/9/10,4,表3-1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年代,代表人物,理论或定理,主要观点,1919,赫克歇尔,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一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1924,、,1933,俄林,1941,斯托尔帕、萨缪尔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某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1948,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自由贸易会使各国的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1955,罗伯津斯基,罗伯津斯基定理(,R,定理),在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的情况下,如果产品(或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生产技术不变,且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生产要素的单一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减少。,2024/9/10,5,(一)生产要素与要素价格,生产要素(,f,actor of,p,roduction)又称投入或资源,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一般而言,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要素价格(,f,actor,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报酬。例如,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工资,资本的价格表现为利息,土地的价格表现为地租,。,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概念,2024/9/10,6,(二)要素密集度与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比例。若某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则称该要素密集度高。根据在生产某产品的过程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i,ntensity,p,roduct)。,举例: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2024/9/10,7,(,三,),要素,丰裕度与要素丰裕型国家,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或地区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它是一个绝对值。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则是一个相对值,是一国的生产要素数量或价格之间的比值。根据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状况,可将国家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丰裕型国家(,factor abundance country,)。,举例:资本丰裕的国家和劳动力丰裕的国家,2024/9/10,8,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源自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贡献。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的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以及俄林1924年出版的博士论文贸易理论、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奠定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因此,要素禀赋理论又名,“,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H-O,理论,”,。,2024/9/10,9,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由其要素丰裕度所决定。这意味着,一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核心思想,2024/9/10,10,(一)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A国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2)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劳动和资本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与国之间流动。,二、假设与论证,2024/9/10,11,(,3,)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这意味着两国,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进而言之,两国在生产同种产品时,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4,)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尽管各国在分工后会更多地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并不完全放弃另一种产品的生产。,(,5,)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如果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投入量以一定比例增加时,该产品的产出量也以同样的比例增加。,2024/9/10,12,(,6,)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这意味着表现两国需求偏好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的。进而言之,如果两国的相对价格相同,则消费的两种产品比例也相同。,(,7,)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8,)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这里所分析的,情形是,“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在贸易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9,)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这意味着,两国都既不存在贸易顺差,也不存在贸易逆差。,2024/9/10,13,(二)理论分析,1,分析思路,(,1,)国家之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2,)国家,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由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差异所导致。,(,3,)国家之间要素的相对价格差异由各国要素禀赋比率的差异所造成。要素相对供给差异决定了要素相对价格差异。,2024/9/10,14,经过上述逻辑推理,可,知:,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具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丰裕的国家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若两国之间发生贸易,劳动丰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024/9/10,15,图,3-1,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框架,2024/9/10,16,2贸易模式分析,假设有A国和B国两个国家,生产X和Y两种产品,使用劳动,力,(L)和资本(K)两种要素。根据基本假设,两国的技术水平一致,两种产品分属不同要素密集型产品。其中,要素投入比例、要素价格及单位产品成本等相关数据如表3-2所示。,2024/9/10,17,表3-2 要素投入比例、要素价格及单位产品成本,2024/9/10,18,从表,3-2,中可看出,生产,X,产品投入的资本,/,劳动(,K/L,)比率为,1/10,,生产,Y,产品投入的资本,/,劳动(,K/L,)比率为,5/1,,显然,1/105/1,,那么,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则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表,3-2,中还可看出,,A,国的劳动价格,/,资本价格(,w/r,)比率为,1/2,,,B,国的劳动价格,/,资本价格(,w/r,)比率为,2/1,,显然,1/22/1,,那么,A,国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2024/9/10,19,由于是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的单价(,P,)等于其单位生产成本(,AC,)。进而根据生产成本计算公式,P=AC=,wL+rK,有:,A,国的,X,产品与,Y,产品的价格比(或成本比)为(,P,X,/P,Y,),A,=,(,101+12,),/,(,11 + 52,),=12/11,;,B,国的,X,产品与,Y,产品的价格比(或成本比)为(,P,X,/P,Y,),B,=,(,102 + 11,),/,(,12 +51,),=3/1,。,显然,12/113/1,,可知,A,国(劳动力丰裕的国家)生产,X,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B,国(资本丰裕的国家)生产,Y,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A,应生产并出口,X,产品到,B,国,进口,B,国的,Y,产品;而,B,国应生产并出口,Y,产品到,A,国,进口,A,国的,X,产品。,2024/9/10,20,(三)模型分析,1数学模型分析*,根据H-O模型的基本假设,假定w,i,为i国工资率(劳动力价格),r,i,为i国利息率(资本价格),令,为i国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L,i,j,为i国生产1单位j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K,i,j,为i国生产1单位j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数量,令,为i国生产1单位j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与劳动力数量之比。设A国为劳动力充裕的国家、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2024/9/10,21,A国1单位X产品的生产成本为:,(3.1),A国1单位Y产品的生产成本为:,(3.2),B国1单位X产品的生产成本为:,(3.3),B国1单位Y产品的生产成本为:,(3.4),2024/9/10,22,将(3.1)、(3.2)两式代入,,将(3.3)、(3.4)两式代入,,并对,与,作差,可得:,(3.5),考虑到A、B两国技术水平相同,1单位相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类要素必然相同。可令,,,,进而可令 ;令,,进而可令,将其代入,(3.5),式并化简,可得:,2024/9/10,23,(3.6),2024/9/10,24,由于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有,,即 ;,又由于A国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根据,“,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学原理,有 ,即 ,亦即 。已知 ,结合,和 可知,(3.6),式中分子 ,而在,(3.6),式分母中, 、 和 等三个因子均大于0,故 ,因此必有 ,即:,(3.7),2024/9/10,25,(3.7)式等价于:,(3.8),(3.7)式表明,A国X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低于B国X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3.8)式表明,B国Y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低于A国Y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换句话说,A国生产X产品具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Y产品具有比较优势。,那么,相应的贸易模式为:A国生产X产品并出口到B国,进口B国的Y产品;B国生产Y产品并出口到A国,进口A国的X产品。,2024/9/10,26,2几何模型分析,(1)机会成本递增情形下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与贸易利益,A,国,B,国,图3-2 机会成本递增情形下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2024/9/10,27,贸易基础分析,A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X具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Y具有比较优势。如图3-2所示,A、B两国的消费与生产的均衡点出现在消费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地方,此时A国的消费点C,A,和生产点S,A,重合,B国的消费点C,B,和生产点S,B,重合,A、B两国的消费无差异曲线分别为CIC,A,和CIC,B,。A国X与Y的相对均衡价格是P,A,=(P,X,/P,Y,),A,=1/2,在B国这一相对价格则为P,B,=(P,X,/P,Y,),B,=2。同种产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2024/9/10,28,贸易模式分析,P,A,P,B,表明,与B国相比,A国的X产品的相对成本更低,具有比较优势;类似地,与A国相比,B国的Y产品的相对成本更低,具有比较优势。如果A、B两国之间展开国际分工,各国将增加生产并出口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图3-2所示,A国将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从S,A,点向右下方移动至S,1,,专业化生产X产品;B国将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从S,B,向左上方移动至S,2,,专业化生产Y产品。那么,A、B两国之间的贸易模式表现为:A国生产并出口X产品、B国生产并出口Y产品。,2024/9/10,29,贸易利益分析,两国生产点与消费点之间的差别就是国际贸易量,C,1,E,1,S,1,和C,2,E,2,S,2,所构成的三角形即为,“贸易三角”。,通过分工与贸易,A国的消费点落在C,1,,相应的消费无差异曲线为CIC,1,,高于分工与贸易前的消费无差异曲线CIC,A,;B国的消费点落在C,2,,相应的消费无差异曲线为CIC,2,,高于分工与贸易前的消费无差异曲线CIC,B,。因此,分工与贸易使得两国的福利水平都获得了提高。,2024/9/10,30,(2)机会成本递增情形下的贸易利益分解: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在上述分析中,A、B两国所获得的利益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交易所得是指贸易后由于商品相对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分工所得则指因专业化生产而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相当于贸易的总利益与交易所得之差。,在此以A国为例对贸易所得的分解情况加以说明。,2024/9/10,31,图,3-3,机会成本递增情形,下,A,国的,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2024/9/10,32,3一个特例: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图3-4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2024/9/10,33,由于,A,、,B,两国在生产方面不存在差异,故可用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示两国的生产情况。由于两国的消费偏好存在差异,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在,C,A,(,S,A,)点实现消费与生产的均衡,产品相对价格为,P,A,;,B,国在,C,B,(,S,B,)点实现消费与生产的均衡,产品相对价格为,P,B,。贸易前,A,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较低,,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Y,产品的相对价格较低,,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024/9/10,34,随着贸易的展开,,A,国将增加,X,产品的生产、减少,Y,产品的生产,即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移动;,B,国将增加,Y,产品的生产、减少,X,产品的生产,即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当两国的相对价格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平衡。此时,A,国在,S,1,点生产,,C,1,点消费;,B,国在,S,2,点生产,,C,2,点消费。由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又有相同的相对价格,两国的生产点,S,1,点和,S,2,点重合。这时,A,国出口的,X,产品数量,S,1,E,1,正好等于,B,国进口的,X,产品数量,E,2,C,2,,,B,国出口的,Y,产品数量,S,2,E,2,正好等于,A,国进口的,Y,产品数量,E,1,C,1,。贸易后,A,国的无差异曲线从,CIC,A,上升到,CIC,1,,,B,国的无差异曲线从,CIC,B,上升到,CIC,2,,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增加了。因此,即使两国在生产方面不存在任何差异,只要消费偏好方面存在差别,分工和贸易仍然可以展开,并且各国均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2024/9/10,35,(一)贸易条件,所谓贸易条件,通常是从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相对比较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比如A国以一定量的X产品与B国的Y产品相交换,两者的交换比例即可看,做,是贸易条件。具体而言,可将贸易条件分为如下四种,:,三、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2024/9/10,36,1商品贸易条件,商品贸易条件又称净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用公式可将商品贸易条件T写作:,(3.9),其中,,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2024/9/10,37,商品贸易条件可反映一国在比较期相对于基期的国际分工地位和贸易利益的变化状况。,若商品贸易条件上升,表明同样数量的出口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品,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若商品贸易条件下降,表明同样数量的出口品可以换回更少的进口品,称之为贸易条件恶化。,2024/9/10,38,2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商品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出口数量的变化考虑进来之后得到的贸易条件,它表示一国利用出口而获得的支付进口的能力。,用公式可将收入贸易条件I写作,:,(3.10),其中, 表示出口商品数量指数。,当该指数上升时,表示一国对外支付能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收入贸易条件改善;反之,收入贸易条件恶化。,2024/9/10,39,3单要素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是在商品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考虑进来之后得到的贸易条件。,用公式可将单要素贸易条件S写作:,(3.11),其中, 表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当该指数上升时,表示国内每单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单要素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单要素贸易条件恶化。,2024/9/10,40,4双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是在商品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和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变化都考虑进来之后得到的贸易条件。,用公式可将双要素贸易条件D写作:,(3.12),其中, 表示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当该指数上升时,表示国内每单位生产要素换回其他国家的生产要素增多,双要素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双要素贸易条件恶化。,2024/9/10,41,(二)提供曲线,1提供曲线的概念,提供曲线又称相互供给与需求曲线,反映了一国为进口其需要的某一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另一商品的数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提供曲线也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提供曲线的思想最早由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于1848年提出,后经过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埃奇沃思(Francis Ysidro Edgeworth)在20世纪初发展完成。,2024/9/10,42,2,提供曲线的推导,图,3-3,提供,曲线的推导,2024/9/10,43,提供曲线具有如下几条性质:,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该国在某一相对价格下愿意进行国际贸易时的交换数量;,原点与曲线上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国际相对价格;,提供曲线的形状为过原点凸向比较优势产品(出口品)坐标轴的曲线;,提供曲线反映了产品的国际市场供求状况,可用于包含两种产品在内的一般均衡分析。,2024/9/10,44,3,提供曲线的应用,图,3-4,提供,曲线与市场均衡,2024/9/10,45,(一)贡献,1拓展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外延,2为资源小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二)不足,1生产要素的同质性假设不符合实际,2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技术因素的作用,3.,难以解释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四、简要评价,2024/9/10,46,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H-O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由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是H-O理论的延伸,所以又名H-O-S定理。,2024/9/10,47,某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一、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2024/9/10,48,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在实现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该是相等的。假设,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均衡时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X,=P,X,MPL,X,=P,Y,MPL,Y,=,w,Y,(,3.13,),r,X,=P,X,MPK,X,=P,Y,MPK,Y,=,r,Y,(,3.14,),(,3.13,)、(,3.14,)两式分别表示均衡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决定。其中,,w,X,和,w,Y,分别表示,X,部门和,Y,部门劳动力的价格,,r,X,和,r,Y,分别表示,X,部门和,Y,部门资本的价格,,MPL,X,和,MPL,Y,分别表示劳动力在,X,产品和,Y,产品生产中的边际产出,,MPK,X,和,MPK,Y,分别表示资本在,X,产品和,Y,产品生产中的边际产出。,2024/9/10,49,如果,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X,生产部门的劳动和资本报酬与,Y,生产部门就不再一致,,X,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可获得比,Y,部门更多的报酬,于是劳动力和资本就会从报酬低的,Y,部门流向报酬高的,X,部门。作为劳动密集型部门,X,,生产扩张过程中需要相对较多的劳动力和较少的资本相配合。但由于,Y,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该部门只能释放出相对较少的劳动力和相对较多的资本,于是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过程中,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X,部门生产所需增加的劳动力)超过了劳动力新出现的供给(,Y,部门所释放的劳动力),而对资本的新增供给(,Y,部门所释放的资本)则超过了对资本的新增需求(,X,部门生产所需增加的资本),从而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会上涨,资本价格会下跌。,2024/9/10,50,当然,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重新调整,每个部门中的企业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K/L,)比例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由于劳动力变得相对越来越贵,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企业都会调整其要素投入比率,尽量多使用变得便宜了的资本,来替代一部分变得昂贵了的劳动。最后,每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K/L,)比率都要高于,X,相对价格变化之前的资本,/,劳动(,K/L,)比率。,上述分析表明,,X,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它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名义价格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名义价格下降。但名义价格的变化不能说明实际价格的变化。只有将要素名义价格与商品价格对比之后,方能确定要素实际价格的变化状况。,2024/9/10,51,在(,3.13,)和(,3.14,)两式中,令,w=,w,X,=,w,Y,=P,X,MPL,X,=P,Y,MPL,Y,,,r=,r,X,=,r,Y,=P,X,MPK,X,=P,Y,MPK,Y,,,那么就有:,w/P,X,= MPL,X,,,w/P,Y,= MPL,Y,(,3.15,),r/P,X,= MPK,X,,,r/P,Y,= MPK,Y,(,3.16,),2024/9/10,52,(,3.15,)和(,3.16,)中,左边均表示要素的实际价格,即用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或报酬)分别用于购买,X,产品、,Y,产品时所能购买到的,X,产品和,Y,产品的数量。其经济含义是:要素的实际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出。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只取决于两种要素的使用比例,与两种要素投入的绝对量没有关系,因此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只取决于两种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的变化。,2024/9/10,53,X,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使两个部门投入的资本,/,劳动(,K/L,)比例上升,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K/L,)比例上升时,意味着:劳动相对资本的投入减少,劳动的边际产出,MPL,提高;资本相对劳动的投入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MPK,下降。这表明,,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后,劳动的实际价格上升,资本的实际价格下降。,2024/9/10,54,1948年、1949年,萨缪尔森分别发表了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等化以及再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两篇论文,正式完成了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论证。也正因如此,该定理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推论:开展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2024/9/10,55,若A,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从B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B国则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从A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随着贸易的开展,A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上升,生产X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力)的价格也上升,而A国资本的价格则会下降。同理,在B国,贸易后X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Y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于是B国的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下降。随着贸易的进行,两国之间的要素价格差异会不断缩小,最终趋于均等化。,2024/9/10,5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分工与贸易会导致贸易各国同质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表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不仅产品的相对价格相等,而且同质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也会相等。换言之,两国工人会获得同样的工资,资本(或土地)会获得同样的利润(或地租)。更进一步说,产品的跨国流动可以替代要素的跨国流动。,2024/9/10,57,(一)贡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集中于讨论国际贸易对贸易参与国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说明了国际贸易影响贸易参与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机制和路径,从而建立了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之间的联系,这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三、简要评价,2024/9/10,58,(二),不足,1,诸多假设前提与现实不符,(,1,)现实中各国生产技术存在着较大差异。现实中各国之间技术水平相同的假设几乎不可能成立。,(,2,)现实的国际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垄断或寡头出口厂商,,这导致,“,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假设前提在现实中不能成立。,(,3,)贸易保护主义和运输成本的存在导致,“,不考虑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的假设不成立。,2024/9/10,59,2理论推导的结果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要素禀赋理论中,不同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要素价格的相对差异,要素价格的相对差异导致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导致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发生。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却告诉我们,伴随着分工与贸易的开展,贸易前便宜的要素价格会上涨,昂贵的要素价格会下降,最终趋于均等化,从而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差异都会消失,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两国技术水平相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两国生产同种产品的绝对价格或相对价格会相等,从而难以找到各自的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贸易便无从开展。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要素价格的完全均等化,且国际分工与贸易也未停止发生。,2024/9/10,60,第四节 罗伯津斯基定理,一、核心思想,在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的情况下,如果产品(或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生产技术不变,且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生产要素的单一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减少。,2024/9/10,61,(一)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2)不存在技术变化。,(3)要素可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国内两部门中的要素价格相同并且是给定的。,(4)充分就业,新增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5)市场出清,消费结构与产出结构相适应。,(6)商品价格保持不变。,二、假设与论证,2024/9/10,62,(二)理论推导,“反证法”的思维,2024/9/10,63,图3-5,单一要素增长:罗伯津斯基定理,2024/9/10,64,1数理证明,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当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且产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是给定的,那么要素相对价格也会保持不变,从而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会固定不变。如果现在单一要素资本增长(K)后,为了使新增的资本(K)能够被全部利用,则需要资本密集型部门Y来吸收新增的资本。但要保证Y部门将新增的资本全部吸收,还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来与其配合。所以X部门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以便释放出一定的劳动(L,X,),但X部门在释放出劳动力的同时,还会释放出一定的资本(K,X,),这部分资本也需要Y部门来吸收,最后达到如下状态:,2024/9/10,65,(3.17),(3.18),当(3.17)、(3.18)两式成立时,所有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两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保持不变,结果Y部门(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生产扩大,而X部门(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生产则缩小。同理可知,如果劳动总量增加而资本总量不变,则X部门(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生产将扩大,而Y部门(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生产将缩小。,2024/9/10,66,2图形证明,图3-6 单一要素(资本)增长的影响,2024/9/10,67,在图,3-6,中,横轴为劳动力(,L,)、纵轴为资本(,K,),,E,点表示一国要素变化前的要素禀赋状况,此时该国劳动力存量为,L,0,,资本存量为,K,0,。射线,OX,、,OY,分别表示均衡状态下,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状况。由于,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X,的过程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例就低于生产,Y,的过程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例,故射线,OX,在射线,OY,的右下方。坐标图中,X,、,Y,点对应的劳动、资本量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的要素投入量。由于要素充分利用,数量为,L,0,的劳动恰好用于,X,、,Y,两个部门,数量为,K,0,的资本也恰好用于,X,、,Y,两个部门,,OXEY,为平行四边形才能满足这一点。此外,由于规模报酬不变,,X,、,Y,的产出分别与线段,OX,、,OY,的长度成比例,所以不妨直接用线段,OX,、,OY,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的产出规模。,2024/9/10,68,如果劳动不变、资本增加,则图中资本增加后的要素禀赋状况可用点,E,来表示,此时劳动存量仍为,L,0,,资本存量增加为,K,1,。由于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尽管要素禀赋状况发生变化,但,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然保持原来的水平,此时要保证所有的要素充分利用,新的平行四边形变为,OXEY,,相应地,X,、,Y,两种产品的产出水平分别为,OX,和,OY,。由此可知,,Y,产品的产量将增加,而,X,产品的产量将减少。,2024/9/10,69,(一)贡献,该理论系统阐释了一国要素单一增长与其生产可能性状况之间的联系。在现实中,一国的要素存量和结构经常发生变化,罗伯津斯基定理证明了在商品相对价格和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其政策含义在于:对资本存量增加的国家而言,可以预期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会趋于萎缩;对劳动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合时宜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则可能导致,比较优势的丧失。,三、简要评价,2024/9/10,70,(二)不足,1诸多假设前提不符合实际,罗伯津斯基定理假设产品(或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而一国内部的产品(或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往往是动态变化的;又如,根据假设条件可知,两个生产部门投入的资本与劳动比例始终不变,这也不一定符合现实。,2尚需进一步拓展才能用于分析多要素同时增加的情形,该,定理常常用于分析单一要素增长的情形,尚需进一步拓展才能用于分析一国的现实状况。现实中,,,许多国家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是同时增加的,此时两种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则由资本与劳动增长的速度快慢来决定。,2024/9/10,71,第五节 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经验分析,一、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在1953年发表了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再审查一文,在该文中他采用了美国1947年的数据美国各行业的,“,投入产出帐目,”,以及美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来展开分析。,利用这两类数据,里昂惕夫计算出美国对外贸易中每,100,万美元进、出口额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得出如表,3-3,所示的结果。,2024/9/10,72,表3-3 美国每100,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2024/9/10,73,从表3-3中计算出如下结果:美国生产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力比例大约比生产出口品的资本/劳动力比例高出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写道:,“,美国之所以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化基础上。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外资来节约资本和安排过剩的劳动力,而不是相反。,”,里昂惕夫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刚好与,H-O理论的预测相反,,这在贸易学说史上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adox)。,2024/9/10,74,表3-4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分析,学者,研究样本,基本结论,里昂惕夫(,1954),美国,1947,年数据,美国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产品(进口替代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出现,“,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1956),美国,19471951,年数据,鲍德温(,Baldwin,,,1971,),美国,1962,年,贸易,数据,和,1958,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王家瑜(,1988),中国,1981,年数据,1981,年中国存在,“,里昂惕夫之,迷,”,维,特尼(,Whitney,,,1968,),美国,1899,年数据,美国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高于进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符合,H-O,理论,的预测,斯特,恩,、马斯,库,斯(,Stern & Maskus,,,1981,),美国,1972,年数据,2024/9/10,75,续,表3-4,学者,研究样本,基本结论,建元正弘、市村真一,(,Tatemoto & Ichimura,,,1959),日本,1951年数据,从整体上看,日本,作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输出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从双边贸易看,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日本出口到不发达国家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巴哈德瓦奇(,Bharadwaj,,,1962,),印度,1951,年数据,印度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现,“,里昂惕夫之,谜,”,;印度,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却,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支持,H-O,理论,2024/9/10,76,(一)劳动效率说,劳动效率说又称劳动熟练说,最早由里昂惕夫自己提出。,里昂惕夫认为,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1947年美国工人的生产率大致是其他国家的3倍。那么,在计算美国工人的人数时,就应将美国的实际工人数乘以3倍,进而美国的资本/劳动力比率(人均资本)就会低于其他国家,从而成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所以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要素禀赋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里昂惕夫认为美国的劳动力比外国的劳动力效率高是由于美国具有良好的企业组织管理技术和生产环境。,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2024/9/10,77,(二)人力资本说,在里昂惕夫之后,,凯能(,P. B.,Kenen,)、鲍德温(,Baldwin,)、基辛(,D. B.,Keesing,)、舒尔茨(,Schultz,),等通过引入,“,人力资本,”,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他们认为,,H-O,理论所说的资本要素实际上只包括物质资本(如厂房、机器、设备等),而不包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投入也能在给定的资源水平上增加产出。由于美国的生产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从广义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的角度看,美国出口的仍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凯能提出了一个更为精确的修正方案,把美国熟练工人的收入高出非熟练工人的收入部分予以资本化,将其作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加,并计算资本/劳动力的比率,从而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经过这般计算,里昂惕夫之谜可被消除。,2024/9/10,78,(,三)贸易保护说,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Baldwin)提出了用贸易壁垒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观点。他认为,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之一是自由贸易,,,但现实中国际之间的商品流动总是受到各种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克拉维斯(Kravis)在1956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外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被美国的各种贸易壁垒排除于美国的进口品之外,这会影响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规模。由于受到贸易伙伴贸易保护措施的限制,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也会比自由贸易时更低。也就是说,贸易保护措施的存在导致美国,“,该进口的产品进不来、该出口的产品出不去,”。换言之,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会进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出口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2024/9/10,79,(四)自然资源说,美国学者凡耐克(J. Vanek)在195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观点,。,鲍德温在1971年利用美国1962年数据展开研究时发现,在剔除自然资源产品后,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除以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的结果由0.79上升为0.96,尽管尚未完全消除里昂惕夫之谜,但已经减轻了里昂惕夫之谜。,2024/9/10,80,(五)研究与开发要素说,以基辛(,D,.B.Keesing)、格鲁伯(W.H.Gruber)、弗农(R.Vernon)、梅达(D. Mehta),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研究与开发要素,”,(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纳入对一国分工与贸易模式的研究,分析了R&D要素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2024/9/10,81,(六)要素密集度逆转说,在现实中,由于不同国家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或者技术水平的差别,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要素密集型。比如,同一产品在有的国家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有的国家则表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所谓的,“,要素密集度逆转,”,。,2024/9/10,82,基本概念,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rsity,),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产品相对价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2024/9/10,83,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提供曲线,(,offer curve,),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24/9/10,84,复习思考题,1,简述,H-O,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2,比较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异同点。,3,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4,简述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主要内容。,5,简述罗伯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6,何为,“里昂惕夫之谜”?围绕该“谜”,经济学界有哪些解释,?,7,作图分析机会成本递增情形下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2024/9/10,85,8,给定机会成本递增的假设前提,若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而消费偏好不同,两国之间存在分工与贸易的可能性吗?请作图分析。,9,已知:生产每单位,X,产品需要投入,1,单位劳动力和,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产品需要投入,2,单位劳动力和,1,单位资本,;在,发生国际贸易前,,A,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3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2,美元。请问:两国之间可以进行分工与贸易吗?如果可以,它们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是怎样的?,2024/9/1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