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上传人:wkd****90 文档编号:242864181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一、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考情分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对改革的几点认识,五、,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日、俄改革,三、,阐释中外改革的基本方法,四、,改革和革命的比较,试题来源,考查主题,材料出处,设问视角,2016,年课标全国,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内容类、作用类,2016,年课标全国,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改革,清史稿,比较类、特点类、评价类、影响类,2016,年课标全国,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内容类、意义类,2015,年课标全国,唐代的币制改革,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内容类、作用,(,意义,),类,2015,年课标全国,清代的养廉银制度,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原因类、作用,(,影响,),类,2014,年课标全国,魏晋的法律改革,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特点类、作用,(,影响,),类,2014,年课标全国,南朝的山泽管理,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背景类、作用,(,影响,),类,2013,年课标全国,晚清的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清德宗实录,比较类、原因类、实质类,2013,年课标全国,唐朝的两税法,白寿彝,中国通史,背景类、比较类、作用,(,影响,),类,2012,年课标全国,汉代王莽的币制改革,白寿彝,中国通史,目的类、原因类,(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古代史为主,侧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3),从问题设计看,多采用比较类,(3,次,),、原因类,(3,次,),、内容类,(3,次,),、作用类,(8,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目标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4),与教材的关联度,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至今仅涉及到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一道题。,返回,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上看,:,对改革的几点认识,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内容上看,:,(3),从性质上看,:,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可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三、改革的实质:,四、改革的作用,五、改革的共同特征,六、改革为什么具有艰巨性、曲折性?,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艰巨性、曲折性、多样性,改革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下展开的,甚至生死较量。,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返回,阐释中外改革的基本方法,一,.,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2,.,判断,“,改革结局,”,的方法,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失败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3,.,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4,.,评价改革的原则及规律性认识,(1),评价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2),规律性认识,返回,改革和革命的比较,改革和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两者各有优点和缺点,不存在优劣之分。,改革,革命,背景,主导力量,方式,根本目的,对生产力的影响,社会相对平和,社会相对动荡,国家和政府,群众,自上而下,和平方式,自下而上、暴力方式,维护和巩固,改革者的统治,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会破坏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国家,和生产力,在革命后必,然要重建,返回,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日、俄改革,1.,三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上看,,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2.,三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其,性质相同,。三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1861,年俄国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及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三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戊戌变法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