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2762503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主讲 王艳荣,中华文化与传播,主讲 王艳荣中华文化与传播,1.,课程名称:,中华文化与传播,2.,英文名称:,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3.,教学对象及课程类别:,一年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修课。,4.,周学时:,2,5.考试方式:,期末提交课程论文。,导 论,1.课程名称:中华文化与传播 导 论,6.,课程描述:,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及其海外传播的系统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在海外的具体影响,提高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够将相关知识熟练地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梳理中华文化主要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中华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外阅读。,6.课程描述: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及其海外传播的系统学,7.,参考书,1,、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三联书店,,2007.,2,、阴法鲁 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3,、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朱耀庭,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中国传统文化通论,北京图书馆出版,,1998.,6,、贾春增,承传与辐射,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开明出版社,,2000.,7,、孙顺宇,中华文化与传播,新华出版社,,2003.,7. 参考书1、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8.,讲授范围,一、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包括中国服饰、饮食、建筑、书画工艺美术、医药、宗教等文化样式及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及影响。,二、课堂讨论。设计部分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提倡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一家之见;开阔视野,多闻博思。,8.讲授范围一、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包括中国服饰、饮食、建筑、,一、“文化”的含义,文化:大致可分为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化,可称为“大文化”,包括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和积累的全部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致可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大致可分为广、狭二义。,美,福尔森,:,“,文化是一切人工产物的总和,包括一切由人类发明并由人类传递后代的器物的全部,及生活的习惯。,”,美,林顿:,“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被公认为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部分生活方式,整个文化还包括诸如洗碗、开汽车等世俗行为,而且,对文化研究来说,这些世俗行为与那些被认为是生活中高妙雅致的事物相比,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每个社会,无论多么简陋,总有一种文化。”,美福尔森:,梁启超:,“文化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文化者,人类的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文化是包含人类物质精神两面的业种业果而言。”,梁启超:,钱穆:,“文化即是人生,此所谓人生,非指各个人之分别人生,乃指大群体之全人生,即由大群所集合而成的人生,此当包括人生之各部门、各方面。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均在内。此始为大群人生的总全体。”,钱穆:,世界四大文化系统,中华文化系统,(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印度文化系统,(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印度等南亚地区。,阿拉伯文化系统,(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阿拉伯半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西方文化系统,(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涵盖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中华文化系统(儒家文化系统),涵,二、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人文性,中国文化从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出发,以人为中心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强调,人本位,。人是,“,万物之本,”,,,“,最为天下贵,”,。,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上,不主张人去追求灵魂的不朽,而是要求人们,关注现实人生,,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道德实践,即,“,内圣,”,和,“,外王,”,结合起来,实现理想人格。,二、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人文性 中国文化从思考人类自身,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记表记),论语:,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天道远,人道迩,”,,,“,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2)包容性,融合、吸纳、改造了各种文化。,汉文化内部:中原文化、巴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交流融合;,境外文化:接纳吸收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的互摄互融。,(2)包容性 融合、吸纳、改造了各种文化。,(3)伦理性 鲜明的伦理道德倾向,偏重道德的价值取向。,从天子至庶民都是道德教育的对象。强调个人伦理义务:个人服从整体,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国家的利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孟子:统治者要有,“,不忍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德价值取向居核心地位。,(3)伦理性 鲜明的伦理道德倾向,偏重道德的价值取向。,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自今子,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宣帝地节四年诏书,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外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唐律疏议,“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子告父,若所告不实,即父无子所告之罪行,子当处绞刑,;,若所告属实,即父确有子所告之罪行,子亦须受杖一百、,徙,三年之罚。妻告夫,或告翁姑,同子告父之情况处理。”,大清律例,亲亲相隐,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外孙之妇、夫之兄弟,女人有,七种,恶报,,“,夫被蛇咬、儿被狼吃、溺水、身患恶疾、父母被火烧、自食儿肉。,”,印度佛教中译本,“屡次嫁人”,女人有七种恶报,“夫被蛇咬、儿被狼吃、溺水、身患恶疾、父母,(,4,)和谐性。,“,顺天,”,。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孟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管子形势:“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4)和谐性。“顺天”。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5,)务实精神。农耕经济培养出务实精神。中国文化的非宗教、世俗性。实现人生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追求身后,评价,,看重子嗣,后代,。,身后评价,三不朽,立德:,注重德行修为,按照儒家道德规范行事,力求以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为后人传诵。,立功:,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事业,名垂青史。,立言:,著书立说,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传诸后世。,(5)务实精神。农耕经济培养出务实精神。中国文化的非宗教、世,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汉,赵歧十三经注,子嗣的意义,在儒家思想里,并非在于繁殖人类,而是对自己生命延续的强调。,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巴比伦王国,世界第七大奇迹,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巴比伦王国世界第七大奇迹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河,埃及金字塔,印度河埃及金字塔,“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摘自,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三、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孔子及其影响,中华文化形态的奠定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轴心。上承夏商周三代文化传统(特别是周代礼乐制度);下延至秦汉的文化整合。,西周的制礼作乐,使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传统最终得以定型和成熟。西周的礼乐文化是,一元化,文化,春秋战国后的诸子百家是,多元化,的。,三、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孔子及其影响,西周礼乐制度与宗法制度相配合,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道理化而不是暴力化,成为人人都承认并信服的,心灵契约,。,周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按亲疏远近穿,不同级别的丧服,“五服”?,西周礼乐制度与宗法制度相配合,将国家人,儒家是西周礼乐文化的承袭者和发展者,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实事功。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人也”,克己复礼即为仁,“仁者,爱人”,兼济天下,忠恕和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强化宗法血缘,儒家是西周礼乐文化的承袭者和发展者,独尊儒术及其影响,儒学在秦汉时期命运不同。秦,“,焚书坑儒,”,打击儒学;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展儒学。,儒学与权利结合,致儒学传播形态转变。,思想,从自由化向权利化转变,文本从知识化向经学化转变,创始人从常人向圣人的转变(圣人,万世师表,祭孔、孔庙),独尊儒术及其影响 儒学在秦,儒学传播形态的转变、儒学自身内容的变化及对其他思想的,压制,,对中华文化及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学传播形态的转变、儒学自身内容的变化及对其他思想的,四、君主专制下的文化传播体制,一元化传播体制,运作方式是控制传播。,先秦儒家、法家的传播控制准则。(儒家强调以礼作为传播控制的准则;法家主张以法令作为传播控制准则),暴力控制。(焚书坑儒、禁私修史书、实录被监视、控制邸报、设言论罪、兴文字狱),思想引导。(汉独尊儒术、唐科举制、宋理学、明八股),四、君主专制下的文化传播体制 一元化传播体制,运作方,思考问题,1、孔子为什么被尊为圣人?,2、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正统思想 ?,3、儒学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有什么影响。(积极、消极),思考问题1、孔子为什么被尊为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