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教育用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758179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教育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二十四节气教育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二十四节气教育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1/4,#,传统二十四节气,诗词介绍篇,传统二十四节气诗词介绍篇,1,立春,农历 正月初七,一般每年,2,月,3,、,4,日,立春农历 正月初七,2,立春,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 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习俗,立春有“咬春”、“报春”等叫法。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 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春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的习俗等。自周代起 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 贺礼仪。 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句(,gu,)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 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浙江地区立春 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 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 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立春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3,立春,立春,左河水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相关的诗篇,立春,长卿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立春立春左河水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4,雨水,农历 正月十五前后,一般每年,2,月,1820,日,雨水农历 正月十五前后,5,雨水,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 经达,330,度时,便是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 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 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雨水雨水是 24 节气中的第 2 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6,雨水,相关的诗篇,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雨水相关的诗篇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7,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农历 正月十五前后,一般每年,3,月,5,、,6,日,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农历 正月十五前后,8,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 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 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 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9,惊蛰,惊蛰,吴藕汀,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惊蛰,左河水,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相关的诗篇,惊蛰惊蛰吴藕汀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10,春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一般每年,3,月,20,日,21,日期间,春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11,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月令七十 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 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12,春分,相关的诗篇,春分,-,吴藕汀,度曲犹存玉茗堂,,钗头妙语斗新妆。,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香。,春分相关的诗篇春分-吴藕汀度曲犹存玉茗堂,,13,清明,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前后,一般每年,4,月,5,日,清明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前后,14,清明,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 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 至此齐整清明。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 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清明故事,介之推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 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 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 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 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 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 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 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 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 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 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15,清明,相关的诗篇,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黄庭坚,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相关的诗篇清明杜牧清明黄庭坚,16,谷雨,每年农历农历三月廿四,每年,4,月,19,、,20,日,谷雨每年农历农历三月廿四,17,谷雨,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 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 至此齐整清明。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 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谷雨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18,谷雨,相关的诗篇,谷雨,左河水,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孟浩然,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谷雨相关的诗篇谷雨左河水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19,立夏,每年农历四月初十,一般每年,5,月,5,、,6,日,立夏每年农历四月初十,20,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 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21,立夏,相关的诗篇,立夏,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立夏相关的诗篇立夏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22,小满,每年农历四月廿六,一般每年,5,月,21,日,小满每年农历四月廿六,23,小满,小满(,grain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 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 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 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 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 无法栽插水稻。,小满小满(grain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24,小满,相关的诗篇,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小满,长卿,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小满相关的诗篇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25,芒种,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一般每年,6,月,6,日,芒种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26,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 “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 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 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9 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27,相关的诗篇,芒种,芒种,左河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芒种,长卿,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相关的诗篇芒种芒种左河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28,夏至,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一般每年,6,月,21,、,22,日,夏至每年农历五月初三,29,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 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 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 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 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30,相关的诗篇,夏至,夏至,宋朝,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相关的诗篇夏至夏至宋朝张耒,31,小暑,每年农历五月三十,一般每年,7,月,7,、,8,日,小暑每年农历五月三十,32,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 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 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 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 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33,相关的诗篇,小暑,登沃州山,唐,耿湋,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相关的诗篇小暑登沃州山唐耿湋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34,大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七,一般每年,7,月,22,、,23,日,大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七,35,大暑,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 伏姜,烧伏香等习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 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 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 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 120。大暑期,36,相关的诗篇,大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大暑,左河水,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相关的诗篇大暑 竹里馆王维大暑左河水,37,立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后,一般每年,8,月,69,日,立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后,38,立秋,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 的正式开始,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 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 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 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 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 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 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 秋之意。,立秋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39,相关的诗篇,立秋,立秋,宋 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前一日览镜,唐 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相关的诗篇立秋立秋 宋 刘翰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40,处暑,每年农历七月初二,一般每年,8,月,22,、,23,日,处暑每年农历七月初二,41,处暑,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 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 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太阳到达黄经 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42,相关的诗篇,处暑,长江二首,宋 苏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后风雨,宋 仇远,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相关的诗篇处暑 长江二首 处,43,白露,每年农历七月十七,一般每年,9,月,79,日,白露每年农历七月十七,44,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 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 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 1,45,相关的诗篇,白露,白 露,唐 杜甫,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南湖晚秋,唐 白居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相关的诗篇白露 白 露,46,秋分,每年农历八月初四,一般每年,9,月,22,、,23,日,秋分每年农历八月初四,47,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 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 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23 日或 24 日,48,相关的诗篇,秋分,秋分後顿凄冷有感,宋 陆游,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夜喜贺兰三见访,唐 贾岛,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相关的诗篇秋分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49,寒露,每年农历八月十九,一般每年,10,月,8,日左右,寒露每年农历八月十九,50,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 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 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23 日或 24 日,51,相关的诗篇,寒露,木芙蓉,唐 韩愈,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池 上,唐 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相关的诗篇寒露 木芙蓉,52,霜降,每年农历九月初四,一般每年,10,月,22,、,23,日,霜降每年农历九月初四,53,霜降,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 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 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 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 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 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 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 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 自芳”。,霜降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54,相关的诗篇,霜降,赋得九月尽,(,秋字,),唐 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岁晚,唐 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相关的诗篇霜降 赋得九月尽(秋字),55,立冬,每年农历九月十九,一般每年,11,月,7,、,8,日,立冬每年农历九月十九,56,立冬,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 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 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 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 避寒冷的意思。,立冬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57,相关的诗篇,立冬,立冬日作,宋 陆游,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立冬闻雷,宋 苏澈,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相关的诗篇立冬 立冬日作,58,小雪,每年农历十月初五,一般每年,11,月,22,、,23,日,小雪每年农历十月初五,59,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月令七 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 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 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 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 人们该御寒保暖了。,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 个。11 月 22 或,60,相关的诗篇,小雪,初寒,宋 陆游,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小雪日戏题绝句,唐 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相关的诗篇小雪 初寒 小,61,大雪,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一般每年,12,月,7,、,8,日,大雪每年农历十月二十,62,大雪,“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 节的正式开始。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 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 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 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1 个节气,更是冬季的,63,相关的诗篇,大雪,大雪,宋 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相关的诗篇大雪,64,冬至,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一般每年,12,月,22,日,冬至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65,冬至,冬至(,Winter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的起源居然 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 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 日之一。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 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 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 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 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 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 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 “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冬至(Winter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66,相关的诗篇,冬至,小至,唐 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相关的诗篇冬至,67,小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一般每年,1,月,5,日,小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68,小寒,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 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 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小寒每年 1 月 5 日或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285时为,69,相关的诗篇,小寒,小寒食舟中作,唐 杜甫,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清远舟中寄耘老,宋 苏轼,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散烟水。,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相关的诗篇小寒小寒食舟中作,70,大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一般每年,1,月,20,日,大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71,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 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 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 节气轮回。,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 1 月 20 日前,72,相关的诗篇,大寒,元沙院,宋 曾巩,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村居苦寒,唐 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相关的诗篇大寒元沙院 村居苦寒,73,谢谢观看!,谢谢观看!,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