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类学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2756833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人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人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人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讲 心理人类学,一、心理人类学的兴衰与发展趋势,二、著名的心理人类学研究案例,第三讲 心理人类学一、心理人类学的兴衰与发展趋势,1,一、心理人类学的兴衰,(一)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兴起,此种兴趣可追溯至古希腊学者。但对文化与人格的现代分析却肇始于文化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19世纪中后期,泰勒(E.B.Tylor)在其开创性著作,原始文化:对神话、哲学、宗教、艺术和习俗发展的研究(1877),堪称文化与人格研究的现代开端。,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于19001920年出版了10卷本民族心理学。,一、心理人类学的兴衰(一)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兴起,2,(二)兴盛时期,(二)兴盛时期,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兴盛时期;,2、研究者队伍及代表人物,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活跃在这一领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此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它隐含着这样一种假设,即源于一定文化价值观的儿童教养模式对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每种文化中都有相似或模式化的人格特征。,本尼迪克特,于1934年出版文化模式一书,印证了文化与人格的相互关系;,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等著作中,指出人类心理和行为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童年与社会、权威型人格、个人及其社会、阿罗人等。其中,卡丁纳(Abram Kardiner,1939)提出的“基本人格结构”的概念最为重要,他将其界定为:“个体有效适应的工具,对社会中每一个人是共同的”,是早期经验和相似社会化的产物。并建构了一个初步模型,如下所示,文化初级制度社会化活动基本人格结,构文化次级制度,(二)兴盛时期(二)兴盛时期,3,2、衰落时期,20世纪5060年代,文化与人格研究进入衰,落时期。麦克雷(McCrae)曾描述道:“人类历史上最难忘的事情之一,是古老的玛雅文化在19世纪突然消失。与此相仿的是,20世纪50年代文化与人格研究在社会科学中消失。,原因失去了理论支撑、科学化与个人化、独特性与普遍性问题,2、衰落时期,4,3、复苏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复苏,原因随着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心理学呈现出一种新的文化转向,即以,文化研究范式取代过去的“经验理性”范式,,这成为文化与人格研究重新焕发活力,走向复苏的一个契机。,特质心理学达成了基本共识,人格五因素模型或大五人格,。,它也为描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特征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既揭示了人格的跨文化普遍性。,3、复苏时期,5,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又称为,“大五模型”Big Five,,一种确定5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的系统。这是将卡特尔的16因素进一步凝练为5个一般因素的尝试。,大五模型的5个因素:1、,外倾性extroversion,:用于评估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2、,宜人性agreeableness,:用于评估一个人是友好、关心他人,还是冷漠、自我中心。3、,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用于评估一个人是自律心强、认真勤奋,还是马虎懒惰、杂乱无章。4、,情绪稳定性(神经过敏倾向)neuroticism,:用于评估一个人是神经质、感情用事,还是冷静自在。5、,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用于评估一个人是富于想象、创造性强,还是刻板、缺乏好奇心。,这种模型的妙处在于,作者宣称对“跨文化性”。这5种特质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各种环境下将如何表现。,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又称为“大五模型,6,4、现代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大五人格”理论为指导, 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态势,即在,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同时进行研究,并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1)跨文化研究层面,主要关注,文化与人性的关联,寻求人类,人格结构的普遍性,。文化是否影响人格形成?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怎样的?,存在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吗?,较为一致的看法:,人格受遗传和环境双重作用,其中文化是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存在独立于文化的人格基本倾向,又存在文化影响的特殊性。,研究成果:如:麦克雷(McCrae)和卡斯托(Casto)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人格系统表征模型,:,4、现代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7,心理人类学课件,8,(2)文化间研究层面,研究主要关注,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关系。,研究者们采用人格测量、民族志等方法,考察不同文化中是否具有不同的特质平均水平,以此进行文化间比较。,如:霍夫斯泰德(Hofstede)曾提出4个不同的文化,比较维度,即,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倾向,以及,男女关系,的形成,但只有第一个维度被集中研究,这可能算是文化间研究层面上的惟一亮点。,(2)文化间研究层面,9,(3)文化内层面研究,研究内容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格特质的独特表现。探讨文化对人格影响的独特性而非寻求普遍性。,文化内研究可视为不同文化条件下的特征适应研究。,主要研究最受瞩目同时也备受争议的就是人格测量问题,包括人格量表的翻译、项目的文化等效性、分数的解释等等。,研究争议正如约翰(O.John)指出的那样,文化内的人格测量问题远比研究者想象的复杂,因为被试人员的选择(如西化程度)、特质指示词的限制、计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都会影响到研究结论。,(3)文化内层面研究研究内容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格特质的,10,三、文化与人格研究的未来趋向,1、深入研究大五人格的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问题;,2、实现方法论的改进与突破,从文化客位法(etic research)向文化主位法(emic research)转变,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第二是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3、以宽阔的理论来整合实证研究,三、文化与人格研究的未来趋向1、深入研究大五人格的普遍性和,11,四、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菊与刀,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两岁丧父,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0年赴欧,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某女子中学。1914年回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Franz Boas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从1936年起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四、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菊与刀,12,人类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2、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青春期,3、,人类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13,菊与刀,就是把日本作为一个研究个案,,背景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德日败局已定,鉴于美国政府制定战后政策的需要,特委托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为解决盟军是否应该占领日本以及美国应该如何管理日本的问题,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即将战败的日本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综合报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了日本国民的性格。1946年该报告被作者整理成书出版,即为本书。,内容:本妮迪柯特通过研究,用菊花与刀来形容日本国民性的两面性,“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版,第2页。),作者由此着手,从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和有关习俗入手,主要考察了日本人的忠、孝、情义、仁等德行,进而将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知耻为德行之本,。用文化类型理论剖析并解释日本人的风俗习惯、道德传统和审美理想,被日本学者誉为在“宽阔的视野上,映射出日本人的众生相”(日译后记),她不是把菊与刀简单图解为,“审美”与“好战”的,心理表现,,菊与刀,就是把日本作为一个研究个案,,14,而是从心理人类学出发研究日本的人格与文化关系。文化模式与人格的关系。,日本人人格特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日本教养方式等相关。,日本的人生曲线与美国的人生曲线正好相反。,它是一根很大的浅底U字型曲线, 允许婴儿和老人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随着幼儿期的过去,约束逐渐增加,直到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线。这个最低线贯穿整个壮年期,持续几十年,此后再次逐渐上升。过了六十岁,人又几乎可以象幼儿那样不为羞耻和名誉所烦恼。,在美国,这种曲线是倒过来的,幼儿教养非常严格,随着孩子日益成长而逐渐放松,待至他找到能够自立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几乎可以不受别人的任何掣肘。在我们这里,壮年期是自由和主动性的鼎盛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日益衰退,以至成为他人的累赘,就又要受到约束。,而是从心理人类学出发研究日本的人格与文化,15,其他相关研究关于日本的国民性和还有许多研究,如对“,日本暴力“,研究;研究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并把日本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归结为性格上“冷静的激情”,这种看法至今仍有影响。他认为日本在受惠于湿润的季风性气候的同时,经常遭受地震、大雨、台风等自然暴力的严重打击,这种环境容易促使被动性、忍从性人格的形成,所以在这种风土的熏陶中,日本人养成这性格上的特征。,对,我国的国民性研究也比较多,用什么符号学来概括中国文化,奥运会的开幕式就可以作为个案研究。,心理人类学课件,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