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合同法-第4章-合同的效力4-6(胁迫)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2756614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64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合同法-第4章-合同的效力4-6(胁迫)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美国合同法-第4章-合同的效力4-6(胁迫)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美国合同法-第4章-合同的效力4-6(胁迫)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小袋子,2020.08.19,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美国合同法,American Contract Law,小袋子2020.08.19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美国合同法Ame,1,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2,CONTENTS,目录,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对价,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合同的形式,违反公共政策,错误,不正确说明,胁迫,不正当影响,显失公平,CONTENTS目录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对价,3,案例,2007,年,9,月,李某通过中介公司以,31,万余元购买刘某夫妇一套房屋,付清房款入住装修时,得知,3,年前刘某夫妇儿子曾将一名到其家做客的,10,岁小女孩杀害,还残忍地将碎尸藏在屋顶的冰箱边。李某起诉刘某夫妇要求撤销合同。,思考:,1.,出卖人在房屋权属无瑕疵情况下,隐瞒房内凶杀案是否构成欺诈?,2.,隐瞒“凶宅”真相是否可认定为违反公序良俗?,3.,该案应如何处理?,案例 2007年9月,李某通过中介公司以31,4,六、胁迫,概说,胁迫(,duress,)是一方把某种合同条件强加给另一方并对另一方实施的人身强制或者不适当威胁,这种强制或者威胁使合同成为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胁迫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人身强制和威胁,。前一种胁迫使合同归于无效;后一种胁迫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六、胁迫概说,5,关于胁迫与不正确说明的区分,胁迫理论由普通法法院发展起来;不正确说明源于侵权法上的欺诈之诉和衡平法的救济原则。,胁迫是对他人实施强制的行为,法院在认定某种行为是否构成胁迫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把法律所允许的威胁与不适当的威胁加以区别;不正确说明不包括强制的成分,而是错误地表述事实真相的行为。关键问题是某一错误的对事实的陈述是不是欺诈性的。,关于胁迫与不正确说明的区分,6,胁迫的构成条件,胁迫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人身强制和威胁。后者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判例法规则的发展和学理上的讨论主要是围绕威胁这种胁迫进行的。,通过威胁而实施胁迫必须满足以下四项条件才能构成:,必须有威胁的事实;,威胁必须是,不适当,的;,被威胁者必须因受到威胁而订立合同;,威胁必须是严重的,胁迫的构成条件,7,必须有威胁的事实,威胁(,threat,)是让另一方蒙受损害的动机的表述。既可以用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从威胁者的话语或者行为推测出来。,2.,威胁必须是不适当的(违法的),英美的法学理论认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威胁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当这种威胁超过一定的限度,成为不适当的(,improper,)时候,才会有胁迫发生。,必须有威胁的事实,8,涉及适当的威胁与不适当的威胁之间的界限划分,英美法院的判例经历了长期而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在现代的审判实践中,美国法院在区别适当的威胁与不适当的威胁时逐渐倾向于采用,道德标准,进行衡量。即如果这种威胁,构成了对善意和公平交易义务的违反,这种威胁就成了不适当的威胁,。,涉及适当的威胁与不适当的威胁之间的界限划分,9,如,在奥斯汀设备公司诉洛罗公司案中,一个建筑分包商拒绝按一个政府合同的规定向总包商交付工程,除非该总包商提高工程款并与订立另一个分包合同。,如,雇主根据与雇员订立的雇佣合同有权任意解聘雇员。雇主威胁雇员说,如果雇员不将其拥有的股票卖给雇主,就会受到解雇。,如在奥斯汀设备公司诉洛罗公司案中,一个建筑分,10,思考:,如某人侵吞了他人的财产,后者对前者的亲属威胁说,如果该财产得不到返还,前者将受到,刑事起诉,,前者的亲属迫于这种威胁,同意替前者返还该财产。在这种情况下,该返还财产的协议是否可撤销?,根据美国法院的判决,如果受到威胁的人不是侵吞者,而是他的亲属,这种威胁构成不适当的威胁。犹他州法院在一项判决中说:以进行刑事告发相威胁之所以是不适当的,是因为法院的刑事诉讼程序是为了保护公众,用来保护私人利益是不适当的。,思考:,11,对手段违法、目的违法及二者结合违法的梳理:,(,1,)如果手段是违法的,则无须过问目的是否合法。,如,甲扬言,如果乙不签发支票偿还其欠甲的债务则打断他的腿,这便是非法胁迫。,(,2,)如果目的是违法的,手段是否合法则无关紧要。如果胁迫的目的是使被胁迫人承担一项违法或者违反善良风俗的债务,该合同无效,故也没有撤销的必要。,(,3,)即使手段与目的本身均未触犯法律,如果它们的配合是不合法的,仍然可以构成非法胁迫。这通常表现为以向警察告发某人犯法相威胁以达到令其偿还债务的目的,告发犯法以及要求偿还债务本身均是合法的事情,但是它们的结合通常并非是合法的。,对手段违法、目的违法及二者结合违法的梳理:,12,场景一:如果甲故意砸烂了乙的窗戶,乙是否可以向警察告发甲相威胁,要求甲赔偿其窗戶?,通常可以,构成适当的威胁,因为威胁的手段与目的均未触犯法律,且具有牵连性。,场景二:如果甲故意砸烂了乙的窗戶,乙是否可以向警察告发甲相威胁,要求甲偿还乙借给甲的金钱?,不可以,构成非法胁迫。因为乙不能够以同一借口相威胁来实现与此没有关系的请求权。同样,乙也不得以向警察告发甲来威胁甲的朋友或者亲人以要求他们替甲的坏事作出赔偿。,场景一:如果甲故意砸烂了乙的窗戶,乙是否可以,13,3.,被胁迫者必须因受到威胁而订立合同,强调的是威胁与合同订立之间的因果关系。,4.,威胁必须是严重的,(,1,)客观标准:要求威胁足以征服“一个具有一般坚定意志的人”的意志;,(,2,)主观标准:威胁只须达到剥夺特定的被威胁者的自由意志的程度;,(,3,)通行的标准:威胁必须让特定的被威胁者“没有合理的选择余地”(,no reasonable alternative,)。,3. 被胁迫者必须因受到威胁而订立合同,14,思考:,威胁提起民事诉讼,是否构成胁迫?,此种威胁通常是得到允许的,即使后来证实,威胁者的权利主张是没有根据的。一方面,在私法领域当事人有通过司法手段解决争议的自由。另一方面,威胁提起民事诉讼,也不能使被威胁者受到损害,因为他可以通过对自己辩解来维护己方利益,即被威胁者此时尚有“合理的选择余地”。,思考:,15,关于经济胁迫,就威胁的内容而言,早期的判例认为,只有对人身的威胁可以构成胁迫,对财产的威胁不能构成胁迫。进人,18,世纪,法院对所谓“货物胁迫”给予了确认。这种胁迫表现为对受害方的财产不当地留滞。这种确认造成了胁迫理论的重大变化,从而为后来出现的更为开放的“经济胁迫”(,economic duress,)的理论,或称“商业强制”(,business compulsion,)的理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关于经济胁迫,16,【趋势】,从人身强制和威胁到经济胁迫,如果一方利用另一方的某种经济上的急迫需要,迫使另一方接受显失公平的合同条件,而另一方除了接受之外别无选择,前者的行为就构成了经济胁迫。,【趋势】,17,案例,奥斯汀仪器公司诉洛拉公司 纽约州上诉法院,,1971,年,案由,1965,年,7,月,上诉人洛拉公司从美国海军部门获得一份价值,600,万美元的合同,随后,其与被上诉人奥斯汀仪器公司订立了其中,23,件精密零件的供应合同。,1966,年,5,月,上诉人洛拉公司从海军部门得到第二份生产更多的雷达设备的合同并再次就其中的相关的,40,个部件进行招标。被上诉人奥斯汀仪器公司参加了招标,但拒绝接受少于,40,个部件的订单,并提出大幅度增加第一笔供货合同的价格,增加的价格不但适用于第一笔合同中未交货的部分,同时还追加到已交货的部分,否则停止继续履行合同。因此,上诉人同意了被上诉人提高价格的条件同时交给其第二份合同的全部,40,个零部件的供货任务。全部交货义务履行完成之后,,1967,年,9,月,15,日,奧斯汀仪器公司向洛拉公司提出支付货物欠款的诉讼请求,而洛拉公司同时以经济胁迫为由向奥斯汀仪器公司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初审法院肯定了奥斯汀仪器公司的诉讼请求,并驳回洛拉公司的诉讼请求。洛拉公司提出上诉。,案例 奥斯汀仪器公司诉洛拉公司 纽约,18,判决意见,上诉法院不同意初审法院的结论,认为本案的事实构成了经济胁迫的典型表现形式。,第一,被上诉人停止交货的威胁剥夺了上诉人的自由意志。,第二,上诉人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其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从其他厂商得到所需的部件。上诉人联系了其可以信赖的,10,家生产厂商,这,10,家厂商都表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交货。而且,该合同的标的物是生产技术要求极高的军用精密仪器,上诉人没有选择其他其不能信赖的厂商是合理的。,综上所述,上诉人不能接受被上诉人的违约行为,只能接受被上诉人的要求,也就是说,上诉人同意被上诉人增加货款和签订第二份合同的要求是被上诉人实施经济胁迫的结果。,判决意见,19,简要评论,本案所适用的法律规则是:在以受到胁迫为理由主张合同无效主张的当事人必须证明其同意的意思表示是,受到了使其无法自由选择的不适当的威胁,。同时,要证明经济胁迫的存在,必须有证据表明“对所需货物的占有受到了威胁”。,如果一方仅以违约拒绝交货相威胁是不能构成经济胁迫的,受胁迫方必须还要证明其没有其他可选择货源,并且一般的违约救济是不够的。,本案中,是否构成经济胁协迫的关键是若奥斯汀仪器公司违约不履行交货义务,洛拉公司是否有选择其他生产厂商以完成其对政府的交货义务的可能性,这是需要用证据证明的,一旦其得到证明,奥斯汀仪器公司就构成了经济胁迫。,简要评论,20,“,经济胁迫”能否引入我国,我国,合同法,没有承认“经济胁迫”的概念,胁迫仅限于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或人身相威胁的行为,至于交易中的经济强制一般不认为构成胁迫。,“经济胁迫”之概念及理论能否引入我国,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经济胁迫与我国法上的“乘人之危”的关系。,“经济胁迫”能否引入我国,21,以经济胁迫取代乘人之危,这种做法会遭遇两方面的困难:其一,在我国既有的法律及学理上,关于胁迫均采“行为论”的立场,即胁迫是一种行为,如将“经济胁迫”取代“乘人之危”引入“胁迫”的概念下,则首先需要突破这种“行为论”的障碍。其二,“经济胁迫”所规范的案型能否完全涵盖“乘人之危”所规范的案型?回答则是否定的,尤其是经济胁迫以在商事主体之间发生者居多,而在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特别是在当事人不以追求营利为目的之场合,则难以发生经济胁迫,却可以发生乘人之危。,因而,不妨以主体的不同特点,对胁迫与乘人之危做新的整合,这样,乘人之危仍有其独立的存在价值,惟其适用范围较原来的理解要缩小。,以经济胁迫取代乘人之危,这种做法会遭遇两,22,胁迫的后果,(,1,)当胁迫表现为人身强制时,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无效。,(,2,)当胁迫表现为威胁时,所订立的合同成为可由受威胁方撤销的合同。,胁迫的后果参见不正确说明的法律后果。,胁迫的后果,23,思考:,我国法律只是规定了一方当事人所作的胁迫行为,并未涉及第三人的胁迫行为,如何确定第三人胁迫情形下合同的效力?与第三人欺诈情形下有无区别?,在解释上宜认为,对于第三人的胁迫行为,不论受胁迫人的合同相对人是否知道或应否知道,均可以构成撤销权的原因。之所以与第三人欺诈场合有所不同,乃是因为与欺诈相比,胁迫的危害性更为剧烈,有必要对受胁迫人予以特别保护。正如拉伦茨先生所指出的,“法律坚决反对采取胁迫行为对表意人意志施加非法影响的做法;因此,即使相对人对胁迫既一无所知,亦无法知道,他也不应受到保护。”,思考:,24,THANKS,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THANKS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