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基本知识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2755994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76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观测的定义,测定未知量的过程。即观测者使用一定的仪器的工具,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未知量与计量单位之比的过程。,7.1,观测及分类,7.1观测及分类,1,二、分类,1,、按观测方法分:,2,、按观测量之间的关系分:,3,、按观测时所处的条件分:,4,、按观测量在观测,过程中的状态分:,直接观测,间接观测,独立观测,条件观测,等精度观测,不等精度观测,静态观测,动态观测,二、分类直接观测间接观测独立观测条件观测等精度观测不等精度观,2,7.2,测量误差,一、定义,:,真误差,:,i,= X-L,i,X,为真值,,L,i,为观测值,二、观测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2,、人差,3,、环境影响,观测条件,7.2 测量误差一、定义:观测条件,3,三、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其误差的数值或符号具有规律的误差。,特点:积累性。,消除或减弱的方法:,进行计算改正;,采用合适的观测方法;,在平差计算中,将其当作未知参数纳入平差函数模型中一并计算。,三、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4,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其误差的数值和符号没有规律的误差。,偶然误差实际上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说明,:测量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观测结果与理想结果的差异,也称为,粗差,。在观测成果中,不允许粗差的存在。,发现粗差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多余观测);采用必要而又严格的检核。,测量误差基本知识课件,5,四、 偶然误差的特性,绝对值不超过一定范围(有界性),小误差的密集性(单峰性),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同(对称性),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抵偿性),四、 偶然误差的特性绝对值不超过一定范围(有界性),6,偶然误差的分布曲线,是标准差,+,-,f,(,),偶然误差的分布曲线+-f (),7,五、测量平差,对含有误差的观测结果进行处理的过程,测量平差的任务:,1,、确定未知量的最或然值。,2,、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五、测量平差对含有误差的观测结果进行处理的过程,8,7.3,衡量精度的标准,精度,指在对某一个量的多次观测中,各观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根据误差的性质,精度可分为:,精密度,:表明测量成果中偶然误差的大小程度,正确度,:表明测量成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综合,表明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7.3 衡量精度的标准 精度指在对某一个量的多次,9,1,、定义:,当,n,有限时,采用,m,表示,的估值,即:,2,、 中误差的 概率意义:,中误差越小,精度越高,3,、中误差的几何意义:,m,就是误差分布曲线的两个拐点,一、中误差,1、定义: 当n 有限时,采用m表示,10,二、极限误差,根据概率理论:,P |,|, m =68.3%,P |,|,2m=95.4%,P |,|,3m=99.7%,因此,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取,限,=2m,或,限,=3m,作为极限误差,当观测值的误差大于限差时应剔除。,二、极限误差根据概率理论:,11,三、相对误差,误差与观测值之比。,相对真误差,相对中误差,相对较差,其中:,相对误差不带量纲,用分子为,1,的形式表示。,三、相对误差误差与观测值之比。,12,7.4,误差传播定律,用于阐述独立观测值中误差与函数中误差关系的定律,一、一般公式,设未知量,z,与,t,个独立观测值,x,1,x,2,x,t,之间有如下的函数关系式:,z=,f,(x,1,x,2,x,t,),x,i,的真误差,x,i,引起,z,产生真误差,z,则:,z+ ,z,=,f,(x,1,+ x,1, x,2,+ x,2,x,t,+ x,t,),7.4 误差传播定律 用于阐述独立观,13,x,i,均是小量,上式按,泰勒级数,展开,并舍去二次及以上诸项,得:,xi均是小量,上式按泰勒级数展开,并舍去二次,14,两边平方后求和:,两边平方后求和:,15,结论,:,各独立观测值任意函数的中误差的平方,等于该任意函数对各观测值的偏导函数值与该观测值中误差乘积的平方和。,结论:,16,求任意函数中误差的四个步骤:,1,、列出函数关系式:,z=,f,(x,1,x,2,x,t,),4,、转换为中误差表达式并求其值,3,、列出函数真误差表达式:,2,、求函数对各观测值的偏导函数值:,求任意函数中误差的四个步骤:4、转换为中误差表达式并求其值3,17,例:某建筑场地已划定为长方形,独立地测定其长和宽分别为,a=30.000m,、,b=15.000m,其中误差分别为,m,a,=0.005m,、,m,b,=0.003m,,求该场地面积,A,及其中误差,m,A,。,解:显然这是一个任意函数。,1,、列出函数关系式,并求函数值,A=ab=450.000m,2,2,、求函数对各观测值的偏导函数,3,、列出函数的真误差表达式,4,、转换为中误差表达式并求其值,例:某建筑场地已划定为长方形,独立地测定其长和宽分别为a=3,18,1.,线性函数,全微分:,中误差关系:,二、特例,1.线性函数全微分:中误差关系:二、特例,19,2.,和差函数,函数对各观测值的偏导函数值为,真误差表达式为:,中误差表达式为,2.和差函数函数对各观测值的偏导函数值为 真误差表达式为:,20,3.,倍数函数,z,=,k x,中误差表达式为,真误差表达式为,以上三种公式可以不经过上述计算步骤直接应用。,3. 倍数函数,21,让我们来看几个例题吧,让我们来看几个例题吧,22,例,1,:,用,30,米的钢尺丈量某两点间的水平距离,L,,恰好为,12,个整尺段,每尺段,l,i,的中误差均相等,为,m,l,=5mm,求该段水平距离及其中误差,m,L,、,相对中误差,m,L,/L,.,解法一:依题意,有,例1:用30米的钢尺丈量某两点间的水平距离L,恰好为12个整,23,解法二:,哪一个解法是正确的呢?,练习:,P200 8-13,,,8-14,解法二:哪一个解法是正确的呢?练习:P200 8-13,8,24,例,2.,设有函数,z,=3,x,-,y,+2,l,10,其中:,x,=2,l,+5, y=3,l,-6,已知,l,的中误差为,m,l,计算函数,z,的中误差,m,z,。,解法,1.,m,x,=4,m,l,m,y,=9,m,l,m,z,2,=9,m,x,2,+,m,y,2,+4,m,l,2,=,49,m,l,2,m,z,=7,m,l,例2. 设有函数,25,解法,2.,z,=3,x,-,y,+2,l,10,,,x,=2,l,+5, y=3,l,-6,z,=6,l,+15-3,l,+6+2,l,10,=5,l,+11,所以:,m,z,=5,m,l,两种方法,两样结果,哪里错了,?,解法2.,26,例,3.,已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206.205,0.020,米,在,A,点安置经纬仪测得,AB,直线的高度角, =12 20 30 30 ,,计算,AB,间的高差,h,,及其中误差,m,h,。,解:函数式 :,h=D tg, = 45.130,(m),全微分:,dh=tg,dD+D,sec,2,d,中误差关系:,m,h,2,=tg,2,m,D,2,+D,2,sec,4, m,2,/,2,=0.04787,400+1.09804900 =1007.38,m,h,=31.7(mm),例3.,27,解法,2.,对函数,h=Dtg,取自然对数:,lnh=lnD+ln(tg,),全微分:,注意到:,所以:,解法2.,28,三、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注意事项,1.,函数式中各观测值应相互独立;,2.,观测值的量纲应统一。,三、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注意事项1. 函数式中各观测值应相互独立,29,7.5,等精度直接平差,根据对同一个量的多次观测结果,确定最或然值并评定精度的过程,称为直接平差。,一、最小二乘准则,在科学实验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试验中获得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若干组对应数据(,x,1,y,1,),(,x,2,y,2,),,,(,x,n,y,n,),怎样找出一个已知类型的函数,y,=,f,(,x,),,使之与观测数据最好的拟合?,例如,已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为线性函数,y = ax +b,如何根据观测值,x,i,y,i,确定常数,a, b,,,使该直线最好地与观测结果拟合。,7.5 等精度直接平差 根据对同一个量,30,最小二乘准则:,设对某一量进行多次观测,获得一组观测值,l,1,,,l,2,,,l,n,,该量的最或然值,x,按如下准则确定,:,等精度观测时,在 为最小即,vv,=,min,的条件下确定;,不等精度观测时, 在,pvv,=,min,的条件下确定。,其中:,v,i,= l,i,- x,称为观测值,l,i,的,改正数,,p,i,是观测值,l,i,的权。,最小二乘准则:,31,1.,算术平均值,设,L,1, L,2, L,n,为,一组独立观测值,根据最小二乘准则,其最或然值,x,必须满足:,vv,=,(,x - L,1,),2,+,(,x - L,2,),2,+,(,x - L,n,),2,=min,求,vv,对,x,的一阶和二阶导数:,二、等精度直接平差,1. 算术平均值二、等精度直接平差,32,这说明,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未知量的最或然值就是算术平均值。或者说,算术平均值是满足最小二乘准则条件下,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这说明,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未知量的最或然值就是算术,33,(,1),观测值的中误差,设有,n,个独立观测值,L,1, L,2,L,n,,,其算术平均值为,x,改正数为,v,i,= x L,i,真误差,i,= L,i, X,两式相加得:,2.,精度评定,即:,从而:,(1)观测值的中误差两式相加得:2.精度评定即:,34,考虑到,v,i,= x L,i,;,v,= nx ,L,=0,而,右边第二项趋近于,0,,所以有:,考虑到 vi= x Li ; v= nx L,35,这就是用改正数计算观测值中误差的公式,称为白塞尔公式,代入前式得:,最后得:,这就是用改正数计算观测值中误差的公式,称为白塞尔公,36,(2),算术平均值,x,的中误差,M,由误差传播定律得:,(2) 算术平均值 x 的中误差 M由误差传播定律得:,37,(3),增加观测次数与提高精度的关系,当,n,增大时,能提高算术平均值的精度。但当,n,大于,20,次后,精度提高很慢。,最根本、最经济的办法是提高每次观测的精度,m.,提高仪器精度,选择合理的观测方法,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提高观测者的操作技能,(3) 增加观测次数与提高精度的关系,38,7.6,不等精度直接平差,一、加权平均值原理,一列观测值,L,1,,,L,2,,,,,L,n,,其精度值分别为,h,1,h,2,h,n,,选定一个精度值,h,并同时选定一组正数,p,1,p,2,p,n,,,使得下列诸式同时成立:,根据最小二乘准则,应使,pvv=min,,即:,pvv=p,1,(x-L,1,),2,+ p,2,(x-L,2,),2,+,+p,n,(x-L,n,),2,=min,7.6 不等精度直接平差一、加权平均值原理 根据,39,这就是不等精度观测时未知量的最或然值,也就是说,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是加权平均值。,这就是不等精度观测时未知量的最或然值,也就是说,不等精度观测,40,1,、定义: 表示观测结果质量相对可靠程序的一种权衡值。,2,、权与中误差的关系,由式,(,a,),二、权,得:,1、定义: 表示观测结果质量相对可靠程序的一种权衡值。二、权,41,上式表明:,在不等精度观测中,某独立观测值的权与该观测值的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可见,用中误差衡量精度是绝对的,而用权衡量精度是相对的,即权是衡量精度的相对标准。,上式表明: 可见,用中误差衡量精度是绝对的,而用权,42,三、确定权的常用方法,水准测量中,当每测站高差中误差相同时,则各条水准路线高差观测值的权与测站成反比,水准测量中,当每公里高差中误差相同时,则 各条水准路线高差观测值的权与路线长度成反比,三、确定权的常用方法 水准测量中,当每公里高差中误差相同,43,角度测量中,当每测回角度观测中误差相同时,各角度观测值的权与其测回数成正比,距离测量中,当单位距离测量的中误差相同时,各段距离观测值的权与其长度成反比。,角度测量中,当每测回角度观测中误差相同时,各角度观测值的权与,44,四、单位权中误差,设对某量进行,n,次不等精度观测,,观测值为:,L,1,,,L,2,,,,,L,n,,,对应的,精度值为:,h,1,,,h,2,,,,,h,n,(,权为:,p,1,,,p,2,,,,,p,n,),真误差为:,1,,,2,,,,,n,改正数为:,v,1,,,v,2,,,,,v,n,中误差为:,m,1,,,m,2,,,,,m,n,1.,由真误差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值恰为,1,的权称为单位权,,与之对应的观测值、精度值和中误差分别称为单位权观测值,单位权精度和单位权中误差,。,四、单位权中误差设对某量进行n次不等精度观测,1.由真误差计,45,构成一个新的观测列,(,新列中各个观测值等于原列中对应观测值与其权的平方根之积,),则:,构成一个新的观测列(新列中各个观测值等于原列中对应观测值与其,46,则新列是一个权为,1,,精度为,h,中误差为,的等精度观测列,,各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为,:,则新列是一个权为1,精度为h,中误差为的,47,2.,由改正数求中误差,2. 由改正数求中误差,48,测量误差基本知识课件,49,五、观测值中误差与最或然值的中误差,1.,观测值的中误差,是不等精度观测列的单位权中误差,根据权与中误差的关系,,第,i,个独立观测值,L,i,的中误差为:,五、观测值中误差与最或然值的中误差1. 观测值的中误差,50,2.,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M,例题:,P.190,2. 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M例题:P.190,51,若函数,f(x),在点,x=x,0,的某一邻域内具有直到,(n+1),阶的导数,则有,n,阶泰勒公式:,若函数f(x)在点x=x0 的某一邻域内具有直到(n+1)阶,52,f(x),可以近似表达为:,f(x)可以近似表达为:,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