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辅导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754153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50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个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个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任务,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辅导,1,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1,第一节 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和任务,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任务,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一般程序,2,第一节 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和任务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者的条件,1,专业化知识能力,专业知识:,心理学专业基础性知识,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辅导必备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相关的生理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知识,3,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者的条件,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者的条件,2,心理品质,成熟、敏感、内省,自制、包容、内在协调,4,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者的条件,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对象的条件,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中学生;,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中学生;,特殊对象,即学校在籍的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5,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条件(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对象的条,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任务,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2,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观念,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5,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6,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任务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6,三、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一般程序,(一)初诊接待与资料的资料的搜集整理,(二)综合评估与诊断,(三)心理辅导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四)辅导效果的评估,7,三、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一般程序(一)初诊接待与资料的资料的,第二节 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精神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和技术,行为主义理论和技术,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8,第二节 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精神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一、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理论基础与来源:,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主要研究对象:,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主要研究内容:,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故称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究方法,9,一、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9,1895,年,癔症的研究,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10,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精神分析理论,也称精神动力学或心理动力学,是研究精神动力如何驱动人类行为的科学,所以,基于这种理论的心理治疗,称为精神分析治疗或心理动力治疗。,19,世纪末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随后,发展了被称之“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一些分支,以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为代表的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实现了对传统精神分析的超越,。,(一)基本理论,11,精神分析理论,也称精神动力学或心理动力学(一)基本理论11,1,传统精神分析的治疗理论,(,1,)精神层次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类的精神活动划分为理论上的三个区域,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思想、情感和对外在环境的感觉。,前意识是我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才能被我们觉察的精神活动。,潜意识是意识无法触及的思想、本能冲动、情感以及幻想等,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无法觉察的内容。,(一)基本理论,12,1传统精神分析的治疗理论(一)基本理论12,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三者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却可逾越,因而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互转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意识领域的,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手的患者。,(一)基本理论,13,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一)基本理论13,(,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id,伊德,人的精神结构中直接与生物机体相联系的部分。,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遵循“,快乐原则,”,追寻着即刻的满足。,(一)基本理论,14,(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一)基本理论14,(,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superego,人格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两部分组成:,自我理想、良心,遵循“,道德原则,”。,。,(一)基本理论,15,(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一)基本理论15,(,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ego,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一)基本理论,16,(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一)基本理论16,2024/9/2,17,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自我(,ego,)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一仆三主”。,17,2023/9/717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3,),人格的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十分重视个体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人格伴随着性的发展而发展,,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性欲满足的对象也随之变化。,(一)基本理论,18,(3)人格的发展理论(一)基本理论18,口唇期,(,oral stage,),01,岁,肛门期,(,anal stage,),13,岁,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潜伏期,(,latency stage,),6-12,岁,生殖期,(,genital stege,),12-20,岁,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9,口唇期(oral stage)01岁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4,),焦虑的防卫机制,压抑(,repression),指自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投射(,projection),指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内向投射(,introjection),指将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情感,转而指向自己。,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指把某种不容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20,(4)焦虑的防卫机制压抑(repression)指自我把意识,(,4,),对焦虑的防卫机制,升华(,sublimation):,将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对象上去。,认同(,identification),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合理化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21,(4)对焦虑的防卫机制升华(sublimation):将本能,(,4,),对焦虑的防卫机制,固着(,fixation),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退行(,regression),指心理发展因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为原始的水平。,22,(4)对焦虑的防卫机制固着(fixation)指行为方式发展,2,、现代精神分析的治疗理论,(,1,),客体关系理论,以梅兰妮,克莱茵,(M,Klein),等为代表,,20,世纪,4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所有的驱力都来自一个背景即母婴关系。因此,寻求客体的动力相当于甚至更重要于寻求内驱力的释放。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在自体印象和客体印象之间内化的关系的重要性。,23,2、现代精神分析的治疗理论 (1)客体关系理论23,2,、现代精神分析的治疗理论,(,2,),自体与自体心理学。,以海因茨科胡特(,H,Kohut),等为代表,20,世纪,6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人需要从环境中的他人那儿获得特殊的反应,才能发展和保持自尊和安宁感。,自体心理学关注于实际的外在的关系将自体的碎片连接成整体以及创建自尊的作用。,24,2、现代精神分析的治疗理论 (2)自体与自体心理学。24,(二)精神分析过程,1,精神分析的基本步骤,精神分析过程在正式治疗前需经过试验性分析以确定咨询对象是否适合精神分析,然后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开放阶段,其目的在于选择具有适应性的求助者,建立咨询联盟关系。,第二阶段是移情的出现及其解释阶段。,第三阶段是解释、修通阶段,这一阶段要使求助者能区别咨询联盟和被移情歪曲了的现实,能区别咨询师的实体和他出自幼时情感歪曲的咨询师形象。,第四阶段是治疗的结束阶段,主要解决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依赖问题和拒绝结束咨询的企图,彻底解决求助者对咨询师的移情,以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25,(二)精神分析过程1精神分析的基本步骤25,(二)精神分析过程,2,精神分析策略与技术,(,1,)移情与反移情处理。,(,2,)阻抗的处理。,(,3,)移情性神经症的修复。,26,(二)精神分析过程2精神分析策略与技术26,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在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创立的,认为人的天性趋向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辅导工作强调关系而不是技术。,它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已经被大多数新的治疗体系吸收,成为整个咨询和治疗领域的共同原则。,27,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27,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1,人性观,要顺从自己的本性去生存。,人的本性,是倾向于创造、具有建设性以及需要与其他人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的。,“实现趋向”,是人类所具有的本性,也是一切生物都具备的基本倾向。,是它自带“识别机制”或“反馈系统”,可以帮助个体在环境中做出有益于自身、有益于“实现”的选择。,凡生物都有一种“机体智慧”,人类个体具有的机体智慧表现在,他能通过一种“机体评价过程”来评价什么是好的(符合实现趋向),什么是不好的(阻碍实现趋向)。,28,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28,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2,个体的现象世界,罗杰斯对个体的“经验”很重视,“经验”是指在任一给定时刻,个体心理系统内所发生的或进行的过程,经验过程可以在不同的意识水平上进行,既可以是完全清晰的意识过程,也可以是不被反映为意识的感知活动,其实还包括不被求助者意识到的阈下心理活动。,29,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29,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3,自我及其发展,儿童在实现趋向的驱动下,与环境发生不断的互动,获得大量的经验。他通过机体评价过程对经验进行评价,若经验使他满足,就知觉为积极经验,若经验令他烦恼,就知觉为消极的,并回避消极经验。,儿童获得积极关注的需要。,30,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30,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4,心理失调和心理适应,罗杰斯认为,所有障碍的根源都是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不一致或失调,当经验与外在价值观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会运用防御机制免除焦虑;当个体无法用防御机制来免除焦虑时,就会出现较大的心理适应障碍。,31,二、以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3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个体天生就有一种实现趋向;,第二,机体评估过程总是与实现趋向一致;,第三,发展过程中个体或多或少地摄入、内化了外在的价值观;,第四,经验与外在价值观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第五,预感到经验和自我不一致的个体,会运用防御过程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一致。,32,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32,(二)心理辅导过程,1,心理辅导的目标,去伪存真,“机能充分发挥的人”。,特点:,第一,对经验越加开放;,第二,更富存在感的生活;,第三,越来越信任自己的机体。,33,(二)心理辅导过程1心理辅导的目标33,(二)心理辅导过程,2,心理辅导的条件,第一,真诚一致。,第二,无条件积极关注。,第三,同感理解。,34,(二)心理辅导过程2心理辅导的条件34,(二)心理辅导过程,3,心理辅导的基本步骤,求助者前来求助;,治疗者向求助者说明督导的情况;,鼓励求助者情感的自由表现;,辅导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求助者成长的萌动;,辅导者对求助者的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求助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帮助求助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疗效的产生;进一步扩大疗效;,求助者的全面成长;,辅导结束。,35,(二)心理辅导过程3心理辅导的基本步骤35,(二)心理辅导过程,4,治疗策略和技术,不追求特殊的策略和技术,,运用关系策略,通过自己的真诚、温暖、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理解来创造出所需要的治疗关系。,36,(二)心理辅导过程4治疗策略和技术36,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治疗技术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人。,主要强调从人的可以观察和测量到的行为去塑造良好行为和改变不良行为模式。,37,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37,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38,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38,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后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强化作用”。,(,1,)强化。正强化,负强化,(,2,)惩罚。正惩罚,负惩罚,(,3,)消退。,39,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39,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进行模仿而习得,并非得到外部强化。,(,1,)替代强化。,(,2,)自我强化。,40,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一)基本理论40,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二)理论假设,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并由强化得以巩固。,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性的非适应性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41,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二)理论假设41,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1,问题行为的评估,(,1,)行为评估的含义和价值。,问题行为主要有:,第一,行为不足。,第二,行为过度。,第三,行为不当。,42,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42,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1,问题行为的评估,(,2,)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43,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43,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2,行为治疗的实施。,主要的步骤为:,确定治疗目标,界定治疗关系,选择治疗方法,实施治疗计划。,44,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44,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3,治疗策略和技术,(,1,)放松训练。,(,2,)系统脱敏。,(,3,)厌恶疗法。,(,4,)操作条件疗法。,(,5,)生物反馈疗法。,45,三、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三)行为治疗的过程45,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1,基本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结合行为疗法的某些技术而成,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解释、评价引起情绪障碍,C,的不是诱发事件,A,本身,而是事件经历者对该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事件能否发生是不以求助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如能对该事件作出理性评价,就可避免消极情绪。,46,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2,常见的非理性信念,(,1,)绝对化。,(,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47,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3,治疗的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48,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4,治疗策略和技术,(,1,)认知技术。,(,2,)认知家庭作业。,(,3,)情绪技术。,(,4,)行为技术。,49,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1,基本理论,贝克是认知疗法的代表人物之一,认知转变法是他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所提出的一种方法。,他认为抑郁症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患者对客观经验的一种过分的、消极的、歪曲的结果,在信念形成过程中,由于认知歪曲导致了抑郁件障碍。因此,他倡导用认知转变技术来改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方式,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消除。,50,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50,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2,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1,)负性自动思维。,(,2,)认知图式。,(,3,)认知歪曲。,51,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51,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3,心理治疗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收集资料,问题和认知评估,确立目标,建立关系,帮助求助者确认自动思维,检验功能失调性假设。,52,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52,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4,治疗策略和技术,(,1,)认知技巧。,(,2,)行为技巧。,53,四、认知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技术53,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与辅导,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评估诊断,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验,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54,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与辅导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评估,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一)什么是心理评估,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是指获得心理咨询和治疗职业资格或受过相应培训,具有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的专业水平的学校辅导老师,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55,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一)什么是心理评估,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一)什么是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淮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56,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一)什么是心理评估,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二)什么是心理诊断,心理诊断是通过心理评估,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对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心理障碍或行为偏移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定,获得相应结论的过程。,是学校心理辅导,特别是个体心理辅导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工作程序。,可以初步评定中学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类别,筛选出适合学校个体心理辅导的对象,同时,及时发现需要去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就诊的对象,保证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57,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二)什么是心理诊断,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三)心理评估的基本步骤,求助者一般情况与背景信息的收集;,求助者资料的归纳与分析;,探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测验的运用;,健康水平与社会功能的评估;,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推论;,心理诊断的形成;,咨询目标的确定;,咨询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咨询效果的评价。,58,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三)心理评估的基本,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诊断,从重到轻、由粗至细,1,临床心理学对心理活动正常与否的划分。,59,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诊断,2,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个:,(,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60,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诊断,3,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区分。,它们的区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与现实处境的联系。,二是是否带有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分析需要精神病学知识和技巧,一般可以用量化的方法来评定,包括三方面:,(,1,)病程,(,2,)精神痛苦的程度,(,3,)社会功能,61,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诊断,4,一般与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条件。,(,1,)刺激的性质。,(,2,)反应持续的时间。,(,3,)反应的强度。,(,4,)反应是否泛化。,62,一、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四)常见心理问题和,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验,(一)什么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字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测验通过测验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和水平。,63,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验(一)什么是心理测验63,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验,(二)心理测验的类型,1,智力测验。,2,人格测验。,3,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测验。,4,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测验。,64,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验(二)心理测验的类型64,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验,(三)心理测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实施心理测验要遵循以下要求:,(,1,)目的要明确,依据要充分;,(,2,)心理测验要与临床表现相对照;,(,3,)测验信度、效度要高,要有常模,不超过使用时限;,(,4,)心理测验为诊断和治疗服务;,(,5,)遵循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施测;,(,6,)在测验自身功能范围内,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说明;,(,7,)不得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65,二、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验(三)心理测验应用中的注意,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1,反社会性品行障碍,(,1,)主要症状,反复而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当发展到极端时,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也更为严重,这些症状导致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如社交、学习,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至少已持续,6,个月。,66,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1,反社会性品行障碍,(,1,)主要症状,可参照,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对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第一,至少有下列中的,3,项。,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经常暴怒,好发脾气;,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经常故意干扰别人。,67,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1,反社会性品行障碍,(,1,)主要症状,可参照,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对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68,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1,反社会性品行障碍,(,2,)干预与心理治疗措施,认知和行为治疗。,教育训练。,家庭治疗。,药物治疗,69,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2,社交恐惧症,(,1,)主要症状。,特发于儿童和少年的社交恐惧症属于情绪障碍中的一种,起病于儿童和少年时期的焦虑、恐惧、强迫、羞怯等情绪异常,与儿童和少年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期神经症无连续性。,中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指中学生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这些症状显著影响社交(包括与同龄人)功能,导致交往受限。,至少已持续,1,个月。,70,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2,社交恐惧症,(,1,)主要症状。可参照,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对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对新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71,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2,社交恐惧症,(,2,)干预和心理治疗措施,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绘画、沙盘游戏等表达性治疗。,72,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3,学校恐惧症,(,1,)主要症状。,属于儿童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是一种情绪障碍。,诊断需要详细了解学生情绪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分析症状发作的时间与特点,同时进行必要的躯体和精神检查。,73,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3,学校恐惧症,(,2,)干预和心理治疗措施。,认知和行为治疗。,绘画、沙盘游戏等表达性治疗。,家庭治疗。,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挫折应对能力等训练、加强学校适应能力。,药物治疗,74,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4,广泛性焦虑症,(,1,)主要症状。特发于儿童和少年的广泛性焦虑症起病于,18,岁前,属于儿童情绪障碍中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伴随着植物性神经症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75,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4,广泛性焦虑症,可参照,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对儿童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第一,以烦躁不安、整日紧张、无法放松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2,项:,易激惹,常发脾气,好哭闹;,注意力难于集中,自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担心学业失败或交友受到拒绝;,感到易疲倦、精疲力竭;,肌肉紧张感;,食欲不振,恶心或其他躯体不适;,睡眠紊乱(失眠、易醒、思睡却又睡不深等);,第二,焦虑与担心出现在,2,种以上的场合、活动或环境中;,第三,明知焦虑不好,但无法自控。,76,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4,广泛性焦虑症,(,2,)干预和心理治疗措施,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绘画、音乐治疗和沙盘游戏等表达性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77,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5,强迫症,(,1,)主要症状。,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求助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求助者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这些特征对社会功能(如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产生不良影响,至少已持续,3,个月。,78,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5,强迫症,(,1,)主要症状。,可参照(,CCMD,3,)对强迫症的诊断标准。,第一,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上述的混合形式;,第二,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第三,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79,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辅导,5,强迫症,(,2,)干预和心理治疗措施。,认知和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家庭治疗。,绘画、音乐治疗和沙盘游戏。,药物治疗,80,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1,厌学心理,(,1,)主要表现。,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主要表现为:,首先,心智活动差。,其次,动力不足。,再次,学习成绩差。,主要原因:,客观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压力等,个人原因:自身的特质等。,81,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1,厌学心理,(,2,)防治方法。,立足于培养自立性、主体性的观点。,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学习方法及指导体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早期发现,及早矫治。,重视个别,因材施教。,82,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2,网络成瘾,(,1,)主要表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83,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2,网络成瘾,中学生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心理方面,,心理上强迫性依赖网络,不能从事正常的活动。,学习时记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作置之不理。,在身体方面,,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或过少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或消瘦、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84,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2,网络成瘾,中学生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人际关系方面,,长时间沉迷网络导致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在行为方面,,频繁寻求上网活动。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网络中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也可造成青少年自我过分放纵,法律以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85,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2,网络成瘾,(,2,)防治方法主要有:,了解网络成瘾学生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学生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消极情绪的根源。,与学生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上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他们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协助他们恢复其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其生物钟,转移其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健康兴趣的生长点,扩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86,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2,网络成瘾,(,2,)防治方法主要有:,当发现网络成瘾中学生时,家庭和学校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打骂,而应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如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甚至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幻想、抑郁等,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接受住院治疗,避免严重事件发生。,教师帮助网络成瘾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学校要进一步普及互联网,消除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通过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87,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3,早恋,(,1,)主要表现。,早恋是指中学生在性生理发育成熟时,仅凭着对异性产生的幼稚、冲动的情感,在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意识不成熟,不懂得选择恋人和建立婚姻家庭必须考虑的条件等情况下,过早恋爱的现象。,早恋中的中学生,一般有以下一些表现特征:,从学习方面看,注意力涣散,上课变得不专心,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前后成绩反差大。,从同学间的交往看,一对一的亲密交往,会减少或中断同其他同学的接触。,从情绪上看,情绪极不稳定,变化剧烈,喜怒无常。,从活动兴趣上看,活动兴趣转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把注意力投向所爱对象。或在活动中好表现自己,力求引起所爱对象的注意。 特别注重仪表,变得爱打扮、讲究修饰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好感。,88,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3,早恋,(,2,)防治方法主要有:,学校、家长要出于爱心,循循善诱,正面教育和个别谈心相结合,引导他们走出误区。,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大众传播媒介。,青少年要加强修养,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89,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4,抑郁情绪,(,1,)主要表现,.,抑郁心理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经常处在抑郁心境中的中学生,在学习上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心理的中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90,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4,抑郁情绪,(,2,)防治方法,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帮助中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强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91,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5,闭锁心理,(,1,)主要表现,中学生闭锁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明显。,它突出表现为学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而且极易产生悲观情绪,使教师和家长无法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92,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5,闭锁心理,(,1,)主要表现,中学生闭锁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这是由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所造成。,其次,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使然。,再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这必然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变化,由儿童期的心里怎样想,行动上就怎样表现,发展为对问题的看法一般不流露。,93,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5,闭锁心理,(,2,)防治方法,教师要以“情感”为钥匙,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体谅中学生的实际困难。,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94,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辅导(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