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主题医学知识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2536063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系统主题医学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血液系统主题医学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血液系统主题医学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LOGO,Company System,ADD SUB TITLE,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LOGO,Company System,ADD SUB TITLE,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 , ,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血液,常见疾病,生理学,常用药物,血液常见疾病生理学常用药物,1,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3,血型与输血原则,4,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2,(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理化性质,1、血液的比重,2、血液的粘滞性,3、血浆渗透压,4、血浆的,pH,值,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3,(一)血液的组成,血浆,9091,水,血液,6.58.5,蛋白质,2,小分子物质,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一)血液的组成,4,(一)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1、营养功能,2、运输功能,3、缓冲功能,4、形成胶体渗透压,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6、参与凝血与抗凝血功能,(一)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5,(一)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分为,:,清蛋白,(白蛋白)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纤维蛋白原,参与抗凝与血液凝固,(一)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分为:,6,(二)血液的理化性质,1、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与红细胞数量有关),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红细胞比重约为1.0901.092(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二)血液的理化性质1、血液的比重:,7,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静置于一支玻璃管(如分,血计)中,,通常以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意义:在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加快;血浆中清蛋白增多可使红细胞沉降减慢;,而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增多时,红细胞沉降加速。,(二)血液的理化性质,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静置于一支玻璃管(如分(二),8,2血液的黏滞性,血液相对黏滞性为,45,(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血浆相对黏滞性为,1.62.4,(,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意义:血流缓慢时,红细胞可叠连或聚集成其他,形式的团粒,使血液的黏滞性增大,对血流造成很大,的阻力,影响循环的正常进行。,(二)血液的理化性质,2血液的黏滞性(二)血液的理化性质,9,3,血浆渗透压,(1)定义:,渗透压是,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量、半径等特性无关,。,(2)正常值:280310mmol/L,相当于7个大气压,(3)组成: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二)血液的理化性质,3血浆渗透压(二)血液的理化性质,10,(4)分类:,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80%来自Na+和Cl-,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5)生理意义:,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二)血液的理化性质,(4)分类:(二)血液的理化性质,11,(二)血液的理化性质,(6),临床应用:,等渗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膨,胀直至破裂发生溶血;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将因,失水过多,发生皱缩干瘪而死亡。,(二)血液的理化性质(6)临床应用:,12,(二)血液的理化性质,4,血浆的,pH,值,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即,NaHCO,3,/H,2,CO,3,的比值,,,通常,这一,比值为,20,。,血浆中除,NaHCO,3,/H,2,CO,3,外,尚有其他缓冲对,,如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二)血液的理化性质4血浆的pH值,13,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3,血型与输血原则,4,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14,二、 血细胞及其功能,(一) 红细胞生理,1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2红细胞比容,3正常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其他因素,(二) 白细胞生理,1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3白细胞的生成与调节,(三) 血小板生理,1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2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四) 血细胞的破坏,二、 血细胞及其功能(一) 红细胞生理,15,(一) 红细胞生理,1、数量:,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4.05.5)10,12,/L,成年女性红细胞数量为(3.55.0)10,12,/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10150g/L,形态: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周边稍厚,生理特征: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塑性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主要功能:运输O,2,和CO,2,(一) 红细胞生理1、数量:,16,红细胞,红细胞,17,(一) 红细胞生理,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比容,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3正常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其他因素,蛋白质: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维生素B,12,: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叶酸: 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一) 红细胞生理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18,(二) 白细胞生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成年人总数是,(4,-,10)10,9,/L,(二) 白细胞生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酸,19,中性粒细胞,(50%-70%),中性粒细胞(50%-70%),20,嗜酸性粒细胞(,2%-4%),嗜酸性粒细胞(2%-4%),21,嗜碱性粒细胞(0.5%-1%),嗜碱性粒细胞(0.5%-1%),22,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特性:(1)变形能力,(2)趋化性,(3)吞噬作用,功能:(1)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2)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存在较大和碱性,染色很深的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3)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4)单核细胞:吞噬作用,(5)淋巴细胞:免疫功能,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特性:(1)变形能力,23,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借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被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中性粒细胞,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中性粒细,2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类。,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则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当B细胞初次与某一个抗原接触而被致敏时,一,部分B细胞即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浆细胞即开始生成,对该抗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这就是免疫抗体。当它们再次接触具有,同样特异性的抗原时,便能迅速被激活,成为特异B,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类。T细胞主,25,3白细胞的生成与调节,造血生长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抑制因子:如粒细胞抑素,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等,3白细胞的生成与调节造血生长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26,(三) 血小板生理,1数量,:,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功能:营养和支持作用,促进止血及血液凝固过程,2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三) 血小板生理1数量:,27,血小板的生成,髓细胞样干细胞,原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的生成髓细胞样干细胞原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幼巨核细,28,血小板,血小板,29,(四) 血细胞的破坏,1、红细胞的破坏,寿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破坏:,当红细胞逐渐衰老时,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而,脆性增加,在血流湍急处可因机械冲击而破,损,在通过微小孔隙时也发生困难,因而特,别容易停滞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四) 血细胞的破坏 1、红细胞的破坏,30,2白细胞的破坏,寿命:,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h,左右即进入,组织,一般三四天后将衰老死亡;,破坏:,(1)自然衰老,(2),若有细菌入侵,粒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可,释放出过多的溶酶体酶而发生“自我溶解”,与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共同构成脓肿。,2白细胞的破坏寿命: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h左右即,31,3血小板的破坏,寿命:,平均寿命可有714天。,破坏:,衰老的血小板是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的。,3血小板的破坏寿命:平均寿命可有714天。,32,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3,血型与输血原则,4,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33,三、,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一) 血液凝固与抗凝,1、血液凝固,(1)凝血因子,(2)凝血过程,2、抗凝系统,(二)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三、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生理止血,34,生理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止血,。,生理止血过程:,首先是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其次,更重要的是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再次,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血,纤维与血小板构成的牢固的止血栓,生理止血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35,(一) 血液凝固与抗凝,1,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血液凝固后,12h,,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一) 血液凝固与抗凝1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36,(1)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用罗马数字编了号的有13种,通常在血液中,具有酶特性的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水解作用才能被激活。,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Ca,2+,(1),凝血因子,(1)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1)凝血因,37,(2)凝血过程,(2),凝,血,过,程,(2)凝血过程(2),38,2抗凝系统,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畅通,流动,,是凝血系统、,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相互配合的结果。,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和,肝,素。,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2抗凝系统 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畅通流动,是凝血系统、,39,体外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因素:,降低温度,,当反应系统温度降低至10以下,时,很多参与凝血过程的酶的活性下降,因此可延,缓血液凝固。,光滑的表面,,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解体,,减弱对凝血过程的触发,因而延缓了凝血酶的形成。,去Ca,2+,,Ca,2+,参加血液凝固多个环节,因此如,在体外向血液中加入某些能与钙结合形成不易解离,但可溶解的络合物,从而减少血浆中的Ca,2+,,防止,了血液凝固,。如,枸橼酸钠、草酸铵、草酸钾,等,体外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因素: 降低温度,当反应系,40,(二)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剂,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膜表面经常有低水平的纤,溶活动,很可能血管内也经常有低水平的凝血过,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二)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系统主要包括:,41,血液系统主题医学知识课件,42,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3,血型与输血原则,4,第一部分 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细胞及其功能2生理止血,43,四、 血型与输血原则,(一) 红细胞血型,1ABO血型系统,2Rh血型系统,(1) Rh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在人群中的分布,(2) Rh血型的特点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二) 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三) 输血的原则,四、 血型与输血原则(一) 红细胞血型,44,血型,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聚集成簇,这种相容称为,凝集,,,凝集成簇的红细胞可以堵塞毛细血管,溶血将损害,肾小管,同时常伴发变态反应,其结果可危及生命。,红细胞凝集的机制是,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原(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凝集素(抗体),存在于血清中,血型,是指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血型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45,凝集,凝集,46,抗原 抗体 凝集,(凝集原) (凝集素),A凝集原 抗A凝集素 凝集,B凝集原 抗B凝集素 凝集,抗原,47,(一) 红细胞血型,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凝集原),血清中的抗体,(凝集素),基因型,A型,B型,AB型,O型,A,B,A、,B,无,抗,B,抗,A,无,抗,A,,抗,B,AA,,,AO,BB,,BO,AB,OO,1ABO血型系统,(一) 红细胞血型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血清中的抗体基因型A型,48,A型 B型,基因型 A O B O,基因型 AB AO BO OO,AB型 A型 B型 O型,A型,49,2Rh血型系统,(1) Rh,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在人群中的分布,有85的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故称为,Rh阳性血型,;,另有约15的人的红细胞,不,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称为,Rh阴性血型,,这,一血型系统即称为,Rh血型,。,我国各族人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Rh阳性,的约占99,Rh阴性只占1左右。Rh阴性,主要见于,一些少数民族中,如苗族,(,12.3,),,塔塔尔族,(,15.8,),。,2Rh血型系统(1) Rh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在人群中的分布,50,Rh血型,的特点,(2) Rh血型的特点,特点一:,人血清中,存在,ABO系统的凝集素,,是,天然抗体,人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通过体液性免疫才,产生出抗Rh的抗体来。这样,第一次输血后一般不,产生明显的反应,但在第二次,或多次再输入Rh阳,性血液时即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输入的Rh阳性红,细胞即被凝集。,Rh血型的特点(2) Rh血型的特点,51,Rh血型,的特点,特点二:,ABO系统的抗体一般是完全抗体IgM,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不完全抗体IgG(能透过胎,盘)。,当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D抗原可以进入母体,通过免疫,反应,在母体的血液中产生免疫抗体,主要是抗D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可使,胎儿的红细胞凝集和溶解,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致胎儿死亡。,Rh血型的特点特点二:,52,Rh血型,的特点,但一般只有在分娩时才有较大量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而母体血液中的抗体浓度是缓慢增加的,,一般需要数月的时间,因此,第一次妊娠常不产生,严重反应。如果Rh阴性母亲再次怀有Rh阳性胎儿,时,此时,母体血液中高浓度的Rh抗体将会透过胎,盘,破坏大量胎儿红细胞。,Rh血型的特点 但一般只有在分娩时才有较大量的胎儿红,53,(二) 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白细胞与血小板上有,A、B、H、MN、P,等红,细胞抗原,特别是,组织相容性抗原,对选择器官组织,的移植和血液成分的输注的合适供应者有重要意义。,人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白细胞上最强的同,种抗原,。,HLA,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HLA,系,统除了在医学上与器官移植、植皮、骨髓移植和输,血有密切的关系外,还可应用于亲子鉴定和人类学,研究。,(二) 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 白细胞与血小板上有,54,(三) 输血的原则,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保证,ABO,血型相合,,因为这一系统的不相容输血常引起严重的反应。,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的抗体。,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三) 输血的原则 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保证ABO,55,交叉配血试验,(1),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输血,(2),主侧凝集,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3),主侧不凝集,而次侧有凝集,只能在应急情况,下,少量缓慢,输血,并密切观察,。,交叉配血试验(1)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输血,56,万能供血者,红细胞 红细胞,无 A,供 受,血 血,者 者,O型血,血清 血清,A型血,抗A,抗B 抗B,万能供血者,57,一、贫血概论,贫血的定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分级,贫血的临,床表现,贫血的治疗,:, ,第二部分 血液系统疾病,一、贫血概论贫血的定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分级贫血的临贫血的治疗,58,一、贫血概论,1、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其中以,Hb浓度降低最为重要,,因为红细胞计数,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贫血的存在和贫血的程度。,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90,90-60,59-30,90症状轻微,60,3、贫血的分类,类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00,80lOO,80,3235,3235,3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3、贫血的分类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61,4、贫血的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造成,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皮肤黏膜苍白,结膜苍白,是由于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睑结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严,重,时,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4、贫血的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62,4、贫血的临床表现,3呼吸系统表现 气急或呼吸困难,大多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4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5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便秘等,6生殖系统表现 妇女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7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8其他 严重时由于体表循环不良而致皮肤散热能力,减退,可有低热。,4、贫血的临床表现3呼吸系统表现 气急或呼吸困难,大多是,63,5、贫血的治疗,药物治疗,输血,脾切除,病因治疗,骨髓移植,5、贫血的治疗药物治疗输血脾切除病因治疗骨髓移植,64,(二) 缺铁性贫血,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缺铁性贫血。,2铁的吸收不良,:胃次全切除术后,长期严重腹,泻和真性胃酸缺乏等,3失血,:消化道出血,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等,(二) 缺铁性贫血一、病因及发病机制,65,缺铁性贫血,二、,临床表现,1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 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1) 口角炎与舌炎,(2) 食道蹼 环状软骨后的食道蹼,是由于食道上,皮受炎细胞浸润及退行性变和角化所引起,于吞咽,时出现硬塞感,。,(3) 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4) 皮肤与指甲变化 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缺铁性贫血二、临床表现,66,2神经系统方面症状,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3脾肿大 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2神经系统方面症状,67,三、治疗,1病因治疗,2铁剂治疗,:,有口服及注射两类铁剂。,无机铁以Fe,2+,形式吸收,Fe,3+,很难吸收,络合物的,铁的吸收率大于无机铁。,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苹果酸,亚铁,右旋糖酐铁,,枸橼,酸,铁铵,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山梨醇枸橼酸铁,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三、治疗1病因治疗,68,第三部分 主要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抗凝血药,一,抗血小板药,二,纤维蛋白溶解药,三,促凝血药,四,抗贫血药,五,第三部分 主要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抗凝血药一抗血小板药,69,一、抗凝血药,肝素:,1、化学特点:带大量负电荷,呈强酸性,2、抗凝特点: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3、抗凝机制:依赖于抗凝血酶(At),4、其他作用:降血脂、抗炎和抗血管内膜增生等,5、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常需要静脉给药,一、抗凝血药肝素:,70,肝素,6、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可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3)体外抗凝: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插管、血液透,析等抗凝,7、不良反应: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一旦发,生,停用肝素,注射带有正电荷的,硫酸鱼精蛋白。,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肝素6、临床应用:,71,香豆素类,1、抗凝特点: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2、代表药物:,双香豆素,、,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新抗凝),3、抗凝机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是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凝血因子、X的活化,4、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90以上。作用出现缓慢,作用时间较长剂量不易,控制。,香豆素类1、抗凝特点: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72,香豆素类,5、,临床应用:用途与肝素相同,常用的华法林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及肝素抗凝治疗后的维持,治疗。,6、不良反应:过量易发生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香豆素类5、临床应用:用途与肝素相同,常用的华法林主要,73,香豆素类,7、药物相互作用:,(1)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2)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发挥协同作用;,(3)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与本,类药物竞争血浆蛋白使游离华法林增多,使药效增强;,(4)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使代谢减慢而增强药效;,(5)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等因诱导肝药酶,使代谢加快,而减弱药效;,(6)口服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香豆素类7、药物相互作用:,74,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抑制,环加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素,A,2,(TXA,2,)的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2、,前列环素(PGI,2,),: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与分泌,又能扩张血管,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3、,双嘧达莫(潘生丁),:抑制磷酸二酯酶,促进,PGI,2,生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4、,氯吡格雷(波立维),噻氯吡啶,:ADP受体阻滞,剂,阻碍ADP接到的血小板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抑制环加氧酶,抑制,75,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链激酶(溶栓酶,SK),:能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SK-纤溶酶原复合物后,促使游离的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2、,尿激酶(UK),: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溶栓须早期用药,动脉血栓最好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最晚不超过6h;静脉血栓应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最晚不超过6日。,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链激酶(溶栓酶,SK):能与纤溶酶原结,76,纤维蛋白溶解药,第一代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第二代溶栓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瑞替普酶,,阿尼普酶,阿克伐司,第三代溶栓药:蛇毒溶栓药如,安克洛酶,,吸血蝠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纤维蛋白溶解药第一代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77,四、促凝血药,1、,维生素K,:,机制: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2、,卡巴克络(安络血,安特诺新,肾上腺色腙),机制: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3、,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机制: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四、促凝血药1、维生素K:,78,促凝血药,5、蛇毒,血凝酶(立止血,巴曲亭),:,机制:,类凝血酶样作用和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可以,促进凝血过程,6、,酚磺乙胺(止血敏),机制: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并增强血小板的凝集,和黏附力,促进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产生止,血作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血凝酶,酚,磺乙胺都属于,抗纤溶药,。,促凝血药5、蛇毒血凝酶(立止血,巴曲亭):,79,五、抗贫血药,缺铁性贫血,:,可用铁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当叶酸缺乏时,导致DNA合成障碍,细胞有丝,分裂减少。由于对RNA和蛋白质合成影响较少,使,血细胞RNA:DNA比例增高,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五、抗贫血药缺铁性贫血:可用铁剂,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