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843993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387 大小:7.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1知识结构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2.教育与社会及人的关系;3.学校教育制度、目的和研究方法;4.课程;5.教学;6.德育;7.班级管理;8.教师心理教育心理学:1.认知过程;2.学习动机;3.学习迁移;4.学习策略;5.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2.情绪发展;3.人格发展;4.身心发展;5.咨询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知识结构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2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教育与人的发展5.教育制度6.教育目的7.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3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概念: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4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的主体,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5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属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6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育的起源: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7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朱熹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职业教育D.学校教育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8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以下持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教育家是()A、杜威B、利托尔洛C、孟禄D、苏格拉底2、以下持教育心理起源说观点的人是()A、杜威B、利托尔洛C、孟禄D、沛西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以下持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教育家是(9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现代教育20世纪后的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10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 原始社会的教育:有一定的目的性,但缺少计划性。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是“生活教育”。没有专门人员或机构场所。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密切关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11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12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13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 古代社会教育古代中国的教育特征: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中,学校被分为:国学(中央)乡学(地方)教学内容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核心。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古代社会教育古代中国的教育特征14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的总特征:阶级性(也叫等级性)道统性反应统治阶级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古代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专制性师命难违刻板性摇头晃脑读经象征性能接受什么教育象征了所处的社会地位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古代教育古代教育的总特征:教师15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 近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内容日益丰富阶级性依然存在,宗教教育和阶级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近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16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 近现代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掌握。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近现代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17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4 现代教育的特点:终身化。民主化。全民化。多元化。现代化。4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重视早期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的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普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4现代教育的特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教18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发展:(一)非专门化阶段(一)非专门化阶段古埃及“以僧侣为师”(二)专门化阶段(二)专门化阶段独立师范教育的诞生标志进入专门化阶段,1681年法国神父拉萨尔创立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标志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三)职业专业化(三)职业专业化/模式多元化阶段模式多元化阶段主要特征为独立师范教育并入综合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19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教师资20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外在的、表面的特征。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根本任务是研究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21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理念: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二)能力: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知识: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四)工作:有助于了解老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师资格证考试-22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1)学记:战国晚期思孟学派作。是人类最早专门、系统论述教育的著作。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课内与课外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启发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循序渐进:学不躐(超越)等(水平)/不凌节而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23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2)论语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不愤(心想求)不启,不悱(口欲言)不发启发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有教无类全民性温故知新巩固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先天因素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24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3)墨翟:“兼爱”和“非攻”为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25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西方人(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教育的意义;从现实世界到理想世界教育的概念:洞穴中的囚徒(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思想。(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26苏格拉底产婆术举例苏:虚伪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生:非正义。苏:偷盗、欺骗、奴役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生:非正义。苏:如果一个将军偷盗了敌人的财物,奴役了危害最大的敌人,他的做法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生:正义的。苏:那么,偷盗、欺骗、奴役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生:只有对朋友偷盗、欺骗、奴役才是非正义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苏格拉底产婆术举例苏:虚伪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教师资格证考27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教育学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教育体系(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28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2.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29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2.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名独立的科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是“传统教育”(教师中心论)的代表。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赫尔巴特四阶段:明了30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2.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被称为“实用主义哲学之父”。(1)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3)“在做中小学”(4)学校即社会(5)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31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2.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三大主张:(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32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专家。(2)凯洛夫教育学,苏联教育的集大成者。(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33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2)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4)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5)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6)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目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34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提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35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B、大学C、盂子D、学记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学过程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6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A、学记B、中庸C、孟子D、论语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人是_。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教师资37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2.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教育学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3.教育史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6春真题】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38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4.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洛克D.杜威5.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在做中小学”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洛克6.“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4.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4.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39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功能(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二、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功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40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的知识、技能等也是一种资本,而且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比物质资本更加关键。再生产(reproduction):不断更新和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教师资格证考41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只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师资42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五、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包括活化好的,批判坏的)融合创新(二)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就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五、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教师资格证考43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五、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三)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概念: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1)物质文化(2)精神文化(观念文化)(3)制度文化(规范文化)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五、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教师资格证考44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小结:论述教育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教育目的、方法、手段。教育的内容、价值取向。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小结:论述教育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教45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A教育年龄B教育目的C教育年限D教育手段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文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人口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46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师资格证考47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8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教师资格证考试48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49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50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概述(一)什么是人的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概述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51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二)青春期的发展变化1.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2.中小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3.性成熟(三)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1.身体生理的发展:生理上蓬勃的成长和急剧变化,性发育处于高峰期。2.认知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快速发展。3.个性发展:逆反心理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二)青春期的发展变化教师资格证考试-教52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53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教师资格证考试54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环境:为把可能性变成现实创造条件或给予限制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来完成的学校能够有次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教师资格证考55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的学者是()A.洛克B.格塞尔C.孟子D.威尔逊华生的“教育万能论”属于。A行为决定论B教师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56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A.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主导。A.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14年真题】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57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2、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58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59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60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7、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61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62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63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8.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D.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9.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C.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D.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E.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8.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64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因此要()A.坚持教师为中心B.坚持教学为中心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65第五节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66(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半工半读也属于正规教育!汉代的“官学体系”有学校,但是没有全国统一的学制,因此也是正式非正规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67(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68第五节教育制度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制发展历程(一)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双轨学制双轨学制西欧,以英国为代表。西欧,以英国为代表。缺点: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小学和大学的权利。严重违背缺点: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小学和大学的权利。严重违背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单轨学制单轨学制单轨学制美国。美国。有利于教育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从小学到中小学有利于教育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从小学到中小学再到大学。再到大学。Y Y Y型学制型学制型学制苏联,中国。苏联,中国。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体型学制。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体型学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制发展历程双轨学制西欧69第五节教育制度(二)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重视早期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的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普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二)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教师资格证70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壬寅学制壬寅学制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壬戌学制壬戌学制1922年仿美国“六三三”学制;又称新学制;时间缩短;癸卯学制癸卯学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时间长;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蔡元培修订;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一)旧中国的学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壬寅学制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71(二)新中国学制录195119511958195819851985199319931995199520012001新中国第一个学制(10月1日)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面、两重点。颁布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改革招生选拔和考试评价制度20062006新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二)新中国学制录19511958198519931995272第五节教育制度(三)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纵向的学校系统: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横向的学校阶段: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形态: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16真题】ABCD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三)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73第五节教育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二十字发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明确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在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有: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74第五节教育制度四、义务教育制度:(一)概念: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源于德国。(二)特点: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统一性、普遍性)免费性(公益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四、义务教育制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75第五节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A.教育法规 B.教育组织C.学制D.教育制度18、19世纪,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西欧普遍出现了供富家子弟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供少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并立的现象,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要依据()。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76第五节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就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教育()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子癸丑学制义务教育发源于()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义务教育法通过于()A、1980B、1986C、1996D、200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公益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五节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就是普及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77第六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78第六节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教育方针:1.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2.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3.具有现实性和不可回避性;4.政治学范畴;教育目的:1.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怎样的人;2.具有理想性;3.教育学范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教师79第六节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四)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80【14真题】判断: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14真题】判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81第六节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理论(一)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娜(二)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三)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四)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五)能力本位论:二战后新提出的教学观点。(六)知识本位论: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或唯一目的。(七)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理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2第六节教育目的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A.科学技术B.个人需要C.科学知识D.社会需要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促进受教育者的(),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A.个性化B.社会化C.科学化D.个性自由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83第六节教育目的三、我国的教育方针:(一)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三、我国的教育方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84第六节教育目的四、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四、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85第六节教育目的(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教师资格证考试-86第六节教育目的(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概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四)素质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87第六节教育目的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五育是相对独立的五种教育活动,五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五育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德育:灵魂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劳动技术教育:综合【2016春真题】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88第六节教育目的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A.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B.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C.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D.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教89第六节教育目的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90第六节教育目的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教师资91第六节教育目的素质教育思想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为重点?()A、探索能力B、实践能力C、创新能力D、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定教育工作总方向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素质教育思想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为重点92第六节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针B.教育规律C.教育任务D.教育目的3.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表述,说明()A.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发展目的B.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C.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D.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六节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教93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角度的多维性;目的的针对性;主体的多元性;方法的多样性;成果的滞后性。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一)促进教师专业问题的需要(二)促进老师专业不断发展(三)不断激发老师对工作的热情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教94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的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二)调查法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教师资格95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历史法通过考查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四)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五)行动研究法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历史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96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97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A.个案研究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回答的是特定的教育措施和效果之间有无因果的问题。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因果联系。需要运用()A调查法B实验法C历史法D理论研究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98第二章中小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组织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二章中小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99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词源:course一词作“课程”解最早始于英国的斯宾塞。“课程”源自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开设顺序和时间的比例关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100第一节课程概述三、课程的类型(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国家课程(一级)地方课程(二级)和校本课程(三级)(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第一节课程概述三、课程的类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101习题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堂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唱B唱、跑、跳C读、跑、跳D读、写、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习题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102习题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习题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103习题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习题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104习题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_的雏形。()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结构课程判断题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每个校内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在高中阶段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进行选修学习。()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习题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105四、课程理论流派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四、课程理论流派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106四、课程理论流派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吧);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四、课程理论流派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107四、课程理论流派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16春真题】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四、课程理论流派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108习题()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A永恒主义B社会改造主义C存在主义D要素主义()是最自觉、清醒的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该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拉梅尔德B奈勒C多尔D杜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习题()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109习题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习题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110第一节课程概述四、课程理论流派(四)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