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828791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2、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学生状况的分析3、教学方法:教法的选择及依据;学法指导4、教学手段:5、教学程序:6、教学反思:说课程序说课程序2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4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教材地位、教材地位 4、设计思想、设计思想5、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5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农业起源的时间、标志、形成的格局及结构特点;了解中国农业起源的时间、标志、形成的格局及结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方式的形成及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方式的形成及特点;了解中国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形成及特点,了解古代水利了解中国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形成及特点,了解古代水利工程及作用工程及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史实分析和历史特征归纳概括能力,初步合作探究及史料搜集整理能力、初步的历史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中国古老而伟大的农业文明,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为主为主线线6 知知道道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农农业业的的主主要要耕耕作作方方式式和和土土地地制制度度,了了解解古古代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教材地位关联性基础性作为中国的农业文明史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感知中国古今农业及与世界范围内农业的关系,了解古代农业的统一性和中国农业文明的特殊性,可以起到古今联系、中外关联古今联系、中外关联的教育效果。掌握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原理这一基本目标。具有开宗明义第一篇的作用,让学生初次了解一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如经济模式、经济特点、耕作方式等,以利于今后其他经济史的教学。承接性7 依据:依据:依据:依据:专门史教材的要求:本册教材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专门史教材的要求:本册教材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专门史教材的要求:本册教材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专门史教材的要求:本册教材讲述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经济发展的历程,经济发展的历程,经济发展的历程,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为线索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意义极其重大。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意义极其重大。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意义极其重大。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意义极其重大。重点重点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难点 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理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理解 学情分析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看,史论结合能力和理论水平尚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看,史论结合能力和理论水平尚未达到分析较难历史问题的高度。未达到分析较难历史问题的高度。8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情景设置、问题探究体验感受、合作互研 多媒体课件、影音材料、实物教具(自制的翻车、筒车等模型)等教学资源。9新课学习习题反馈课堂小结 导入新课鼠教学过程10“光荣与梦想光荣与梦想”n n两千多年中国农民的理想:两千多年中国农民的理想:一对夫妻,一间房子,一头猪,一一对夫妻,一间房子,一头猪,一块地,一头牛。块地,一头牛。n n网络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 什么原因导致不同时代目标未变?什么原因导致不同时代目标未变?导入新课创设情景11中国农业博物馆12远古的文明书画中的农业经济古代水利设施传统生产工具展厅开放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从耒耜到曲辕犁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农业的起源13大麦小麦高梁大豆水稻五五谷谷丰丰登登六六畜畜兴兴旺旺远古的文明第一展厅14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采集经济神农尝百草15彩陶中的远古农业16种植经济“五谷”黍粟麦豆稻17六畜:猪马牛羊鸡狗18采集经济种植经济方式原始农业 狩 猎家畜饲养业 主要伴随农业的起源19第二展厅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以生产工具的(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线索)发展为线索)从耒耜到曲辕犁古代传统生产工具20 先用先用石斧、石锛石斧、石锛清除地上的杂草树木,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进行清除地上的杂草树木,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进行播种,这种耕作方式称为播种,这种耕作方式称为“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或或“火耕火耕”。此时期的土地耕种。此时期的土地耕种一两年一两年后,地力下降,只好撂荒。后,地力下降,只好撂荒。云南独龙族人砍伐森林,准备火耕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形21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时期的时期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等。22翻车曲辕犁23牛耕图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24时期时期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出现时间出现时间史前史前时代时代文文明明时时代代 刀耕火种: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青铜农具商周时期铁农具春秋战国牛耕春秋后期曲辕犁唐代翻车 筒车 曹魏唐代小结25耕作方式劳作动力劳作周期材质变化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维度思考生产工具的变化:推动整个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推动整个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生产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生产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生产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得出经济学原理26古代水利设施古代水利设施第三展厅27大禹治水(想像画)禹治水禹治水(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远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封禹王台大禹治水石刻画28春秋时期芍陂战国时期都江堰都江堰市 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西汉时期边疆地区的坎儿井29三峡大坝30 时代时代灌溉灌溉工具工具重大水利重大水利 工程或事件工程或事件传说时代传说时代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春秋春秋芍陂芍陂战国战国都江堰、郑国渠都江堰、郑国渠西汉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漕渠、白渠、坎儿井东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王景治理黄河曹魏曹魏翻车翻车唐朝唐朝筒车筒车 时代时代灌溉灌溉工具工具重大水利重大水利 工程或事件工程或事件传说时代传说时代春秋春秋战国战国西汉西汉东汉东汉曹魏曹魏唐朝唐朝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31耕作方式(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出现变化生产工具 进步耕作技术 进步 土地私有制第四展厅书画中的农业经济32问题清单问题清单n n1、什么是小农经济?什么原因导致出现小农经济?n n2、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n n3、小农经济有没有弊端?是什么?n n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小农经济”的典型事例?讨论33殷墟甲骨文中有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协田”天仙配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夫妻恩爱苦也甜。n n宋代耕织图局部34“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白居易朱陈村白居易35n n一个起源(农业的起源)一个起源(农业的起源)n n二次分工(畜牧业、手工业)二次分工(畜牧业、手工业)n n三个基本特征和线索(种主饲辅、精耕细三个基本特征和线索(种主饲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作、男耕女织)n n四种表现(生产技术和工具、经营方式、四种表现(生产技术和工具、经营方式、水利兴修、农书)水利兴修、农书)课堂回顾:3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习题反馈37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众多文明古国中,很早就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国农耕文明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既得益于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也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工程的兴建有关。从耕作方式上看,自春秋自耕农经济出现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鉴古知今。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必将有助于实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小 结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业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