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682952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第一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一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第二章社会工作第一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把握全书的逻辑结构把握全书的逻辑结构n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实务是-n将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理论、方法和政策法规将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理论、方法和政策法规具体运用于服务对象的服务过程;它包括:具体运用于服务对象的服务过程;它包括:n四个基本理论四个基本理论n五种特定场域五种特定场域n六个基本程序六个基本程序n七类特定人群七类特定人群把握全书的逻辑结构把握全书的逻辑结构四个基本理论(四个基本理论(第第1 1章章)n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n系统理论系统理论n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n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n三个分析范式: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发三个分析范式: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发挥,生命周期理论,挥,生命周期理论,知晓五个特定场域知晓五个特定场域(第(第1010、1111、1212、1313、1414章)章)把握实务操作的六个基本环节把握实务操作的六个基本环节(第(第2 2章)章)针对七类特定人群针对七类特定人群(第(第3 3、4 4、5 5、6 6、7 7、8 8、9 9章)章)社会工作实务的考试特征社会工作实务的考试特征n两种题型:两种题型:案例分析:问题,案例分析:问题,目标目标,介入策略介入策略,方法方法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问题问题,需求需求,目标,目标,价值观价值观 理论理论,方法,步骤,方法,步骤逻辑思维和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思维和知识的系统性;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以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价值实践是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本质价值实践是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本质应对策略应对策略n通读教材,有一个全面印象,把握不同章节之通读教材,有一个全面印象,把握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加深理解,最后间的联系;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加深理解,最后通过模拟练习检验和巩固复习成果。通过模拟练习检验和巩固复习成果。n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n4 4月通读教材,掌握知识,理解关联性月通读教材,掌握知识,理解关联性 n5 5月做适量模拟练习题,掌握应用和答题技巧月做适量模拟练习题,掌握应用和答题技巧n6 6月把握重点内容,查漏补缺提升、冲刺。月把握重点内容,查漏补缺提升、冲刺。第第1 1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n一、涵义:一、涵义:n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调个人、家庭、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调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对助人行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n理解:理解:n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n系统观:这个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系统观:这个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彼此连贯、有逻辑联系的整体。彼此连贯、有逻辑联系的整体。n一种通用的助人程序。一种通用的助人程序。(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强调人与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从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以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从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成长阶段来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及成长阶段来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二)系统理论(二)系统理论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规律的理论体系。则、规律的理论体系。1 1、特点:人类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每个子系统相互、特点:人类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每个子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2 2、社会工作系统视角、社会工作系统视角n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n(1 1)强调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互相影响,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强调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互相影响,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整性;n(2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状态中的重要作用;n(3 3)强调运用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和需要;)强调运用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和需要;n主要观点:主要观点:nA.A.对原因的分析,不再是个人归因,而是采取社会病理模式,考虑环对原因的分析,不再是个人归因,而是采取社会病理模式,考虑环境和社会制度的限制或不公;境和社会制度的限制或不公;nB.B.对问题的评估,不仅是生理、心理的行为特征,而是涉及到宏观、对问题的评估,不仅是生理、心理的行为特征,而是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等相关的外在环境的影响;中观、微观等相关的外在环境的影响;nC.C.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各个层面是动态的,并不断变化和消长;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各个层面是动态的,并不断变化和消长;nD.D.对问题的处理,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对问题的处理,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三)生态系统理论三)生态系统理论n1 1、基本含义、基本含义n沿用生物学的概念,沿用生物学的概念,“栖息地栖息地”和和“生存空间、活动范围生存空间、活动范围”的概念,的概念,指人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与环境要保持适当的指人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与环境要保持适当的调和程度。一种是调和程度。一种是“滋养性滋养性”环境,一种是不友好的环境。环境,一种是不友好的环境。n人类发展公式:人类发展公式:D=f(P*E),D=f(P*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授。即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授。n2 2、核心概念、核心概念nA.A.生命周期;生命周期;B B人际关联;人际关联;C.C.能力(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D.D.角色(互惠性角色(互惠性期待);期待);E.E.地位与栖息地;地位与栖息地;F.F.适应力。适应力。n3 3、切入点、切入点n各个系统是一个层层相扣的巢状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三个系统:微各个系统是一个层层相扣的巢状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三个系统:微观(亲密情景下)观(亲密情景下)中观(小群体情景:中间系统和关联系统两个中观(小群体情景:中间系统和关联系统两个层次)层次)宏观(组织、机构、社区、文化)宏观(组织、机构、社区、文化)n四个焦点:四个焦点:(1 1)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2 2)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3 3)移除环境对人的阻碍;()移除环境对人的阻碍;(4 4)增加环境对人的需要的响应和支持。)增加环境对人的需要的响应和支持。4 4、生态系统理论下的社工实务、生态系统理论下的社工实务n(1 1)关注人与环境的调和度,适应性、互惠)关注人与环境的调和度,适应性、互惠性、相互性和应对能力。性、相互性和应对能力。n(2 2)注重环境的品质,包括物理环境、社会)注重环境的品质,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际间的社会网络,提供工具性、情环境以及人际间的社会网络,提供工具性、情感性和信息性的资源。感性和信息性的资源。n(3 3)聚焦)聚焦“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行为病。而不是行为病态或品德瑕疵,因此,成为社工实务的态或品德瑕疵,因此,成为社工实务的“生活生活模型模型”,强调增强能力,建立社会支持。,强调增强能力,建立社会支持。n(4 4)提供多层面、多元的)提供多层面、多元的“全人服务全人服务”的概的概念来理解人的社会生活。念来理解人的社会生活。(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n1、含义n也称为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适当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发挥自身功能。不是孤立地关注问题,而是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到达目标。n2、基本假设:个人的痛苦是政治性的,社工实践也是政治性的。社工的任务在于:分析、探索、和发展服务对象的能力,建立和强化他们的优点和能力,强调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解决问题的作用。n3 3、五个观点:、五个观点:优势视角优势视角n(1 1)每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每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n(2 2)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也可能)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是挑战和机遇;n(3 3)认真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认真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n(4 4)只有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为他们服务;)只有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为他们服务;n(5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n4 4、五个理念、五个理念:n合作伙伴,强调优势,关注环境,积极的能动主合作伙伴,强调优势,关注环境,积极的能动主体,个人精神指向受压迫的人群。体,个人精神指向受压迫的人群。n社工不是为他人增能,而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社工不是为他人增能,而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三、社工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三、社工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一)内外影响力范式(一)内外影响力范式人自身以及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他们的某种人自身以及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他们的某种行事方式。行事方式。(二)社会功能发挥(二)社会功能发挥(三)生命周期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 1 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2 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3 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2.2.综合的理论取向综合的理论取向 3.3.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过程阶段化 4.4.工作任务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 5.5.整合的价值观整合的价值观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由弹性的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由弹性的 2.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3.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第三节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 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基本系统: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基本系统: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称为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称为“四个基四个基本系统本系统”。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1 1、改变媒介系统改变媒介系统 2 2、服务对象系统(自己主动求助、介绍的、服务对象系统(自己主动求助、介绍的、转介来的、司法单位要求的)转介来的、司法单位要求的)3 3、目标系统目标系统 4 4、行动系统行动系统五、四个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五、四个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1 1、帮助识别任务、帮助识别任务2 2、完善服务目标、完善服务目标3 3、确定行动规模、确定行动规模4 4、掌握专门化知识、掌握专门化知识5 5、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6 6、不断诊断行动系统、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主要讲助人的程序。本章有6大考点,28个小点,是全书的基础和灵魂 第一节第一节 接案接案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一)接案的重要性(一)接案的重要性1 1、澄清期望与义务,、澄清期望与义务,2 2、激励服务对象,、激励服务对象,3 3、促进和诱、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改变,导服务对象改变,4 4、积极互动、积极互动一、一、考点考点1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n1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n三种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发掘的三种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发掘的n2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n三种:自愿型、非自愿型、不自愿或被强制的三种:自愿型、非自愿型、不自愿或被强制的n3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n4 4、使、使“潜在服务对象潜在服务对象”成为成为“现有服务对象现有服务对象”考点考点2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n一共七个步骤,其中一些小步骤也成为考点。一共七个步骤,其中一些小步骤也成为考点。n步骤一、步骤一、做好面谈准备和拟定初次面谈提纲做好面谈准备和拟定初次面谈提纲n1 1、资料准备、资料准备 n事务性准备:事务性准备:(1)(1)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2);(2)了解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是否接受过服务;(3);(3)了解服务对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4);(4)走访社区走访社区.n心理准备:同理心、真诚,对自身反省,心理准备:同理心、真诚,对自身反省,希望和案主产生怎样的互动?性格、情绪、希望和案主产生怎样的互动?性格、情绪、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反思。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反思。步骤二,面谈。步骤二,面谈。n考点考点3 3、面谈技巧、面谈技巧n1、面谈的目的与任务、面谈的目的与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3)激励并帮助服务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对象进入受助角色;(4)促进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促进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的改变.n2、面谈的技巧、面谈的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主动介绍自己;(2)沟通沟通:治疗性治疗性沟通沟通;(3)倾听倾听:理解理解,设身处地设身处地,参与参与.(4)介绍机构)介绍机构的相关政策和伦理原则(保密与案主自决);的相关政策和伦理原则(保密与案主自决);(5)引导案主谈求助或转介的期望;()引导案主谈求助或转介的期望;(6)初步)初步了解问题或需要的来龙去脉。了解问题或需要的来龙去脉。考点考点4 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 技巧技巧n(1 1)了解案主的心理)了解案主的心理:不愿被别人看作弱者不愿被别人看作弱者;怕丢面子怕丢面子;怕失去原先的地位和权威怕失去原先的地位和权威;对改变的对改变的信心不足信心不足;不愿花时间和精力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担心改变及后果担心改变及后果;害怕害怕(或实际已遇到或实际已遇到)他人对改变的阻拦他人对改变的阻拦.n(2)(2)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n(3)(3)敏锐的感觉服务对象的各种情绪态度及反敏锐的感觉服务对象的各种情绪态度及反应应(语言的语言的,非语言的非语言的),n(4)(4)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n及时总结面谈的结果。及时总结面谈的结果。做接案会谈记录做接案会谈记录 记叙性记录记叙性记录 记录内容:记录内容: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步骤三、收集资料步骤三、收集资料n考点考点5 5: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n1 1、收集资料的范围和内容、收集资料的范围和内容n个人资料、身体资料、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个人资料、身体资料、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n2 2、主要方法、主要方法n亲自询问、向相关人员询问、查服务对象的档亲自询问、向相关人员询问、查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进行家访。案记录、进行家访。n目的:初步预估目的:初步预估: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对照机构功对照机构功能看是否能够处理能看是否能够处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看服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看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最终达成服务协议最终达成服务协议.步骤四:初步预估n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n了解服务对象的看法,是否需要社工协助,了解服务对象的看法,是否需要社工协助,n达成服务协议达成服务协议n确定要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确定要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步骤五:建立专业关系(考点步骤五:建立专业关系(考点6 6)n1 1、什么是专业关系、什么是专业关系n与服务对象的态度与情感的互动,目的在于促与服务对象的态度与情感的互动,目的在于促使对象与环境达到更合适的合作关系。使对象与环境达到更合适的合作关系。n2 2、特点、特点n有一个共识,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框架,以服务有一个共识,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框架,以服务对象为本,是对象为本,是“控制性控制性”的关系,建立专门权的关系,建立专门权威。威。n3 3、技巧、技巧n:同感同感,诚恳诚恳,温暖与尊重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步骤六与七:决定工作进程和签订协议步骤六与七:决定工作进程和签订协议n1 1、决定工作进程、决定工作进程n(1 1)终结服务、()终结服务、(2 2)转介服务、()转介服务、(3 3)进入)进入下一助人阶段下一助人阶段n2 2、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书面或口头的书面或口头的)n服务协议的内容包括服务协议的内容包括:n1.1.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n2.2.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n3.3.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时的工作时间长度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时的工作时间长度考点考点7 7: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n(一一)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n(二二)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n(三三)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n(四四)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帮助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帮助;n(五五)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n(六六)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n(七)如何处理非自愿性的案主?(不愿说话(七)如何处理非自愿性的案主?(不愿说话怎么办?怎么办?考点考点8 8:接案应注意事项:接案应注意事项n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自杀、性暴力、虐待、离家出走)n2、权衡是否有能力介入n3、决定问题解决的先后次序n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一、预估的目的、任务及原则一、预估的目的、任务及原则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三、预估的方法三、预估的方法第二节 预估预估的涵义n预估(预估(assessment)是在接案的基础上,对案是在接案的基础上,对案主的问题、功能、案主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进主的问题、功能、案主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形成暂时性的结论。包括: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形成暂时性的结论。包括:问题的性质、原因、程度和形成过程,案主求问题的性质、原因、程度和形成过程,案主求助的动机、有用或可以改变的资源。(查尔斯助的动机、有用或可以改变的资源。(查尔斯*科斯特罗,科斯特罗,2005:81社会工作实务:应用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与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考点1:预估的目的n1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n2 2、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n3 3、识别问题的成因、识别问题的成因n4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n5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内容、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内容考点2:预估的任务n1.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问题的性质,成因成因,程程度及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度及对服务对象的影响.n2.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包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能力,优势和弱点优势和弱点.n3.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n4.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环境系统的状况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环境系统的状况,包括家包括家庭庭,朋友朋友,工作单位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的情况邻里及社区的情况,从中找出从中找出有利和不利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有利和不利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预估的特点n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n预估是双向互动过程,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预估是双向互动过程,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参与 n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行动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行动n有可识别的步骤有可识别的步骤;n渗透了专业判断渗透了专业判断;n预估有局限性预估有局限性 考点考点3 3:预估的基本步骤:预估的基本步骤n(一一)收集资料收集资料 n1.内容内容:个人资料个人资料;环境资料、交互作用环境资料、交互作用n2.方法方法:询问询问(会谈会谈,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问卷问卷),咨询咨询,观察观察,家访家访,利用已有资料利用已有资料 n(二二)分析分析,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n1.排列顺序排列顺序;2.发现发现;3.识别识别;4.对服务对象的问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题与需要作出解释.预估的基本步骤预估的基本步骤n(三)识别需求与界定问题(三)识别需求与界定问题n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what,where,why,howmuch,howlong)n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及问题发生的原因及问题发生的原因n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n4.研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研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n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n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情况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情况.n(四)撰写预估报告(四)撰写预估报告考点4:预估的主要方法n(一一)社会历史报告法社会历史报告法(P.44)(P.44):个人社会生活的:个人社会生活的事件事件问题问题情绪情绪支持网络支持网络处理处理情况。情况。n(二二)家庭结构图描述法家庭结构图描述法(家庭树家庭树,家庭图谱家庭图谱)(P.47)(P.47)n(三三)社会生态系统图法社会生态系统图法(P.49)(P.49)n(四四)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P.51)(P.51)社会网络支持评估社会网络支持评估表表撰写预估报告撰写预估报告 n预估报告的结构预估报告的结构 n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资料和事实 n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专业判断专业判断 :包括:包括n (1)(1)对资料的理解对资料的理解n(2)(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n(3)(3)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分析,理解理解,解释解释n(4)(4)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第三节第三节 计划计划n服务计划的涵义服务计划的涵义n计划(计划(PlanningPlanning):就是在预估的基础上,为案主就是在预估的基础上,为案主进行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是预进行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是预估和实施改变行动的桥梁。估和实施改变行动的桥梁。n包括制定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包括制定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行动 方案方案一、考点一、考点1 1:服务计划的构成:服务计划的构成一份完整的服务计划由一份完整的服务计划由6 6个部分构成个部分构成 1 1、目的及目标、目的及目标 2 2、关注的问题及对象关注的问题及对象 3 3、介入的策略、介入的策略 4 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5 5、社工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社工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6 6、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考点考点2 2:如何设定目的和目标?:如何设定目的和目标?目的: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结果目标:具体的工作指标。1、目标要求(1 1)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陈述要:陈述要:建立积极正面的态建立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为,避免负面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度和行为,避免负面消极的态度和行为;(2 2)可测量;()可测量;(3 3)可操作;)可操作;(4 4)有明确的完成时间;()有明确的完成时间;(5 5)与机构的功能一致,与社工能力相符。)与机构的功能一致,与社工能力相符。2、目标类型不连续的目标与连续目标,有五类。(不连续的目标与连续目标,有五类。(1 1)获得物品、资源和服务;)获得物品、资源和服务;(2 2)对促进和阻碍因素的思考;()对促进和阻碍因素的思考;(3 3)沟通、互动的行为架构;)沟通、互动的行为架构;(4 4)远大抱负,()远大抱负,(5 5)识别成长的价值,寻找潜能。)识别成长的价值,寻找潜能。考点考点3 3:关注的问题和对象:关注的问题和对象n关注问题,是指在预估阶段共同认定的问题;是指在预估阶段共同认定的问题;n关注对象,关注对象,即目标系统,是介入的核心焦点。即目标系统,是介入的核心焦点。n它包括:个人;它包括:个人;家庭、小组或群体;组织、家庭、小组或群体;组织、社区社区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n(一一)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n(二二)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n(三三)尽可能详细和具体尽可能详细和具体;n(四四)要与工作的总目的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宗旨相符合;n(五五)要能够总结与度量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以为评估打好基础以为评估打好基础.考点考点4,4,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n1、设定目的和目标、设定目的和目标n(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n(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n(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定义目标;n(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n(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n2、构建行动计划、构建行动计划n(1)选择介入系统,(直接和间接,正式和非正式)选择介入系统,(直接和间接,正式和非正式)n(2)选择行动内容,(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选择行动内容,(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安置服务,专业咨询)n 3 3、列出具体的执行时间、列出具体的执行时间服务协议的内容服务协议的内容n1 1、协议的目的和目标、协议的目的和目标n2 2、双方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双方各自的角色和任务n3 3、为到达目的和目标所采取的的步骤、方法、为到达目的和目标所采取的的步骤、方法和技巧和技巧n4 4、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总结、测量评估的、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总结、测量评估的方法。方法。考点考点5 5: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n1 1、过程、过程n(1 1)会谈协议;()会谈协议;(2 2)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3 3)协议介入的目的和目标;()协议介入的目的和目标;(4 4)协议介入的)协议介入的策略和行动;策略和行动;n2 2、技巧、技巧n(1 1)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n(2 2)讨论对问题的看法)讨论对问题的看法n(3 3)描述要解决的问题)描述要解决的问题n(4 4)确定行动的具体策略)确定行动的具体策略n(5 5)总结协议的主要内容)总结协议的主要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介入介入介入(介入(interventionintervention):服务计划的实施服务计划的实施,行动行动,执行执行和改变和改变.一、介入的分类 直接介入 间接介入 综合介入n二、考点二、考点1 1:介入的特点介入的特点:n(一一)介入是有计划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有目的的行动;n (二二)干预干预 是介入的核心是介入的核心;n (三三)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n (四四)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考点考点2 2:介入的原则:介入的原则 n(一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服务对象自决;n(二二)个别化个别化;n(三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n(四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n(五五)瞄准服务目标瞄准服务目标;n(六六)考虑经济效益考虑经济效益 考点考点3 3: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n含义是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行动。含义是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行动。n(一一)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内在内在,外部外部)n(二二)进行危机介入技巧进行危机介入技巧:P.8081:P.8081n(三三)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n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布置任务布置任务,认知作业认知作业n(四四)调解行动调解行动n(五五)运用影响力(诱导;劝导;利用关系;利用运用影响力(诱导;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环境)考点考点4 4: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n含义: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含义: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n(一一)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方法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方法,技巧技巧n(二二)协调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协调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n(三三)制订计划创新资源制订计划创新资源n(四四)改变环境改变环境n(五五)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方式第五节第五节 评估评估对介入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介入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一、一、考点考点1 1:评估的目的:评估的目的评估目的:评估目的:考察效果、总结经验、验证方法、开展研究考察效果、总结经验、验证方法、开展研究二、二、评估的作用评估的作用 与类型与类型n作用:作用:(一一)监督介入工作进度监督介入工作进度;(;(二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方法,促进专业成长促进专业成长;(;(三三)巩固改变成果巩固改变成果;(;(四四)社会问责社会问责.n类型:类型:n(一一)过程评估过程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了最终的介入结果.n(二二)结果评估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二、考点二、考点2 2:评估的方法与技巧: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1 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开始前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介入后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开始前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介入后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此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程序:(以此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程序:(1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2 2)进行介入期(介入中、介入后)测量;()进行介入期(介入中、介入后)测量;(3 3)分析比)分析比较。单一个案设计,对照组设计,时序性系列测量。较。单一个案设计,对照组设计,时序性系列测量。n2 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和技巧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和技巧n通常用通常用5 5个等级来测量(没有进展、极少实现、部分实现、大体实现、个等级来测量(没有进展、极少实现、部分实现、大体实现、全部实现)全部实现)n3 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n对介入目标评估。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对介入目标评估。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n4 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n包括两个方法:(包括两个方法:(1 1)满意度测量;()满意度测量;(2 2)差别影响评分。)差别影响评分。第六节第六节 结案结案表明介入过程的结束,标志着案主可以独立开始新表明介入过程的结束,标志着案主可以独立开始新生活生活一、一、考点考点1 1:结案的主要任务结案的主要任务 1 1、总结工作、总结工作 2 2、巩固已有改变、巩固已有改变 3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4 4、撰写结案记录撰写结案记录n方法方法:1.:1.回顾工作过程回顾工作过程;2.;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变;3.;3.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二、结案的类型(二、结案的类型(考点考点2 2)n1 1、目标实现的结案、目标实现的结案n2 2、因服务对象不愿接受继续服务,必须结束、因服务对象不愿接受继续服务,必须结束服务关系而结案;服务关系而结案;n3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而结、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而结案。如能力不足,转介等。案。如能力不足,转介等。n4 4、社工和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而结案。如、社工和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而结案。如社工离开,服务对象搬迁等。社工离开,服务对象搬迁等。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考点考点3 3)n(一一)正面反应: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给予肯定正面反应: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给予肯定,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n(二二)负面反应: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负面反应: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分离分离焦虑,常见的焦虑,常见的:否认否认,倒退倒退,依赖依赖,抱怨抱怨,愤怒愤怒,讨讨价还价价还价,忧郁忧郁n(三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 1)过程回顾,)过程回顾,(2 2)巩固改变,提前告知结案时间,做好心理)巩固改变,提前告知结案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准备,(3 3)讨论以后成长目标,()讨论以后成长目标,(4 4)逐步减)逐步减少接触时间,(少接触时间,(5 5)安排正式结案活动,以建设)安排正式结案活动,以建设性方式表达感受。性方式表达感受。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一、儿童的年龄界定 0-14岁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基础性、发展性、未来性 需要:基本生活照顾、健康照顾、良好的家庭生活、学习、休闲和娱乐、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发展、免于被剥削伤害三、儿童社会工作概念:广义: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采取的一切 措施,对象是所有的儿童群体。狭义: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要素:面向儿童的工作;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运用专业手段功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增强儿童权益保护 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与资讯二、微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第三节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儿童个案工作方法二、儿童小组工作三、儿童社区工作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二、青少年的特点 三、青少年的需要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 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第三章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节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定义:利用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主要内容:二、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定义: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 内容:提供就学和生活补助 提供保护服务 安全保护、收容服务和安置服务 治疗性服务 矫正服务三、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内容:改善家庭生活环境 改善学校生活环境 改善社区生活环境 探索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 的服务模式 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第三节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个人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二、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三、群体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四、社区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五、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六、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七、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选择: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人的界定及其分期 60岁以上的人二、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生理的老化、心理的老化、社会的老化 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三、老年社会工作 目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第二节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二、认知与情绪方面的处理三、精神问题的解决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虐待、丧亲等第三节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三、养老机构照顾四、老年社区照顾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一、妇女的特点二、妇女的需要 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特殊的妇女保护 第二节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针对特殊困难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 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教育 开展扫盲活动,进行文化教育 学习实用技术,提高文化科技素质 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 婚姻家庭咨询服务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第三节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二、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小组类型:发展型小组、支持性小组、预防性小组 小组工作重点:三、构建妇女社区支持网络三、构建妇女社区支持网络 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残疾人的界定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增强社会功能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二、残疾人的特点及需要特点: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存在障碍 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负面影响 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异残疾人的需要:治疗康复需要 基本生存需要 接受教育需要 职业发展需要 家庭生活需要 社会交往需要 价值实现需要第二节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残疾预防 致残的主要风险 主要的预防措施: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二、康复(一)康复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社区服务模式 家庭病床模式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 康复模式(二)康复类型 医疗康复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康复第三节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人是有能力或潜力的 残疾人的问题不是其自身的问题 工作重点应由社会因素视角 残疾人工作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相信参加人有自身的幸福感 相信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方法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功能(一)概念(二)功能与作用 针对罪犯的作用:监管、矫正、服务 针对社会环境的作用: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科学化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一)特点 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二)矫正对象的需求 基本生存的保障需求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求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求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接纳 可塑性 个别化第二节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四、行刑期满后的社会工作第三节第三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的类型二、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直接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间接方法 (一)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二)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三)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第一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二、优抚安置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一)优抚安置对象的构成、特点及需要 构成:特点:需要: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医疗康复的需求 社会尊重的需求(二)安置对象的构成、特点及需要 构成:特点:需要:就业权益的保障需求 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求第二节第二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机构和场所 目标 主要内容二、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 机构 目标 主要内容第三节第三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二、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救助第九章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的特征 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社会救助的时限性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定义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与政策性第二节第二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参与贫困救助计划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二)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 帮助救助对象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协助救助对象就业 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二、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灾害应急救助 (二)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三)社区减灾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 主要内容 (一)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 (二)服务机构内的救助 (三)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四)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二、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灾害应急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二)灾后社区恢复重建中社会工作方法的 运用 (三)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 的主要方法 (一)外展服务 (二)思想和行为矫正 (三)教育和技能培训 (四)跟踪回访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二、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家庭社会工作者、工作对象家庭、价值观三、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第二节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和内容 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帮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整体素质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救助 家庭生活服务 婚姻调节 家庭生活教育针对家庭的教育与培训 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 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家庭心理辅导 家庭能力建设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中的应用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二、家庭治疗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概念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资质与素质第二节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为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二、为特殊问题或特殊群体学生服务三、协调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个案工作二、小组工作三、社区工作第十二章社区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 四、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第二节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社区服务二、社区社会救助三、社区卫生四、社区治安五、社区教育第三节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层面的运用 居民个案访谈、家庭帮助、交接邻里纠纷、居民个案管理二、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层面的运用 老年人群体、青少年小组工作、社区特殊群体小组工作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 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生活适应模式、危机调适模式、家庭模式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四、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第二节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医院社会工作服务 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危机干预、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出院计划、外展服务、团队合作、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照顾二、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第三节第三节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个案方法二、小组方法三、社区工作方法四、方法的整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