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中医药治疗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428111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感冒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感冒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冒中医感冒中医药治治疗感冒中医药治疗感冒中医药治疗感冒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本病不仅1l中医认为,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密切相关,而且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l中医药对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中医认为,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密切2l早在内经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痛、恶寒。”l伤寒论太阳病所论中风、伤寒之桂枝、麻黄两个汤证,实质包括感冒风寒的轻重两类证侯。早在内经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3l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其具有传染性。l北北宋宋仁仁斋斋直直指指方方将将其其正正式式命命名名为为感感冒冒。l元丹溪心法明确提出其病位在肺,并根据辨证常规,分列辛温与辛凉两大治法。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其具有传染性。4l感冒为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其病以卫表的症状最为突出。症状表现常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而喷嚏、鼻塞、流涕等,轻则上犯肺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感冒为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5l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症状始为明显。重者高热持续不退,喘粗气急,唇甲青紫,甚至咳血,部分患者出现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出现传变。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6l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常年不患感冒,有人一年多次感冒,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以及卫气的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起居失常,寒暖不均,疲乏劳累的状态下,尤其是体质虚弱之人,卫外不固,卒感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发感冒。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7l“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暂时低下,决定了人体的发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暂时低下,决8l感冒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感新病,四季皆有,人人可患。l其主要病因为风邪和时行疫(病)毒,随季节不同,常兼挟风寒、风热而致病。l其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主症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感冒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感新病,四季皆有,人人可患。9l由于四时六气之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以见到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病情。由于四时六气之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等的10l风风寒寒证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l风热证:风热证: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或高热,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正常舌象正常舌象淡白舌淡白舌黄腻苔黄腻苔风寒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11我们将感冒的论治,分初期、中期和恢复期。感冒病程一般710天。1.11.1初期(初期(1313天)天)常见症状:喷涕、鼻塞、咽不适、乏力、全身酸楚疼痛等。我们将感冒的论治,分初期、中期和恢复期。感冒病程一般71012 1.1.1 1.1.1 正柴正柴饮加减加减组成:成:柴胡15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本方为感冒初起的通用方,全身酸楚疼痛明显、流清鼻涕等偏于寒证的加荆芥15克、紫苏15-30克。咽喉干或痛不适偏于热证的,加大青叶30-60克,也可选加板蓝根等。1.1.1 正柴饮加减13 1.1.2 1.1.2 荆防防败毒散加减毒散加减 组成:组成:荆芥15克、防风15克、茯苓10克、独活15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羌活15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灸甘草10克。本方是感冒的常用方,以头身疼痛明显,本方是感冒的常用方,以头身疼痛明显,属表寒证,者尤为适用。属表寒证,者尤为适用。1.1.2 荆防败毒散加减14 1.1.3 1.1.3 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加减 组成:组成:藿香15克、紫苏15克、大腹皮10克、白芷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灸甘草10克。应用指征:应用指征:感冒症状+肠胃症状,通俗称为肠胃型感冒,中医认为是外感风寒,内伤湿邪。1.1.3 藿香正气散加减15 1.1.4 1.1.4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加减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桔梗10克、牛子10克、淡豆豉10克、竹叶5克、薄荷10克、芦根10克、甘草3克。应用指征:感冒初起,发热、咽喉干或(和)痛。即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1.1.4 银翘散加减161.1.51.1.5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1)温和灸大椎穴或(印堂穴);刮痧,刮颈背部即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分布部位。2)中药泡脚或泡浴方:大青叶20克、艾叶20克、薄荷15克、紫苏15克、生姜20克。水煎泡脚或泡浴。1.1.5中医外治法17 1 12 2 中期(中期(4-74-7天)天)主要见症为发热,或伴有咳嗽咳。1 12 21 1 柴芩合柴芩合剂加减(加减(经验方)方)组成:柴胡25-30克、黄芩15-20克、青蒿25克、石膏60克、六月雪15-25克,生甘草5克。主要症见发热,体温38度以上。12 中期(4-7天)18 1 12 22 2 白虎白虎汤加减加减 组成:石膏50-100克、知母10-15克、粳米25克(可用薏米或普通大米代)、炙甘草10克。应用指征:四大症-身大热(体温39以上)、汗大出、口大喝、脉洪大。有其中2个即可应用。122 白虎汤加减191 12 23 3 人参加白虎人参加白虎汤加减加减即白虎汤加人参。组成: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甘草10克、人参15克。功效:清热,益气,生津主治:热病津气两伤应用指征:反复发热多日,或有反复用退烧药治疗史,伴有精神疲倦。123 人参加白虎汤加减201 12 24 4 青青苏饮加减(加减(经验方)方)组成:成:大青叶30克、苏叶30克、葛根15克、柴胡15克、槟榔15克、草豆蔻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厚朴10克、桔梗5克、大黄5克、生甘草3克。应用指征用指征:发热不退、口苦、食欲不振、苔白或白腻。124 青苏饮加减(经验方)211 12 25 5 小柴胡小柴胡汤组成:成:柴胡20-30克、黄芩15-2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克。应用指征:用指征:发热与恶寒交替,伴有口苦咽干,食欲不振等。125 小柴胡汤221 13 3 后期即恢复期(后期即恢复期(7-107-10天)天)1 13 31 1 小柴胡小柴胡汤加减加减组成:柴胡3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适用于正虑邪恋偏于热证。1 13 32 2 人参人参败毒散加咸毒散加咸即荆防败毒散去荆芥防风加人参。组成:柴胡15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人参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枳壳10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适用于正虑邪恋偏于寒证。13 后期即恢复期(7-10天)231 13 33 3 参参苏饮加减加减组成:党参(或人参10克)15克 白术15克 细辛3克 甘草5克 大枣10克 黄芪15克 生姜10克 苏叶10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蔓荆子10克 陈皮5克、川芎5克。本方也可用于年老体弱或大病后感冒初起者。133 参苏饮加减241 14“4“感冒感冒变证”“感冒变证”,现行教材是没有这一提法的。所谓的感冒变证,是从中医证候学诊断来讲的,是指感冒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主诉,常见的有:咳嗽、咽喉肿痛、头痛等。现行教材将它们作为独立的病证来讲如,有外感的咳嗽证,有外感的头痛证等。根据现代医学的诊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用感冒变证的术语,主要体现对感冒治疗的完整性。14“感冒变证”251 14 41 1 头痛痛川芎茶川芎茶调散加减散加减组成:薄荷10克,荆芥10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绿茶3克。功效: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本方是为治疗外感风寒头痛之通剂。用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及厥阴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荆芥散头面之风,薄荷清利头目,茶叶清上彻下。141 头痛261 14 42 2 咽喉咽喉肿痛痛1 1)银翘散加减散加减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牛子10克、玄参10克、射干15克、黄芩10克、甘草5克。中医对咽喉肿痛的治疗主要是清热解毒利咽喉。142 咽喉肿痛272 2)甘露消毒丹加)甘露消毒丹加减组成:滑石组成:滑石5050克、黄芩克、黄芩1515克、绵茵陈克、绵茵陈1515克、克、石菖蒲石菖蒲1010克、浙贝克、浙贝1010克、木通克、木通5 5克、藿香克、藿香1010克、克、连翘连翘1515克、白蔻仁克、白蔻仁1515克、薄荷克、薄荷1010克、射干克、射干1515克。克。功效:功效:利湿化利湿化浊,清,清热解毒解毒主治:湿温初起主治:湿温初起本方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本方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疫之主方”。临床应用以咽肿痛,舌苔白腻或。临床应用以咽肿痛,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微黄为辨证要点。2)甘露消毒丹加减281 14 43 3 咳嗽证咳嗽证主要以咳嗽咳为主诉,或伴有发热、气喘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急性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等。1 1)杏苏散加减)杏苏散加减组成:苏叶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橘皮克,甘草3克,大枣10克。应用指征:咳嗽咳痰,痰白,或伴有恶风寒,舌苔白。本方也是秋天感冒咳嗽的有效方,症见外感凉燥证。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143 咳嗽证292 2)华盖散加减)华盖散加减组成:麻黄15克,紫苏10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桑白皮10克,茯苓10克,灸甘草10克。应用指征:咳嗽咳痰,痰白,或气喘,或伴有恶风寒,舌苔白。本方与杏苏散,均可用于外感风寒的咳嗽,杏苏散用于轻症,华盖散用于重症。2)华盖散加减303 3)加减清燥救肺汤)加减清燥救肺汤组成:桑叶20克、杏仁15克、石膏30-50克、灸甘草10克、灸紫菀15克、枇杷叶10克、麦门冬15克、黄芩15克。应用指征:咳嗽咳痰,痰黄,或伴有口干口苦,苔黄。3)加减清燥救肺汤314 4)麻杏石甘汤加减)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50克、炙紫菀15克、黄芩15克、枳壳10克、浙贝10克、炙甘草10克。应用指征:咳嗽咳痰,气喘,痰黄,或伴有发热、口干口苦,苔黄。本方与加减清救肺汤都用于肺热或痰热雍肺的咳嗽,麻杏石甘汤用重症,加减清燥救肺汤用于轻症。4)麻杏石甘汤加减325 5)止嗽散加减)止嗽散加减组成:炙紫苑15克、百部20克、白前15克、桔梗10克、荆芥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15克。应用指征:反复咳嗽不愈,痰少或干咳,喉痒则咳,以早上咳多见。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抗生素治疗效果差.6 6)干咳验方)干咳验方组成:元参10克、麦冬15克、甘草5克、桔梗15克、地骨皮15克、婵衣4克、薄荷5克、防风10克、僵蚕6克、梨皮15克。应用指征:咽部发痒,干咳无痰或右少量粘痰,不易咯出,连声作呛,口干喜冷饮,舌红少苔。5)止嗽散加减337 7)小青龙汤加减)小青龙汤加减组成:麻黄10克,芍药10克,细辛3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0克,五味子5克,半夏10克。应用指征:咳嗽咳痰,痰白清稀,背寒则咳或加重,或夜间咳为主,或久咳(1个月以上)迁延不愈,应抗生素效果差。中医认为是由于内有痰饮,外感风寒所致。也或用于老慢支咳喘证属寒者。7)小青龙汤加减34l紫苏叶12克,加葱头3个,用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l大青叶50克,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l鱼腥草50克,水煎服。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热象明显者。l生姜6克、葱头2根,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l胡萝卜适量,洗净,切碎,热饮。有发汗作用。紫苏叶12克,加葱头3个,用水煎服。用于风35l黄芪粥:黄芪粥:黄芪20克,粳米50克。黄芪20克加水200,煎至100,去渣留汁,另取粳米洗干净,再加水300,煮至米花汤稠为度。食时加糖稍许。黄芪粥:36l紫苏叶粥:紫苏叶粥:紫苏叶12克,粳米100克。l薄荷叶粥:薄荷叶粥:薄荷叶10克,粳米100克。l荷叶绿豆粥:荷叶绿豆粥:绿豆30克,鲜荷叶1/4张,粳米100克。紫苏叶粥:37l感冒的药物预防措施很重要,椐研究,服用预防药物后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藿香、佩兰、薄荷、荆芥等。随不同季节的变化,预防感冒的药物亦有所区别。如冬春季节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常用食品如葱、姜、蒜、食醋等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感冒的药物预防措施很重要,椐研究,服用预防药物后一般可使感冒38l对于素体气虚的人来说,可服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散颗粒;素体阴虚阴虚的人,可服六味地黄丸;素体阳虚的人,可服金匮肾气丸等,以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对于素体气虚的人来说,可服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散颗粒;素体阴39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