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420783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1学习目标:l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学生的目标性行为、主动性行为、选择性行为、学生素质。l2、阐释学生作为受播者的信息接收、译码、储存、反馈过程。l3、阐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能和品德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l4、从计算机模拟去分析信息加工系统的结构与工作过程。l5、从感觉登记、模式识别、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几个阶段去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l6、陈述加涅的学习信息流程,并能用它解释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过程。2二、教育传播中的学生二、教育传播中的学生l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l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3第一节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4一、学生是受播者l在教育传播中,教师是传播者,学生是受传者。作为受传者的学生,他是信息的译码者,接收传播信号,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储存,以及输出反馈信息。5(一)接收传播信号l在教育传播中学生不公从教师那里接收信息,而且从各种教育活动当中也能接收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主要有:l1、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时获得;l2、认真听取教师课堂讲授时获得;l3、使用多种教学传播媒体:l4、视听大从媒体;l5、亲自参与教学实践社会活动。6(二)进行译码工作(二)进行译码工作l学生接收传播信号,把这种信号变成符号,然后把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7(三)输出与反馈信息l学生在接收信号和进行信息译把信息存储在大脑中,或者有进把这种信息以某种行为的方式输出出去,假设输出信息全部或一部分及作用于教学传播过程,这时这种输出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即影响传播效果。81、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l首先是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它表现在:首先是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它表现在:l(1)注意力;()注意力;(2)喜爱程度)喜爱程度l其次是在进行译码工作时外显行为,表现在:其次是在进行译码工作时外显行为,表现在:是否认真思考问题,在表情姿态上,有否静思、是否认真思考问题,在表情姿态上,有否静思、点头、摇头、或及时提出不点头、摇头、或及时提出不 同的见解等。同的见解等。l最后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它表现在:最后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它表现在:l(1)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l(2)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l(3)观点、情感的改变)观点、情感的改变92、教师取得反馈信息的方法l(1)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专心,集中注意,对传播内容是否感兴趣等。l(2)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l(3)学生练习与作业。l(4)考试。10二、学生的传播行为l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接收信息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则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接收信息。11(一)目标性行为l1、接收信息要按培养目标规定l2、学生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12(二)主动性行为l主动性行为是指接受信息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自觉地接受教学信息,应树立正确地学习动机,才能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且会提高学习要求。13(三)选择性行为l教育传播中,教师接教学目标去传播内容,但学生对这些传播内容选择性的接受、选择的理解和选择性的记忆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接受传播这前,已有自身的经历、兴趣、爱好、对事情的观念的看法。因此当他遇到跟自己的爱好、兴趣、观点、看法一样的信息时愿意接收,否则不愿接收这些信息或者歪曲这些信息。比如,141、选择性接受l愿意接受与自己观念一致的,或自己关心、需要的信息,逃避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抵触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l社科课程、思想教育时明显152、选择性理解l仁者见仁、智者见智l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传播内容;人是接受合乎自己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排除或歪曲与自己观念相反的内容;人们喜欢接受容易理解的传播内容;人们接受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信息。163、选择性记忆l人们容易记忆自己愿忘记住的事情,而容易忘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17选择的普遍性与干扰l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l在传播过程中,受播者对某一个问题一无所知的时候,传播者很容易灌输新的观点,反之较难。因此,传播者要捉传播效果,必须选择性干扰因素。但是,这些干扰因素与受播者的观点、兴趣、爱好有关,所以减少这种干扰因素。但是,这些干扰因素与受播者的观点、兴趣、爱好有关,所以减少这种干扰较困难,传播要做认真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18三、学生的素质要求l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是受播者,学生如果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在生理上,心理上,知能结构上及思想品德上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这此素质,有些是先天的,但大部分是依靠后天养成的。19(一)生理素质要求l(1)在接收信息方面,要求学生的感觉器官发育正常。l(2)至于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方面要求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正常。对这些器官既要保护,更要运用好它们,使它们能发挥各目的功能。l(3)应该保持学生身体健康,因为身体健康是保证各种器官正常进行工作的前提,所以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讲究卫生,防止疾病,保证有健康地身体,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20(二)心理素质要求l接收与加工信息过程是心理过程,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地进行传播。因此要求:l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接收与加工信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l2、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广泛地接受来自各种传播渠道的信息;l3、集中注意力,保证最重要输入与加工;l4、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接受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感觉器官的功能;l5、要有积极思维的习惯,使输入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加工。21(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l传播者与受互相沟通,要有共同的经验范围。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应具有一定的经验与文化知识水平。l因此要求:l1、社会经验;l2、基础知识;l3、动手能力;l4、人际交往能力。22(四)思想品德要求l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l2、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l3、遵纪守法;l4、尊获师长,团结同学;l5、教师威信23第二节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l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复杂的一种过程,所以目前没有人把这个过程研究得特别彻底。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加工系统,为我们模拟研究大脑的功能,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l下面我们讨论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之前,首先来看一下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24一信息加工系统l什么是信息加工系统?l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送信息的系统,就是信息加工系统。一个信息加工系统是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记忆装置、加工器、接收器、效应器。记忆装置也叫长时记忆,存放着许多信息,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和处理过程。操作和处理信息是可用一些指令来完成的。25加工器由三个功能部分组成:l(1)一套基本的信息加工过程;l(2)短时记忆;l(3)解释程序。l加工器的作用是执行系统的操作,检查记忆中的信息,执行某类操作,它的操作是根据存储在记忆中的指令来进行的。接受外部信息输入系统,效应器是信息加工的结果输出外部环境的系统。26二、人的信息加工系统l上面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计算上面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与人脑虽然物质结构上完全不同,但它们对机与人脑虽然物质结构上完全不同,但它们对信息加工原则是一样的。那么,下面咱们来看信息加工原则是一样的。那么,下面咱们来看一下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一下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构成了人的信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构成了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人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信息,息加工系统。人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信息,这一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在大脑上进这一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在大脑上进行信息的存储和加工。那么,具体信息加工过行信息的存储和加工。那么,具体信息加工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呢?看一下图程是怎么进行的呢?看一下图82.信息加工的信息加工的包括几个阶段:包括几个阶段:27(一)感觉登记l周围世界的刺激经人的感官进入信息加工系统,刺激的一定信息量,被记录在感觉寄存器,感觉寄存器分为五种,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寄存器。感觉寄存器能保持从外界进来的信息,但保存了的时间很短,一般一秒钟左右。从外界进来的刺激信息一部分经感觉寄存器进入模式识别阶段,别一部分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即衰变。28(二)模式识别l模式识别是把进入系统的刺激信息与先前掌握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信息进行匹配,并辩认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具体的过程看图83l模式识别的过程很重要的,也可以把原始信息转成对某种人来说有意义的东西。29(三)短时记忆和复述l刺激信息经模式识别后,传送到短时记忆l短时记忆与感觉记忆有所不同,l首先,刺激信息不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识别过的信息;l其次,信息保持的时间长,感觉寄存器为1秒左右,而短时记忆为1分钟左右;l另外,短时记忆经复述后转移到长地记忆中。l短时记忆即可以存储信息,也可以加工信息l所以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0短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l在短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方式跟刺激信息加工的个人特点有关。l短时记忆究竟容纳多少记忆项目?l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少,这只能个记忆项目。l实验证明,一般人只能记住七个无意义的章节l所以短时记忆中有用的信息,应通复述转移到长时记忆中才能保存。31(四)长时记忆l长时记忆是一个有关世界知识的永久性的仓库。长时记忆以两种方式进行加工活动。l第一,进入系统的刺激经识别传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转移到长进记忆,并存储下来;l第二,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调到短时记忆中,经短时记忆加工后使用。32(四)长时记忆(四)长时记忆l长时记忆有以下几个特点:l1、信息的库存量很大;l2、信息的存储是有组织的,有序的,是一种使检索容易进行的方式来安排的;l3、信息的存储是“永久性的”;l4、在长时记忆中,存储某项目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33(五)注意l注意被看作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过滤器。它可能发生在系统的任一阶段。周围世界,任何时间,刺激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信息加工系统的加工容量有限的。注意可以保证被送进系统各部分有限的,而是最重要的信息。l上面我们简述了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和信息加工过程。下面从另一个角度去谈学习信息的流程。34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