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见山楼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400095 上传时间:2024-06-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拙政园见山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拙政园见山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拙政园见山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拙 政 园 -望 山 楼、荷风四面亭组员组员:余余 满满 夏夏 恒恒 李李 靖靖 李李 洋洋 云庚先云庚先拙 政 园 拙政园简介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简介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 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 间架有小桥 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 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文化地理历史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环境苏州四季皆宜旅游,尤以春天最佳。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随着季节变换,苏州各园林,或繁花似锦,或碧树浓荫,或银装素裹,展现出万千美态。文化地理历史环境地理方位地理方位布局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布局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主要景点1.兰雪堂2.秫香馆3.芙蓉榭4.玉兰堂香洲5.见山楼6.荷风四面亭7.海棠春坞8.缀云峰9.玉兰堂10.松风水阁11.远香堂12.盆景园13.浮翠阁14.塔影亭15.与谁同坐轩主要景点1.兰雪堂景点分布图景点分布图中园景观之见山楼拙政园中部水池西北角的一座水上楼阁。楼名典出晋代大隐士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楼虽以见山为名,其实是园中水景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当年楼内曾悬有这样一副楹联:“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若岁,水静于人”,恰如其分地点出了这一景致的意境。这里三面环水,主面向北,推窗外望,但见一座村居小石板曲桥将水池北岸的游路与楼底层东边轩廊连了起来,平岸的竹林古树郁郁葱葱,正如联中所写的映天蔽地。它们倒映于水中,被蓝天白云一衬,更显出静水的迷人。见山楼长约1278cm,宽约94cm,整座楼成龙头之状.中园景观之见山楼拙政园中部水池西北角的一座水上楼阁。楼名典出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中园景观之荷风四面亭 荷风四面亭 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各边长为67cm的六角小亭。这里山岛伸出一只三角形小脚,池水周环,三条游路交汇于亭前:东一比,小路绕山岛而来;南边三曲平桥浮水可通主厅远香堂的西邻依玉轩;正西,经由五曲桥可直接柳荫曲路游廊,是拙政园中部游览的交通枢纽。同时,小亭四面贴水,位置低平,绰约立于池中央,与高处的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是整个水景画面的中心。古代园林理论认为水景有聚、散之分,它与园的大小有关,小园之水以聚为主;大园则要适当分散,有分有合。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园中部理水的大手笔。有此一亭两桥,便使中部水面有了明显的分隔,而两曲桥桥身空透,桥栏低平,使视线能一直延伸过去,这种似分非分的处理,仍保待了池水的开阔和绵延。小亭是桥的中介和加强,若是无亭,两桥相接便显得过长,与江南园林的风格相违,又使池面相对显得狭小,有此一亭,可使这池中小景现出两种虚实变化的对比:亭身空透,无遮无拦,与山脚石矶正好互对互衬;桥下有水谓之虚,亭下有石谓之实,从远处赏景,又是横向的一虚一实的对比。李鸿章之弟李鸿裔当年游园曾留诗云:“柳浪接双亭,荷风来四面。”很恰当地道出了当年风景设计的立意,小亭也得名于此。其额悬于东向柱上,两边挂有一联板对“四壁荷花二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画龙点睛地告诉游览者这一景区的迷人意境。中园景观之荷风四面亭 荷风四面亭 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各边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拙政园见山楼课件The End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