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303904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 言l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和用品的灭菌质量,是病人健康和医疗安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和用品的灭菌质量,是病人健康和医疗安全的保障,这一切依赖于消毒供应中心每位员工高度的责任全的保障,这一切依赖于消毒供应中心每位员工高度的责任感,而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清洗消毒和灭菌感,而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清洗消毒和灭菌技术,严格每个工作环节的精益求精。技术,严格每个工作环节的精益求精。前 言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和用品的灭菌质量,是病人健康和医疗1污染器械处理原则污染器械处理原则l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l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可重复使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进行清洗和灭菌。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进行清洗和灭菌。l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污染器械处理原则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2特殊污染器械的消毒特殊污染器械的消毒l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用品,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用品,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 mg/L-2000 mg/L浸泡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剂5000 mg/L-10000 mg/L浸泡至少浸泡至少60min后,再进行清洗和灭菌处后,再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理。l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规定要求。特殊污染器械的消毒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用品,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3污染物品处理流程污染物品处理流程l回收回收l分类分类l清洗清洗l消毒消毒l干燥干燥l器械检查与保养器械检查与保养l包装包装l灭菌灭菌污染物品处理流程回收4污染物品回收污染物品回收l一次性使用物品原则上不由供应中心回收;一次性使用物品原则上不由供应中心回收;l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放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放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集中回收处理;l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单独回收处理;污染物品回收一次性使用物品原则上不由供应中心回收;5污染物品回收污染物品回收l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l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污染物品回收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6污染物品分类污染物品分类l应在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l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污染物品分类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7 l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防止职业暴露。锐利物品必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防止职业暴露。锐利物品必须放在防刺容器内进行运输;须放在防刺容器内进行运输;l污物器械要防止干燥,如不能在污物器械要防止干燥,如不能在1h-2h之内及时清洗,须及之内及时清洗,须及时将血液等有机物冲净或将物品浸于冷水或含酶液体中。时将血液等有机物冲净或将物品浸于冷水或含酶液体中。污染物品分类污染物品分类 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防止职业暴露。锐利物品必8物品清洗物品清洗l清洗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清洗物品上的污染清洗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清洗物品上的污染物尽可能的清除干净。物尽可能的清除干净。l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物品清洗清洗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清洗物品上的污染物尽可9物品清洗物品清洗l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l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初步处理。l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物品清洗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10物品清洗物品清洗l精密机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精密机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导手册进行。物品清洗精密机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11 清洗注意事项清洗注意事项 l清洗前避免污物变干,如污物已干、物品较复杂应预先用酶清洗前避免污物变干,如污物已干、物品较复杂应预先用酶洗涤剂浸泡洗涤剂浸泡2 min以上;以上;l确保每次清洗彻底,关节部分要全部打开,防止污物凝固影确保每次清洗彻底,关节部分要全部打开,防止污物凝固影响以后清洗效果。响以后清洗效果。清洗注意事项 清洗前避免污物变干,如污物已干、物品较复杂12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 l超声波清洗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超声波清洗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过程。适用于精密、进行清洗的过程。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洗涤,主要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复杂器械的洗涤,主要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小的碎屑,因此超声清洗前必须先冲洗内小的碎屑,因此超声清洗前必须先冲洗器械,初步去除污染物。器械,初步去除污染物。l清洗时清洗器内注入洗涤用水,并添加清清洗时清洗器内注入洗涤用水,并添加清洁剂。水温应洁剂。水温应45。应将器械放入篮筐中,。应将器械放入篮筐中,浸没在水面下,腔内注满水。浸没在水面下,腔内注满水。l 超声波清洗 超声波清洗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13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 l超声清洗时间宜超声清洗时间宜3min-5min,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间,不宜超过10 min。l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l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超声波清洗 超声清洗时间宜3min-5min,可根据器械污14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机机 超声波清洗机15清洗步骤清洗步骤l包括四个步骤:包括四个步骤:l冲洗: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面污物的过程。l洗涤: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l漂洗: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的器械、器具和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l终末漂洗: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清洗步骤包括四个步骤:16清洗失败的常见原因清洗失败的常见原因 l器械结构复杂:如有许多连接口、细器械结构复杂:如有许多连接口、细长管腔、关节未完全打开、表面不光长管腔、关节未完全打开、表面不光滑等。滑等。l物品污染后放置过久或未及时冲洗。物品污染后放置过久或未及时冲洗。导致物品上有机物变干。导致物品上有机物变干。l未用多酶洗液浸泡未用多酶洗液浸泡l为保证去污彻底,复杂物品必须尽可为保证去污彻底,复杂物品必须尽可能打开,用含酶洗涤剂浸泡后手工仔能打开,用含酶洗涤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细刷洗。清洗失败的常见原因 器械结构复杂:如有许多连接口、细长管腔、17消消 毒毒l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暴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l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如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如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等。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等。消 毒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医务人员18湿热消毒湿热消毒l湿热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呼吸机管路等,湿热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呼吸机管路等,湿热消毒温度应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时间5min;l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温度应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温度应90,时间,时间1min。湿热消毒湿热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呼吸机管19湿热消毒湿热消毒 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 温度温度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 温度温度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 90 1min 75 30min 80 10min 70 100min湿热消毒 20物品干燥物品干燥l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l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进行干燥处理。l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官腔类器械,应使用压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官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乙醇进行干燥处理。l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物品干燥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21器械检查与保养器械检查与保养l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l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器械检查与保养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22器械检查与保养器械检查与保养l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l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l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作为润滑剂。器械检查与保养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23物品包装物品包装l物品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物品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l器械与敷料应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分室包装。包装。l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物品包装物品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24物品包装物品包装l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l 盆、盘、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盆、盘、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l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l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用保护措施器等应采用保护措施。物品包装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25灭菌包重量和体积灭菌包重量和体积l灭菌包重量要求:灭菌包重量要求:l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辅料包重量不宜超过公斤,辅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公斤。l灭菌包体积要求:灭菌包体积要求:l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 cm25cm;脉动预真空;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 cm30 cm50cm。灭菌包重量和体积灭菌包重量要求:26包装方法及材料包装方法及材料l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 19633的要求。的要求。l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l纺织品包装材料为非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纺织品包装材料为非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一用一清洗,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l硬质容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硬质容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包装方法及材料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 19633的要求。27包装方法包装方法l闭合式包装:闭合式包装:由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由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层包装材料分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次包装。包装方法闭合式包装:由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28封包要求封包要求l 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l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封包要求 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29封包要求封包要求l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溯性。封包要求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30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l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l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灭菌程序。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灭菌程序。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31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设备类别设备类别 物品类别物品类别 温度温度 所需最短时间所需最短时间 压力压力 下排气下排气 敷料敷料 121 30min 102.9kPa 器械器械 121 20min 102.9kP预真空式预真空式 器械、敷料器械、敷料 132-134 4min 205.8kPa硬质容器和超重的组合式手术器械,硬质容器和超重的组合式手术器械,应由供应商提供灭菌参数。应由供应商提供灭菌参数。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硬质容器和超32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l包括:包括:l灭菌前准备灭菌前准备l灭菌物品装载灭菌物品装载l灭菌操作灭菌操作l无菌物品卸载无菌物品卸载l灭菌效果的监测灭菌效果的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33灭菌前准备灭菌前准备l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求。l进行灭菌器的预热。进行灭菌器的预热。l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试验。灭菌前准备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34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物品的装载l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框装载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框装载灭菌物品。l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l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物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物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l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置于下层。灭菌物品的装载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框装载灭菌物品。35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物品的装载l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l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l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侧放;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侧放;l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l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灭菌物品的装载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36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物品的装载l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层。l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l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90;同时不应少于柜室容积的;同时不应少于柜室容积的10和和5。灭菌物品的装载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37无菌物品卸载无菌物品卸载l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间应30min。l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l检查有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检查有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l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无菌物品卸载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38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l适用于对裸露物品的灭菌。适用于对裸露物品的灭菌。l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l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l运输时避免污染;运输时避免污染;l4小时内使用,不能储存。小时内使用,不能储存。快速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对裸露物品的灭菌。39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物品种类 灭菌时间 下排气 预真空 不带孔物品 3min 3 min 带孔物品 10 min 4 min 不带孔+带孔物品 10 min 4 min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40无菌物品贮存无菌物品贮存l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区。l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取出外包装后,进入无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取出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菌物品存放区。l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 cm-25 cm,离墙离墙5 cm-10 cm,距天花板,距天花板50 cm。l 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l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l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放。无菌物品贮存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41无菌物品贮存有效期无菌物品贮存有效期l在环境温度低于在环境温度低于24 、相对湿度低于、相对湿度低于70%。每小时换气次数。每小时换气次数410次的贮存条件下:次的贮存条件下:l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l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无菌物品贮存有效期在环境温度低于24 、相对湿度低于7042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发放l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l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l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l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等。l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43低温灭菌低温灭菌l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法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低温灭菌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44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灭菌l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作用浓度为等诊疗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作用浓度为450mg/L-1200 mg/L,灭菌温度,灭菌温度37-63,相,相对湿度对湿度4080%,灭菌时间,灭菌时间1h-6h。l金属和玻璃材质的器械,灭菌后可立即使用。金属和玻璃材质的器械,灭菌后可立即使用。l残留环氧乙烷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残留环氧乙烷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并保证足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并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菌后的通风换气。够的时间进行灭菌后的通风换气。l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气瓶或气罐应远离火源和静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气瓶或气罐应远离火源和静电。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电。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45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低温等离子体灭菌l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过氧化氢作用浓度过氧化氢作用浓度6mg/L,灭菌腔壁温度,灭菌腔壁温度45-65,灭菌周期,灭菌周期28min-75min。l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l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l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类、油类、粉剂类等。木质类、油类、粉剂类等。低温等离子体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46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47设备的检测与验证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l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l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48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l日常监测:日常监测:在包装时进行检查,应目测和在包装时进行检查,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污、污渍、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污、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l 定期抽查: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在包装时进行检查,应目测和49化学消毒监测化学消毒监测l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l化学消毒剂的监测可采用浓度试纸法或浓度滴定法。化学消毒剂的监测可采用浓度试纸法或浓度滴定法。化学消毒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50消毒效果监测消毒效果监测l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的要求。每次检测3件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件有代表性的物品。l接触皮肤的:细菌菌落总数接触皮肤的: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200cfu/g或或100cm100cm2 2,致病微生物不,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得检出。l接触黏膜的:细菌菌落总数接触黏膜的:细菌菌落总数20cfu/g20cfu/g或或100cm100cm2 2,致病微生物不得,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检出。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51灭菌质量的监测灭菌质量的监测l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l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l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合要求。灭菌质量的监测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52灭菌质量的监测灭菌质量的监测l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l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发放。l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果的监测。灭菌质量的监测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53压力蒸汽灭菌的物理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物理监测l物理监测主要是灭菌工艺的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物理监测主要是灭菌工艺的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压力蒸汽灭菌的物理监测物理监测主要是灭菌工艺的监测,每次灭菌54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监测l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l每个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每个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l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监测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55化学监测化学监测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胶带(3M3M):):l l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 l l灭菌处理的标志灭菌处理的标志灭菌处理的标志灭菌处理的标志,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l l记录作用记录作用记录作用记录作用:种类种类种类种类,灭菌日期灭菌日期灭菌日期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失效日期失效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操作者操作者操作者 l l封包作用封包作用封包作用封包作用l l经卫生部批准经卫生部批准经卫生部批准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l l长度长度长度长度(5(5(5(5厘米或厘米或厘米或厘米或3 3 3 3个完整条个完整条个完整条个完整条)化学监测化学指示胶带(3M):56化学指示卡监测化学指示卡监测l3M胶带胶带l121和和132指示卡指示卡lBD标准包标准包l化学化学PCD化学指示卡监测3M胶带57化学监测化学监测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卡(121121和和132132卡):卡):以指示是否达到灭菌条件。以指示是否达到灭菌条件。l l将指示卡放入将指示卡放入将指示卡放入将指示卡放入每一每一每一每一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 l l颜色变至规定的条件颜色变至规定的条件颜色变至规定的条件颜色变至规定的条件,可认为该包灭菌合格可认为该包灭菌合格可认为该包灭菌合格可认为该包灭菌合格l l须经卫生部批准须经卫生部批准须经卫生部批准须经卫生部批准l l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用指示胶带代替,不能用指示胶带代替,不能用指示胶带代替,不能用指示胶带代替,放置避免与水接触放置避免与水接触放置避免与水接触放置避免与水接触化学监测化学指示卡(121和132卡):58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l应应每周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监测一次,监测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l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材时,可在生物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材时,可在生物PCD中中加用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报使用部门。l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按照消毒技术规范59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l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灭菌器方可使用。l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l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器方可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60化学监测化学监测l通过化学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判断灭菌参数是否达标。通过化学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判断灭菌参数是否达标。l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的标志;l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化学监测通过化学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判断灭菌参数是否达标。61过氧化氢等离子化学监测过氧化氢等离子化学监测未处理未处理灭菌失败灭菌失败灭菌通过灭菌通过 3MTM 1228 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胶带过氧化氢等离子化学监测未处理灭菌失败灭菌通过 3MTM 6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l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l-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l-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及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质量控制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6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l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l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3年。年。质量控制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64灭菌标识要求灭菌标识要求l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l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存留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存留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录单上。灭菌标识要求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65建立追溯制度建立追溯制度l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灭菌物品召回制度。l-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建立追溯制度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6建立追溯制度建立追溯制度l-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进行密切观察。l-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常使用。l-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建立追溯制度-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67供应室的要求供应室的要求l建筑的要求:建筑的要求:l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宜接近手术室、产房、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的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货半地下室。递的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货半地下室。l建筑布局的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建筑布局的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品存放区。l工作区域划分遵循的原则:工作区域划分遵循的原则:la.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lb.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相对的正压。区保相对的正压。供应室的要求建筑的要求:68供应室的要求供应室的要求l工作人员的要求:工作人员的要求:l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养方法和使用范围。供应室的要求工作人员的要求:69l带橡胶手套、面罩、套袖、帽子、穿带橡胶手套、面罩、套袖、帽子、穿防护衣或防水围裙,进入供应室着装防护衣或防水围裙,进入供应室着装整齐。整齐。l清理器械时进入无菌区域的房间门应清理器械时进入无菌区域的房间门应关闭,保持无菌间空气环境。关闭,保持无菌间空气环境。l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换鞋。带橡胶手套、面罩、套袖、帽子、穿防护衣或防水围裙,进入供应室70供应室的要求供应室的要求l避免锐器刺伤。避免锐器刺伤。l避免污物污染。避免污物污染。l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l环境要求:环境要求:l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消毒液擦拭,消毒液擦拭每日次,并有记录,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室内保持每日次,并有记录,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 供应室的要求避免锐器刺伤。71供应室的污物接收、清洗消毒供应室的污物接收、清洗消毒 供应室的污物接收、清洗消毒 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