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24092802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生殖系统最显著的生殖特征是:各个时期既有变异,又能保持各期的恒定性。本章目录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生殖系统最显著的生殖特征是:本章目录1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第二节 月经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第四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第五节 性周期的调控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 生理特点女性从新生儿到老年,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虽可按年龄划分为各个时期,但并无截然的界限,可因遗传、环境、营养等条件影响而有个体上的差异。新生儿期、幼儿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老年期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 3一、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液中女性激素量迅速下降直至消失。所以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乳房肿大或分泌少量乳汗,个别新生儿出生数日后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短期内可自然消失。一、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4二、幼儿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幼年期。10岁以前10岁以后二、幼儿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幼年期。5在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阴道狭长,上皮薄、无皱襞,细胞内缺乏糖原,阴道酸度低,抗感染力弱,容易发生炎症;子宫小,宫颈较长,约占子宫全长的2/3,子宫肌层亦很薄;输卵管及卵巢均位于腹腔内,接近骨盆入口。在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6约1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卵巢形态逐步变为扁卵圆形;女性特征开始呈现,皮下脂肪在胸、髋、肩部及耻骨前面积储;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逐渐向肝盆腔人下降;乳房开始发育。约1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7三、青春期从月经初潮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三、青春期从月经初潮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8全身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身成长迅速,逐步向成熟过渡。全身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身成长迅速,逐步向成熟过渡。9生殖器官的发育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使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内、外生殖器亦有明显变化,称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子宫增大,尤其子宫体明显增大,使子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输卵管变粗,弯曲度减少;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生殖器官的发育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10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的征象称第二性征。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部的皮下脂肪更多,显现女性特有的体态。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的征象称第二性征。11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能接近正常。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12四、性成熟期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称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逐渐成熟,持续约30年。在性成熟期,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变。此期妇女生育活动最旺盛,故称生育期。四、性成熟期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称性13五、更年期此期最突出的表现为经量渐少,最后绝经。一般发生在4552岁,但这个时期长短不一。在此时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接下页五、更年期此期最突出的表现为经量渐少,最后绝经。接下页14更年期虽以最终绝经为标志,但因其在绝经前后均有一定的起始与终止持续时间,故有围绝经期之称,又分别有绝经前期、绝经期及绝经后期之称。在更年期内,多数妇女的卵巢分泌功能减退比较缓慢,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和代偿,故不致发生特殊症状,仅有10%30%的妇女不能适应而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称女性更年期。接上页更年期虽以最终绝经为标志,但因其在绝经前后均有一定的起始与终15六、老年期此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老化。卵巢缩小、变硬、表面光滑;阴唇的皮下脂肪减少,阴道粘膜变苍白光滑,阴道逐渐缩小;子宫及宫颈萎缩,这些都是生理上的正常现象。国际上一般以年龄60岁以后为老年期。由于衰老,性激素减少,易致代谢紊乱。六、老年期此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老化。卵巢缩小、变硬、表面16 第二节 月经一、月经生理1.月经的定义2.月经初潮3.月经周期4.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5.月经血的特征二、经期卫生 第二节 月经一、月经生理17月经的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这种出血是卵巢内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且子宫内膜有从增生到分泌变化的结果。月经的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18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晚至1718岁。体弱或营养不良者月经初潮可较迟,而体质强壮及营养好者,月经初潮可提早。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19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日。提前或延后5日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20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少数为35日。月经血量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月经第23日的出血量最多。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少数为3521月经血的特征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块。现在认为月经血在刚离开血循环后是凝固的,但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激活剂,能激活混入月经血中的纤溶酶原为纤溶酶,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裂解为流动的降解产物,以致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月经血的特征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22经期卫生避免性生活及游泳,保持局部卫生,注意劳逸结合。经期卫生避免性生活及游泳,保持局部卫生,注意劳逸结合。23第三节 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 变化一、卵巢的生理功能二、卵泡发育、黄体形成的周期改变三、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第三节 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 24一、卵巢的生理功能卵巢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排卵及分泌女性激素,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一、卵巢的生理功能卵巢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排卵及分泌女25二、卵泡发育、黄体形成的周期改变1.卵泡发育及成熟2.排卵3.黄体形成4.黄体退化二、卵泡发育、黄体形成的周期改变卵泡发育及成熟26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未发育的卵泡称原始卵泡。每一原始卵泡中含有一个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围绕。在新生儿卵巢内约有10万个以上的原始卵泡,但在妇女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这个过程称卵泡闭锁。青春期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未发育的卵泡称原始卵泡。每一原始卵泡中含有一27临近青春期,原始卵泡开始发育,在卵细胞成长的同时,周围的梭形细胞变为方形,并由单层增生成复层,因其细胞浆内含有颗粒称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增生很快,卵细胞最后被多层无血管的颗粒细胞群所围绕,并可出现含有液体的空腔,这时卵泡周围的间质细胞亦环绕卵泡排列,并逐渐增厚形成两层卵泡膜,即卵泡内膜与卵泡外膜,这时的卵泡称生生长卵泡长卵泡。在上述许多生长卵泡中,每一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达到成熟程度,称成熟卵泡成熟卵泡。其体积显著增大,颗粒细胞层内侧液体逐渐增多,空腔亦随着增大,卵细胞移向一侧。成熟卵泡直径可达1020mm。临近青春期,原始卵泡开始发育,在卵细胞成长的同时,周围的梭形28排卵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当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时,该处表层细胞变薄,最后破裂,出现排卵。卵细胞的排出,不是驱逐过程,而是在大部分卵泡液流出之后,卵细胞才排出。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端的捡拾、输卵管壁的蠕动以及输卵管粘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用,进入输卵管,并向子宫侧运行。排卵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当29黄体形成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称血体血体。卵泡壁的破口很快由纤维蛋白封闭,残留的颗粒细胞变大,胞浆内含黄色颗粒状的类脂质称颗粒黄体细胞。此时血体变成黄体黄体。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发育达最高峰,称成熟黄体成熟黄体,它的大小差异很大,其直径一般为12cm,程度不等地突出于卵巢表面,外观色黄。黄体形成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30黄体退化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日黄体开始萎缩,血管减少,细胞呈脂肪变性,黄色消退一般黄体寿命为1216日,平均14日。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前一个周期的黄体需经过810周才能完成其退化的全过程,最后细胞被吸收,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白体白体。黄体退化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日黄体开始萎缩,血管减少31三、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两种女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亦合成与分泌少量雄激素。除卵巢外,肾上腺皮质亦能分泌少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目前认为,卵泡内膜细胞为排卵前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及雌激素。三、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两种女性激素,即雌激素32雌激素和孕激素代谢: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性变化:雌激素、孕激素生理作用:雌激素、孕激素二者的协同与拮抗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代谢:33雌激素的代谢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及雌酮(E1)两种雌激素,但在血循环内尚有雌三醇(E3)。E2是妇女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产物,活性最弱。雌激素的代谢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及雌酮(E1)两种雌激34孕激素的代谢孕酮是卵巢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它在血液中亦主要以和蛋白相结合的状态存在。在排卵前孕酮的产生每日为0.61.9nmol/L(0.20.6ng/ml),主要来自肾上腺;排卵后,上升为每日1.0102.4nmol/L(0.333.2ng/ml),绝大部分由卵巢内黄体分泌。孕激素的代谢孕酮是卵巢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它在血液35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随着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分泌也逐渐增加,于排卵前形成第一高峰,排卵后分泌稍减少,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但第二高峰较平坦,峰的均值低于第一高峰。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前在最低水平。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36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于排卵后孕激素的分泌量开始增加,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于排卵后孕激素的分泌量开始增加,在排卵后737雌激素的生理作用1.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变厚,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2.使子宫内膜增生;3.使宫颈口松驰,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接下页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变厚,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38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7.雌激素对卵巢的卵泡发育是必需的,从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均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8.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9.促进钠与水的潴留;10.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使骨骺闭合;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接上页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39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使子宫肌松驰,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3.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4.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接下页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使子宫肌松驰,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40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6.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7.孕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8.孕激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亦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9.孕激素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接上页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接上页41雌、孕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 雌激素的作用主要在于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拮抗作用拮抗作用 表现在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雌、孕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 雌激素的作用主要在42雄激素卵巢能分泌少量雄激素睾酮,它不仅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而且是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并不能代表全部卵巢功能,仍可存在某些特征的贫乏,如阴毛稀少。临床验证,垂体功能减退患者若单用雌激素治疗,往往不生长阴毛和腋毛,同时加用少量雄激素,则能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少女在青春期生长迅速,也有雄激素的影响。雄激素卵巢能分泌少量雄激素睾酮,它不仅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43第四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有两层在形态与功能上均不同的组织:功能层居宫腔表层,基底层近子宫肌层。功能层又分为海绵层与致密层。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随卵巢呈周期性变化。一个月经周期为28日,可分为3期。第四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有两层在形态与功能上均不44月经周期一、增生期在卵巢周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二、分泌期至黄体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三、月经期月经周期一、增生期45一、增生期行经时功能层子宫内膜剥脱,随月经血排出,仅留下基底层。在雌激素影响下,内膜很快修复,逐渐生长变厚,细胞增生。增生期又可分早、中、晚3期。一、增生期行经时功能层子宫内膜剥脱,随月经血排出,仅留下基底46增生期早期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已开始。约在月经周期的第57日。此期特点:内膜较薄约1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间质较致密,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其壁薄。增生期早期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已开始。47增生期中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表现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相。增生期中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810日。48增生期晚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114日。此期特点:内膜增厚至23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相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内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增生期晚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114日。49二、分泌期占月经周期的后一半。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分泌期分早、中、晚3期,二、分泌期占月经周期的后一半。50分泌期早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特点: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分泌期早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51分泌期中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023日。此期特点: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碎,细胞内的糖原溢入腺体,称为顶浆分泌;此期间质更加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分泌期中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023日。52分泌期晚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临来前期,特点:子宫内膜厚达10mm,并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的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的管腔也扩张。分泌期晚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53三、月经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日。体内雌激素水平更低,已无孕激素存在。内膜中血循环障碍加剧,组织变性、坏死加重,出血较多:可直接来自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破裂或间接来自破裂后所形成的血肿;也有部分来自血管壁的渗出及组织剥落时的静脉出血。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三、月经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日。54 第五节 性周期的调控卵巢功能受垂体控制,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又接受大脑皮层的支配。但卵巢所产生的激素还可以反过来影响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即所谓反馈作用。通常将三者合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有重要意义。第五节 性周期的调控卵巢功能受垂体控制,垂体的活动受下丘55卵巢的发育、结构与功能卵巢具有排卵与产生激素两种功能。新生儿卵巢内含有10多万个原始卵泡。至青春期,由于垂体产生FSH的作用,卵巢内每月均有一些原始卵泡逐渐发育。但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因此,妇女一生只排卵400个左右。卵巢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卵泡成熟期、排卵期及黄体期。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卵巢的发育、结构与功能卵巢具有排卵与产生激素两种功能。56卵巢性激素不断升高则反过来影响下丘脑的分泌功能,这种作用称为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兴奋,分泌性激素增多者称为正反馈;反之,使下丘脑抑制,分泌性激素减少者称为负反馈。大量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FSH-RH(负反馈);同时又兴奋下丘脑分泌LH-RH(正反馈)。大量孕激素对LH-RH呈抑制作用(负反馈)。性周期的反馈循环反馈作用卵巢性激素不断升高则反过来影响下丘脑的分泌功能,这种作用称为57当下丘脑因受卵巢性激素负反馈作用的影响而使卵巢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GTH)释放也相应减少,黄体失去GTH的支持而萎缩,由其产生的两种卵巢激素也随之减少。子宫内膜因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而萎缩、坏死、出血、剥脱,促成月经来潮。在卵巢性激素减少的同时,解除了对下丘脑的抑制,下丘脑得以再度分泌有关释放激素,于是又开始另一个新的周期。如此反复循环,使月经能按期来潮。性周期的反馈循环当下丘脑因受卵巢性激素负反馈作用的影响而使卵巢释放激素分泌减58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二者可通过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前叶,脑垂体在其作用下,释放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激素(LH)。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59垂体前叶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垂体在下丘脑所产生的激素控制下,分泌FSH与LH。二者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变化。FSH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亦都有产生,但在排卵前12日水平最高,形成高峰,能刺激成熟的卵泡排卵,促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并产生孕激素与雌激素。垂体前叶能分泌催乳激素(PRL)。垂体前叶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垂体在下丘脑所产生的激素控制下,分泌60催乳激素(PRL)垂体前叶嗜酸粒细胞能分泌一种纯蛋白质,称为催乳激素;其功能与刺激泌乳有关;其分泌的调节与下丘脑有关:下丘脑分泌的催乳激素抑制激素(PIH)能抑制催乳激素的分泌。从而产生闭经泌乳综合征。催乳激素(PRL)垂体前叶嗜酸粒细胞能分泌一种纯蛋白质,称为61闭经泌乳综合征PIH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同一刺激或抑制作用常同时发生效应,因此,Gn-RH受到抑制可出现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而催乳激素(PRL)水平上升。临床上所见闭经泌乳综合征,其原因可能即在于此。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能刺激催乳激素的分泌。某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妇女,由于TRH的升高,也可能出现乳汁分泌现象。闭经泌乳综合征PIH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同一62神经调控的意义下丘脑、垂体与卵巢激素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调节着正常的月经周期,其他内分泌腺及前列腺与月经周期的调节也密切相关。所有这些生理活动并非孤立的,而是受大脑皮层神经中枢控制和调节的,因此,神经系统在月经周期的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神经调控的意义下丘脑、垂体与卵巢激素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6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64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65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66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