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命名规则培训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25030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命名规则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药的命名规则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药的命名规则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中药的命名的命名规则一、欢迎选课二、本课程决定开课的原因(一)源于尴尬(二)名不正,言不顺(识人先晓名)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2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黄 连、金银花、白头翁、石 膏、荔枝核、麻 黄、当 归、夏枯草、车前子、高良姜、何首乌、槟 榔。3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随着时间之推移,很多中药名称其原意已不被今人所理解,甚或牵强附会,歪曲本意,万万不可望文生意。譬如:1、谓子不是子 “子”一般是指种子类药材。没食子:没食子蜂寄生在树的虫瘿。天癸子: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4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2、谓草不是草 冬虫夏草:真菌实体+蝙蝠等幼虫尸体。风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3、谓砂不是砂 实际上与矿物砂,大相径庭。望月砂:野兔的粪粒。砂 仁: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5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4、谓脂不是脂 酯 五灵脂:复齿鼯鼠的粪粒。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5、谓石不是石 浮海石: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胳。淡秋石: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凝结物。6、谓肾不是肾 海狗肾:海狗的带睾丸阴茎。荔枝肾:是一种本草植物。6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二)无可借鉴 1、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散见于一些教辅中 7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二)无可借鉴 1、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散见于医家名著中 8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二)无可借鉴 2、因之前不是一门课程:无师可请教 无教案备课 无讲义可学 无课可先听 9中药的命名规则三、决定开课后遇到的困惑(三)内容分散、更须考证 1、散见于医药书籍,较难收集 2、本草纲目并非包罗万有 巴戟天、青葙子、石斛、葶苈子等,时珍曰“名义殊不可晓。”3、需大量时间、精力考证。10中药的命名规则四、本课程开课目的(一)了解中药药名命名的种类 多少种?怎归类?(二)熟悉常用中药药名药名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以中药学课程为蓝本,熟悉300多种,多讲正名,少讲别名、商品名。(三)培养识别中药起名缘由及涵义的能力 本课不讲授的中药,5味,期中1次作业。(四)提高学习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的兴趣 可加深记忆、触类旁通。如刘寄奴:宋武 帝刘裕少年时勇斗巨蟒,巨蟒用草药疗伤,牢记刘寄奴为“治金疮之仙药”。11中药的命名规则四、本课程开课目的(五)完善课程设置 中医院校都无此课程;“老四所”之一,当仁不让。(六)有助学生更全面掌握中医药知识 中药学、方剂学课程不讲或少讲 只知中药功效、主治、方剂配伍等,不够 应熟悉中医药历史方面知识 中药名蕴藏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分析和研究,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12中药的命名规则五、中药的概念及分类 从原始社会起,寻找食物,治好疾病,是药物产生的最初过程。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之传说,是人类有意识寻找药物的开始。(一)狭义的中药:是我国人民特有的防病治病的物质,为与西方药物区别,称中药。一般分四大类:动物类、植物类(本草)矿物类、其他类(血余炭、牛黄等)13中药的命名规则五、中药的概念及分类(二)广义的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的总称。(三)中药、西药的区别:中、西:非质之别,乃义之别 毒、药:非质之别,乃量之别 中药西用(青蒿素)、西药中用14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目众多,中药之名,一物之号,年代不同、地域不同,认识各异,命名规则,或言其形,或言其性,或言其质,智慧之化,经验之果,细究其源,内容丰富,饶有趣味,教研临商,颇受其益。15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一)以颜色命名中药:以其特有的或加工后的颜色命名。红色:红花、红藤、丹参、朱砂 白色:白前、白薇、白芷、薤白 黄色:黄连、黄芩、黄柏、黄芪 黑色:乌梅、乌药、玄参 青色:青皮、青蒿、青黛 紫色:紫草、紫花地丁 双色:金银花 16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二)以质地命名中药:以其冰凉、轻浮、滑润、柔软、多刺等 特有的质地命名,提示着某种中药实质 ,给人以辨别的要点。冰片、滑石、紫菀、沉香、赤石脂等。17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三)以形态命名中药: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 独特之处,因此人们常常以它们的某 种特殊部位或整体形象而命名。佛手、半边莲、垂盆草、人参、钩藤、乌头、白头翁、牛膝、百部、丁香、马齿苋、丝瓜络、鸡冠花 18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四)以药用部位命名中药:因取植物、动物的某一部位入药而命 名的。葛根、桂枝、竹叶、旋覆花、枳实、牛蒡子、荔枝核、橘皮、麦芽、鳖甲、水牛角、血余炭、熊胆、虎骨。19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五)以气、味命名中药:中药有各种不同气味,气有香气馥郁,有臭而难闻;味有辛、甘、苦、酸、咸、淡等。中药以其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对于药物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意义。气:丁香、小茴香、鱼腥草、败酱草、臭梧桐。味:细辛、甘草、苦参、大戟、酸枣仁、咸秋石、淡竹叶、五味子、白鲜皮、麻黄。20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六)以功效命名中药:中药功效是多方面的,有些中药为了突出其主要性能,往往直接以功效命名。防风、阳起石、续断、益母草、决明子、王不留行、远志、路路通、蚤休、国老、番泻叶、淫羊藿等。21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七)以季节命名中药:即以中药的特殊的生长季节或采集季节命名。生长季节:冬虫夏草、冬青、款冬花、忍冬、四季青、月季花。采集季节:半夏、夏枯草。22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八)以生长的地理环境命名中药:以生长的地理环境而名,多以山、水、沙、石之类的词冠于前。山楂、水浮萍、沙参、泽兰、车前子、水蛭、石菖蒲23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九)以产地命名中药:中药各具有一定的原产地,多为当地的道地药材,不少药物以产地来命名。由于生长或栽培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其功能、疗效,故以产地命名的药材应运而生。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吴茱萸等;后世多以行政区来命名:如川乌、川芎、关木通、杭菊花、广藿香等。24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九)以产地命名中药: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药材,如藏红花、西红花等。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海、番之名,如胡椒、番泻叶、高丽参、西洋参、海桐皮等。25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十)以传说故事命名中药:以动植物或名医名人传说为依据,形象地表示出某种药物的一定功能或形态特征,增强其传奇性、神秘性的命名方法。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俗文化、文人墨客、加工记载、医家收录、药名来源。杜仲、女贞子、何首乌、徐长卿、刘寄奴、使君子、禹余粮等。26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十一)以避讳、同音假借或谐音命名中药:在封建社会,凡遇到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要采用方法加以回避,此即“避讳”。反映古代君主独尊的思想及避粗俗求风雅的心理与风尚,是古代讳饰文化在药物命名中的具体表现。如玄参、玄明粉元参、元明粉(康熙玄烨名讳)薯蓣薯药(唐代宗名预)山药(宋英宗讳曙)27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十一)以避讳、同音假借或谐音命名中药:同音假借或谐音是各地对草木之称呼变化很大引起。宾郎槟榔盆砂硼砂五凝脂五灵脂28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十一)以避讳、同音假借或谐音命名中药:谐音:利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通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古人写别字,今人写错字。文字系统不成熟用字习惯没有相应的规范字典个体差异、思维不同29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十二)以外来药物译名命名中药:荜茇:原生波斯国荜澄茄:“生佛誓国”诃子:原名“诃黎勒”,波斯芦荟:学名Aloe没药:波斯语 mor密陀僧:波斯语称为Murdseng30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十三)以动物命名中药:来源于动物,或因动物之特点命名植物而得来的。来源于动物:虎骨、鹿茸、蝉蜕、龟板、鳖甲、蕲蛇、熊胆、蟾酥等。因动物之特点命名植物:猪苓、马勃、鸡血藤、鸭跖草、鹅不食草、猫爪草、虎杖、狼毒、蛇床子、鹤虱等。31中药的命名规则六、本课程中药药名来源的种类(十四)因其他原因命名中药:除了上述十三中原因以外的,或者综合上述因素命名的中药。磁石、火麻仁、牡蛎、桑寄生神曲、夜交藤、茵陈蒿32中药的命名规则七、中药药名分类的相对性(一)每味中药药名的归类是相对的多数中药有多种特性,以上的中药命名法则,一般多取其中一种相对重要或最重要的特性命名,如:红花:言其色,又取其药用部位。胡黄连:既言其产地,又言其色,还指出其药材性状。白鲜皮:既言其色,又言气,还指出其药用部位。33中药的命名规则七、中药药名分类的相对性(一)每味中药药名的归类是相对的以上命名法则绝大多数与实际相符,但也不能一概套用,如有的药名虽然有部位,但与实际不符,值得注意,如:夏枯草:入药部位为果序,而非其草。望月砂:非砂石类中药,野兔的粪粒。34中药的命名规则七、中药药名分类的相对性(二)少数中药的药名由来说法不一根据文献记载,大部分中药的药名的说法是相近的,少数中药的药名由来存在不同说法,如:黄连说法一:根如连珠而色黄。说法二:根黄、花黄、实黄,皆土黄。35中药的命名规则七、中药药名分类的相对性(三)中药药名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种类较多,每种分类方法均有其依据。按音节命名中药:单音节:橘、苋、薇、棕、榛等。双音节:知母、沉香、合欢、水仙等。三音节:马兜铃、水银粉、延胡索等。多音节:黄花地丁、鹅不食草等。36中药的命名规则七、中药药名分类的相对性(三)中药药名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种类较多,每种分类方法均有其依据。根据药物的炮制方法命名:炙甘草:蜂蜜拌炒 西瓜霜:加工制霜 熟 地:反复蒸晒 酒大黄:黄酒闷润文火炒干 姜半夏:姜片汤加白矾共煮 地榆炭:炒炭存性 37中药的命名规则七、中药药名分类的相对性(三)中药药名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种类较多,每种分类方法均有其依据。以贮藏时间命名:鲜荷叶、鲜竹沥:鲜用药效好。陈皮:久储减少刺激。38中药的命名规则七、中药药名分类的相对性(三)中药药名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种类较多,每种分类方法均有其依据。因避俗雅化而命名:中药天然,取材甚广,污秽之物,取之入药,为免俗秽,多隐俗称,雅化其名。凤凰衣:鸡蛋膜五灵脂:鼯鼠的粪便血 余:人发紫河车:胎盘牛 黄:牛胆囊中的结石39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本草专著。堪称集东汉以前本草学之大成。它和黄帝内经一样,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笔,大抵是秦汉以来医药学家搜集药学资料,于东汉时整理加工成书的。后世综合性本草著作,如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代新修本草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其首创之功不容忽视。动物药65种,植物药251种,矿物药41种。40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神农本草经 药物分为三类:上品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大多属滋补之品;中品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或有毒,其中有补虚者,有祛邪者;下品主治病以应地,多毒,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41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吴普本草 华佗弟子魏吴普,撰于约公元3世纪初期。原书宋时佚,载药不详。其说药性,集录神农、黄帝等9家之论,乃魏以前药性研究之汇总。42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释名 东汉末年所著,作者著名经学家刘熙,共8卷,所释名物典礼共计1502条。大千世界,万物纷呈,其名各异。百姓大众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适应这种心理需要而作。43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博物志 志怪小说集,十卷,记载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西晋文学家张华(232300)编撰,为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历来被道教所重视,其中神仙资料常常为道教研究者所引用。44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南方草木状 晋代文学家、植物学家嵇含编撰,公元304年问世。此书记载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以及越南的植物,载药88种。45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名医别录 药学著作,原书3卷,载药730种,成书于汉末,辑者佚名(一作陶氏)。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编著。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46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经集注 约公元480498年前,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编,本书共7卷,载药730种。本书整理、作注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影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47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经集注 影响:首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川芎等。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48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新修本草 公元657659年,唐药学家苏敬、名将李勣等所编著,世称唐本草。载药850种,对古书未载的内容加以补充,有误者重加修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9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新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学专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比世界闻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50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海药本草 药学著作,原书六卷,载药124种,唐四川词人人李珣撰。专门记述由海外传入中国的药物,如荜茇。51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蜀本草 公元935960年,五代后蜀翰林学士韩保异等编著,计有20卷。本书基本内容是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重新增补扩大而成。52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图经 简称图经,又名图经本草,宋苏颂(1020年1101年)等编撰。本书收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记载300多种药用植物和70多种药用动物或其副产品。一部承前启后的药物学巨著,是宋朝最完善最科学的医药书。53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证类本草 全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医学家唐慎微约撰于元丰五年(1082年)前后,31卷60余万言,收药1558种。是北宋药物学集大成之著。54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衍义 公元1116年,宋药物学家寇宗奭sh编著。全书二十卷,载药570余种。该书是寇氏多年经验与观察的结果,旨在推衍嘉佑本草、本草图经的未尽之义,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辨正和阐发。55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扁鹊心书 综合性医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医家窦材辑,清医家胡念庵参论。分三卷:上卷论经络、灸法等;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下卷续载内科杂病。56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南村辍耕录 是有关元朝史事的札记,三十卷。元末明初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著。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自幼刻苦攻读,广览群书,因而学识渊博,工诗文,善书画。元末兵起,避乱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手札记。57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滇南本草 共3卷,载药458种,公元1436年完成,我国第一部地方本草专著,云南人音韵学家、药物学家、诗人、教育家兰茂著。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民间称兰茂为“布衣科学家”,滇南本草被历代云南人奉为“滇中至宝”。58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品汇精要 公元1505年,明御医刘文泰等撰辑,载药1815种,计42卷,共收图1358幅。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是我国古代最大一部彩色本草图谱。59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蒙筌 公元1565年,明御医陈嘉谟著,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吸取诸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修订五易其稿而成,计12卷,载药742种。李时珍评价:“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qun,诚称其实。”60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纲目 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190多万字,载药1892种。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指出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本草纲目纠正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61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百科全书。涉及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李时珍之子李建元评价:“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62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原始 药物学著作,明名医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收药近 5000种;绘画精当,根据实物绘制,文字描述准确。63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汇言 公元1624年,明末医药学家倪朱谟编等。该书汇集历代本草书40余种,采访148名明代医药家所得的药论或方剂编纂而成。全书共20卷,载药581种,附图530幅。64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正 药物学著作,2卷,明医学家张介宾撰于1624年。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尤擅用熟地,论其功治配伍、炮制等,见解超群。65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经疏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明医学家缪mio希雍撰,1625年刊。本书系将神农本草经药物和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共490种,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66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崇原 清代医学家张志聪、高世栻(sh)著。此书摘录本草纲目药物233味。作“崇原”之论,自序云“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有探讨药性理论之意。67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医学真传 综合性医书,清高世栻撰述,1699年由其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共43篇。涉及“五运六气之化,脏腑经络之分,周身之部位,药物之气味”等。68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药学著作,一卷,清医学家徐大椿撰,刊于1736年。本书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69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从新 药学著作。十八卷。清医学家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吴认为明医学家汪昂“不临症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将汪昂本草备要重新修订,留其合理,增改其不足,故名本草从新。70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纲目拾遗 公元1765年,清医药学家赵学敏编著。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的,目的是拾本草纲目之遗。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绝大部分是民间药。71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经疏证 药物学著作,12卷,清医药学家邹谢撰,刊于1832年,载药315种。以分析伤寒论、金匠要略等书医方中药物配伍的理论来注疏神农本草经72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植物名实图考 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学家吴其濬、吴其浚撰,1848年刊行,共38卷,载药1714种。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植物,在种类和地理分布上,都远超历代本草,对近代植物分类学、中药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73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思辨录 药学著作。清医家周岩撰。刊于1904年。认为神农本草经等书是经典,不能轻易改动,对李时珍、刘若金、邹润安、徐大椿、陈念祖等医药学家所述药性理论提出了某些不同的见解。75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辞源 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词书。它始编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收录内容一般止于 1840 年以前的古代汉语、一般词语、常用词语、成语、典故等。76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新编 又名本草秘录,清医家陈士铎du著。载药272种,每药先述性味功效,继而论配伍宜忌等。能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见解独特,发前人所未发。其对药味选用配伍宜忌的论述,尤切中于临床,实用价值很高。77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辞海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是几代学人千锤百炼的结晶。始编于1915年,时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其宏博气势,取“海纳百川”之意。78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医学衷中参西录 近代医学泰斗张锡纯著,初刊于1918至1934年间。为医方、药物、医沦、医话和医案5部分。名曰“衷中参西”,意在尝试沟通中西医学。79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本草正义 公元1920年,医学家张山雷编著。每味药名之下,首列本经、别录原文,下列诸项有:“正义”,是阐述原文之义。“发明”,是张氏自己对该药的见解。80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增订伪药条辨 1928年刊印,医学家曹炳章在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一部集大成的鉴药专著。分为四卷,载药110种。曹炳章:浙江人,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81中药的命名规则八、名著简介 中华药海 中药物学巨著,由卫生部长崔月犁、著名学者冉先德等三十多人编成,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有古代传统经验,又有现代的科研成果,为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82中药的命名规则九、必要的说明九、必要的说明(一)按中药药名分类,以讲座形式,探讨、引导方式授课。(二)做好笔记:不提供幻灯片、会划重点。功效归类,药名命名归类及其内涵,著作、作者及其影响。(三)课代表(2人):要求:责任性强、个人电脑、电话短号、常用邮箱、不缺课。负责:通知、收作业等。83中药的命名规则十、授课、考核安排十、授课、考核安排(一)授课安排:总共12晚:上课11晚(会议、假期)+考试1晚。(二)考核安排:平时作业1次(5味药),占总分40%;图书馆查阅:本草纲目、新修本草等。84中药的命名规则十、授课、考核安排(二)考核安排:维普数据库:http:/202.116.41.232/index.asp85中药的命名规则十、授课、考核安排(二)考核安排:百度百科:86中药的命名规则十、授课、考核安排(二)考核安排:完成时间一周上交电子版(学号命名、课代表收)直接引用原话后,做简单解释。拍照或截图放入文档更好。87中药的命名规则十、授课、考核安排(二)考核安排:期末考试闭卷、占总分60%考核内容:功效归类,药名命名归类及其内涵,著作、作者及其影响88中药的命名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