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聚酰胺色谱简介ppt课件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41126806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聚酰胺色谱简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知识点聚酰胺色谱简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知识点聚酰胺色谱简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酰胺色谱简介聚酰胺色谱简介11.什么是聚酰胺o聚酰胺聚酰胺(Polyamide)是通过酰胺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层是通过酰胺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层析分离中常用的聚酰胺是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析分离中常用的聚酰胺是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和由己二酸和和由己二酸和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o聚酰胺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碱聚酰胺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酸。酸。o分子量:分子量:1400017000o比表面:比表面:510m2/goPH值值:67o产品价格:产品价格:3060目目 180元元/KG60100目目o 240元元/KG100目以上目以上 300元元/KG1.什么是聚酰胺聚酰胺(Polyamide)是通过酰胺基聚2吸附原理o聚酰胺是由酰胺键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酰胺基可与羟基酚类,酸类,醌类,硝基等化合物以氢键形成结合而被吸附,其脂肪长链可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聚酰胺在含水系统中层析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反向柱层析;在非水溶剂系统时,聚酰胺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其层析行为为正向柱层析。吸附原理聚酰胺是由酰胺键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酰胺基可与3分离原理分离原理4吸附规律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在聚酰胺上的吸附相应减弱。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则吸附性越强;反之,则减弱。聚酰胺与物质的氢键缔合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则随着醇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中则几乎不缔合。强酸或强碱均可破坏聚酰胺与溶质之间的氢键缔合吸附规律5分离机理o“氢键吸附”学说 溶剂分子与聚酰胺或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越强,则聚酰胺对这两种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将越弱。聚酰胺层析柱即是利用此性质对各种植物中黄酮、茶多酚等进行吸附、洗脱而分离的。分离机理“氢键吸附”学说6分离机理o“双重层析”理论 当用极性流动相(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当用有机溶剂洗脱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正相分配层析。但固定相(吸附剂)的极性是由其本身结构及性质决定的,不应随洗脱液的改变而改变,况且聚酰胺层析属于吸附层析,不是分配层析。因此,“双重层析理论”也没有揭示出产生这两种相反现象的根本原因。分离机理“双重层析”理论7分离机理o洗脱机理 聚酰胺分子中有极性酰胺基团和非极性的脂肪键。作为一个相对弱极性的化合物,当移动相为极性强的溶剂(如水、乙醇、丙酮等)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极性较大的吸附物易被洗脱。随着洗脱剂极性降低,极性较小的化合物可相继被洗脱下来。分离机理洗脱机理8应用范围o聚酰胺特别适应于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如黄酮、醌类、酚酸、含羰基化合物、羧基化合物等。例如:葛根素中提取葛根黄酮、茶叶提取茶多酚、人参中提取人参皂苷、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甘 草中提取甘草皂苷、甜叶菊中提取甜菊苷、发酵液中提取维生素和抗生素等成份 o对鞣质吸附强,用于将植物粗提物中的鞣质除去。应用范围聚酰胺特别适应于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如黄酮、醌类、9前处理o新买的聚酰胺新买的聚酰胺 取聚酰胺以90-95%乙醇浸泡,不断搅拌,除去气泡后装入柱中。用3-4倍体积的90-95%乙醇洗脱,洗至洗脱液透明并在蒸干后无残渣(或极少残渣)。再依次用2-2.5倍体积5%NaOH水溶液、1倍体积的蒸馏水、2-2.5倍体积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用蒸馏水洗脱至pH中性,备用。前处理新买的聚酰胺10前处理o用过的聚酰胺用过的聚酰胺 一般用5%NaOH水溶液洗脱,洗至NaOH水溶液颜色极淡为止。有时因某些鞣质与聚酰胺又不可逆吸附,用NaOH水溶液很难洗脱,可用5%NaOH在柱中浸泡,每天将柱中的NaOH水溶液放出一次,并加入新的5%NaOH水溶液,这样浸泡一周后,鞣质可基本洗脱完。然后用蒸馏水洗脱至pH8-9,再用2倍量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蒸馏水洗脱至pH中性,重复使用。前处理用过的聚酰胺11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o1、装柱:一般将颗粒状聚酰胺混悬于水中,使其充分膨胀,然后装柱,让聚酰胺自由沉降;当用非极性溶剂系统时候,则用组分中低级性的溶剂装柱。o2、稀释适当浓度上样:一般每100ml聚酰胺上样1.5-2.5g,样品先用洗脱溶剂溶解,浓度为20%-30%。水溶性化合物直接上样;若提取物水溶性不好,则用挥发性有机溶媒溶解、拌适量聚酰胺、挥干或减压蒸干、干法装入柱顶。o3、水洗:先用水洗脱。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1、装柱:一般将颗粒状聚酰胺混悬于水中,使12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o4、醇洗:在水中递增乙醇浓度至浓乙醇溶液,或氯仿、氯仿-甲醇,递增甲醇至纯甲醇洗脱。若仍有物质未被洗脱,可用稀氨水或稀甲酰胺溶液洗脱,分段收集。o5、找到最佳吸附比:先小量试验找到最佳吸附比。o6、放大:根据小试及最佳吸附比进行放大试验。o7、聚酰胺的回收:使用过的聚酰胺一般用5%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然后水洗,再用10%醋酸液洗,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4、醇洗:在水中递增乙醇浓度至浓乙醇溶液,13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对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数目与位置。一般有以下规律:1、苷元相同,连接糖越多,吸附力越大,流出越慢。2、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相应减缓。3、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能力 邻位酚羟基。4、不同类型的黄酮的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 二氢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5、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吸附力强,晚出柱。6、若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对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14聚酰胺柱层析的溶剂洗脱系统 o含水系统洗脱能力:碱液甲醇水o溶剂洗脱能力与溶剂极性相关可使化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o选择系统时,可以将样品加入上述溶剂系统中,观察样品在聚酰胺薄膜的层析行为,然后确定溶剂系统。含水溶剂系统非水溶剂系统甲醇-水(4:1)乙醇-水(2:1)甲醇-乙酸-水(90:5:5)氯仿-甲醇(94:6)苯-甲醇(3:1/7:3)聚酰胺柱层析的溶剂洗脱系统 含水系统洗脱能力:碱液甲醇水15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 黄酮体苷元 黄酮体苷氯仿-甲醇(94:6/96:4)氯仿-甲醇-丁酮(12:2:1)苯-甲醇-丁酮(90:6:4/84:8:8)氯仿-甲醇-甲酸(60:38:2)氯仿-甲醇-吡啶(70:22:8)氯仿-甲醇-甲酸(60:38:2)甲醇-醋酸-水(90:5:5)甲酸-水(4:1);乙醇(4:1)丙酮-水(1:1);异丙醇-水(3:2)30-60%醋酸;氯仿-甲醇-丁酮(64:25;10)乙酸乙酯-95%乙醇(6:4)氯仿-甲醇(7:3);正丁醇-乙醇-水(1:4:5)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 黄酮体苷16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酚类丙酮-水(1:1)苯-甲醇-醋酸(45:8:4);环己烷-醋酸(93:7);10%醋酸醌类丙酮-水(1:1);正己烷-苯-醋酸(45:8:4);石油醚-苯-醋酸(10:10:5)糖类丙酮-水(1:1)苯-甲醇-醋酸(45:8:4);环己烷-醋酸(93:7);10%醋酸氨基酸衍生物苯-乙醇(8:2/9:1);50%醋酸;甲酸-水(1.5:100/1:1)乙酸乙酯-甲醇-醋酸(20:1:1);0.05mol/L磷酸钠-乙醇(3:1)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酚类丙酮-水(1:1)苯-甲醇-17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生物碱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丙醇-二甲基胺(30:2.5:0.9:0.1);水-乙醇-二甲基胺(88:12:0.1)甾体、萜类己烷-丙酮(4:1);氯仿-丙酮(4:1)甾体苷甲醇-水-甲酸(60:35:5);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50:20:25:5)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生物碱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丙醇-18聚酰胺与大孔树脂的区别o吸附原理不同:大孔树脂是物理吸附原理;聚酰胺是化学吸附原理,氢键吸附,用于酚类、黄酮类、醌类成分的分离。o大孔树脂的分离效果没有聚酰胺好。若是粗粉可以用大孔树脂进行分段,聚酰胺可用于黄酮类成分的细分或纯化。o聚酰胺树脂可以使用其干柱层析功能,在分离黄酮的过程中作用也是很大的,而大孔树脂则没有此功能。聚酰胺与大孔树脂的区别吸附原理不同:大孔树脂是物理吸附原理;19聚酰胺与大孔树脂的区别o聚酰胺树脂可以首先用聚酰胺薄膜展开系统,而大孔树脂没有薄层o树脂进行新药研发,其新药若用大孔树脂制备,必须有打孔的残留检查,而聚酰胺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文件要检查其残留o聚酰胺上样时,其样品中的鞣质会对主子产生死吸附,大孔出现这种现象很少o大孔的可选择类型比聚酰胺多,而且还增加了许多键合类型,如ASD型,其键合了酰胺键,增加了其选择性。聚酰胺与大孔树脂的区别聚酰胺树脂可以首先用聚酰胺薄膜展开系统20聚酰胺的不足及解决方案聚酰胺柱层析的不足:o比如机械强度不大,o粒度不均匀,分离时流速较慢o一些小分子杂质混入的问题 采用的解决方案有:o1.装柱前先过筛o2.装柱时用5%甲醇或10%盐酸预先除去小分子杂质o3.与硅藻土混合制粒以增加机械强度。聚酰胺的不足及解决方案聚酰胺柱层析的不足: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