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10348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9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知识疟疾防治知识.疟疾防治知识.n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病之一n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一、什么是疟疾一、什么是疟疾n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一、什么是疟疾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二、疟疾的流行趋势二、疟疾的流行趋势n(一)当前全球疟疾疫情形势(一)当前全球疟疾疫情形势n疟疾几乎已经在城市和城镇内绝迹的,但仍然流行于许多农村地区。n全球109个国家有疟疾流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疟疾传播最严重的地区。在非洲之外的国家,疟疾感染率一般低于5n全球约33亿人口受到疟疾威胁,每年约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有100万人因此死亡。在非洲,每30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二、疟疾的流行趋势(一)当前全球疟疾疫情形势二、疟疾的流行趋势二、疟疾的流行趋势n(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n全国疟疾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省疫情发展趋势不一。n2008年全国报告疟疾26 478例,除青海省外各省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集中在安徽、河南、海南、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7省,占全国报告病例数的82.3%,其中恶性疟报告1 015例,云南省最多为672例(66.2%),其次为江苏(59例)例和四川(42例)。n境外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n我国以间日疟较常见二、疟疾的流行趋势(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三、病原学 n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n间日疟原虫(P.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ovale)。我国以前二种为常见,三日疟原虫多见于受血病人,卵形疟仅发现几例。各种脊椎动物(主要是禽类、鼠和猴猿类)的疟原虫有100多种,仅灵长类的疟原虫偶可感染人。三、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三、病原学n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即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裂体增殖)和在蚊体内进行有性增殖与孢子增殖。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三、病原学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即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n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n1、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当受染的雌性按蚊吮吸人血时,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循环,约半小时全部侵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即进行裂体增殖,迟发型子孢子则进入休眠状态。在肝细胞内裂体增殖的疟原虫,经过540天发育成熟,胀破肝细胞逸出成千上万的裂殖子(merozoite)进入血流。进入血流的裂殖子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杀灭,部分侵入红细胞并在其内发育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迟发型子孢子经过休眠后,在肝细胞内增殖,释放裂殖子入血,即造成疟疾的复发。恶性疟疾无复发,是由于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无休眠期。(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1、红细胞外期(exoeryt(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n2、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初期似戒指状,红色的核点,兰色环状的胞浆,称为环状体即小滋养体。环状体发育长大,胞浆可伸出不规则的伪足,以摄噬血红蛋白,此为阿米巴滋养体或大滋养体。未被利用的血红蛋白分解成正铁血红素颗粒蓄积在原浆内呈棕褐色,称为疟色素(malaria pigment)。大滋养体继续发育,其核与原浆进行分裂,形成裂殖体(schizont)。原虫种的不同裂殖体中裂殖子的数目也不一样,成熟后裂殖子数一般间日疟为1224个,恶性疟为1836个,三日疟和卵形疟为612个。成熟的裂殖体破裂,裂殖子逸出,一部分再侵入正常红细胞,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释出的疟色素也被吞噬。n 经过细胞内35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进入红细胞的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无性分裂,而逐渐发育成为雌或雄配子体。配子体在人体内可生存23个月,此期间如被雌性按蚊吸入胃内,则在蚊体内进行有性增殖。(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2、红细胞内期(erythro(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n雌性按蚊叮咬疟疾患者,雌、雄配子体进入蚊胃内,雄配子体的核很快分裂,并由胞浆向外伸出48条鞭毛状细丝,碰到雌配子体即进入,雌雄配子结合成为圆形的合子(zygote)。合子很快变成能蠕动的合子(ookinete)。它穿过胃壁,在胃壁外弹力纤维膜下发育成囊合子,囊内核和胞浆进行孢子增殖。孢子囊成熟,内含上万个子孢子,囊破裂子孢子逸出,并进入唾液腺,待此按蚊叮人时子孢子即随唾液进入人体。(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雌性按蚊叮咬疟疾患者,雌、雄配子体四、流行病学n(一)传染源 n(二)传播途径n(三)人群易感性 n(四)流行特征 四、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一)传染源n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且只有末稍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体时才具传染性。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如间日疟在无性体出现23天之后出现配子体;而恶性疟则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复发者出现症状时血中即有成熟的配子体。疟区的轻症患者及带虫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血中也有配子体。这类人员也可成为传染源。n传染期:间日疟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n猴疟偶可感染人类,成为动物传染源。(一)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且只有末稍血中存(二)传播途径n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疟的有60余种。据其吸血习性、数量、寿命及对疟原虫的感受性,我国公认中华按蚊、巴拉巴按蚊、麦赛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及萨氏按蚊等七种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n偶而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或使用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也可传播疟疾。罕见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二)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三)人群易感性 n人对疟疾普遍易感。多次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表明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多次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四)流行特征 n疟疾分布广泛,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海拔2771米高至海平面以下396米广大区域均有疟疾发生。我国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一般北纬32以北(长江以北)为低疟区;北纬2532间(长江以南,台北、桂林,昆明连线以北)为中疟区;北纬25以南为高疟区。但实际北方有高疟区,南方也有低疟区。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发生。(四)流行特征 疟疾分布广泛,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海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五、疟疾的临床症状n潜伏期n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五、疟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一、典型疟疾一、典型疟疾n间日疟 常有头痛、乏力、肢体疼痛、怕冷、厌食、恶心等。初次发作时,可有数日不规则的发热,随后呈典型的间歇发作。发作周期为48小时。典型发作可分为三期:寒颤期、高热期、大汗期。发作2-3次后,脾脏可出现轻度肿大,质软,有轻度压痛。反复频繁发作后,脾脏肿大明显,质硬,压痛较重。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一、典型疟疾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五、疟疾的临床症状n恶性疟 起病急缓不一。多数患者仅有畏寒感,但无寒颤,发热时体温渐升。可表现为弛张热。发热时可伴有剧烈头痛,全身酸痛,极度衰竭。重者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偶见有口唇疱疹、四肢麻木等。五、疟疾的临床症状恶性疟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五、疟疾的临床症状n三日疟 典型发作与前驱期的症状均与间日疟相似。但起病较缓。不过在起病初期有严格的72小时一次的周期性发作过程。n卵形疟 也与间日疟相似,但症状轻,寒颤不明显,一般发作不超过6次,易于自愈。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三日疟 典型发作与前驱期的症状均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二、非典型疟疾:非典型疟疾:多次感染后有免疫力,类似感冒,有肩胛痛、关节痛、眼痛等非典型症状三、凶险型疟疾凶险型疟疾n凶险型疟疾 88.3100%由恶性疟疾引起,偶可因间日疟或三日疟发生。在暴发流行时5岁以下的幼儿,外来无免疫力的人群发生率可成20倍的增长;即便当地人群,治疗不及时也可发生。临床上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二、非典型疟疾:多次感染后有免疫力,类似感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五、疟疾的临床症状n脑型 最常见。其特点:常在一般寒热发作25天后出现,少数突然晕倒起病;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可烦躁不安,进而嗜睡,昏迷;抽搐,半数患者可发生,儿童更多;如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水肿,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 五、疟疾的临床症状脑型 五、疟疾的临床症状五、疟疾的临床症状n肺型 通常出现于恶性疟病程第五天左右,表现为急性肺水肿而致急性呼吸衰竭,并可出现昏迷,抽搐和尿毒症等表现。n胃肠型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胃肠炎,腹泻每天可达数十次,大便可为黏液便、血便等。也有剧烈腹痛,伴有呕吐。本型多数预后良好。但重症者,可有休克、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五、疟疾的临床症状肺型六、预后六、预后n疟疾患者病后无严重并发症的一般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多数会很快痊愈。n再燃: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受到控制,但血中仍有疟原虫残存,当抵抗力下降时,疟原虫裂体增殖临床症状出现 n复发:疟疾发作数次后,由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或经彻底治疗而停发作,血中原虫也被彻底消灭,但迟发型子孢子经过一段休眠期的原虫增殖后再入血流并侵入红细胞,引起发作 六、预后七、诊断n(一)流行病学n有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曾接受过输血的发热患者都应被怀疑。n(二)临床表现典型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可初步诊断。不规律发热,而伴脾、肝肿大及贫血,应想到疟疾的可能。凶险型多发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热寒战,昏迷与抽搐等。流行区婴幼儿突然高热、寒战、昏迷,也应考虑本病。七、诊断(一)流行病学七、诊断n(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查找疟原虫,通常找到即可确诊。血片找疟原虫应当在寒战发作时采血,此时原虫数多、易找。需要时应多次重复查找。并一定要做厚血片寻找。如临床高度怀疑而血片多次阴性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查找疟原虫。n(四)治疗性诊断n临床表现很象疟疾,但经多次检查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杀灭红内期原虫的药物(如氯喹),治疗48小时发热控制者,可能为疟疾。但注意耐氯喹虫株。七、诊断(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查找疟原虫,通常找到即可确诊。八、治疗n(一)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n我国执行的是氯喹、伯氨喹8d疗法。成人量氯喹1.21.5g 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3或0.45g),加伯氨喹90180mg48日分服(每日22.5mg)。n(二)恶性疟治疗n强调以青蒿素为基础或联合用药八、治疗(一)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八、治疗n(三)疑似病例假定性治疗n成人量氯喹0.6g顿服,在氯喹抗性地区用哌喹0.6g顿服。确诊后按前述方法治疗。n(四)重症病例治疗 n用青蒿琥酯钠或咯萘啶或蒿甲醚或二盐酸奎宁注射作抗疟治疗。n输液,补充维生素,并作支持和辅助治疗。n对症治疗和并发症处理。八、治疗(三)疑似病例假定性治疗九、蚊媒控制与预防n传播媒介防制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防蚊叮咬是最佳的预防方法:在夏季,市民应在房间安装纱窗和纱门,悬挂蚊帐,避免蚊子叮咬;日落之后,若到户外去活动,应尽量穿长袖衫,脸、手、脚等裸露部位应适当涂擦驱蚊油或驱蚊剂。n平时多吃些维生素B1也有利于防止蚊虫叮咬。九、蚊媒控制与预防传播媒介防制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防蚊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九、蚊媒控制与预防n灭蚊: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和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环境改造与治理。消灭蚊虫孳生环境,居住区周围保持干净整洁、疏通积水,在下水道经常喷杀虫药等消灭疟疾的传播媒介。n另外还可通过服预防药预防疟疾。九、蚊媒控制与预防灭蚊: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和爱国卫生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