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09936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1目的目的n静脉抽血:自静脉抽取血标本的技术。n作诊断性检查。目的静脉抽血:自静脉抽取血标本的技术。2静脉采血前准备患者患者护士护士饮食饮食体位体位运动运动医嘱核对医嘱核对病历评估病历评估病人评估病人评估静脉采血前准备患者护士饮食医嘱核对3患者准备患者准备饮食饮食饮食:禁饮食10-12h(6-8h)避免进食过于油腻、高蛋白饮食、24h 避免饮酒不需禁食的项目。抽烟的影响。过度空腹。体位体位卧位体位安全:晕针甴卧位改站位时,肝功项目、蛋白类、血脂类、微量元素,红细胞、增加。运动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匆忙入院要求验血。休息10-15分钟。患者准备饮食饮食:禁饮食10-12h(6-8h)体位卧位运动4患者评估患者评估n告知患者或家属静脉釆血目的,釆血前后的注意事项。n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及治疗情况。患者评估告知患者或家属静脉釆血目的,釆血前后的注意事项。5护士准备护士准备n1.核对医嘱:n核对的内容有:病历医嘱单、条码上的姓名、检验的项目是否一致;两人核对。n2.评估病历: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及既往史、现病史、异常化验单。n3.病人评估:确定病人身份,稳定病人情绪,自我介绍、对患者进行反核对,并解释静脉抽血的目的;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并询问是否进食(禁食8-12h宣教);评估患者采血局部皮肤组织情况和血管情况。护士准备1.核对医嘱:6静脉采血操作前静脉采血操作前n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n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消毒物品,一次性采血器、止血带、检验执行单、试管、试管架、弯盘、洗手液、锐器盒、胶布及其他(注射器)。n用物准备3分钟。静脉采血操作前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7采血器具采血器具采血器具8操作流程操作流程n核对医嘱、患者、检验执行单中检验项目、试管与标签是否一致。n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信息,取得合作。n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采血部位。n再次核对患者,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操作流程核对医嘱、患者、检验执行单中检验项目、试管与标签是否9操作流程操作流程n检查采血针,绷紧皮肤进针,见回血后,胶布固定针翼,取瓶塞穿刺针刺入试管采适量血液。采血完毕嘱患者松拳,拔针,按压针眼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n再次核对检验执行单,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颠倒摇匀5-6次。n观察患者反应及穿刺点情况,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进餐或继续其他检查。操作流程检查采血针,绷紧皮肤进针,见回血后,胶布固定针翼,取10操作流程操作流程n整理用物,垃圾分类,洗手,扫描试管条形码保存,尽快送检(1-2h内),签医嘱。操作流程整理用物,垃圾分类,洗手,扫描试管条形码保存,尽快送11静脉采血操作-进针穿刺进针穿刺静脉采血操作-进针穿刺12抽血的常见问题抽血的常见问题n(1)发生溶血:n 原因:有些病人的红细胞脆性增加,而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n 措施:采集血标本时,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管侧针头,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抽血的常见问题(1)发生溶血:13抽血的常见问题抽血的常见问题n(2)漏血:n原因: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至使双向采血针密封不严。静脉穿刺时,血液沿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漏出。n措施:采血前检查并紧固乳胶护套,遇有针头刺出则重新套好针头,以保持其密闭性。抽血的常见问题(2)漏血:14抽血的常见问题抽血的常见问题n(3)血流不畅:n原因:穿刺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n措施:在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调节针头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无效则更换采血管。抽血的常见问题(3)血流不畅:15抽血的常见问题抽血的常见问题n(4)采血量不足:n原因: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或采血不畅。措施: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塞处刺入,抽吸采血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标本;原有血容量较少时也可直接更换采血管;如果血量不足量较少时也可以直接拔出采血针后让软连接管中的血液缓慢流入真空管中。抽血的常见问题(4)采血量不足:16抽血的常见问题抽血的常见问题n(5)穿刺针头脱出:n 原因:机械牵拉所致,尤其是在多个采血管采血时。n 措施:一次采血使用采血管较多时,注重有效固定。可用右手的小拇指压着针柄固定,左手拿真空采血管,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将针头插入采血管胶塞中,更换采血管时,动作幅度要小,以防针头脱出增加病人痛苦。抽血的常见问题(5)穿刺针头脱出:17抽血的常见问题抽血的常见问题n(6)采血的顺序影响检验结果:n原因:检测项目可能受到采血过程中血液的生理变化、物理变化、抗凝剂等交叉污染。n的影响。如组织损伤、血液接触异物均可能影响凝血检验和血小板检验。多次穿刺试管可能造成细菌污染影响细菌培养结果。n措施:如果一次采集多管,应严格按照先采血培养管生化管(红)免疫(绿管)常规管(紫)血凝管(蓝)抽血的常见问题(6)采血的顺序影响检验结果:18静脉抽血后局部不良反应护理静脉抽血后局部不良反应护理静脉抽血是一种常规的护理操作技术,静静脉抽血是一种常规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抽血后因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一些不良脉抽血后因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给抽血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诸如反应给抽血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诸如皮下淤血、发生瘀斑、局部血肿,皮下皮下淤血、发生瘀斑、局部血肿,皮下毛细管出血等不良反应。对此我们应采毛细管出血等不良反应。对此我们应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静脉抽血后局部不良反应护理静脉抽血是一种常规的护理操作技术,19预防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护理预防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护理1、“两点”按压法较传统按压法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淤血,即以皮肤针眼为起点,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按压皮肤针眼及其上方(向心方向)12.5 cm,能全部按住两个针眼。达到使皮肤进针点和血管进针点同时受压的目的。2、此外,因血小板凝聚时间为25 min,故一般末梢静脉按压时间大于5 min,如选大静脉则按压时间延长10 min,以达到良好止血作用。同时告知患者在抽血1h 内避免用力握、提、拉、推等剧烈肢体活动。预防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护理1、“两点”按压法较传统按压法能有20n静脉穿刺应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n抽血过程注意观察血流情况及抽血部位情况,询问抽血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n 抽血完毕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一旦发生血肿,立即对局部肿胀部位进行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和出血。冷敷48 h 后热敷血肿部位,促进吸收,避免发展为静脉炎。静脉穿刺应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尽可能21操作并发症n皮下出血n晕针或晕血n误抽动脉血操作并发症皮下出血22经验交流经验交流n1.有关止血带有关止血带n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可放松止血带)n如止血带使用3分钟,Alb、Ca、ALP、AST、chol、Fe等浓度可分别升高5-10,BUN浓度下降4n2.采血时采血时n避免针头在血管内探来探去,造成静脉血管周围局部血肿和标本溶血。经验交流1.有关止血带23n血液注入试管时,沿管壁缓缓注入,以防溶血。n 如需抗凝的血标本要上下轻柔摇匀5-6次,及时安全送检。n严格掌握标本采血量,尤其是加有抗凝剂的标本。血标本成人左右2套4个瓶,儿童1套2个瓶。n抽血时间早晨06;30以后,标本室温放置超过2h会导致结果偏差。血液注入试管时,沿管壁缓缓注入,以防溶血。24抽血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抽血失败的原因及处理n无回血无回血:继续沿静脉进:继续沿静脉进行皮下搜索行皮下搜索n针头穿透血管壁针头穿透血管壁(血肿)(血肿)n将针头轻轻退出一些或重将针头轻轻退出一些或重新穿刺新穿刺n针头没有完全进入静脉针头没有完全进入静脉,造成血液渗透到组织内造成血液渗透到组织内n静脉塌陷静脉塌陷:松开止血带,松开止血带,重新系上重新系上抽血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无回血:继续沿静脉进25选择血管选择血管:n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多,血管深而细,看不见、摸不着-穿刺要准确,速度要快,角度要大,见有回血,随进针角度稳定地固定针头。n营养不良性血管患者-血管细而直-进针时要掌握浅、直、平,见到回血后,停止不动,固定采血针头进行采血。n瘦弱患者-皮肤松弛,能看得清,摸得着,但较细,较硬,较滑,较浅的血管-左手食指与拇指上下固定好,用另一只手持针在左手食指与拇指之间,先快速穿过皮下,然后对准血管走向缓慢进入血管。选择血管: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多,血管深而细,看不见、摸不着26无痛拔针无痛拔针n拔针时棉签不按压血管,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沿血管方向同时按压皮肤及血管穿刺针眼,使疼痛降低到最低点。无痛拔针拔针时棉签不按压血管,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沿血管27我们护理人员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我们护理人员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保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常学习无痛抽血及经常学习无痛抽血及按压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抽血过程按压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抽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抽血后局部不良反应的尽最大可能减少抽血后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发生机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我们护理人员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常28n谢谢聆听谢谢聆听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