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41120943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贵州省卫生厅童亦滨2007年9月提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信息报告SARS29个国家,发病8099例、死亡916例。中国27省含港、澳、台,发病7748例、死亡82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的一个类型,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所以,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而随着事件的开展,公共卫生事件。而随着事件的开展,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突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突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危机。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危机。社会平安社会平安事故灾难事故灾难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相关事件相互影响相关事件相互影响相关事件相互交织相关事件相互交织以人为本生命为先以人为本生命为先次生、衍生事件,次生、衍生事件,或几个突发事件或几个突发事件耦合同时发耦合同时发生生 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应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应该表达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卫该表达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卫生部门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生部门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该成为重要的角色中应该成为重要的角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其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机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平安、社会经济开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表现形式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到达规定预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例如: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反响等,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危害因素到达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病例。例如:生物、化学、核和辐射事件发生事件时尚未出现病例,包括:传染病菌种、毒株丧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化学物泄漏事件、放射源丧失、核污染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尚未出现病例或病例事后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成因和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成因和性质质l 重大急性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l 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响和群体性药物反响。l 食物中毒。l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l 急性职业中毒。l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l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l 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城市发生并有蔓延趋势,或疫情涉及2各以上省份,并有扩散趋势;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丧失事件;周边国家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在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平安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疫情涉及2个以上县市;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或流行范围涉及2个以上市地;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涉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乙类、丙类传染病涉及2个以上县市;我过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10例以上死亡病例;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5例以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连续发生10例以上;霍乱1周内发病1029例,或涉及2个以上县市;一周内一个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超过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响;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2006年概况共监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83起。其中88起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283起事件中传染病事件238起,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不明原因疾病事件12起,其他事件3起。传染病事件2006年全省发生238起传染病事件,共报告病例7770人,死亡25人流脑7例,皮肤炭疽8例,菌痢4例,乙脑例,伤寒2,其它感染性腹泻例 贵州省甲乙类传染病报揭发病率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分类1990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情况2006年报告前十位传染病及构成位 次2005年2006年病 名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的比例病 名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的比例1肺结核5826349.16%肺结核5453846.82%2痢 疾2368919.99%乙肝2444520.99%3乙肝1850815.61%痢 疾1895916.28%4伤寒+副伤寒56324.75%甲肝47154.05%5甲肝38453.24%伤寒+副伤寒37113.19%6淋 病23832.01%淋 病22511.93%7肝炎(未分型)11520.97%乙脑15191.30%8梅 毒10810.91%肝炎(未分型)14011.20%9乙脑10370.87%梅 毒13771.18%10丙肝5270.44%丙肝8870.76%合计11611797.97%合计11380397.70%食物中毒事件 30起食物中毒事件共致702人中毒发病,死亡25人,受威胁人数6279人。2007年至今,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4起家庭聚餐17起71学校、厂矿食堂5起21餐馆2起8我省食物中毒主要由农村家庭聚餐引起。不明原因事件和其他事件 12起不明原因事件共导致285人发病中毒,死亡9人。其中不明原因疾病3起,不明原因腹泻4起,不明原因死亡2起,不明原因中毒3起。其他事件包括一起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心因性反响事件,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起虫咬性皮炎引起的事件。学校事件2006年,我省发生在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共197起,占所有事件的69.61,共报揭发病中毒人数7415人,死亡12人,分别占事件总病例的82.06,20.00。全省学校所占比例()事件数(起)28319769.61 发病人数(人)9036741582.06 死亡人数(人)601220.00 事件报告情况 事件特点 传染病事件仍然是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地。食物中毒事件导致死亡病例较多。2006年我省报告的事件中,15起食物中毒事件导致25人死亡,死亡病例数占事件总死亡病例数的41.67。鼠疫的威胁依然存在。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 2种、乙类种、乙类2525种和丙类种和丙类1010种,共种,共3737种。种。甲类:鼠疫、霍乱。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的现状多种传染病居全国前列第一位:狂犬病、乙脑、炭疽第二位:伤寒副伤寒、流脑第三位:甲肝疾病爆发流行的标准低了,社会对传染病正常波动敏感了。政府、领导对卫生工作的要求更高。当前社会、自然环境中很多传染病发生爆发的危险因素没有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反弹不可防止。一些丙类传染病广泛流行。我们的能力建设还相对滞后,还不适应。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实验室建设案例一 传染病镇 811月共报告伤寒报病170例,死亡2例。农职中学生发病108例。2006年10月4日,镇卫生院防保队在观察卫生院门诊日志时,发现小龙村有4例诊断为发热待查的病例,遂入村调查,发现小龙村有疑似伤寒病例18人,其中学生4人。农职中和小龙村共用一个水源,水源取水点厕所粪水污染水源。村民普遍饮用生水,农职中为封闭式住宿学校,学生多数饮用自来水。病例分布与饮用水分布情况一致,认定为一起水源被污染引起的爆发疫情。疫情迟报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农职中未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工作制度,9月中下旬陆续出现学生缺课未引起学校的警觉,最多时缺课学生达119人全校1028名学生,学校没有进行调查。乡村个体诊所多诊断为发热待查、上感等。村医多年来无劳务补助,除参加一些指令性的工作如免疫规划外,长期在盘信镇街上开诊所,传染病监测工作为按要求开展。措施传染源管理 疑似病例追踪 切断传播途径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实行晨检制度 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传染源传染源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疫情处置加强日常监测。疫点处置要“早、小、严、实。通过调查,明确主要的流行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主导措施,阻断传播。传染病有潜伏期,采取措施后,还会有病人出现。首例首例发病发病开始开始应对应对首例首例就诊就诊潜在的病例预防潜在的病例预防流行病学流行病学预警预警/确认确认传染病处置传染病处置案例二 食物中毒2006年元月16日至30日,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党相村1组盘两兄弟家12口人先后有5人发生中毒,2人死亡。起病急,以神经系统病症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特征出现双眼睑下垂、吞咽、发音甚至呼吸困难。可疑因素的检测分析,用水豆豉浸出物接种试验动物,出现神经系统病症,并最终于六小时后死亡。结果在水豆豉中检出B型肉毒毒素。3例病人应用肉毒多价抗毒血清治疗后,康复。食物中毒处置积极救治病人。查找中毒原因。防止后续中毒。对于可能的投毒事件,要多部门协作。案例三群体性心因性反响事件经过:2006年市申请创立全国卫生城市,由市政府组织,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具体实施,对全市14岁以下儿童发放驱蛔药物,安排学生回家服用。9月23日26日,市区、汇川区所有中小学开始发放驱蛔药,共发放12万多人份驱蛔药物给学生回家服用。9月26日晚,镇共和小学个别学生在服用驱蛔药后出现腹痛、头晕、头痛、恶心等病症,学生家长将其送往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药物中毒。一名与病人家长送病人到医院就诊的村干部,在回村后就在村内通知,让服药后有不适的儿童立即到医院就诊。于是,当晚该村又有5名儿童到医院住院治疗。9月27日上午,镇共和小学上课后,陆续有数十名学生自述上述不适。学校老师将这些学生送往高坪镇医院进行治疗,学生家长闻讯也赶到镇医院。由于镇医院条件有限,开出的处方,医院无药,病人家属情绪冲动。迅速将病人疏散到市医院进行治疗。下午12时晚12时,又陆续有10名学生自述上述病症后入院治疗。截至28日上午12时,共报告类似病例51例,其中镇共和小学44例。事件经过事件经过处置处置9月27日,市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初步考虑此次疫情为:1、服用驱蛔药引起的副反响;2、群体性心因性疾病。采取如下处理措施:由市卫生局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机构对发病学生进行住院观察治疗,并做好相关的检查;建议教育部门停止发放驱蛔药;加强信息监测。处置处置9月28日中午,省卫生厅派出的专家组会诊后,认定此次事件为:因服用驱蛔药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响事件。并补充制定了以下措施:发动病人出院。同教育部门合作,出现类似心因性病例时,尽量在镇医院进行对症治疗,不送入市内的大医院。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以及相关药品到镇医院协助处理病人。医院尽量以心理疗法为主,可以适当给些抚慰剂进行治疗,停止无关的检查和治疗,只能留院观察,不能收住院。对出院病例提供一个24小时咨询、救治热线,待病人回家后如有疑问或再次发病,能得到及时的帮助;组织专家流动上门效劳,防止病人集中。控制媒体处置处置9月28日晚,对病人家长进行出院发动。29日,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对剩余药品检验结果示药品为合格产品。9月29日病人开始出院。10月1日后无新增病例,10月7日所有病例出院。此次事件累计报告病例110例。经验:媒体经验:媒体本领件刚刚发生,一些媒体立即对事件进行了报道。9月28日,贵阳晚报?服用驱虫药后,一小学学生集体中毒?报道了此事;贵州都市报?吃药驱虫多名小学生入院?的标题对事件进行了报道。两家媒体,将学生发病分别说成是药物中毒、药物过敏造成的。媒体引导和公众互动对控制此类事件是十分重要的;客观、准确的报道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职责。在此类事件处置过程中,应统一消息的对外发布的口径,客观介绍事件发生进展;参与调查处理的公共卫生人员、临床救治人员等不能私自接受媒体采访,应由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人员统一接受采访,防止个人观点误导舆论。经验:政府经验:政府9月27日,区政府在看望住院的学生时,给病人及家庭陪护人员每人发了5元的生活补贴。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起主导作用,其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导致事件不同的开展方向。在此次事件中,专家认定此次事件为“因服药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响事件,很好的为事件处理指明了方向。但由于缺乏处理经验,政府给病人发放生活补贴,客观上是关心群众,实际为事件的处理增加了一定难度。案例四职业中毒5月10日接到报告,黔西南州医院从5月1日起,接诊安龙县盘江锑白厂23人名工人,5例病危。病症:头痛、头昏、四肢乏力、恶心、呕吐、腰痛、酱油色尿、面部皮肤呈紫黑色。回忆调查:3月,该厂曾有3名工人因类似病症在州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砷化氢中毒 卫生应急:救治病人、查找中毒原因。中毒原因该厂将锌矿石煅烧得到氧化锌,粉碎后与浓硫酸充分反响形成硫酸锌溶液,进行电解产生锌片,熔解后铸成锌锭。锌矿石中含有硫化砷,含砷矿石在冶炼加工过程中与酸反响,可能产生砷化氢气体。中毒者均为压滤车间工人。最后死亡三人。对违法的厂和医院分别进行处分。案例五环境污染2007年元月11日,在白云区贵州三钻集团实业钎具厂务工的基建工人午餐后,于下午4时许,陆续出现胸闷、头昏、乏力、视物模糊、口唇青紫等病症,被送往医院就诊。排查42人,其中17人有病症体征。17名患者分三个不同地点就餐,无共同就餐史;其中一名工人未在该厂就餐。患者共同特点为:均有饮用该厂管网水经历。检测发现厂区内生活饮用水含有亚硝酸盐。周边上下方管网水亚硝酸盐含量均为阴性。事故原因为该厂盐溶炉漂洗池内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该漂洗池的补水胶管是连接在自来水管上用闸阀控制的。该厂11日上午9点对供水管网布局进行改动时,没有关闭补水管上端闸阀,导致漂洗水池内的补水管与自来水管接通形成虹吸现象,使漂洗池内含有亚硝酸盐的水被吸入厂区内自来水管网,导致局部水源污染所致。措施立即封闭该厂进水总阀,切断与城镇供水管网联系。对厂区内供水管网进行冲洗检验。17名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信息报告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传染病信息系统报告系统个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事件救灾防病信息系统 信息自下而上收集,最底层网络终端为乡镇卫生院。对报告信息有严格规定。报告内容种类多、专业性强。贵州省传染病事件报告与处置暂行规定修订版贵州省传染病事件报告与处置暂行规定修订版类类 别别时时 间间范范 围围发病死亡数(例)发病死亡数(例)处置级别处置级别直报网报告标处置标准甲型病毒性肝炎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发生病例5563031县级地区级省级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发生病例55630131县级地区级省级麻疹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发现病例104578县级地区级省级流行性感冒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301或5流感样住院病例30311001011县级地区级省级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发现病例1020214040县级地区级省级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