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788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训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天津武清区月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再结合材料“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知,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恢复国民经济,故A项正确。改善工人生产条件与材料“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不符,故B项错误;C、D两项与1949年的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2(2019陕西渭南一检)经过新中国初期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私营企业的大多数不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性质,而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了。这种状况()A说明国民经济恢复收到良好效果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C确立了人民政府的经济领导地位D把私营企业纳入了计划经济轨道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私营企业的大多数接受人民政府的管理,建立了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并接受工人监督,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这就为私营企业走向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效,A项错误;人民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对经济的领导权,C项错误;建国后前三年,尚未形成计划经济体制,D项错误。3(2020河北衡水摸底)有学者统计,1950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16152人,在7778名去社会主义国家留学的学生中学习工科的有5179名。如按照苏联论著中的几个数字计算,中国留苏人员超过了2万名,其中包括在苏联企业里学习的人员。这一状况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实行“科教兴国”战略B确立国家发展计划C文化教育全面彻底中断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期为“一五”计划期间,这一时期中国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大批工矿企业相继建立,大量派遣人员留苏正是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排除A项;文化教育全面彻底中断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4(2020河北衡水摸底)据统计,我国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29.2%上升到1957年的32.1%。由此可知()A“一五”计划加速了工业化B国民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C沿海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D工业“大跃进”局面已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内地工业产值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未超过50%,沿海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内地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反映出工业化的加速,A项错误;内地工业产值没有超过沿海,国民经济重心不在内地,B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5(2020湖北天门起点考)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重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商业企业、建筑业,除一些重要的大型企业,或地方认为管理困难的企业外,都应该下放。这些规定()A会导致“左”倾错误泛滥B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C能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D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央下放工业企业的管理权限给地方和企业,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经济,并非“左”倾错误,排除A项;我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6(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A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B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C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投资占58.2%,这说明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故选A项。表格涉及的是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没有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数据,故排除B项;表格涉及的是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故排除C项;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2019天一大联考)“一五”时期,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实际施工建设的150个工业项目中,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的有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个。这说明当时我国()A对外推行“一边倒”政策B工业布局畸形局面得到改善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实行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材料中未提及中国外交政策,排除A项;由材料中施工项目大都分布于中部和西部的现象可知该举措有利于调整工业布局,故B项正确;C项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说法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发生于1952年,早于材料中的时间段“一五时期”,排除。8(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答案C解析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的任务,与“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相符,故C项正确。A项发生于抗战时期,B项发生于建国之前,与“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不符,排除;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不符合“缓慢地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排除D项。9(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下图中“卫星满云霄,一个更比一个高”的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科技水平得到迅速提高B新中国已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C政治活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答案C解析观察图片可知,这里的“卫星”与科技无关,排除A项;图片反映“大跃进”史实,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大跃进”时期对农业产量的吹嘘,是1958年政治上的决策严重影响经济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大跃进”运动没有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D项错误。10(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62年9月”及内容可以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三年困难时期后党中央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化的进步,D项错误。11(2020湖南衡阳八中摸底)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反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A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地否定了人民公社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败D纠正农业发展中的冒进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等运动犯了“左”倾错误,1960年冬中共开始着手纠正,故选A项。彻底地否定了人民公社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在探索中前进而不是失败,排除C项;当时不仅仅是农业发展中有冒进倾向,工业建设中也有冒进倾向,因此D项说法片面,排除。12(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据有关资料介绍,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9%。如果此则史料真实可信,那么保持这一时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是()A邓小平的经济全面整顿措施B苏联对华经济建设的支持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革”期间我国社会经济总体上有所增长。邓小平在1975年周恩来病重后才开始全面整顿经济,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中苏关系已近断交状态,苏联早已停止对华援助,故B项错误;“文革”后期,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可以集中调度有限的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这些建议()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B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C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D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专家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工人的利益,与苏联发展工业的模式类似,但却符合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B项正确。苏联专家强调的是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因此不会使中国避免苏联式的弯路,排除A项;新中国是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非移植,排除C项;社会主义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材料中未提及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14(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答案C解析材料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之所以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农业生产合作化,故选C项。农业生产技术自封建时代成型后基本没有变化,排除A项;当时国家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经济建设中心,排除B项;“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排除D项。题组三高考小题15(2019全国卷)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学习苏联,接受苏联援助,着力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因而会出现俄文书刊借阅量显著上升的现象,故D项正确。当时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的,B项错误;这一时期是学习苏联时期,对苏联经验的反思不多,C项错误。16(2019全国卷)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1953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宣传需要,D项正确。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53年,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参与社会主义生产”,B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1956年,C项错误。17(2018全国卷)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资源勘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重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18(2016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的投资额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或缩小,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19(2019江苏高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19531957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B项正确,A项错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491952年,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D项错误。20(2017浙江高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不是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和平办法,故A项错误;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结合所学可知,通过三大改造,新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故D项正确。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陕西咸阳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材料二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社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征。答案(1)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家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2)原因:配合“大跃进”运动的必然举措;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心理;根源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认识不清。特征: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原有的工业基础、重工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国家建设的需要、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可知人民公社建立的原因主要是“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的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模糊认识。根据材料二“社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的特征主要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云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博尔顿(17281809)与瓦特合作开设了生产蒸汽机的工厂,支付给工人优厚的薪水,并慷慨地提供其他回报,为伯明翰成为18世纪晚期世界制造业中心起了重要作用。他热衷于科学研究和发明,研制了硬币压印机,这使他得以承办数个英国殖民地的造币业务。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材料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荣宗敬撰有实业救国刍议等著作,抗战时期目睹企业被日军毁于一旦,郁积成疾去世。据张铁民、陈明生民族资本与城市化等整理材料三解放初期,新生的红色政权在短时间内就抑制了飞速上涨的物价,这让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十分钦佩。1954年,荣毅仁主动提出对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在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陈毅副总理发言称荣为“红色资本家”,并为其竞选副市长拉票。摘编自陆阳、沈云福激荡岁月:锡商1895195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博尔顿企业取得成功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3)历史经验表明,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与成功,是在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具体国情的互动中实现的。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互动的表现和结果。答案(1)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确立;著名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重商主义的传统等。(2)兼用中西方理念管理企业(“仁爱”思想,爱国,工人教育和福利);企业管理适应国情(实业救国,主动实行公私合营);根植立业于民族资本;引进西方技术;关注民生(以面粉生产和纺织为主);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等。(3)(示例一)以博尔顿为例。博尔顿创建企业正值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英国的普及,使英国企业占据先机。英国政府鼓励科学技术发明,博尔顿发明的硬币压印机,正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博尔顿在企业管理上的做法,符合英国社会重商、逐利的传统潮流,吸引了人才,鼓励了劳动者,企业也得以发展。(示例二)以荣氏集团为例。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处于环境相对较好时期,来自西方列强的竞争有限,荣氏集团经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面粉和纺织产品生产,具有较为广阔和牢固的市场。荣氏的经营理念适应了中国传统的“仁爱”“助人”“友善”的社会道德认同,符合国情。其提倡的爱国、实业救国,与当时的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共鸣。作为日本侵略的受害者,荣氏企业又凝聚起了民族情感,这都使其成为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企业正是借此一步步发展过来的。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博尔顿(17281809)与瓦特合作开设了生产蒸汽机的工厂”可知,博尔顿企业的成功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根据材料一“承办数个英国殖民地的造币业务”并结合所学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可知,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确立;根据材料一“伯明翰成为18世纪晚期世界制造业中心”可知著名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以来重商主义盛行可知,重商主义的传统也是博尔顿企业成功的历史条件。第(2)问,根据材料二“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可知兼用中西方理念管理企业;根据材料二“荣宗敬撰有实业救国刍议等著作”及材料三“荣毅仁主动提出对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可知企业管理适应国情;根据材料二“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可知引进西方技术;根据材料二“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并结合所学以面粉生产和纺织为主可知关注民生;根据材料二“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可知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等。第(3)问,材料一中博尔顿的成功赶上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也适应了当时英国殖民扩张的政策,而其成功又与当时重商主义潮流相适应,博尔顿及其企业适应了当时的发展潮流,又推动了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材料二中荣氏企业的发展是在当时民族危机严重的大背景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的结果,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一方面反映了荣氏企业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另一方面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题组三高考大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全国卷)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2017全国卷)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019全国卷)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答案(1)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这种政策对“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影响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关税自主,可以自主制定关税政策,并且根据国家需要进行调整,关税税率灵活。第二小问,从维护关税主权、改善对外贸易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