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0750757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2020课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科学技术和文化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原因:原因:P112 方框方框 2.兴起时间:兴起时间:3.范围:范围:4.主要领域:主要领域:原子能原子能、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航天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等等 促使第三次科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的因素有哪些?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纪四五十年代全世界全世界全世界全世界中国(附加)中国(附加)原子能原子能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航天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1942年年 第一个原子反应堆第一个原子反应堆1945年年 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核能发电站、磁共振等核能发电站、磁共振等原子弹、氢弹原子弹、氢弹秦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秦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46年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算机在美国问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银河系列电子计算机银河系列电子计算机1957年苏联送人造卫星上太空年苏联送人造卫星上太空1961年宇宙飞船载人太空飞行年宇宙飞船载人太空飞行1969年美宇航员第一次登陆月球年美宇航员第一次登陆月球“东方红东方红”系列卫星系列卫星神舟号系列飞船等神舟号系列飞船等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克隆羊多莉)(克隆羊多莉)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范范围围主要领域主要领域主要主要 成就成就 总结归纳:想一总结归纳:想一想想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哪些中,我国在哪些领域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处于世界前列?原子能原子能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航天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 19641964年,我国成功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1967 1967年,年,我国我国成功成功爆炸爆炸第一颗第一颗氢弹氢弹。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索尼索尼QRIOQRIO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日本日本20002000年研制的智能年研制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阿西莫阿西莫能双脚行走。能双脚行走。“银河银河-”-”十亿次巨型机十亿次巨型机 “银河银河-”-”百亿次巨型机百亿次巨型机19701970年年“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卫星发射成功。2012年年“神九神九”升空,图为中升空,图为中国首张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全家国首张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全家福福2013年年12月月2日日嫦娥嫦娥三号三号“玉玉兔兔”探测探测月球月球 袁隆平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籼型杂交水稻交水稻”优良品种优良品种,被誉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杂交水稻之父父”。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除了在上述领域取得除了在上述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之外,突出成就之外,还在还在哪些领域取得进展?哪些领域取得进展?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材料技术等光导纤维光导纤维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什么不叫第三次工为什么不叫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叫业革命而叫第三次科第三次科技革命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命与前两次工业革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突命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出的特点?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发展进程高速化20多个国家参与多个国家参与德国大众牌汽车的部件来自四大洲的德国大众牌汽车的部件来自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多个国家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结构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积极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影响?又有又有哪些负面效应?哪些负面效应?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即使人,即使人类进入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经济格局得到调整;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常生活得到改善;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威胁。积积极极影影响响消消极极影影响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蒸汽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开始形成的时间:开始形成的时间:开始形成的标志:开始形成的标志:微软(微软(MicrosoftMicrosoft)公司初创时期成员合影)公司初创时期成员合影比尔盖茨比尔比尔盖茨盖茨微软公司在微软公司在2011年的产值达到年的产值达到近近700亿亿,已经超过美国三大,已经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知识、技术知识、技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化转化电视机遥控器和全自机遥控器和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机某学校某学校微机室微机室手手机机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伊朗伊朗“变种巨鼠变种巨鼠”肆虐德黑兰肆虐德黑兰核辐射核辐射“生化危机生化危机”核试验核试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世纪40年代兴年代兴起,至今方兴未艾。人类还从未看到过起,至今方兴未艾。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展现在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类同样也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的“蘑菇云蘑菇云”,是停止发展科技、回到是停止发展科技、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的时代还是将科技革命进行到底呢?代还是将科技革命进行到底呢?第第三三次次科科技技革革命命兴起和发展兴起和发展特点和影响特点和影响兴起:兴起:20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主要领域领域:原子能、电子技术、原子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技术革命群体化技术革命群体化 科技社会化科技社会化 发展进程高速化发展进程高速化影响: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特点特点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命的成果?A AB BC CD DE EF FG GH H第一次的是(第一次的是(),第二次的是(),第二次的是(),第三次的是(),第三次的是()CDABEFGH1.1.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A.A.航天技术航天技术 B.B.原子能技术原子能技术 C.C.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D.D.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C CC C2 2.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家住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哪一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A A.乘火车到达武汉乘火车到达武汉 B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A A3 3.当你在百度搜索栏中打入当你在百度搜索栏中打入“多莉羊多莉羊”的时候,的时候,会大量出现以下哪项内容的介绍(会大量出现以下哪项内容的介绍()A A.克隆技术克隆技术 B B.核反应堆核反应堆 C C.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 D D.航天技术航天技术4.4.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第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A A火车司机火车司机 飞行员飞行员 B B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 航天工程师航天工程师C C汽车司机汽车司机 空姐空姐 D D铁路工程师铁路工程师 电工电工B BC C5 5.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这主要得益于我国()A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B B.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6 6.1973.1973年,第一部手机在美国诞生,经过年,第一部手机在美国诞生,经过3030余年的发展,余年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和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手机的功能和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入3G3G手机时代,实现了手机通话到手机视频的飞跃。这种手机时代,实现了手机通话到手机视频的飞跃。这种变化反映了(变化反映了()A A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 B手机的应用普及手机的应用普及C C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D D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C C第一次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第二次工业工业革命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开始时间主要标志主要标志进入时代进入时代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主要发明主要发明动力动力/能能源源特点特点影响影响启示启示整合联系整合联系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