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跑教学课件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240732278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跑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快速跑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快速跑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来宾第六中学:张献智 一、指导思想v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教学目标1、学习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基本动作,使学生逐步形成跑的正确姿势,提高跑的速度。2、发展学生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快速跑的能力。3、培养学生刻苦锻炼、不怕吃苦、团结拼搏的思想品质。三、教材及学情分析:v1、教材分析:跑是游戏、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技能。快速跑是一项典型且普遍的跑的运动项目是考察人基本运动能力的重要标志。快速跑对培养中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和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及快速奔跑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练,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让学生在奔跑中体验跑的正确动作。v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五八年级学生,他们模仿性强,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快,集体荣誉感强。快速跑比较枯燥,教学过程中,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采用游戏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乐而不疲,变枯燥为趣味,进而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达到对快速跑动作要领的掌握,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四、教法要求v1、在教学过程中坚决贯彻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热身活动恢复。v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v3、生理负荷与练习密度和课的进行相吻合,使其具有计划性和科学性。v4、课后的目标反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四、动作演示2.预备4.途中跑5.终点冲刺跑3.3.起跑后的加速跑起跑后的加速跑1.各就位100米跑完整技术动作v卡尔 刘易斯.flv各就位各就位技术分析v当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应一边轻快地走向起跑器前,边做23次深呼吸,使机体获得足够的氧储备。当走到起跑器前面时,首先蹲下用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脚尖应与地面接触),然后,后膝跪地,两手收回并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形支撑,身体重心均衡地落在两手、前脚掌与后腿膝关节之间。躯干略微弓起,颈部自然放松,头与躯干保持在直线上,两眼平视前下方约40一50厘米处,呼吸平和,注意听预备口令。各就位姿势教学步骤及方法v1、讲解起跑器安装方法;v2、讲解常用的几种起跑方式;v3、完整示范普通式、拉长式、接近式就位方式;v4、学生练习教师指正纠错。预备预备姿势技术分析(一)v听到“预备”口令后,运动员随之吸一口气,慢慢伸展双腿,后腿膝关节离开地面,平稳地抬起臀部,与肩同高或稍高于肩,重心适当前移。肩部稍超出起跑线,背部肌肉绷紧并略成弓形,两手用指端撑地,双臂略向后用力,这时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身体重心在两手与两脚之间,其投影点距起跑线1520厘米。前腿大小腿夹角约成90100度角,后腿大小腿夹角约为110一130度角,前后小腿趋于平行,构成较好的用力角度。“预备”姿势应该稳定,两脚贴紧起跑器抵足板,集中注意力,随时准备完成双手推离地面和后腿的蹬伸动作,同时,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听觉神经中枢,等待“鸣枪”的信号。v需要指出,运动员处于“预备”姿势时,不应过分地把身体重心移向两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做并不能缩短蹲踞式起跑的时间。在“预备”姿势时,膝关节的弯曲角度具有重要意义。两腿膝关节角度应使肌肉收缩速度和发挥的力量都处于最佳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这个角度,有利于更快的蹬伸。膝关节的最佳角度前腿为92105度,后腿为115138度,前大腿与通过髋关节的垂线夹角为1923度(依B鲍尔佐夫)。预备姿势技术分析(二)此外,运动员在“预备”口令时的姿势不应过分紧张和拘谨。主要应集中注意力等待起跑的信号。田径规则中没有规定“顶备”口令与起跑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可能会由于运动员的各种原因而改变。这就要求运动员集中全力等待“鸣枪”信号。预备姿势教学步骤及方法v1、完整示范预备姿势技术;v2、讲解身体重心位置及支撑角度;v3、学生练习教师指正纠错;起跑后的加速跑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分析v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前腿蹬离起跑器到进入途中跑姿势之前的一个跑段。起跑后的加速跑应尽快地接近或达到最高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的任务是:充分利用起跑获得的初速度,在较短距离内尽快获得更高的速度。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应尽可快,着地点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摆臂的方向应与人体运动方向一致,臂前摆时,肘关节角稍小于90度,后摆时肘关节角稍大于90度。起跑后加速跑示意图v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男子用1315步,女子用1517步跑完。起跑出发后的第一步不宜过大,一般为三脚半至四脚长。第二步约为四至四脚半长,以后逐渐增大到途中跑的步长。在这一阶段,故意缩短步长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同样步频下步长大可获得更大的速度。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的着地点是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的着地点应逐渐靠拢人体中线,形成条直线。v正确和积极地完成起跑后的最初几步取决于较小的躯干前倾角度和运动员动作的力量与速度。在加速跑的最初阶段,躯干前顿较大,随着步长和跑速的增长,躯干应逐渐抬起直至接近途中跑的姿势。在进入途中跑之前,运动员应顺惯性自然放松跑24步,以消除人体在加速跑阶段肌肉的过分紧张和疲劳,以及调整跑动的姿势。在起跑后的加速跑中,两臂有力地前后摆动具有很大意义。两臂的动作与途中跑时基本相同,但开始几步大腿前摆幅度较大,与此相应摆臂的幅度也比较大。v起跑后加速跑段的速度增长,均呈现出相似的规律。一般加速跑段的速度可达到本人最高速度的95,速度的迅速增长大要是由于加速跑段的步频迅加快,使蹬地力量明显地加大,因此,步幅随之加大。v听到枪声,运动员的双手应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有力地前后大幅度摆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躯干前倾幅度应使躯干纵轴与水平线约成1520度角。蹬离起跑器的动作应是两腿同时以最大力量来完成,但随即转变为非同步的动作。后腿仅稍蹬伸,在蹬离起跑器后,便迅速屈膝向前上方摆出。后腿前摆时,膝关节要稍紧张,使脚掌不要过高地离开地面,以保证脚掌随后的迅速着地,同时前腿快速有力地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后蹬角度约为4245度。起跑后加速跑教学步骤及方法v1、完整示范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动作;v2、起跑至迈出第1步:前推后蹬技术教学;v3、9米重心上移技术教学;v4、9米上、下肢蹬摆教学;v5、学生练习教师指正纠错;途中跑途中跑技术分析v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跑。v跑是周期性运动。以一个复步(即左右腿各跑一步)为一个周期。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包括两个腾空时期和两个支撑时期(左支撑和右支撑)。就单腿来说,包括后蹬、后摆、前摆和着地缓冲等四个动作阶段。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将个跑的周期划分为后蹬与前摆、腾空、着地缓冲三个部分来叙述。v途中跑时,头部正直,微收下颌;上体基本正直或稍有前倾,含胸收腹,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轻快、有力地摆动。前摆时手掌打开或半握拳稍向内收,手的高度稍超过下颌,并伴随同侧肩前送和异侧肩后引的动作;臂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在身体垂直部位时,前、上臂角度约为130一150度。前摆时约为60一70度角,后摆时约为90度角。正确的摆臂动作,不仅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而且有助于加快两腿动作频率和增大步长。途中跑示意图:(1)后蹬与前摆阶段v当身体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对,就进入了支撑腿的后蹬和摆动腿的前摆阶段。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大小腿成折叠姿势)超越支撑腿,开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抬至与水平面约成1520度角。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依次伸展髋、膝和踝关节,直至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动作。后蹬结束时,支撑腿与摆动腿的两大腿间的夹角约成100一110度;支撑腿的支点至髋关节的连线与地面约成5560度左右的夹角。v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正确完成蹬摆技术,加快摆动腿的前摆速度和增大前摆幅度,不仅对增大支撑反作用力,减小支撑腿的后蹬角度有益,而且,对增大水平运动速度和减小身体重心运动轨迹的上下波动也有显著的作用,从而,为加快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腾空阶段v从支撑腿蹬离地面至摆动腿着地为腾空阶段。当支撑腿蹬离地面,小腿即随着蹬地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动,迅速向大腿靠拢,形成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与此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摆动腿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下方伸展(小腿的鞭打动作),准备着地。v在腾空阶段,人体各部分的活动服从相向运动原理。因此,为了使摆动腿做好着地动作,不能单方面强调摆动腿的扒地动作,而应从相向运动原理出发,强调两大腿的相向运动,即强调两大服做“剪绞”动作。由于两腿相向运动时,前腿是相对于髋关节作向后移动,而这个动作能使前腿与不做“绞剪”动作相比较要提前着地,从而使腾空时间缩短,有助于提高步频。而且,还能使前脚的着地点更加接近身体重心在地面的投影点,有利于减少着地缓冲阶段的时间和着地时产生的支撑阻力。腾空阶段示意图v在腾空阶段,人体循惯性向前运动,人体重力使人体产生竖直向下的加 速度运动,因而,使人体重心运动轨迹呈抛物线状。身体重心运动轨迹 的抛物线形状及位移距离,是由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决定 的。一般来说,后蹬结束时,人体腾起初速度要大,而且,人体重心的 水平初速度是决定跑速的最关键因素,腾起角要小,这有利于缩短腾空 时间,创造更快的跑速。但是,适宜的腾空时间可以使人体获得合理的 步长。因此,后蹬结束时,人体重心的垂直初速度和腾起角要适宜。(3)着地缓冲阶段)着地缓冲阶段v腾空阶段结束,当摆动腿的前脚掌着地瞬间,即开始了着地缓冲阶段。在后蹬与前摆阶段所叙述的摆动腿到此则称为支撑腿。当支撑腿成垂直时,着地缓冲阶段结束。v着地动作应是非常积极的。着地位置约距身体重心投影点前的一脚半处。脚前掌着地之后,由于重力和摆动腿屈膝摆动时的压力的作用,使支撑腿迅速弯曲进行缓冲(此时脚跟不着地),支撑腿的缓冲过程不应是消极的,应主动用力来加速身体重心的前移。当身体重心移至支点垂直面时,支撑腿的膝关节约成130一140度角,踝关节(踝背屈)约为8590度角,脚跟稍离地,使支撑腿伸肌群处于被动拉长的状况,为后蹬用力做好准备。v在支撑腿着地缓冲过程中,摆动腿以大小腿折叠姿势迅速向前摆动,直 至摆过支撑腿的膝关节稍前部位,这时大小腿折叠角度最小,脚跟几乎 碰到臀部。大小腿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小摆动时的阻力、并加快摆动速度。为减少支撑腿的缓冲支撑时间,摆动腿应加快其摆动 速度,并与支撑腿做相向运动,使支撑腿尽早由缓冲转入后蹬。途中跑教学步骤及方法v1、示范途中跑完整技术;v2、讲解上肢前后摆动幅度;v3、讲解下肢支撑与滚动衔接部位及着地点位置;v4、学生练习教师指正纠错;终点冲刺跑 终点冲刺跑技术动作分析v当运动员躯干触及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即跑完全程。终点跑的技术基本上与途中跑相同。由于体力下降,运动员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为了增大后蹬力,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或略增大前倾角度,同时,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在增大步幅的同时,尽量保持步频。当跑到距终点线一两步时,上体快速、及时地再次增大前倾角度,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线后才逐渐减慢跑的速度。终点冲刺跑教学步骤及方法v1、示范撞线技术;v2、讲解后6米身体重心位移;v2、学生练习教师指正纠错;1、各种预备姿势、突发信号的反应练习。例如,从站立、俯卧、背向等姿势启 动,做2050米的加速跑。2、一对一、二对一,有指定或无指定对象的追逐跑。3、双人、三人或多人的追逐跑,两人三足跑。教学评价v快速跑模块评价卡片快速跑模块评价卡片班级姓名级别技能评价基础成绩得分合计得分进步幅度得分运动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合计得分身体承受度原因心理承受度总评v以100米跑为例v评价说明:v1、技能评价(60%)v基础成绩是学生第一次测试的成绩,进步幅度是第二次成绩与第一次成绩的差值。进步幅度以0.1秒为单位,计10分。这样技能总分会超过60分,目的鼓励学生加强练习。v2、运动评价(40%)v课堂表现5分。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v出勤情况15分。每缺勤一次扣3分,缺勤5次及5次以上者不能参加考试。v3、身体和心理承受度v身体和心理承受度是对学生在本模块学习中的感受度的一种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本模块教学的认可程度。教师可通过本调查知道自己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是否适合学生,并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差异。分可承受、基本承受、不能承受。v4、总评分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