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24069325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2 2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出现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市集的出现 原始社会:巢居、穴居、地上、定居人工、竖穴居:半穴居、袋型地面居所:蜂巢形石屋、圆形树林棚、帐蓬定居:部落的雏形(布局常呈环行,另外在湖沼地区出现了水上部落)生产方式:畜牧业及狩猎为主 原始农业 生活方式:临时居所 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位置:较高及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向阳、靠近河湖水面 水功能分区:生/死 5 5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的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的副业业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逐步完善起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又与逐步完善起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交换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了交换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商业的集中地。市集逐步成为城市。市集逐步成为城市。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品有了剩余生产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物与物的交换(量增加及次数频繁)物与物的交换(量增加及次数频繁)专门的手工业者专门的手工业者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居民点的分化居民点的分化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城市出现在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发展历程8 8 1.1.古代的城市发展古代的城市发展 (1)(1)城市与防御要求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的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城、城墙、外设壕沟城、城墙、外设壕沟(3 3)政政治治体体制制对对城城市市的的影影响响:社社会会政政治治体体制制对对城城市建设也有直接影响。市建设也有直接影响。A A、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实际郡县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实际郡县制后,直至清王朝,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制后,直至清王朝,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各朝代的都城规模都很大,有几个朝代还在新王朝家,各朝代的都城规模都很大,有几个朝代还在新王朝建立之际,即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建立之际,即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B B、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至城市规模小,直至17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伦敦、巴黎、柏林才有较大的发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伦敦、巴黎、柏林才有较大的发展。展。C C、中中国国封封建建城城市市中中的的中中心心是是政政权权统统治治的的中中心心,如宫殿、官府衙门。如宫殿、官府衙门。而而欧欧洲洲封封建建城城市市中中的的中中心心往往往往是是神神权权统统治治的的中中心心教堂。教堂。中中国国的的城城市市是是政政治治、经经济济生生活活的的中中心心,而而欧欧洲洲往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4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也直)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2.2.近代城市的发展近代城市的发展 通通常常把把农农业业的的产产生生称称为为第第一一次次产产业业革革命命,使使人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近近代代的的工工业业革革命命,也也称称为为第第二二次次产产业业革革命命,使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1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有了人工的能源就有可能把生产集中于城市,有了人工的能源就有可能把生产集中于城市,从而使加工工业迅速地在城市发展,并随之带动了从而使加工工业迅速地在城市发展,并随之带动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就如马克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就如马克思所说:思所说:“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2 2)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布局的变化:a)工业化初期城市的典型形态工业化初期城市的典型形态:圈层式扩展模式圈层式扩展模式 b)城市仓储用地:原料、产品的储藏、转运城市仓储用地:原料、产品的储藏、转运 c)商商业及及公公共共建建筑筑:人人口口聚聚集集,生生活活水水平平的的提提高高和和需需求求的的多样化,出现了多种建筑,又出现了商品贸易活动的地区。多样化,出现了多种建筑,又出现了商品贸易活动的地区。d)商商务贸易活易活动地区:地区:经济活活动增加、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机构产生生 e)道路交通用地:运输量增加,新型交通工具出现道路交通用地:运输量增加,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如:汽车,火车,轮船如:汽车,火车,轮船 一批新城市出一批新城市出现:港口城市、:港口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城市(3 3)城市与环境)城市与环境 城市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也城市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也使城市居民减少或丧失了原有的与自然密切接触使城市居民减少或丧失了原有的与自然密切接触的种种优点和乐趣。的种种优点和乐趣。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成为现在城市学科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成为现在城市学科的重要课题。重要课题。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第第二二、第第三三产产业业在在城城市市中中的的集集中中,产产业业门门类类的的增增加加与与分分工工协协作作,使使城城市市具具有有强强大大的的聚聚集集效效益益,使使城城市市的的规规模模不断扩张。不断扩张。城城市市强强大大的的经经济济实实力力也也使使其其向向周周围围的的地地区区及及城城镇镇具具有有强强大大的的辐辐射射效效应应。大大量量相相互互交交换换的的物物流流、人人流流、信信息息流流,使使城市与区域城镇的联系城市与区域城镇的联系更密切。更密切。大大城城市市的的原原中中心心向向外外圈圈层层式式扩扩展展的的模模式式,逐逐渐渐向向在在空空间间上上有有隔隔离离,由由便便利利的的交交通通网网络络联联系系,在在产产业业上上有有协协作作及分工的城镇群,或及分工的城镇群,或城镇密集地区城镇密集地区的方向发展。的方向发展。现代城市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当代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导致:导致:大都市连绵区大都市连绵区 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发展的动力1.古代城市结构的三个主要动力要素古代城市结构的三个主要动力要素王权王权商业商业手工业手工业相应构筑了城市发展的三个台阶:相应构筑了城市发展的三个台阶:王权城堡:夏及以前王权城堡:夏及以前王权王权+手工业中心:手工业中心:商、周商、周王权王权+手工业手工业+商业中心:春秋战国及以后商业中心:春秋战国及以后2.2.王权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王权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1)社会大分工的作用)社会大分工的作用(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成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产生剩余价值;出现阶级分化,造就王权;“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形式:高大的宫殿居中,方格路网,环以坚固城墙。(2)西周王城制度)西周王城制度西周城市作为分封政体和礼制社会组织的一个部分,较之前代城市单纯的暴力工具形象,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周礼考工记中记载西周王城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夫。”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匠人营国”:指丈量土地建设城市。“方九里”:指城市是每边九里的方形。“旁三门”:指城市每边设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有三条直街,三条横街,每街有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经涂九轨”:指道路宽为车轨三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太庙),右为社稷坛。“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南),后面为集市(北)。“市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3)西周王城制度对后续城市建设的影响)西周王城制度对后续城市建设的影响建立了我国早期政治型城市的一种典范。一套营国制度对许久以来营都建邑的经验作了阶段性的总结,制订了各级城邑严谨而规范的模式。成为以后历朝封建城市规划原则的基本依据。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在曹魏邺城、唐长安、元大都及明清北京的布局中都有印证。(4)政治制度与城市体系)政治制度与城市体系商周分封制自由发展的城市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各封国都城得到极大繁荣。秦以后郡县制以首都为塔尖,金字塔型的城市体系,首都为最大城市。3.王权利益和城市形式王权利益和城市形式(1)宫室建筑成为城市中心宫室建筑体量高大,再占据中心位置,成为城市布局的控制性因素,其它建筑元素和城市功能区域围绕着它经营排布。(2)城市轴线的运用)城市轴线的运用城市轴线运用的典型代表是曹魏邺城的规划,形成了一种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城市轴线规划模式。其手法是将宫城正殿的中轴线作为全城的南北中轴线,以宫城前的东西大街作为全城的东西主轴线,在宫城正门前形成丁字相交的干道。宫城与南北、东西两条轴线成为整个城市赖以建构的核心和脊骨。围绕着核心,顺延着轴线,派生出方格网,官衙、庙社、宅第、市坊等依序各安其位,城市的形态格局油然而生。(3)分区与坊里制度)分区与坊里制度根据周礼.考工记实行的井田式方格网系统的城市规划分区模式。自战国时产生,汉开始推广,曹魏邺城开始得到完善。隋唐长安城达到顶峰,将城中除了宫城皇城之外的区域,划分为108坊和东西两市,每坊均有坊名。每坊仅在四面的坊墙上开门,一般居民只允许从坊门进出,不得在坊墙上开门。每坊设有坊正,负责坊内督察。晚唐之前,长安城内实行严格的宵禁,坊门定时开关。4.手工业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手工业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地位是城市的根本命脉,纯粹商业性的城市不占主流地位。手工业作坊对城市的重要性仅次于政治。因为不仅一些生活用品,礼法器皿,而且贮粮器物、兵刃利器等军备物资也出自这里,因而更具战争价值,与城池密不可分。5.商业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商业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1)城市的主要功能:)城市的主要功能:统治中心、商业交换中心和生产中心。(2)集聚和贸易给城市必然带来的发展趋势:)集聚和贸易给城市必然带来的发展趋势:内部分化、协作、交流的强化;对外交往和联系的强化;商业贸易逐渐成为城市对外关系主流和经济活力源泉。(3)周王城制度中,市与宫、朝、祖、社一道,开始成为城的结构元素之一。(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掀起了一个迅猛的高潮,带动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5)商业发展与城市形态)商业发展与城市形态西汉长安有九市,东汉洛阳有三市;隋唐长安有东、西两市,洛阳有三市;宋代城市商业发展,坊里制解体,街市繁荣,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6.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第二阶段:坊里制确立期,春秋汉末;第三阶段:坊里制极盛期,三国唐;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的城市模式。城市发展的革命城市发展的革命城市发展的革命城市发展的革命唐宋坊里制度解体唐宋坊里制度解体唐宋坊里制度解体唐宋坊里制度解体1.中唐以后,商业活动突破坊里制度中唐以后,商业活动突破坊里制度坊里制度下,城市商业活动及居民日常行为均受到其严格的管束。中唐以后,长安的坊市已经不能约束商业活动了。唐中宗时,长安及洛阳两京诸市已开始突破市坊的限制。由于长安东西两市周围的坊中有许多手工业者和商人居住,所以他们的经营活动逐渐渗透到这些邻近东西两市的坊里,并且沿着交通干道向其他坊里传递。2.北宋时期,商业活动解体坊里制度北宋时期,商业活动解体坊里制度(1)商业进一步繁荣宋代,迎来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最突出的是商业的发展。“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汴河东、西水门和沿河桥头都是热闹的市易之所。(2)从坊内店肆到临街店肆后周末和北宋初,迫于商业发展需要,允许沿街住户当街开门和临街开店起楼,“街巷”格局出现。3.北宋开封的城市革命:街巷制的确立北宋开封的城市革命:街巷制的确立(1)开封的发展“天下漕运中心”开封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成为北宋的都城。开封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漕运体系的发展建设史。“四水贯都”北宋定都开封,多次修浚漕运。其中直通开封城内的主要河流有汴河、蔡河、金水河和五丈河等。(2)坊市解体、街巷制发展的原因)坊市解体、街巷制发展的原因 宋初农业生产遭破坏,无力支撑财政,商业成为的重要财政支柱。官僚权贵阶层大量参与经商活动,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担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作用。开封百万人口的消费需求,催生大量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3)街市要素与城市功能的变化)街市要素与城市功能的变化 消费性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消费性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东京街市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商业店铺、酒楼、食店、茶坊;瓦子、邸店、妓馆、医药诊所;当铺和各类行市、集市等。城市自身商业活力的增强城市自身商业活力的增强 在激烈的竞争中交易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经营方式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出现初级金融机构出现初级金融机构出现了纸币的雏形(交子)产生了初级的金融、证券机构和其它为商贸服务的设施。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 城市街市商户单独列籍征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商业成为的重要财政支柱。(4)街市效应与城市进步)街市效应与城市进步 开放性促进商业繁荣,商人地位大为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化,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宽阔的活动空间和自由。艺术门类的繁荣发展。如绘画(清明上河图等)、曲艺杂技说书、文学创作(宋词等)。各类建筑及装饰小品形态多样,层次丰富,创造良好的空间景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在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有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明清时代的城市发展以北京为例宋代的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由封由封闭型的前期封建城市向开放型的后期封建闭型的前期封建城市向开放型的后期封建城市转化,城市转化,明清时代更臻于成熟完善,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典型。其特征表现为:在城市建设上存在着规划在城市建设上存在着规划建设和自发建设相融合建设和自发建设相融合,后者的影响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传统的又一次总结、继承和发展(周王城制);封建等级制度在城市及建筑上更明确、严格的反映。自发建设(厢坊制的出现):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建筑密集,城内土地不够用,在城门外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形成新的地区,称为“关厢”。这些“关厢”地区,开始无城墙,后来因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超过城内,为便于防护和管理,将已形成的地区加筑城垣加以包围。大约在五十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生活在北京,这就是举世周知的北京人。炎黄二帝曾在这一带南征北讨,帝尧在此建立“幽都”,夏、商时期的古蓟城,隋、唐时的幽州,辽代的南京(燕京),北宋的燕山府,金朝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明、清北京城1.明清北京城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更加雄伟壮丽。明北京城平面呈“凸”型,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和“关厢”地区,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每城周围又绕着宽且深的护城河。有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紫禁城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南往北依次展开。外城南面正中的永定门是起点,皇城后门之北的钟鼓楼是终点。清代北京城基本保持明代格局,对宗教建筑进行了改扩建。实行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将内城划为八旗驻地,汉、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2.明清北京城的布局特点: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城市布局应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宏伟壮丽景象;北京城市的街道,基本是以元大都为基础;居住区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型居住地段,民居多以四合院形式存在。4646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的降水。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20年代年代初是初是4430,在,在50年代初是年代初是3620,70年代初是年代初是3450,具,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1981年世界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以上(160个个)分分布在海拔不足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以下的居多。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和67(1983)。4747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种类型:1滨海城市。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2三角洲平原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以南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以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4848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这是我国城市形成发展中这是我国城市形成发展中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种区域地形类型。的一种区域地形类型。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这类城市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这类城市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49496平原中腹的城市。平原中腹的城市。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相对较差。7高平原上的城市。高平原上的城市。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蒙古高原面上。5050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在我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集中在在我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如位于云贵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中山谷地城市。在海拔在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攀枝花攀枝花。10高山谷地城市。高山谷地城市。在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如如拉萨拉萨。5151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务。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不在进行。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整个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整个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5252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城市地理位置概念一、城市地理位置概念 巴朗斯基曾给地理位置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巴朗斯基曾给地理位置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也就是说,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也就是说,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5353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1、大、中、小位置、大、中、小位置大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小位置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中位置。5454例子:城市地理位置分析例子:城市地理位置分析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出口处。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户,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城市。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域基础。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域基础。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的小位置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的小位置因素。因素。5555广州的地理位置广州的地理位置大位置: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大位置: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门,中国的南大门门,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亚出口)、对外通面向东南亚出口)、对外通商口岸商口岸中位置: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中位置: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三角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小位置:西江、北江的交汇的地方,白云山南部小位置:西江、北江的交汇的地方,白云山南部5656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5757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重心位置:重心位置: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潮安县城的选址(例)潮安县城的选址(例)5858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邻接位置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5959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门户位置: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位于闽江口的福州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就是在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域商品集散的地就是在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上发展成省会城市的。理基础上发展成省会城市的。6060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带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为了不破坏正定县的风水,把车站路修到正定县城时,为了不破坏正定县的风水,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地位不仅超过了正定县城,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地位不仅超过了正定县城,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过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过100万,正定县城仍不过是万,正定县城仍不过是3万人的小城。万人的小城。6161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交通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就沿河城市论,可以分成六种区位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就沿河城市论,可以分成六种区位类型:航运端点、梯级中转点、河流交汇点、河曲位置、类型:航运端点、梯级中转点、河流交汇点、河曲位置、过河点位置过河点位置(渡口渡口)、河口。、河口。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深,河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深,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到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到近现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我国如广州向黄浦、天津近现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我国如广州向黄浦、天津向塘沽、福州向马尾、宁波向镇海和北仑、上海向宝山都向塘沽、福州向马尾、宁波向镇海和北仑、上海向宝山都是典型的例子。是典型的例子。6262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综合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综合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中心镇型城镇中心镇型城镇 (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交通型城镇交通型城镇 (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城市、大学城等。-专门化城镇专门化城镇6363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小小城城镇镇随随着着商商品品农农业业的的出出现现和和发发展展,物物资资集集散散和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与与经经济济发发展展相相适适应应的的行行政政管管理理体体制制的的建建立立,稳稳定定和加强了小城镇在整个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加强了小城镇在整个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共共同同特特点点:职职能能的的综综合合性性;发发展展的的稳稳定定性性;鲜鲜明明的等级性。的等级性。6464二、转运功能、区级贸易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二、转运功能、区级贸易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城市转运功能转运功能,可分成三类:可分成三类:实体转运实体转运(physical break)。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如水运转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如水运转为铁路运输;为铁路运输;商业性转运商业性转运(commercial break)。主要指商品所有权的改变;主要指商品所有权的改变;政治性转运政治性转运(politica lbreak)。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这时需要付关税。这时需要付关税。6565三、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三、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城市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其产生与发展强烈的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其产生与发展强烈的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要。这类城市的发展取决于:这类城市的发展取决于:资源数量、种类、质量等,资源数量、种类、质量等,市场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受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制约。受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制约。6666第五节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一、技术进步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一、技术进步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1、历史上的新石器革命2、第一次工业革命3、第二次工业革命4、第三次工业革命5、信息革命6767二、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二、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集中区位。集中区位。如美国以生产半导体和计算机为主的硅谷和波士顿,以生产航天航空器原件为主的达拉斯沃思堡、休斯顿,分散区位。分散区位。如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新墨西哥州进行半导体装配设备的生产,英国苏格兰、威尔士、北部标准区进行的信息技术产业中以装配工序为主的活动。6868三、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三、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1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2世界城市体系世界城市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