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3 步骤三 模块贯通 关注一 制度创新 国际风云—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大国兴衰的反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56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3 步骤三 模块贯通 关注一 制度创新 国际风云—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大国兴衰的反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3 步骤三 模块贯通 关注一 制度创新 国际风云—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大国兴衰的反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3 步骤三 模块贯通 关注一 制度创新 国际风云—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大国兴衰的反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步骤三 模块贯通关注一制度创新国际风云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大国兴衰的反思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完善,以代议制为核心,依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民主政体。(2)将传统惯性和现实需要相结合,形成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新崛起的美国则创造了全新的政体联邦制总统共和制。2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西方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2)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4)作用:近代法制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制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3无产阶级民主的构想与实践(1)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文明走向整体的同时,也导致社会分化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也为人类追求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指明了实现这一美好理想的道路。(3)经过巴黎公社的实践,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民主政治发展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高度。二、历史上的大国兴衰1德国(1)德国因完成国家统一、借助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迅速崛起,先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挑战当时国际秩序,均以失败告终。(2)一战后德国通过法西斯化迅速发展,二战后德国分裂,联邦德国通过民主改革,借助马歇尔计划、西欧的联合和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迅速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3)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重新完成统一,成为当今世界强国之一。2美国(1)美国独立后致力于领土扩张和称霸美洲,借助工业革命,于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2)进入20世纪后,积极向亚洲、欧洲扩张势力,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最富强国家,控制资本主义世界,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3)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力相对削弱。(4)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遭到挑战,国际格局在“一超多强”的局面下进一步向多极化趋势发展。3日本(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和大肆侵略扩张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唯一的近代化强国。(2)一战后势力急剧膨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3)二战战败后,日本通过民主改革和美国的扶植,借助新科技革命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4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1)沙皇俄国时期,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和改革,俄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十月革命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22年年底,苏联成立,经过工业化建设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强国。(3)二战后成为两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由于僵化的经济体制和沉重的军备负担,苏联逐步丧失发展活力,陷入严重经济困难之中,于1991年宣布解体。(4)俄罗斯凭借其庞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力量中心之一。5对近现代大国崛起的反思(1)俄罗斯(苏俄、苏联):经济、政治、法律等各项改革要协调进行;经济改革要关注民生的改善;政治改革要关注权力的监督和法制建设;各项政策要随环境、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改革的挫折意味着新起点。(2)德国:分裂削弱国家实力,统一能增强国力;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上结盟或不结盟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积极的民族精神能使国家奋起,扭曲的民族精神易使国家偏离正确的轨道。(3)美国: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善于抓住机遇和吸收外来优秀成果提升自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发展不能以强权为保护伞。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历史传承史学新论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引自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发现问题西方人对古代希腊文明怀着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源,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有连续的特征。命题角度古代雅典文明与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血缘”关系,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探究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政坛危机史学新论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恼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在英国代议制形成的过程中,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仍然存在。命题角度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的曲折历程;18世纪60年代英国政坛危机的原因及其政治根源。探究三华盛顿、杰斐逊等人的“自由与自治”实验史学新论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发现问题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是启蒙思想美国化的产物。命题角度美国的“自由与自治”是如何实现的;启蒙思想与美国政体的关系;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的历史功绩。探究四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激烈竞争史学新论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唐晋主编大国崛起德国发现问题政治上德国实现统一和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使德国迅速崛起。命题角度德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促使其要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势必会导致德国与掌握世界霸权的英国之间矛盾尖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隐患。探究五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学新论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发现问题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也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冲突日益加剧。命题角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大竞争,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一般都把“民主”理解为古希腊式的民主,因此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美国1787联邦宪法规定()A各州保留一定自治权 B国家实行联邦制共和制C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 D两院实行不同的选举制解析:根据美国宪法,众议院是根据公民人数组成的,每一州以人口为基准在众议院中行使代表权,但各州至少有一名议员,众议员代表着选民的利益;参议院是来自各州的,每州2人,参议员代表着各州的利益,符合题干中“在国家管理中必须有人民的存在”,故D项正确。答案:D2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A为下层民众进行革命提供了机会B促使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有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解析:根据材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可知这种制度变革使资产阶级拥有了更广泛的政治权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故D项正确。答案:D3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1962年以前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些报告()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解析:根据“中苏意识形态一致”可首先排除B项。C项史实错误。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仍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需要依靠中国完成其战略意图,加强远东地区的力量与美国对抗。但苏联的一些做法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这使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中苏同盟最终破裂,故选A项。答案:A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出发,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政治策略对德国政治发展的独特性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所谓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策略,表现为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威胁”面前,能够“先发制人”,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和满足某些“革命”要求,进而达到驾驭时局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利益的目的。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解读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德国政治现代化的特征,可从其保守性和防御性方面进行阐释,并结合德国政治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进行说明。对德国政治现代化的评价要全面,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消极影响,阐述时要注意全面分析。答案:示例论题:近代德国的特殊国情使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明显的“防御性”特征。阐述: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开启于德国的统一,而德国的统一是由君主专制色彩浓厚的普鲁士完成的。在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德国统治阶层为了抵制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驾驭国内势力、保障自身的利益,在政治上采取了有别于英美等国的民主政治形式,即德国统治者在形式上实行了议会制民主政治,但其实际上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正是德国国内的特殊环境,使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明显的“防御性”特征。(12分)(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关注二 风雨兼程踏歌前行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嬗变与经济模式的创新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思想的嬗变1重商主义(1618世纪)(1)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国家力量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2自由主义(19世纪20世纪30年代)(1)自由主义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2)自由主义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70年代初)(1)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2)凯恩斯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逐渐走出低谷。(3)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由此出现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4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至今)(1)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现经济的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主要学派有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2)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走出“滞胀”困境,经济得以复苏。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三、世界历史上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1主要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欧洲模式(英国)美洲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生产资料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片面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以调整农产品结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由主义(市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代议制总统制、联邦制、两党制、民主(代议)共和制2.各自特点(1)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先轻工业后重工业,扩大海外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4)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重商主义对商业发展的影响史学新论16世纪欧洲政府如法国的重商主义和英国的圈地运动,都有益于商业发展。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更是把市民、商人从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枷锁中解放出来。流动的人口又给某些地区带来了新技术,并与当地经济结合,创造了有效的商业行为和更高的商业利润。如16世纪中叶,英国利用尼德兰移民的力量,成功地生产了“绒线布”,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王素琴对西欧封建商业迅速跨越资本主义门槛的再认识发现问题重商主义主张通过国家力量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重商主义有益于商业发展,16世纪的欧洲商业发展还得益于宗教改革带来的思想解放,得益于移民政策的促进。命题角度16世纪重商主义对欧洲商业发展的影响。19世纪为什么欧洲盛行“自由主义”。探究二西方自由贸易的发展史学新论自由贸易的第一次胜利是哈斯基森在18231825年改革了海关税制以后的20年里,英国几乎没有一年不降低或者废除一些关税和消费税,19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基于英国的胜利,许多国家相信也可以从自由贸易中受益,纷纷改革了自己的税则。自由贸易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不同国家的不公平。高德步世界经济史发现问题自由贸易的发展从时间上分析,19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取得决定性胜利,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发展。命题角度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自由贸易盛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探究三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史学新论当时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着浓厚的“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基础,而以斯大林为首的党的领导主流又不是以新经济政策的改革思想去引领、克服并化解上述矛盾和冲突,而是以违背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传统意识形态,即“左”的思想去处理、解构新经济政策,所以,造成这一政策最终遭到了被取消的命运。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发现问题现行教材谈及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仅表述为“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史料中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遇到的最大障碍主要还是主观上的。命题角度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及作用,新经济政策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实践。探究四从解决失业问题看罗斯福新政的成就史学新论1932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摘自美国历史学家阿兰布林克利等著的美国历史上的调查发现问题从趋势图看,曲线呈上升趋势;从数据看,失业人数大幅下降。命题角度经济大危机的后果;罗斯福新政解决就业与稳定社会秩序的关系。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2019河南洛阳、许昌二模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这些措施()A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B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解析:据材料“给集体农庄以优待”“帮助集体农庄”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给集体农庄优待,并不一定扩大集体农庄的规模,排除A项;给农庄优待与挫伤农民积极性相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采取措施推动集体化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B2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斯福最终根除了“暂时疾病”B“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销矛盾C“试验性疗法”借鉴了苏联的经验D“试验性疗法”就是实行计划经济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所谓的产销矛盾,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若干经验,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独属于社会主义,而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只是加大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力度而已,并没有实施所谓的计划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C3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为“非工业化”,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非工业化”()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C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D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占据了绝对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知识产业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的,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D项符合题意。答案:D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寻求新的经济领域。16世纪的商业革命和对美洲的探险导致了殖民地的建立,并因此引发了帝国之间的战争。商业竞争的优势和成功需要西班牙、法国、大不列颠和荷兰这些国家成为高效的生产者和足智多谋的贸易商。结果,政府专注于国内的经济,并处处严格要求外国殖民地为自己生产利润。这对18世纪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不断地浪费自己积累起来的珍贵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时所有的正式经济理论的背后都隐藏着这种财富积累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重商主义”。它逐渐成为以“世界是争夺稀有资源的竞技场”的观念为基础的结构化经济体制。因为金银和其他产品都是有限的。政府就必须用保护性关税、航运法等来管理贸易,这些规定限制了与竞争对手和国内垄断部门进行食盐和火药的交易。重商主义政客们认为,他们的经济只能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上壮大。尽管这种经济体制是17世纪发展起来,它却在18世纪更被广泛接受,因为欧洲和北美国家的战争迫使每个国家更加心狠手辣。但是,在18世纪晚期,以亚当斯密的观点为代表,对这一经济规则的批判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美佩里M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围绕经济模式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结合一个或多个要素加以阐述,论述符合逻辑,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材料反映重商主义思想的盛行及受到亚当斯密自由主义思想的冲击,要求围绕经济模式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拟论题,进行论证。答案:论题:近代西欧“重商主义”形成的时代因素。(2分)1517世纪,反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需求的重商主义逐步兴起。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通过保护性关税等贸易限制保护国内市场,积累金银财富。近代以来,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宣扬的人文主义鼓励人们追求财富,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在拓展世界市场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欧强国对财富的殖民争夺。受“世界是争夺稀有资源的竞技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出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相继实行“重商主义”,发展国内经济并应对外国竞争。(8分)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模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到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重商主义”的形成就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多种时代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2分)关注三人文情怀不懈追求西方人文精神的倡导与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倡导1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1)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3)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4)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关注人生真谛(1)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备知识才能达到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2)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认识自己的“理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二、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构建和谐社会1背景(1)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工人阶级斗争。(2)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提供物质基础。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3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4建立过程(1)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5)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5内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6影响(1)积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消极: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7改革(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财政收入下滑,各国着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目的:力求在恢复和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的矛盾中寻求新的平衡。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主张,人类文明精神获得了重大突破史学新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在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人类文明精神获得了重大突破,至今无法超越,未来也不可能超越。由于我们不再将地球尊为神圣,而将其视为一种资源轴心时代教导我们要勇敢面对一切孙艳燕、白彦兵译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转折时代发现问题东西方先哲倡导人文思想,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成就,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较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命题角度东西方先哲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相通之处,东西方先哲的人文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探究二智者学派的觉醒史学新论智者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表明希腊人已经感觉到再也抓不住生活中的更高目标,抓不住历史和世界中可靠的东西了。但是希腊人毕竟是已经吃过善恶树上智慧果的人们了。哲学在这时又一次表现了它的力量。杨适哲学的童年发现问题杨适评价智者学派:一方面,否定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共性的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又肯定了智者学派推动哲学的发展,是近代人文精神的起源。命题角度智者学派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三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史学新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地重复。保罗富尔文艺复兴发现问题史料认为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说明文艺复兴只是借助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命题角度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的内涵。探究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史学新论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发现问题作者论述了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目的、本质和弊端。史料中作者认为:“福利国家”的实质和目的是国家通过税收的办法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福利国家”的弊端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人们进取心减退,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命题角度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2020玉林、柳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该作品()A凸显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光辉B发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体现雅典卫城妇女地位的提高D表明人的崇拜超越神的崇拜解析:根据雅典“将人体美赋予建筑”,雅典神庙女像柱“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可知,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精神在雅典社会得到了弘扬,故选A项;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排除B项;在雅典社会,妇女地位一直低下,基本没有什么民主可言,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雅典社会开始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不能表明对人的崇拜已经超越了对神的崇拜,排除D项。答案:A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大臣建言)作为追求。后来的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A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C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启蒙运动者把自己当作“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来引导当权者”,这说明他们重视公众意志,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主义,故排除D项。答案:C3有人认为,罗斯福的农业管理方案并没有创造奇迹,实际上,负担被转嫁给消费者和低收入农业工人。还有人认为,农业法规并非针对贫困线以下的农业州,而是针对收入相对较高但因危机陷入萧条的农业州。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的农业“新政”()A并不打算调整农业结构 B只是救急而非扶贫政策C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分化 D不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的农业政策转嫁了负担,针对的也不是贫困州,其农业“新政”只是救急而非扶贫政策,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A、C、D三项。答案:B42020四川宜宾4月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济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为受保人提供保险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1964年,约翰逊颁布经济机会法,增加穷人参与救济与福利项目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除此之外,他还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1996年,克林顿签署了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协调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发展成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的基本方针。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企业职工的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须缴纳保险金,保险的管理单位为工会。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由国家定额和统包统配,不实行劳保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摘编自吕学静主编现代社会保障概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的特点,并说明中、美两国政府关注社会保障的现实意义。(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得出社会保障逐渐完善和系统化;据材料一“1933年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克林顿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得出资助方式的变化;据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20世纪80年代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并结合所学得出责任主体发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并结合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民主运动的发展、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政府财政负担加大、第三次科技革命、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的兴起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的基本方针”得出量力而行,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据材料二“1951年企业职工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可得出分层设计;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得出劳动者的权利得到宪法的保护。第二小问,从国家治理、社会稳定、人民权利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变化:社会保障逐渐完善和系统化;从资助实物、金钱等向提高贫困者生存技能转变;从强调国家责任到更注重社会、个人责任,从加强政府干预到逐渐减少政府干预;从为贫困者提供最基础的社会保障发展成全社会公民的福利制度。(6分,任答3点即可)原因:民主运动的发展;70年代经济陷入“滞胀”,政府财政负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的兴起。(7分)(2)特点:量力而行,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分层设计;劳动者的权利得到宪法的保护。(6分)现实意义:体现了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力量;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保障了人权。(6分)关注四华丽转身谁主沉浮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14世纪中叶17世纪中期)1兴起的标志14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意大利独立城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1338年佛罗伦萨有80家银行。2兴起的原因(1)佛罗伦萨、威尼斯建立了独立国家城邦,为此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2)佛罗伦萨、威尼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贸易交汇的要冲。3衰落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到大西洋沿岸。(2)16世纪末尼德兰、英格兰等国家对地中海和东方贸易的渗透等。4当时的中国(1)随着农耕经济发展,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同时,明朝推行“海禁”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16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宣传西方科学知识;随后又有一些传教士来华,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3)明朝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也传到了中国,明代引进的这些农作物新品种,不断推广种植,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二、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17世纪18世纪后期)1兴起的标志17世纪,阿姆斯特丹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取消金属货币兑换业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也是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2兴起的原因(1)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2)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3)技术创新:荷兰商人抓住机遇发展造船业,并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中,成为“海上马车夫”。(4)抓住欧洲商业革命的机遇。(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6)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7)金融制度创新: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行股票等。3衰落的原因(1)由于受到“郁金香泡沫”的影响,荷兰经济从此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也丧失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3)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4)英国是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其打败荷兰证明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优势(根本原因)。4当时的中国(1)清朝前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已初露近代曙光,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传统文化承古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思想活跃。(2)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18世纪后期1944年)1兴起的标志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816年到1870年间形成。当时实行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和黄金成为国际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机构的中心支点”,伦敦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兴起的原因(1)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垄断地位。(2)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3)英镑地位大为提高,与黄金一起成为国际货币,伦敦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和支付中心。3衰落的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一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超越英法。(3)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4当时的中国(1)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3)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四、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19441971年)1兴起的标志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2兴起的原因(1)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2)美国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3)美国在二战中实力大增,在世界范围内,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5)美国取得了操纵国际金融的霸权地位。(6)“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和日本市场。而欧洲和日本在二战中遭受重创,经济普遍衰落,依赖于美国的援助和扶植。3衰落的原因(1)1971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2)美苏争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双方的经济实力。4当时的中国(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五、向亚太地区转移并逐渐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1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日本经过20多年高速的经济增长,经济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位,日本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意将东京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取代纽约的地位。(1)兴起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耗费了大量社会财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美苏争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双方的经济实力。(2)兴起的影响: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情况下,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建立组织,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加入WTO,中国和平崛起,人民币日益国际化和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SDR篮子,国际金融中心也有着向上海漂移的态势。(1)兴起的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增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加入WTO,中国和平崛起。(2)兴起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出现了很多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促进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美国则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而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这些都表明了世界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发展。3当今的中国(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筹建“亚投行”,倡导“一带一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六、世界金融中心兴衰变迁留给我们的启示当今世界金融形势变化莫测,世界金融中心的变化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探讨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过程及兴衰的原因、历程和影响,从中获取相应的经验与启示,对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1每一个阶段的金融中心都有一段璀璨的历史,它们的兴衰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从古至今,金融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从威尼斯时代政府公债和金融市场雏形的出现,到阿姆斯特丹商品和股票交易所的成立,再到现代各种股票、债券、混合证券、共同基金、工业康采恩以及众多的衍生产品,金融创新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各个时期划时代的经济变革。3导致世界金融中心变迁的因素多种多样,世界各金融中心的兴衰变迁历程反映着各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兴衰变迁,其实质是大国崛起与衰落的历程。4历史证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兴衰变迁对世界金融乃至经济、政治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海洋意识与海权意识对大国崛起的作用史学新论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提出并建立了西方的“海军制胜论”,这一理论总结了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提出“海军在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就能最终战胜敌人和夺取世界霸权”。白海军海洋霸权: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发现问题中国倡导的和平崛起是对马汉“海权制胜论”的重新定位,时下中国海权问题突出。命题角度重视海洋的和平开发与利用;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海军的强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探究二战后美国在国际金融货币舞台上的独角戏史学新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发现问题材料分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国的霸权、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命题角度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变的实质;美国崛起的表现;全球化的趋势。探究三从西方世界的崛起到美国的崛起再到“他者的崛起”史学新论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是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发现问题材料指出“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权力大转移可以称为“他者的崛起”。命题角度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衰落和美苏的崛起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探究四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史学新论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20世纪目睹了“西方的没落”和朝向东方的“世界重新定向”。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发现问题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指出: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命题角度材料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导致新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间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命题可以多角度对该观点展开评论。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再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B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C始终依靠殖民扩张D呈现由多极化到单极化的趋势解析: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是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的结果,反映了中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故选B项。答案:B2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年份17001714173717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