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533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整体感知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权力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2清朝奏折制度(1)形成: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2)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整合二 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棉花,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出现,但发展缓慢。3商业(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2)农产品商业化: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市镇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4)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4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3)清朝“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关注新教材、新观点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1)农业: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3)商业: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整合三 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1.思想(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科学技术(1)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学: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戏剧: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陆王心学(1)形成: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主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3)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2西学东渐(1)时间: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3)概况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4)评价: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答题要素荟萃抓主旨主旨一 紫禁之巅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1.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提刑按察使司、厂卫制度。(4)注重官吏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实行科举制。(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总之,通过以上种种政策体现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制度,实现了加强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2.清代边疆制度改土归流清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盟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实行札萨克制,即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金瓶掣签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年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金瓶掣签制度,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地区社会和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义深远主旨二 步履维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见。(2)城乡商业繁荣:集市广泛分布,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3)各地“商帮”活跃: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4)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慢慢减弱,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改变。(5)生产关系变化: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资本参与生产过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明清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上:“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利于积累财富,也不利于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3)思想上: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很难转化为工商业资本。主旨三 儒学新气象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产生社会特征主要思想政治君主专制黄宗羲的批君、限君思想“存天理”李贽“万物皆生于两”;王夫之“理在气中”“灭人欲”李贽“禀赋自然”;王夫之“天理所寓”礼教“三纲”李贽“男女平等”;黄宗羲“君臣平等”明亡清兴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济“重农抑商”黄宗羲“工商皆本”;顾炎武“振兴工商”;王夫之“国之司命”文化科举教条李贽否定孔孟权威,强调独立思考学风空疏顾炎武“经世致用”2.明清时期,市民阶层的兴起及其影响(1)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2)市民阶层的影响社会风气明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再是士人标榜的信条,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地位等级的松动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明末启蒙思想家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构筑价值体系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已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世俗文学发展戏曲、小说等“杂书”的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市民意识觉醒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命题探究一步到位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考向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1.命题点:明朝后期的内阁制度2020全国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关键点拨:应结合“明初设立内阁制,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围绕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判断。2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由表及里明代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是一个现象,实际上反映明代内阁权势强大第2题能力立意由最初的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这一变化所体现的中枢机构变化,体现了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运用考向二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新现象3.命题点:重农抑商下的明代商业2019全国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关键点拨: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4命题点:明代的工匠制度2020全国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命题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6命题点:乾隆时期江南地区的租佃关系2019全国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考向三 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7.命题点:昆曲在明清时期思想的流行2018全国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关键点拨:本题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昆曲的“雅”与后来京剧的“俗”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成为后来京剧取代昆曲广泛流行的一个因素。8命题点:清代宗谱的纂修和影响2020全国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9命题点: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有利条件2018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10命题点:明朝中期以后,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2018全国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视角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所体现的时代特征1.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发展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A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C内阁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命题点:清朝的“密折”制度2020合肥一模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视角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具有近代曙光的经济现象3.命题点:明中叶江南市镇兴起及其管理2020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A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B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D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4命题点: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的种植2020抚州市高三联考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这些现象()A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加快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D导致了农业经济的日益衰落5命题点:清初对外贸易的管理2020河南高三联考在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之前,清朝政府规定的通商口岸有4个,每个口岸每年平均只有1艘西方商船靠岸。只留1个广州口岸时,每年平均靠岸64艘西方商船,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由此可知,一口通商()A不利于中国开展对外交往B推动了海关管理体制的近代化C并没能缓解西方经济侵略D客观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视角三 明清时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6.命题点: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2020山东淄博一模“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7命题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020哈师大模拟考试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这种主张()A利于切实推动社会发展B冲破了先秦儒学的束缚C强调满足个人名利之心D强调提高君主服务能力8命题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2020如皋上学期教学调研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门包铁皮,并筑砖拱门。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防御体系不断升级 B火药广泛用于军事C社会浮华之风盛行 D城市经济功能强化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3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真题导练2017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关键点拨第一步:审清设问类型,明确设问是提取单个信息还是两个或多个信息,提取后进行对比以及说明。第二步:阅读材料,提取关联信息,阅读材料信息,有三组中外信息可建立某种联系: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中国)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刊刻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五月花”号到达美洲第三步:组织语言,将寻找到的联系落到实处关联信息一德国印刷机的发明与中国陆续使用印刷机刊刻科技类图书,可见德国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外界的文明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关联信息二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都促进了人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交流。关联信息三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和英国移民到北美都是为了寻求祖国统一或者国力富强的行为。试答满分答题规则规则1在提取和概括信息的基础上定“主题”:如“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题目,而论题则要进一步提炼出主题“东西方走向海洋世界”。规则2史实论据需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如本题中既有中国与外国各自纵向的联系,又有同一时期中西方的对比。(1)设问形式“根据材料回答”,这仅仅需要结合给定的材料,进行多维度提炼;(2)设问形式“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时不仅需要结合给定的材料,还要结合相关课本知识点进行多维度提炼。规则3逻辑解释需严谨:整个结构框架上要清晰“拟定论题中外具体史实分析、归纳结论”。对史实要有分析、归纳的过程,不能直接得出想当然的结论,要符合基本的逻辑。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1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内阁的权力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因此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时,张居正进行了反驳,这说明内阁权势强大,A项符合题意。内阁权力是由皇帝赋予的,因此说“皇权受到严重制约”是不准确的,排除B项;社会经济凋敝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废除丞相,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答案:A3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销售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正确;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说明工匠制度下的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劳动与其他用工方式的比较,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故B项错误。由材料和所学可知,民营手工业在此期间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答案:D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项排除。答案:C6解析:材料“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也”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项排除。答案:C7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是因为昆曲被视为“官腔”“雅乐”,这意味着欣赏昆曲代表着高雅的品位,符合士大夫的文化需求,故D项正确。答案:D8解析:族规与家训的主要内容“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致,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族规与家训的内容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故A项错误。隋唐以来,士族走向没落,且维持血统纯正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故C项错误。“四民”是指士农工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9解析:A项:我国古代药学早在原始社会已经萌芽。A项可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因素。C项与题干无关。D项: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唐代还没有出现宋明理学,药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其推动。D项错误。答案:B10解析: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雕印风气日盛,文稿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不少人是附庸风雅,不能反映当时学术文化水平的提升。可排除。B项:材料是强调社会崇尚文化,不是士人地位提高。B项错误。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与题干无关。D项: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围。D项正确。答案:D研析待考视角明趋向1解析: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表明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故A项正确;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首辅无法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内阁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与材料的内容表明相权因内阁制度产生而复活不符,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与材料的内容表明相权因内阁制度产生而复活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解析:题干中康乾时期的奏折制度“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而提高效率,故选C项;密封报告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获取,排除A项;奏折制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真实情况,与因循守旧无关,排除B项;奏折制度有利于强化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排除D项。答案:C3解析:“设课税司掌收商税”“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等职能体现了治安和赋税征收的功能,故选A项;“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不会加强自治的情况,排除B项;“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这种情形对近代的方式是起阻碍作用的,排除C项;“设课税司掌收商税”等税收功能无法体现对小农的保障,排除D项。答案:A4解析:棉花“遍及”、蚕桑“发展甚快”、甘蔗、烟草、蓝靛等日益重要,说明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选B项;明清时期仍坚持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涉及许多地区,不仅仅指“江南”,排除C项;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B5解析:从材料可知,只开放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反而有更多的西方商船到中国通商,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故客观上有利于对外贸易,故选D项;不利于中国开展对外贸易,与材料“只留1个广州口岸时,每年平均靠岸64艘西方商船,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不符,排除A项;海关管理体制的近代化是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而实行的改革,与材料中清朝的闭关锁国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由4口通商变成一口通商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并不存在西方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答案:D6解析:“许仙”的主人公由盐铁使之子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文化因商品经济的活跃而呈现出下移趋势,创造文化的对象由社会上层统治者下移至市民阶层,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故选C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严格执行,排除A项;“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强调思想传播媒介,与材料主题“创造文化的对象由社会上层统治者下移至市民阶层”无关,排除B项;明后期理学为主导思想,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盛行,排除D项。答案:C7解析:黄宗羲以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为出发点阐释儒学,而非出自个人一己之私,这种主张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有益处,故选A项;黄宗羲的“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这是对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排除B项;“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这一主张以为国为民为出发点,而非个人名利,排除C项;材料是黄宗羲对儒学品格的阐释,无关君主行政能力,排除D项。答案:A8解析:从夯土到包砖和包铁皮说明防御火药武器的需要,故选B项;防御体系不断升级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城防不是社会风气,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城防军事不是经济,排除D项。答案:B真题导练答案:示例一(1)论题:新航路开辟给明代的影响。(2分)(2)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条鞭法改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统一的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加;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欧洲殖民者东来,占据澳门、台湾,威胁着封建统治,损害了国家主权。新航路开辟既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又给中国带来殖民侵略的威胁。(10分)示例二(1)论题: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2分)(2)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加。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播了天主教,也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新航路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