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91949)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经历了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整体感知1政治上: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探索革命道路,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进一步近代化的趋势。3文化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4社会生活: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年) 1.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中国共产党成立(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2)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意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4北伐战争(1)进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以消灭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发展到高潮。(2)失败: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5毛泽东思想萌芽: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阶级的重要性。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五四运动(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整合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革命道路的开辟(1)“工农武装割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领导人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2国民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措施: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实行币制改革。(2)影响: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日本局部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4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遵义会议的意义(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长征的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3)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整合三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1.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2)全民族抗战1937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战,分两个战场,两条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3)意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民族工业的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掠夺和国统区的战时体制,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3毛泽东思想形成(1)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2)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东方主战场(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抗战胜利的意义(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3抗战时期工业和高校的内迁(1)原因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2)表现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整合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2)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3)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反攻、决战,1949年解放军攻占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3民族工业: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2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答题要素荟萃抓主旨主旨一 复兴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爱国运动的深远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历史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改造中国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2)现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作为一场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进一步觉醒,这种意识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中国文化改造这一命题。(4)激发下层民众社会运动的热情。五四运动的主体大多是工人和学生,其进行方式是自下而上的,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创性,它激发了民众社会运动的热情。2国民革命对民主革命的传承与发展国民革命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1)从传承角度看,国民革命仍然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发展角度看,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靠农民、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3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始国民革命运动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独立领导革命。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革命道路1927年,起义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性,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内部矛盾处理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主旨二 不朽丰碑伟大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基础广大群众。抗日战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2.中国在抗日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1)政治层面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者严重威胁时,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只能顺应潮流,开放了政治民主,尽管这种开放是以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条件的,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基层政权中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全新的政治趋向,这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为国内统一奠定了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共在抗战胜利后统一全国积累了力量。(3)经济层面沿海工业的内迁,为西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框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促进了内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4)民族精神层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5)国家主权层面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逐渐获得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主旨三 暖冷交替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来看:先天不足。表现为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以及思想观念陈旧。(2)从发展来看:后天严重畸形。表现为投资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从环境来看: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艰难。(4)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依赖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5)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2近代以来社会生活、风俗及思想观念变迁(1)逐渐西方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等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讲究奢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2)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由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由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3)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这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这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命题探究一步到位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1.命题点: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2020全国卷,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关键点拨:材料反映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混乱的状况,分析判断这种状况的影响。解析:材料表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没有统一标准,这不利于商品交易,会增加交易成本,故A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存在军阀割据局面,但北伐战争后,全国逐渐走向统一,B项排除。材料中,中国度量衡没有统一标准与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D项中“阻断”说法绝对,排除。答案:A2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2020全国卷,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解析: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战时经济困难,实行统制政策,以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初期这一政策对工矿业生产尚有一些刺激作用,随着通货膨胀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力,物价与生产成本飞速攀升,使企业资产不断贬值,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资本家不愿意投资生产,而投资买卖原料却利润很高,因此“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C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了再生产难以维持,可见工业生产并未被带动,排除。B项,由于战争的破坏,抗战胜利后生产恢复依然艰难,排除。D项,国民党军阀混战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答案:C3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经济政策2020全国卷,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解析:根据材料“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可知,该指示强调保存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故有利于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保存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与推行公私合营,确立国营经济主导地位无关,故A、C两项错误;材料的指示与生产恢复有关,与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调整关系不大,故排除D。答案:B考向二 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推动了民主化进程4.命题点:五四运动后,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争论2018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关键点拨:注意分析这场争论所围绕的问题,再判断这次争论说明的问题及影响。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通过这些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生在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之后,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与欧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B项错误。“消除”一词说法绝对,D项错误。答案:C5命题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2019全国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从全国各界联合会发表的宣言来看,国内群众参与爱国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明确了团结自救的重要性,这说明当时各界团体的爱国觉悟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趋于一致,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故C项错误。当时只有极少数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三 以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史实考查全民族的抗日战争6.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2019全国卷,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关键点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民主革命需要联合资产阶级。解析:材料显示,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其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俄革命具有不同的性质,没有涉及借鉴俄国革命经验的信息,A项错误;毛泽东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意在阐释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争取的对象,并不是要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党的右倾错误,D项错误。答案:C7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组织的民主普选2020全国卷,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所示。表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表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积极团结各个阶层参与政权建设,反映出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故D项正确。答案:D8命题点: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激发农民的抗日积极性2018全国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A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A项正确。B项: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可排除。C项: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可排除。D错:题干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可排除。答案:A考向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9.命题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外交政策2018全国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关键点拨:本题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丰富的历史风貌,打破传统观点对西方国家的刻板认识,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英、法、美等国通过各种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中共中央的考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反映。解析: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中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B项:“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可排除。C项: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可排除。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可排除。答案:A10命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020全国卷,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解析: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已“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共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故B项正确。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但还未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是在1934年发生的,此材料反映的是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的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五 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1.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开办大学的目的2019全国卷,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教育转型,结合1948年国共内战处于决战时刻,分析中共中央要求开办大学的目的。解析:材料“1948年10月底”“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表明中共中央为将工作重心由革命战争向政权建设转移做准备,B项正确。土地改革与“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不符,A项错误。推进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任务,与题干时间不符,C、D两项错误。答案:B12命题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8全国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及材料中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结合所学可知是反对胡适提出的改良主义,主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说明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且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C项正确。答案:C13命题点:20世纪30年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7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据材料中信息“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B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出民众婚姻是否实现了自主,A项错误;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出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错误;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D项错误。答案:B 研析待考视角明趋向视角一 从道路选择的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探索1.命题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020浙江省绿色评价联盟高三联考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A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B发展了民主革命C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D发动了人民群众解析: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发展了民主革命,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故选B项;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传播,排除A项;1921年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C项;五四运动前的政治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也发动了人民群众,排除D项。答案:B2命题点:木刻版画农民协会万岁反映的时代背景2020焦作市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是1927年湖南境内的宣传木刻版画农民协会万岁。该木刻版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高涨B封建军阀的统治已被推翻C土地革命已影响到了湖南D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解析:1926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在北伐军讨伐北洋军阀的同时,共产党在革命后方发动农民成立农会,进行革命斗争,故材料背景是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涨,故选A项;1927年北伐战争消灭了三大军阀中的吴佩孚部和孙传芳部,没有完全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1927年秋毛泽东在湘赣边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但与材料中1927年湖南境内的农会木刻版画不符,排除C项;1928年井冈山会师之后,中共的起义武装先后转移到农村和山区,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3命题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020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这些措施()A有利于打破根据地的经济封锁B改善民生赢得农民的普遍支持C保障军费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D打击奸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中,中共建立了赤白贸易线和对外贸易机构,便于革命根据地同白区地区进行商品交易,这些措施有利于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打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非常有利,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根据地通过建立赤白贸易线,方便根据地与白区经济的交流,避免根据地被封锁孤立的状况,改善民生赢得农民的普遍支持不是这些措施的主要意义,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红军保护和发展与白区的贸易,没有涉及贸易税收的用途,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保护白区来的商人,没有体现出要打击奸商,排除D项。答案:A4命题点: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障2020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国民党则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固有赖于本党同志之努力,尤须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可见国共两党()A都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B都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C都注意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D都认为兵民是胜利之本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共产党主张“民族战争要依靠人民大众”,国民党也认为“要取得抗战的胜利以及建国都需要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说明国共两党都认为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党则主要依靠军队,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二者的抗战路线是不一样的,排除B项;题干之意在于强调国共两党都认为在抗战过程中人民的重要性,其着重点不在于抗战的持久性,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国共两党都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而没有涉及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兵民”,排除D项。答案:A5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建设2020广东惠州一调1940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向各根据地发出指示:“全区域党政军民学脱离生产者之人数与全人口(不固定的游击区和敌占区不在内)之比例不能超过百分之三。”该指示的贯彻有利于()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提升持久抗战能力C推动土地革命开展 D保证全民抗战胜利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抗战处于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规定非生产者与总人口的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根据地的人力、物力,提升持久抗战能力,故选B项。材料中的指示与提高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A项;此时并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排除C项;该指示的贯彻有利于提升持久抗战能力,“保证”说法绝对,排除D项。答案:B视角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6.命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020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934年申报刊登了一幅三星牙膏广告画(右图):“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身穿睡袍的丈夫挤牙膏”。该画反映了()A女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B传统家庭观念发生质变C民众生活方式趋向西化D广告成为营销的主要手段解析:据图及“睡袍”“牙膏”等字样可知,当时上海民众生活方式趋向西化,故选C项;图片中女性在家里,看不出步入社会,排除A项;材料是民众生活方式,不涉及传统家庭观念,排除B项,从材料的一则广告,得不出其成为营销主要手段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C7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内迁2020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进行汉阳钢铁厂、大渡口钢铁厂的迁建工作并扶持民办、官商合办的钢铁企业200个,初步形成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网。这些措施()A推动了国家重工业的迅速发展B调整工业布局以应对抗战的需要C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做了准备D解决了民生问题赢得人民的支持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迁移和对钢铁企业的扶持,建立起了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基地,主要是为抗战提供重工业的支持,材料体现的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调整工业布局,应对抗战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鼓励发展民族钢铁工业,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出推动国家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排除A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与材料中七七事变爆发后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迁移并发展钢铁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民生问题,排除D项。答案:B8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2020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948年4月,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此评论说明()A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B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D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解析:据材料“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可知,国民党统治区物价上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美国侵华的史实,故B项错误;据材料“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可知,国民党统治区物价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真题导练2019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关键点拨:注意审题,要求评析的是材料的整体观点或其中的某一具体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而得出“结论”。材料的整体观点是:国人应当对中国历史熟知,并有温情敬意,从而推动祖国进步。评析时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观点出现的原因并进而评析其历史意义。最后,要得出结论,该结论要由以上评析自然得出,并且与材料中的观点不重复。答案:示例:观点:国人应对中国历史熟知而有温情敬意,从而推动祖国进步。我赞同该观点。(2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发表于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当时,中国国内流行历史虚无主义和投降主义论调,认为中国文明不如西方文明,中国处处不如外国,中国抗战必亡。在这种背景下,钱穆的观点有助于国人重温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从而壮大抗日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从现实意义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重温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坚持“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8分)结论:我们应当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命题规律:,纵观20112020全国卷的历史科12分试题,呈现以下特色与变化规律:,(1)从材料形式看:新颖多样,与问题设计、能力层次形成有机联系。,(2)从考查内容看:既重视学科特色,又凸显与现实的联系。,(3)从答题要求看:视野更加开放,答案更加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