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综合训练3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3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综合训练3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综合训练3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综合训练3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济宁市高三模拟)先秦时期,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A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B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C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D儒家学说影响古代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政治活动都在强调宗法观念对君权的影响大,即君权宗法内涵是有重要意义的,B符合题意的;A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并且也不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不涉及明君治国方面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宗法观念影响古代政治而非儒家学说影响古代政治,D不符合题意,排除。2(2018菏泽市高三统考)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A.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D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主汉武帝的亲信近臣都担任了重要的官职,这说明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是在强化的,C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大臣间不存在权力制衡的问题,A不合史实,排除;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始皇时期,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D不符合题意,排除。3(2018新余市高三联考)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B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C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D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答案:B解析:连筒是在小农经济下出现的一种灌溉工具,符合小农经济的需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的一个发明而已,但并非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手工业,所以并未体现出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明确表明经济是否繁荣,D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答案:A解析: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但朱熹认为人性是既有善又有恶,人要通过提高修养抑恶扬善,A符合题意;人性的善与恶是可以转化的而非难以调和,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不涉及纲常理论方面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排除;D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5(2018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测试)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这反映了清政府()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答案:A解析:根据“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可知,清政府积极利用条约维护国家利益,故A正确;材料反映清政府积极利用条约维护国家利益,无法体现“天朝上国”观念,排除B;“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无法体现“条约的危害性”,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外交问题,没有涉及内政,排除D。6(2018六盘水市高三模拟)1879年起,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先后在中国的广州、东北及中西部旅行。1896年,毕晓普夫人从上海出发,途经九江、汉口、沙市、宜昌、长江三峡、奉节、万县、成都、灌县、汶川、理县、马尔康、重庆等地,之后还出版了配有作者拍摄的113幅照片的书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近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B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较大C中国内地具有一定开放性D欧洲加紧在华的殖民活动答案:C解析: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能在中国旅行特别是能在中西部即中国内地旅行足以证明当时中国内地是开放的,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妇女地位提高、通商口岸的信息,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毕晓普夫人的旅行和殖民活动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7(2018潍坊高三教学评估)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答案:A解析:“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可以发表见解相反的文章”等信息意在强调这一表态利于发表不同的言论,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发挥,A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学创作,B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人民教育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8(2018遵义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邓小平要治理法治涣散的局面,要通过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的效力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司法建设而非经济建设,A不符合题意,排除;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1982年还没有提到市场经济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8莆田市高三模拟)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他的意思是罗马法()A演变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B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D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正义、公平、理性等自然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性,影响广泛深远,D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成文法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并未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B不合史实,排除;C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10(2018德阳市高三模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表明文艺复兴()A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C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是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A符合题意;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是古代史上希腊的智者运动,C不符合题意,排除;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的是宗教改革,D不符合题意,排除。11(2018汕头市高三模拟)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答案:B解析:步入近代仍然实行长子继承制,这样就会造成政治上的保守,是德国保留封建残余的一个具体表现,B符合题意;军事快速发展是由德国军国主义思想而导致的,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述现象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操纵德国联邦议会等均无关联,所以C、D不符合题意,排除。12(2018山东省济南市模拟测试)2018年6月9日七国集团(G7)峰会闭幕。东道主加拿大前脚发布七国共同签署的联合公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后脚发“推特”拆台,堪称当天最具戏剧性的反转,折射美国与西方盟友因“利”失和的局面。特朗普9日离开加拿大、前往新加坡出席美朝领导人会晤前举行新闻发布会,继续“撂狠话”,坚称其他国家多年来在贸易中“占了美国便宜”。他敦促其他国家降低对美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不要对美国加征关税施以报复,否则它们可能失去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符合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B美国与其他六国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国家利益的冲突C美国已经建立单极世界格局所以特朗普气势凌人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中不会一帆风顺答案:B解析:七国集团峰会上的矛盾实质上是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的冲突,B项正确。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当今也适应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美国没有建立单极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排除C。材料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没有联系,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8十堰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临去世前下旨:“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载沣)裁定。”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立即向华盛顿发电,汇报北京政权交替的情况。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收到北京电报的同时,收到了一封康有为从美洲发来的电报。康有为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指控北洋领袖、军机大臣袁世凯谋害光绪皇帝,变换君主,扰乱中国。康有为希望罗斯福能够致电北京的柔克义公使,以美国的名义联合所有国家,不予承认摄政王的合法地位。但柔克义提醒罗斯福道:“调查这里的官员和外国人,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康有为在中国没有追随者,他在1898年对光绪帝的影响现在被认为不利于真正的改革。”整理自李德林最初的国会:晚清精英救国之谋19101911材料二:谕军机大臣等、近闻有海外逆党,乘国家多难之际,妄思煽乱,肆意捏造谣言,其诬妄狂悖(谬),直有使君臣上下所不忍闻者,复敢刊印函单,分致京外各衙署回所学堂,淆乱是非,多方簧鼓,居心尤属险恶。著邮传部迅电各处邮政局,认真拣查,遇有自外洋寄来汉文函件,字迹封式在五件以上。分致上项各处者,立即拆阅,傥语涉悖(荒)诞,即刻一律焚毁。其各埠外国邮信局社,亦由该处地方官,婉商仿行,共保治安。1908年12月宣统朝政纪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8年康有为的意图及美国的评价。(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1908年底加强控制的社会背景,并结合材料分析1908年康有为意图落空的根源。(14分)答案:(1)意图:借助美国的力量和影响力联合列强;反对载沣的摄政地位;打击袁世凯的力量。评价: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康有为不能主导中国进行正确的变革。(2)背景: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多次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逐渐被传播;海外的反清力量在国内进行反专制的宣传活动。根源: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方面,康有为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封建专制力量与帝国主义勾结,严厉打压反清活动。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08年康有为的意图要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例如,材料中的“指控袁世凯谋害光绪皇帝,变换君主,扰乱中国”等字眼说明康有为有打击袁世凯势力的意图。“康有为在中国没有追随者”“不利于真正的改革”等字眼足以证明美国的评价要突出康有为缺乏社会基础、康有为也不能主导中国的变革等,所以不会支持康有为。(2)1908年底加强控制的社会背景主要从思想、政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思想方面主要突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传播等。1908年康有为意图落空的根源主要从经济方面、阶级力量方面、政治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等进行综合分析。14(2018泉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7世纪40年代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清朝设立军机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无产阶级产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二月革命,发表共产党宣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签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据古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上表为17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政治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4分)答案:示例:论题:17世纪以来中外历史发展迥然不同。阐述:17世纪和18世纪,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中国封建王朝进行了更替,清朝时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而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则逐步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加速发展。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极力对外扩张,为工业品的销售开辟海外市场,并掠夺原料,腐朽落后的中国成为其侵略目标。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悍然挑起鸦片战争,由于中英两国社会制度的差距较大,1842年英国打败中国后,迫使中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动地开始了近代史。(“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但要紧紧围绕着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政治经济信息,结合材料具体内容主要突出不论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中外均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例如,政治方面中国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而英国已经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制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