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1 第十一讲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03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1 第十一讲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1 第十一讲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1 第十一讲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整体感知1政治上: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2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3科技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背景下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影视艺术获得迅速发展,电影进入有声电影阶段,电视发明。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 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1.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严重威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特点: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2)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内容:向农民征收粮食税;运用商品交换,促进市场的繁荣;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废除实物分配制。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2“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3)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余粮收集制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2)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但苏联的发展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整合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过剩”。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罗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影响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整合三 现代文学艺术的兴起1.20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1)特征: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2)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20世纪以来的现代美术(1)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2)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3影视艺术(1)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2)电视的出现: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答题要素荟萃抓主旨主旨一曲折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军事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最终被迫走上了间接过渡的道路。(2)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权威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体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2苏联(俄)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1)余粮收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措施。(3)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后来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集体化也没有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主旨二改弦易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希望解决的问题问题内容具体措施目的股市崩溃;银行倒闭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生产过剩;企业破产调整工业生产工业复兴法,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消除过剩,缓和矛盾产品价格猛跌调整农业生产减耕减产,政府收购剩余产品稳定价格,保障利益失业人数剧增;矛盾重重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社会保障法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缓和矛盾2.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1)政治上:1787年宪法确立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美国政治体制。但是,在美国建国以后一个很长时间里,“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在宪法框架内,总统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强化了政府的主导作用。(2)经济上: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3)思想文化: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加强社会救济,采取“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思想,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的现代主义流派盛行。命题探究一步到位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考向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命题点:美国人眼中的苏联工业化建设2016全国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关键点拨:时间1928年,美国并未关注苏联实施“一五”计划,“4年以后”吸引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原因。解析: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答案:B考向二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2.命题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2018全国卷,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关键点拨:表格中两个时间段19291930年、19301931年,表格中的三个重要行业烟煤工业、金属矿业、制造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解析:A项,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可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部分行业中的工人周工资的下降幅度,并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C项正确。D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导致工人周工资下跌,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可排除。答案:C考向三西方近现代文学艺术3.命题点:立体派绘画作品第一步2020全国卷,34如图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关键点拨:注意分析第一步这一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分析判断这一绘画流派的绘画特色。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这幅作品的含义。图中,孩子在母亲的搀扶下迈出了其人生的“第一步”,但两个人脸上的表情却截然不同,母亲充满仁爱希冀,孩子充满惊恐,两人的表情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两人不同的情感,整幅作品对比鲜明,由此可判断,该作品所代表的绘画流派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故选A项。答案:A 研析待考视角明趋向视角一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命题点: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20怀化市上学期期末考试1921年5月,列宁在一次报告中说道:“1920年秋季和冬季,我们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曾经开工,但是后来不得不又停工了。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停工呢?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这说明()A苏俄放弃发展重工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失败D实践推动了政策转变解析:题干提及“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从开工到停工,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并结合时间1920年秋季和冬季,这一时期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时期,故选D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形成后,此时斯大林尚未执政,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3月,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废止是在新经济政策颁布后,排除C项。答案:D2命题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020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俄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材料表明苏俄私人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B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C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解析:根据材料“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可知,此时苏俄私人企业在消费资料工业中比重大,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故选A项;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与私人企业经济结构构成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可知,此时苏俄国有大工业占主导,以国家干预为主,排除C项;美国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排除D项。答案:A3命题点:“斯大林模式”和“五年计划”2020渭南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如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解析:虽然没有实现消费品与农业的目标增长率,但这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故选C项;农业和轻工业虽没有完成目标增长任务,但与“一五”计划相比仍是正增长,排除A项;苏联的“二五”计划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但并没有实现协调均衡发展,排除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一五”计划时就已经确定,排除D项。答案:C视角二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4.命题点:创设新情境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解析:根据材料“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可知,美国社会高消费、低储蓄会直接引发供求矛盾激化的风险,故B项正确。答案:B5命题点:多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施2020平顶山、许昌第一次质量检测1933年3月到4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地位 B防止通货膨胀C缓和劳资矛盾 D提升外贸竞争力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3月到4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扩大本国海外市场,提升本国外贸的竞争力,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与材料所述时间“1933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会造成通货膨胀,不是要“防止通货膨胀”,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着眼于缓和劳资矛盾,与材料主旨金融措施无关,排除C项。答案:D6命题点: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20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表是19331935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统计数据。这一变化反映出()时间人数1933年297.3万1934年360.8万1935年386.86万A.美国劳工的权益得到全面维护B国家的政策倾向有利于工人C美国当时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D美国的经济危机已得到解决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19331935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可知,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国家的政策倾向有利于工人,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权益,但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其维护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劳工利益不可能得到全面维护,排除A项;工会会员人数增加体现了工会的发展,这与就业率无直接关系,无法体现就业率的显著提高,排除C项;经济危机得到解决主要是通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恢复与发展体现出来的,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答案:B视角三20世纪初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7.命题点: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社会现象2019河南新乡二模20世纪30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解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选B项;材料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供新政的任何信息,排除D项。答案:B8命题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2020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以下作品体现这一流派特点的是()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派之一,故选D项;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排除B项;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批判现实主义,排除C项。答案:D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真题导练2019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关键点拨:材料反映出人类历史的自然进程是: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但这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人文进程是:文明的扩张与交流伴随着大国对地区和世界的争夺。这两大进程并不完全同步。注意题目要求考生提出对该学者以上认识的见解。这一见解要“明确”,如果同意,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如果质疑,要明确质疑哪一“认识”;如果修改,要明确修改什么。答案:示例一见解: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2分)理由: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并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这是自然进程的快速发展。但在自然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进程上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原子弹等新式武器,正是以自然进程的发展为前提。新式武器的运用使战争规模扩大升级,死伤惨重,经济严重衰退,还给世界人民带来不可愈合的心灵伤口。从人文进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退步。由此可见,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进程和文明进程的发展并不同步,但我们应该努力使两者协调发展。(10分)示例二见解:在人文进程中应添加1917年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两极格局形成,对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在人文进程中应加上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10分)规律总结:历史认识分析类开放探究型试题一般提供图文材料,其中蕴含着作者的历史认识。题目要求对这些历史认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赞成,可质疑,也可修改。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弄清楚材料中隐含的历史认识。要完整地理解材料的信息,不可断章取义,也不要以偏概全。(2)在全面理解图文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出材料隐含的历史认识。这种认识实际也就是一种历史观点。(3)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对材料中的认识,无论赞成、质疑还是修正,都要明确写出自己的论题,然后加以论证或说明。论证或说明时要严格按照试题要求,注意史论结合,持论有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