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讲 学科前沿—求真谛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097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讲 学科前沿—求真谛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讲 学科前沿—求真谛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讲 学科前沿—求真谛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讲学科前沿求真谛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素养一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培养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1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传统反理性艺术形式2019全国卷,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命题立意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达派”即达达主义,是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波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者认为“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反艺术”。无论现行的艺术标准是什么,达达主义都与之针锋相对。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主义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解题指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A项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答案D2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墨子记载的科技成就2018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命题立意本题以唯物史观考查“百家争鸣”和中国古代科技,墨子的思想映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墨子包含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重要命题,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历史地位和贡献的价值取向,也反映提倡科技创新,并树立文化自信。解题指导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其他学派的思想,可排除;B项:“完整”说法与史实不符,可排除;C项:墨子中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D项: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不可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可排除。答案C一、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进步1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解析:材料中的这些进步思想家所承认和认可的只是有限和适度范围之内的私欲,并没有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故A项错误;适当的人欲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但过度的欲望又必然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和危害,这些思想家所追求和强调的都是二者之间的平衡,故B项正确;很明显,材料中的这些进步思想家都是在批判而非维护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这些进步思想家的观点和主张,在本质上都是对传统的宋明理学的批判和继承而非构建新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2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社会契约的理念C革命权利的学说 D天赋人权的思想解析:材料没有通过立法限制君主权力的主张,与君主立宪的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君主与国民间建立社会契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违背契约后人民革命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民主权的来源,与天赋人权的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二、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中外社会剧变历程3“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国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解析:材料未反映诸侯违背盟誓,因而无法反映诚信观念的丧失,故A项错误;“誓”本应是各级贵族之间的约束,但春秋盟誓天子、诸侯、大夫乃至国人均能参加,打破了贵族的等级性,说明分封制趋于衰落,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一直注重“夷夏之防”,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答案:B4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的移民政策的变化:由禁止到鼓励、政府主导、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特别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来侵略的影响,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素养二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着力点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概念界定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内涵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培养目标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宋明理学2019全国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命题立意(1)通达时空观念,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2)试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传统诗歌进行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入诗的美学特点,体现了引导学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的命题立意;(3)程颢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解题指导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项符合题意。老子和庄周思想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项排除。答案B2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经济2018全国卷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命题立意本题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考生能够把文字信息与地图信息结合起来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解读。凸显了实物史料的研究价值,并以崭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引领中学历史教学。解题指导A项:材料中仅反映了当时铁器的分布区域,而且也不能说明这些铁器都是铁制农具,可排除;B项:仅凭铁器在新疆出现,不能说明当时新疆与中原联系密切,可排除;C项:材料中只反映了铁器的发现地分布情况,并不能说明这些铁器都是在当地生产的,可排除;D项: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D项正确。答案D一、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中外经济文明与社会生活1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 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 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解析: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礼貌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培养,故D项正确。答案:D2下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由此可知苏联()年份项目1913年1928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552电力15103钢553A.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B经济持续稳定发展C计划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D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农业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131928年,经济并非稳定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28年计划经济实行后,苏联的工业生产世界排名迅速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苏联工业品内销还是外销,故D项错误。答案:C二、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今中国政治文明的创新与发展3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略(打猎);乱风四:悔圣言、逆忠直、远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比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合而为十愆。”这说明()A商朝官吏腐败现象非常普遍B商朝统治者推行以德治国C商朝重视培育良好社会风气D政府对百姓加强教化解析:根据材料“三风十愆”,针对全社会,具有普适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朝设立“三风十愆”罪,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商朝重视净化社会风气,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设立了三风十愆罪”,体现了法制,非政府的教化功能,故D项错误。答案:C4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部选任标准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解析:“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说法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解放初期,限制富农,所以村干部任用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积极建设社会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所以重视劳动楷模,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需要个人魅力、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任村干部,所以村干部的选拔与时代需求有关,故B项正确;只有改革开放初期要求有经济实力的人做村干部,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村干部的选拔,不能代表总体民主政治建设,故D项错误。答案:B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支撑点概念界定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内涵阐释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培养目标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019全国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命题立意试题通过分析汉武帝时期的“皮币”及诸侯王参加献礼的规定,考查西汉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题干材料源于历史文献资料,内容与教材有密切关联,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史料实证。解题指导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C项正确。“皮币”不是货币,因而制作“皮币”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制作“皮币”是经济手段,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B项错误。制作“皮币”并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皮币”,不能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C一、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史学理论1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曾说:“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在儒林列传中曾说:“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在项羽本纪中又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A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B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史料C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D史记的史料记述来自见闻解析:据材料“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可以得出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而这只是史记选择史料的一种来源,故A项错误;据材料“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得出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史料,而这只是史记选择史料的一种来源,故B项错误;据材料“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得出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故C项正确;据材料“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得出史记的史料记述来自见闻,而这只是史记选择史料的一种来源,故D项错误。答案:C2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当英美剧团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演彭赞斯海盗而获得巨大成功时,它是在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事;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所以在中国有影响,是因为胡适把它引进了文化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A历史记录具有选择性B历史记录并非完全真实可信C人们无法完整地记录历史D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两个事件,说明历史学家的历史记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目的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人们对历史能否完整记录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想表达的是历史记录的特点,不是事物本身有无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A二、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20世纪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3据记载,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这反映了()A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功B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得以实现C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D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解析:根据所学,斯大林模式确立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故A项错误;斯大林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等于降低了农民的购买力,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为工业积累了资金,“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相当于降低农产品价格,是国家对农民的剥夺,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支持了国家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4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为扩大对外贸易,可以与外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可以在现行关税上下50%的范围内调整关税。该法还规定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从而使双边协定达到了多边开放的效果。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法()A是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产物B推动了美国贸易自由化进程C是政治霸权在经济上的体现D突破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解析:材料允许适当降低关税,减轻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故A项错误;降低关税有利于推动贸易自由化,故B项正确;此时美国致力于解决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材料未突破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B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概念界定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内涵阐释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培养目标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戊戌变法运动2019全国卷,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命题立意历史解释是多样化的,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去不断地接近历史真实。本题要求紧扣材料信息“1898年”“英文报纸报道”,在特定时空下分析历史现象,作出历史解释。解题指导由时间“1898年”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项排除。答案D一、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史学理论1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任何的考古等证据来证明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这属于典型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曹操的形象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而且西晋陈寿对曹操形象的描述也未必是准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儒学思想的提及且从西晋到南朝儒学地位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西晋时期的陈寿对曹操所持的是称赞的态度故而对其大加赞赏,相反南朝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由于对曹操持否定态度而在作品中对曹操的形象大加鞭挞,故D项正确。答案:D21949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20多年后,有访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劳资冲突对当事人伤害太深B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真相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D口述纪录出现偏差缺乏史料价值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当时劳资冲突,也并未提到对当事人的伤害,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事实“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与个体的记忆“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对比得出: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真相,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受访者的情绪和顾虑,属于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题目中出现的现象并非口述记录出现偏差,属于不同群体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二、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3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尚同”的治世理想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 D百家融合的趋势解析: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尚同”的治世理想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专制统治”的特征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百家融合的趋势”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A4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A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D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古希腊这种人神同形共性特点,有利于古希腊人文主义传统的酝酿和发展,故A项正确;这种朴素民主的宗教观,并不能直接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这种宗教观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而非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这属于因果倒置,故C项错误;基督教思想产生于公元前后,对其产生影响的是希腊后期的斯多葛哲学而非材料中的这种宗教观,故D项错误。答案:A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内涵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培养目标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五四爱国运动2019全国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命题立意高考历史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更加关注时政热点,充分体现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既是中国知识分子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也是我们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试题隐性介入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时政热点,凸显了社会主流价值和爱国主义精神。题干源于统计资料,以比较的形式说明不同时期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的频次,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解题指导材料揭示了19151918年“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的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科学”“革命”等词出现的次数大大超过“民主”。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排除B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否定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故排除。答案A一、以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1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这说明唐朝()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统治者重孝道治天下解析: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中国并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是对老人的赋役优待,并未出现相应的数字比例说明唐朝人口老龄化问题,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牵涉到老人,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对老人的赋役优待,体现了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故D项正确。答案:D2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它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解析:根据材料“背反式憧憬”“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它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实际上期待社会和平,渴望国家统一安定,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不等于对人类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C项错误。答案:A二、以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治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帝情绪日益高涨解析:开始探讨国籍法的问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兴起,故C项正确。答案:C41949年9月20日,华北局作出关于建立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指出:为了进一步建设与加强华北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起见,决定不论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一律于今冬明春普遍建立起来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准备明年召开各省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了()A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形式快速发展B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的确立C中国共产党对根本政治制度的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解析: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尝试“建立起来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是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故选C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