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661582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 1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含义和类型,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本含义和类型,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它与经济增长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它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同时,还应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涵和实现途径;同时,还应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以及我国全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2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本章学习要求2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本章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机制 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本章教学内容3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1 1、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国民生产总值(GNP)(GNP)的不断增加。的不断增加。其公式为:其公式为:GNPGNPt tGNPGNPb b(1(1十十r)r)t t 2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n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劳动,资本,资源)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劳动,资本,资源)n要素生产率(投资、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要素生产率(投资、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进步)进步)n制度(产权、国家、意识形态)制度(产权、国家、意识形态)4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其55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转变二、经济增长方式:含义、类型及其转变二、经济增长方式:含义、类型及其转变 1 1、内涵、内涵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不同方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及其效果,它决定不同方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及其效果,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2 2、两种基本类型、两种基本类型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 3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6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经济增长方式:含义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转变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因素的重要性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现实的客观经济条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现实的客观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性和相容性,决定了其发育、完善并取代旧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性和相容性,决定了其发育、完善并取代旧体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中,遵循伴随着工业化、现代体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中,遵循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因其获得了体制和机制上的化进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因其获得了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而得以顺利展开。保证而得以顺利展开。(一)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特别是转变实绩如何,一个重要(一)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特别是转变实绩如何,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制度变迁是有效的,或者说,体制转变本身具有的前提是:制度变迁是有效的,或者说,体制转变本身具有“制度适应性制度适应性”特征。特征。(二)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它意味(二)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它意味着一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着一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启动和运转;经济增长方式的初步转变,又为经济体制转变创启动和运转;经济增长方式的初步转变,又为经济体制转变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和支持条件。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和支持条件。(三)体制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难度大、涉及面广(三)体制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难度大、涉及面广其中,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点。其中,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点。7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其实现机制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具体的说,演进和改善。具体的说,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数量的增长 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 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质量的提高8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 一、经济发展与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其实现机制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 1、联系:、联系:n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n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增长的结果。n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长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2 2、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是一个偏重于数、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是一个既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在质和量的统一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在质和量的统一中更注重经济质态的升级和优化。中更注重经济质态的升级和优化。9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二、经济增长和经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其实现机制三、考察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三、考察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发展的波动发展的波动与周期与周期10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三、考察经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其实现机制n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体现然要求和体现n1、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n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11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四、经济增长方式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其实现机制n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内涵与促进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内涵与促进“三三个转变个转变”n(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n(二)、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二)、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转变n(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管理创新转变12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五、经济发展方式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其实现机制n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n(一)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n(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方针的拉动作用n(三)优化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n(四)自主创新,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3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三、经济发展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经济发展新模式一、经济发展新模式: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1 1、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2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 1)从)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得到协调发展”。(2 2)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可持续性可持续性 公平性公平性 系统性系统性 共同性共同性14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经济发展新模式:可持续发亚马逊森林的命运n亚马逊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n失去亚马逊森林将会加速温室效应,进一步变暖。u亚马逊正遭受严重破坏,毁林速度惊人,以每年超过200万hm2的速度开垦,平均每8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u如不采取措施,亚马逊森林可能在20年内消失。n巴西政府为发展经济,还将耗巨资实施“大跃进”计划,在亚马逊地区兴建公路、铁路、采矿、水力发电站和房屋,无疑这将加速亚马逊森林的破坏。n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15亚马逊森林的命运亚马逊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亚经济增长的代价经济增长的代价16经济增长的代价1617171818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道路。报告还强调,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报告还强调,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19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全面建设本章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 1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涵义、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涵义、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系;2 2、我国经济发展中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以及我国新、我国经济发展中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以及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城市化发展;型工业化道路和城市化发展;3 3、经经济济发发展展中中的的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和和区区域域结结构构及及其其演演变变规规律律,我我国国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和和区区域域结结构构发发展展和和优优化化的的具具体体要要求求和和思路;思路;4 4、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20本章教学重点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涵义、特征及其之间的联本章教学难点本章教学难点 1 1、理解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理解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性;的重要性;2 2、分析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分析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别。21本章教学难点 1、理解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本章重要概念本章重要概念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 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22本章重要概念 经济发展 链接资料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区域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可持续发展23链接资料经济增长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