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21058525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我国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 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 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 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 护家园。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 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 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 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震发地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 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 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 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向地震局报告, 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 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 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 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 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 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 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 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 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 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 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 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 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 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 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 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 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 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 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3、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4、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5、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保护我们的家园一一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 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 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 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 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 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 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 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 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 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 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 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 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 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 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 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 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 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 定了 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 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 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 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 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 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 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 建立了 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 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 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 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此外,还发射了 “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 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 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 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 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 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 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 灾实效.2. 投入不足资金渠道单一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 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 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 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 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 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 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 高.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 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 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 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 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4. 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 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 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 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 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 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 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 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 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 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 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1. 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 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 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 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 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 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 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 及读物.建立高试论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对策摘 要:电力系统突发性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系统毁坏,主要 包括台风、泥石流、地震、雷电等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短路故障,引发系统事故,造成大 面积停电,甚至造成系统瓦解。本文旨在探讨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处 理办法。关键词:自然灾害电力系统影响对策一引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自然环境、设备技术和人是电力生产的三要素。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及早部署,加大力度做好各项工作,加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 网的灾害防御能力和紧急救助能力,切实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电力系统在风灾、地震、冰灾等灾害中的影响1、在引发电力系统的自然灾害中,风灾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日本的统计表明,其电力 供给中所有故障的70%都是由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产生的。2005年登陆美国的数次飓风, 都给登陆地区的电力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失。其中飓风卡特里娜造成290万户用户停电,飓 风威尔玛更是造成600万户用户停电。事实上,由强风暴所造成的大停电在近些年来在世 界各地呈现递增的趋势。除了在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的倒塌,导地线的裹冰舞动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导地线在裹冰的情况下,由于截面形状的改变,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即 使在风速不高的情况下,也可能引起导地线的舞动。舞动是一种发散型的振动,振幅很大。 日本对其国内的输电线舞动状况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观测,通过研究发现,舞动所造成的事故 包括线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所造成的损失包括电孤烧伤、断股、断线、杆塔损坏、倒塔、 防振锤或间隔棒损坏等。2、地震的发生也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很大的威胁。近年发生的 多次强烈地震都对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些破坏性强烈地震中,电 力系统中高压变电装置的破坏尤其引人注目。在我国发生的地震中,也多次对电力系统造 成严重威胁。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电力系统遭受极大的破坏,从此展开了电力系统 抗震的若干研究工作。3、除了强风和地震外,其它的一些自然灾害也威胁到电力系统的 安全运行和稳定。一些极端气候条件对电力系统的破坏还非常严重。除了冰灾、雪灾以外, 洪水、沙尘暴等也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二、电网应对自然灾害的对策及建议1、要不断提高电网的防灾抗灾水平,设计时应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科 学适用原则,综合政治、安全、经济等因素,充分考虑不同线路的重要性和差异性、同一 线路不同地段的差异性、不同供电区域的差异性等因素。对重要线路提高设防标准,如重 要电源送出线路、骨干网架、重点用户配电线路等;对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通航 河流、重要电力线路以及运行维护和事故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地段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对 同样电压等级的线路,根据其在电网中的重要性,给予差异化的可靠度要求;从设计规范考虑,在不同地区建设的线路,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有更详细的地区差异 化设计原则。在关键线路上,增设地下管道输配电线路作为备用线路,以便于在部分设施 和输配电线路受到损坏时,仍能有效地对用户供电。2、自然灾害有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但有些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地域 性和可预测性,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上可以提前防范。随着当今气候变化加剧、环境恶 化、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地震、台风、暴雨、冰雪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 频率还会进一步加大。面对灾害我们有必要加快电力系统内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 加强与气象、地质、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专业合作,形成电力行业自己的自然灾害数据解读 能力,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水 平。同时,全面收集和长期积累气象资料,特别是微地形、微气象区的资料收集,并做好 分析,掌握历年来电力设施遭灾情况及规律,为输电线路设计、运行维护提供全面可靠的 基础数据。3、加强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及科学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电力抗灾技术创新。研 制和开发新型防冰雪、防污闪涂料及绝缘材料等抵御自然灾害的新产品,并加快其推广应 用;优化导线、杆塔、金具等电网设施的设计,提高电网设施防强风、防冰冻、抗震减振 等抗灾能力;研究输电设施故障测距、在线监测及报警系统、电力设施快速修复等技术, 提升设备安全监测及防灾综合技术。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先进的防灾研究方面的动态。加强 大电网运行技术的研究,研究大电网故障产生的机理,认真分析和掌握大电网运行规律, 增加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的有关设施。三、电力系统提高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建议1、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强网工程,构建坚强牢固电网当前随着电网架构逐渐增大,系统日趋复杂,各级电网企业要针对电网系统存在 的大面积停电风险和配网薄弱瓶颈制约等问题,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自然灾害对电网造成的 巨大破坏情况,增强风险意识,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通过加强电网技术改造,优化电 网结构,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防范发生大面积停电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停电事故,提高电 网安全稳定水平,防范各类风险和灾害冲击.要全面分析电网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 输,配电网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深入开展互联电网安全防御体系,电网应急处理技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措施,构筑牢固的电网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强化电 网安全的技术支撑,提高驾驭电网的能力。2、强化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厂网共同维护系统安全大电网的调度运行日趋复杂,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电力 调度机构要从维护电网安全稳定出发,进一步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 式,加强负荷预测与监控,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故,防范和化解电网风 险,要严肃调度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发电企业要服从调度管理,严格按调度指令安排运 行生产,积极配合开展涉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涉网技术协调问题,加强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厂网共同努力保障系统安全。3、继续深入推进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结合电力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安 全生产专项督查等行动,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充实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 制度.通过吸取和借鉴其他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和好的管理方法,促进安全管理水 平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检查和考核机制,切实落实各级各岗位 安全生产责任,全面防控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参考文献:1. 刘惠玲.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应用.广东电力.2009.12. 万伟.浅析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在电网中的运用及存在问题.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8.53. 王芳.黑龙江500kV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实现.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44. 李函,闵勇,韩英铎;集中分层式稳定控制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 年13期5. 余晓龙,丁仁杰,胡炯,闵勇;区域稳控装置内部数据传输体系的改进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4期6. 薛禹胜,李威,D.J.Hill;暂态稳定混合控制的优化(一)单一失稳模式的故障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0期7. 易俊;周孝信;考虑系统频率特性以及保护隐藏故障的电网连锁故障模型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4期8. 孙光辉;区域稳定控制中若干技术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3期9. 韩祯祥,曹一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J;电网技术;2004年09期10. 孙建连;110kV电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