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综合预报方法.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20668670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及集合预报简介 龚建福 2011.5 南京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多元决策加权法 数学原理 设预报对象 u=( u1, u2, ,u m) 预报技术方法 v=( v1, v2, ,v n) 概率预报集 pi=( pi 1, pi 2, , p im) ( i=1,n ) 由 n种方法对 m个等级的概率预报矩阵: 从历史资料统计各种技术方法的预报准确率为 Wi0( i=1,n ) 有 W=( W1, W2, ,W n) nmnn m m n ppp ppp ppp p p p p 21 22221 11211 2 1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经规一化处理,使 应用模糊变换原理,由各单种技术方法预报作出一个综合的 概率预报矢量: B=( b1, b2, ,bm) =WP 其中 就是概率预报的加权平均,权重函数为 W 取其中极大者 bk=maxbj (j=1,2,.,m) 所对应的等级 k作为最终的决策,即综合预报结果。 1 1 n i iw n i ijij pwb 1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例解:安徽省台暴雨集成预报方法 预报对象:暴雨(一个等级),技术方法: 4种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例解:安徽省台暴雨集成预报方法 数值产品释用预报 ECMWF 0、 24、 48小时 预报资料,按“距离加权 平均法”插值 到每个格点上,计算每个 格点 8项指标,每满足一条 指标就累加 1/8的几率,得 出每个格点的概率预报 P1 值,绘出第一张概率预报 图。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例解:安徽省台暴雨集成预报方法 物理量诊断分析预报 统计出 7条指标,每 满足一条指标累加 1/7几 率,得出每个格点的概 率预报 P2值,绘出第二 张概率预报图。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安徽 97年 7月 2日 08时 -3日 08时的暴雨预报概率图与降水量实况分布 a: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 b:物理量诊断分析预报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例解:安徽省台暴雨集成预报方法 卫星云图定量分析预报 p3=(A0*B0)+(A0*B0-At*Bt)/300 式中: A表示每个格点周围 50*50范围 内的灰度平均值 B表示灰度值大于等于 220的格点数 A*B表示暴雨的预报因子 下标 0表示离预报最近的云图时间,下标 t表示前 t小时云图 预报员经验预报: 综上 4种方法: 有 W=( 75%, 75%, 65%, 65%) P=( 75P1+75P2+65P3+65P4) /280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安徽 97年 7月 2日 08时 -3日 08时的暴雨预报概率图与降水量实况分布 c:卫星云图定量分析预报 d:预报员经验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集成预报(图 e) 根据近年来各种方法的预报准确率情况,将各 自预报的准确率换算成权重系数: W=(75%,75%,65%,65%) 每个格点的综合预报方程即为: P=(75P1+75P2+65P3+65P4)/280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安徽 97年 7月 2日 08时 -3日 08时的暴雨预报概率图与降水量实况分布 e:集成预报 f:实况降水量分布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根据影响系统的类型和具体影响部位的分析判断;数值预报 产品对降水的预报及上一级指导预报意见,作出本地区降水量 和降水形式的预计; 本地区具体影响系统及影响部位垂直运动; 预报季节气候 ; 水汽 ; 局地不稳定 ; 判断暴雨的形成条件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根据影响系统的类型和具体影响部位的分析判断;数值预报 产品对降水的预报及上一级指导预报意见,作出本地区降水量 和降水形式的预计; 本地区具体影响系统及影响部位垂直运动; 预报季节气候 ; 水汽 ; 局地不稳定 ; 判断暴雨的形成条件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根据影响系统的类型和具体影响部位的分析判断;数值预报 产品对降水的预报及上一级指导预报意见,作出本地区降水量 和降水形式的预计; 本地区具体影响系统及影响部位垂直运动; 预报季节气候 ; 水汽 ; 局地不稳定 ; 判断暴雨的形成条件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福建省气候概况 春季 是我省阴湿多雨的季节,就降水的性质与强度区分,包括两个气候阶 段: 3 4月称春雨期, 5 6月称霉雨期。 3 4月份还是我省降雹高峰期。 夏季 7 9月,常见的天气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晴热 干旱天气。第二种是台风袭击下的狂风暴雨天气。第三种是辐合区制约下 的局部或区域性雷雨天气。 秋季 10 11月,福建秋季既受热带天气系统侵袭,又受到西风带系统影响, 主要灾害是热带气旋或热带气旋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下的天气。 9月底 10月 初,冷空气南侵的纬度扩展,我省出现寒露风。 10月下旬,在强冷空气下, 闽江西北可能出现初霜。秋季由于南海常有副热带高压单体存在,我省高 空多为偏西北气流所控制,天气易于连晴,所以是一个相对的少雨季节。 冬季 12月次年 2月,冬季冷空气活动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大约 5 7天。 每次冷空气入侵时,气温连续下降 2 3天,以后又连续回升 3 4天,紧接 着下一次冷空气又来, “ 三寒四暖 ” 循环不止。每年均有几次强冷空气侵 入,造成较剧烈降温,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平均每年不过 2次。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根据影响系统的类型和具体影响部位的分析判断;数值预报 产品对降水的预报及上一级指导预报意见,作出本地区降水量 和降水形式的预计; 本地区具体影响系统及影响部位垂直运动; 预报季节气候 ; 水汽 ; 局地不稳定 ; 判断暴雨的形成条件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根据影响系统的类型和具体影响部位的分析判断;数值预报 产品对降水的预报及上一级指导预报意见,作出本地区降水量 和降水形式的预计; 本地区具体影响系统及影响部位垂直运动; 预报季节气候 ; 水汽 ; 局地不稳定 ; 判断暴雨的形成条件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7.4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局地气象条件分析: 气团指标( K指数) K=( T850-T500) +Td850-( T-Td) 700 T-LnP图 对流性不稳定或位势不稳定的判据: 0 0 0 z se 对流性不稳定层结 中性层结 对流性稳定层结 单站高空风:分析冷暖平流、垂直稳定度等 地形影响: 迎风坡,背风坡 峡谷风,山谷风,海陆风等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根据影响系统的类型和具体影响部位的分析判断;数值预报 产品对降水的预报及上一级指导预报意见,作出本地区降水量 和降水形式的预计; 本地区具体影响系统及影响部位垂直运动; 预报季节气候 ; 水汽 ; 局地不稳定 ; 判断暴雨的形成条件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1. 卫星云图 2. 低空水汽通量辅合区很大; 3.相应的天气尺度系统中高空冷平流和低 层冷平流有利于不稳定层结发展和维持; 4.天气系统中风的垂直切变较弱;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判断冰雹的形成条件 1。雷达回波云顶高度可达 13km以上; 2。 0C层在 4km左右, -20度层约在 400hPa,其间厚度不大; 3。 根据冰雹形成条件,由空气稳定性判断,研究存在以下统计关系: , 冰雹直径约 3 cm; , 冰雹直径约 12cm; ,可能产生龙卷风;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zse 1 1 1 .18 .12 .7 kmc kmc kmc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判断降雪和冻雨的形成条件 1。若云中温度和云底以下温度低于 0度 ,将降雪 ; 2。若云体内下半部温度高于 0度 ,而云底以下温度低于 0度 , 可能降冻雨 ;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降水、暴雨、雨凇的预报 雨淞预报 雨凇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降水云体中在 850hPa及其以下有过 冷却雨层(温度略低于 0 ), 700hPa及附近有暖的融化层(温 度略高于 0 ),而在 500hPa附近为冰晶层(温度约为 -10- 14 )。其中高空冰晶层在冬季常可出现。 我国易形成雨凇的地形背景是西高东低,特别是北、西、南 三面环山,而向东敞口的盆地,这有利于冷空气从东侧低层进 入盆地,构成冷空气垫而暖空气从西南部上空移过。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云雾的 预报 较常见的雾是辐射雾和平流雾两种 。 辐射雾是由夜间辐射 降温引起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成的 。 平流雾则是因为暖湿空 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 , 空气变冷水汽凝结成雾 。 预报雾需 根据当地特点 , 统计归纳自行的预报指标 , 一般预报考虑的思 路为: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足够多 , 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大于 75%; 降温幅度足够大 , 夜间无云或少云将会引起大的辐射降温 。 或者下垫面空气与移来的空气气团之间的温差足够大; 风速足够小,因风速大会导致空气中能量的迅速传播,气团 之间的性质趋近,不利于雾的形成。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极端气温、霜冻、寒露风及干旱风的 预报 极端气温 平流; 辐射; 变性; 霜冻 我国一般把地表最低温度达到零度以下作为霜冻标准。其预报 思路同最低气温的预报,通常以最低温度的预报加上夜间不同天 气条件下地表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来预报;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极端气温、霜冻、寒露风及干旱风的 预报 寒露风的预报; 各地对寒露风成灾的标准划分也因自然背景不同而有差异。一 般指日平均气温 20.0 ( 23.0 )日数 3天的天气过程;或 虽持续时间不到 3天,但最低气温 15.0 ,相对湿度 30%,最 大风力 5级的天气。 对寒露风的预报同秋季对冷空气的预报 。 干热风的预报 对干热风的预报的一般思路同最高温度预报思路 , 但在最高温度 预报的基础上需侧重注意以下两点: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极端气温、霜冻、寒露风及干旱风的 预报 干热风的预报 天气过程的形势演变 。 一般是在冷空气南下而北方无明显降 水过程之后 , 北方处在高空槽后高压脊的控制下 , 并有明显的暖 平流;地面或 850 hPa温度场出现北方暖 、 南方冷的局面 , 气压场 转为南高北低的形势 。 暖平流达到一定的强度 ; 在这种环流背景下 , 高空暖空气下沉增温 , 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 , 两者共同作用便形成干热风天气并维持 , 直到有新的冷空气入侵 才告结束 。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风的 预报 按地转风原理和梯度风原理,估计近似值,这一项取决于影响 系统的气压场; 考虑下垫面摩擦作用。陆地上风向偏向低压一侧 30-45度,风速 约为地转风的一半。海面上风向偏向低压一侧约 15度,风速约是 地转风的 2/3。 考虑变压风影响。变压风沿变压场梯度方向吹,风速与变压梯 度大小成正比。冷锋后的最大风速常常出现在正变压中心附近变 压梯度最大的区域。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第七章 综合分析与预报 风的 预报 考虑热力环流的影响,一是迎风坡的强迫抬升、背风坡强迫下 沉作用;二是狭管效应使风向与山谷走向一致,风速明显增大。 或者对数值预报产品和上级指导预报,加上考虑当地地形和 下垫面热力差异影响,进行判断和订正。对上述各影响因素的具 体估计,尤其是对于当地大风天气的预报,还需要各地自行统计 归纳适宜的预报指标。 7.4 客观综合预报方法 集合预报及其应用简介 Ensemble Forecasting(Prediction); ensemble: n. 全体,剧团,联合演出人员,合奏 曲, 系综; 系综: ensemble,在一定的宏观条件下,大量性 质和结构完全相同的、处于各种运动状态的、各 自独立的系统的集合。 集合预报:集成预报、系综预报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EPS):集合预报系统; 数值天气预报( NWP)的成功是 20世纪最重要的 科学、技术和社会成就之一。 随着计算技术和数值预报理论、方法的发展,数 值预报技术体系已经日臻成熟,建立了系统的数 值预报理论和业务应用流程。 过去 25年来,数值天气预报的技巧有明显提高, 至少是每十年增加 1天。 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 Fi g . 3 . S 1 - b a se d skil l o f o p e r a tio n a l 3 6 - a n d 7 2 - h o u r le a d tim e Nat ion a l Ce n te r s fo r E n vir o n m e n ta l P r e d icti o n ( NC E P ) 5 0 0 h P a g e o p o te n tia l h e ig h t fo r e ca sts m e a su r e d o ve r th e N o r th A m e r ican r e g ion b e twe e n 1 9 5 5 a n d 2 0 0 1 . C o u r te s y o f NC E P Ce n tra l Op e r a tio n s (N CO) . 1955-2000年北美地区数值天气预报预报技巧的演变。 NCEP 500hPa 高度场 S1评分。 高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需要提高。高影响天气 是指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天气现 象与事件。高影响天气事件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 但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改进高影响天气的预 报技巧是 21世纪面临的重大科学与社会挑战之一。 预报时效需要从 7天扩展到 14天,达到中短期天气 预报的极限值。然后再进一步与气候预报相衔接, 共同解决 2周到几周的天气预报,这是目前无缝隙 预报的主要问题。 目前天气预报面临的问题 数值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 初始条件不确定性 。 初始误差随时间增长, 35天 时误差翻倍,小的误差增长更快。 模式不确定性。模式中表征物理过程或计算近似 造成的不确定性,也称模式误差。求解的数值近 似与次网格过程的参数化造成。 固有不确定性。主要由有限模式分辨率产生,也 称剩余不确定性。不论谱模式或格点模式,由离 散网格点代替连续时空的计算方法都会带来一定 误差。 -严格求解不可能,集合预报技术成为一个变通办法 集合预报概念的 PDF描述 解决初值条件误差和模式误差的途径是使用集合 预报系统( EPS)来估计可能预报结果发生的概 率。 EPS不确定性可由概率密度函数( PDF)表征。 它是由不同集合成员构成的频率分布。 初始不确定性 = 初始状态的 可能分布 单一确定性预报 实况 集合成员 预报不确定性 = 预报状态的 可能分布 用 PDF变化来描述的集合预报概念图(引自 ECMWF Newsletter) 集合预报概念 的 PDF描述 集合预报 数值模式 A 数值模式 B 数值模式 A 数值模式 A 数值模式 C 数值模式 A 初始条件 1 初始条件 3 初始条件 2 初始条件 4 初始条件 5 初始条件 6 集合预报示意图 集合预报的分类 按照不确定性的来源: 初值集合(经典集合预报方法):对初始场进行扰动, 反映初值不确定性; 物理集合:对模式内部的物理过程如物理参数化方案、 外强迫等进行改动,反映模式不确定性; 多模式集合:把不同模式用初值集合或物理集合制作的 集合预报结果再进行集合。“ Poor-man”集合预报系统 和超级集合预报系统也属于此类。 按照时间尺度可分为:短期、中期、月动力延伸 和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系统 集合预报系统流程图 初始扰动生成 数值预报模式 集合预报产品 预报检验评价 考虑初始状态不确定性 考虑模式不确定性 提供浓缩信息 为用户使用系统和改进系统提供依据 集合预报系统与传统预报系统 观测系统 资料同化 用户产品 预报模式 观测数据 初 始 条 件 单一预报 观测系统 资料同化 用户产品 预报模式 初 始 条 件+ 误 差 估 计 目标观测 预 报 误 差 用户需求 原始数据 +误差估计 集合概率预报 传统预报系统流程图 新的考虑 目标观测 的集合预报系统流程图 集合预报的意义 平均值: 集合预报平均值的技巧高于控制预报和其 它集合预报成员的预报技巧。一周以后,均值的预 报技巧甚至超过确定性的业务预报模式的技巧。 方差(集合预报离散度): 集合预报方差是控制预 报或确定性的业务预报可靠程度的度量。这是集合 预报最重要的应用。 天气事件发生概率: 集合预报可方便地确定某一天 气现象发生的概率。 对极端事件的预报能力: 增加了对极端事件的预报 能力。 五 天 以 后 , 集 合 预 报 平 均 值 的 技 巧 超 过 控 制 预 报 和 确 定 性 业 务 预 报 的 技 巧 全球 500hPa距平相关系数: ECMWF集合预报平均(绿) 、 业务模式 TL 511(红) 、 控制预报 TL 255(蓝) 和 UK全球模式(黄) 。 集合预报的发展与现状 集合预报方法的提出与发展 1960-1970年代, Epstein和 Leith提出了集合预报 思想和方法,采用 Monte Carlo随机扰动方法; 1983年, Hoffman提出 LAF(滞后平均)方法; NCEP和 ECMWF分别于 1992、 1994年基于 BGM 和 SV方法建立了各自的集合预报业务系统; CMC基于 PO(扰动观测方法)建立了其集合预 报业务系统; 从中期中高纬集合预报开始,逐步向包括热带地 区的短期、月动力延伸和气候预测发展。 集合预报应用现状 中期集合预报方面最为成熟,短期预报和气候预测 方面也开始广泛应用。 NCEP已建立了短期集合预 报系统( SREF)。 以美国 NCEP、欧洲 ECMWF和加拿大 MSC为代表, 这三个中心使用各自开发的初始扰动方法和模式。 中国采用 ECMWF的 SV方法构建 EPS。 日本、南非等国使用 NCEP的 BV方法构建 EPS。 集合预报应用现状 NCEP、 ECMWF和 MSC-EPS的集合平均预报效果检验结果 中国集合预报研究应用现状 国家气象中心于 1996 年采用 LAF方法建立了第一代 中期集合预报系统, T63L16; 1999 年采用 SV方法( T21L16)建立了第二代中期 集合预报系统, T63L16; 1999年年底采用 SV方法( T21L19)建立了第二代 中期集合预报系统, T106L19,投入准业务运行; 解放军理工大学也在开展中期集合预报研究; 基于 GRAPES模式的集合预报系统。 中国集合预报研究应用现状 龚建东、李维京等开展了动力延伸集合预报初值 形成的研究; 张永山、杨辉、陈丽娟等对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 产品的信息提取及解释应用等进行了研究; 1993 年起,中科院大气所曾庆存等在短期气候预 测上采用集合预测方法,用以减少预测结果对初 始场误差的敏感性; 赵彦、郭裕福使用 IAP L2A GCM1. 1 模式对短期 气候数值预报中的集合个数问题进行了研究; 袁重光等对气候预测中的集合方法进行了探讨; 中国集合预报研究应用现状 王晨稀、端义宏利用 MM5 模式通过选择模式的积 云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不同的降水 预报成员进行了集合平均预报和概率预报; 周霞琼等首先用正压模式进行了热带气旋 (TC)路 径集合预报试验; 陈静、薛纪善等用 MM5 模式进行了华南中尺度暴 雨数值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中国集合预报研究应用现状 初始扰动生成原理与方法 几种初始扰动产生的方法 随机方法 时间滞后方法 增长模培育法( NCEP方法, BGMBV) 奇异向量方法( ECMWF方法, SV) 扰动观测方法( CMC方法, PO) 主要问题: 大气动力系统相空间的维数很高, 但初始扰动的个数是相当有限的。另外,模式 本身也有不确定性,需要对物理过程加扰动。 集合预报产品 主要的集合预报产品 集合平均与均方差 RMOP “面条”图 “邮票”图 分簇图 概率分布平面图 极端天气分布图 单点要素时间序列图 Meteogram 台风路径概率预报 集合平均和离散度 描述概率密度函数特性的两个重要参量; 均值: 集合预报平均值的技巧高于控制预报 和其它集合预报成员的预报技巧。一周以后, 均值的预报技巧甚至超过确定性的业务预报 模式的技巧。 方差(集合预报离散度): 集合预报方差是 控制预报或确定性的业务预报可靠程度的度 量。这是集合预报最重要的应用。 “ 面 条 ” 图 5640米 1995年 11月 15日 12时 “ 面 条 ” 图 5640米 “面条”图 a) 5天预报(结束时间 1995年 11月 15日); b) 3天预报 (结束时间 1995年 10月 21日)。等高线: 5640米。 分簇图 把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特征的集合预报成员分成几 种具有不同天气意义的簇 , 为预报员提供形势演变 趋势及其出现的相对频率。 一般簇内成员越多,该簇的预报技巧越高。 针对分簇的研究较多 , 主要集中于分簇的标准与方 法的研究,其方法有非系统聚类和系统聚类两类, 包括 Ward 聚类、距平相关逐步聚类、种子场聚类、 重心聚类、管形聚类、位移和最大相关距离聚类等。 500 hPa 高度场轨 迹分类图( 5-7 天)。属于第一类 的成员数为 15,第 二类为 9,第三类 为 9。 使用 ACC 逐步聚类法得到的 500 hPa 高度场集合预报分簇平均图 (预报时间 : 1999 年 11 月 1 日 00 时 ; 时效 : 96 h, 即 1999 年 11 月 5 日 00 时 ) 集合预报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可方便地确定某一天气现象发生的概率; 可以简单理解为出现某天气现象的成员数与 集合成员总数之比; 通常还需要使用历史观测和预报资料进行偏 差顶针。 概率分布预报图 观测的风和 42h 集合预报导出的发生大于 40m/s强风的概率 将集合预报系统输出的格点预报结果时间序 列(包括平均场和均方差等),通过 downscaling等方法,映射到站点上,即可形 成单点预报时间序列图。 单点预报时间序列图 ( METEOGRAM) 台风路径概率预报 0 - 120小时台风路径预报 提前 5天的对 2000年 2月侵袭莫桑比克的热带气旋 Eline的 路径的集合预报和确定性预报。 0-24h(蓝), 48-72h (绿)和 96-120h(粉)气旋的可能位置。 台风“ Neoguri 浣熊” 台风 ” Kalmaegi 海鸥” 台风“ Fung-wong 凤凰” 台风“ Hagupit 黑格比” 集合预报系统( EPS)的表现通常是用若干个检验 参数来评估的。这些评估表明某个集合预报系统是 一个具有技巧的系统。但是这些检验并不能回答用 户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集合预报系统能给我们带来 效益吗? 如果,通过使用预报,用户采取了否则不会采取的 相应措施,并且从中受益,那么预报对用户是有价 值的。 因此,一个预报系统对一个具体用户的价值 的评估将不仅涉及到预报自身的固有技巧,还涉及 到用户决策过程的详细知识和用户的活动对天气敏 感的精确特性。 概率预报评价 经济价值评价 集合预报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ECMWF 把集合预报与海浪预报模式耦合, 用大气和海浪集合预报一起制作横渡大西 洋的船舶航线预报; 法国气象局用污染模式与 ECMWF 集合预 报模式耦合,预报海面石油泄漏形成的污 染物飘逸过程。 集合预报与数值模式发展并重 只有建立在一个好的预报模式和能反映初值 或物理过程等不确定性的好的扰动基础上的 集合预报系统才可能显示出比控制预报有更 强的预报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数值 预报模式本身的发展,相信控制预报和集合 预报的水平都会提高,两者共同促进数值预 报的发展。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