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增强养老服务吸引力公司可行性报告_模板参考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261470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9 大小:12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增强养老服务吸引力公司可行性报告_模板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关于成立增强养老服务吸引力公司可行性报告_模板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关于成立增强养老服务吸引力公司可行性报告_模板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增强养老服务吸引力公司可行性报告报告说明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通过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照约定时间到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并提供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等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服务体系。此外,社区养老服务还包括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等。通过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可以在家中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同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176.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97.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9.79%;建设期利息35.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5%;流动资金1643.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3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9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6067.18万元,净利润2586.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5.31%,财务净现值6434.6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21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项目建设进度7四、 项目提出的理由7五、 建设投资估算10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12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13一、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趋势13二、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14三、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15四、 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原则17五、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战略18六、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形势20第三章 发展规划22一、 公司发展规划22二、 保障措施28第四章 公司治理31一、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31二、 内部监督比较37三、 激励机制37四、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43五、 公司治理的主体45六、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47七、 内部监督的内容50八、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57九、 决策机制60第五章 企业文化管理65一、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65二、 培养名牌员工71三、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76四、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85五、 企业文化的整合95六、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100七、 品牌文化的塑造103八、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113第六章 运营模式117一、 公司经营宗旨11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1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18四、 财务会计制度121第七章 人力资源方案125一、 员工福利计划125二、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27三、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特征130四、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131五、 劳动环境优化的内容和方法133六、 确立绩效评审与申诉系统的内容和意义135第八章 财务管理139一、 现金的日常管理139二、 分析与考核143三、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44四、 流动资金的概念145五、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146六、 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147七、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49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1一、 建设投资估算151建设投资估算表152二、 建设期利息15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3三、 流动资金154流动资金估算表154四、 项目总投资15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5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6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15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3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65四、 偿债能力分析16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6五、 经济评价结论167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关于成立增强养老服务吸引力公司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四、 项目提出的理由社区养老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主要形式包括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可以有效解决老年人就近照料和家庭临时托管的需求。社区养老能整合社区资源,专业化地提供养老服务,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对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也是建设社区依托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通过社区机构、志愿者、互联网等各种手段,提供便捷、全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同时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服务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侧重于老年人自主选择和居家养老,促进老年人融入社区生活;二是以社区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注重个性化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四是强调志愿者的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社区养老服务可以缓解老年人养老难题,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政府实施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养老服务品质的重要性1、服务品质是吸引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优质的服务品质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和家属对养老服务的信任感。2、服务品质是营造良好品牌形象的关键。养老机构要想通过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入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品质,形成较高的良好口碑,提升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如何提高养老服务品质1、加强员工培训。养老机构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服务品质。2、丰富老年人活动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有意义、富有乐趣的社交与娱乐活动,能够让他们感到生活更有意义和幸福感。3、提高硬件设施的质量。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主要是为了享受便利的生活保障。在硬件设施方面,养老机构需要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智能化程度,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适。4、优化服务流程。在服务过程中,应该遵循规范、专业、细致的服务流程,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服务标准,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三)增强养老服务的吸引力1、引入新型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可以引进国外成功的养老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其推广到本地市场,并且增加自己的特色,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2、建立信任和安全感。通过提高服务品质、加强安全管理等方式,树立起老年人和家属对养老机构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养老服务的吸引力。3、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养老机构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开放日等活动来推广服务产品。同时也可以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提供完整服务链的需求,增强养老服务的证明力和品牌形象。4、创新服务模式。养老机构可以结合科技发展等行业趋势,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引入更多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服务,提升养老服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176.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97.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9.79%;建设期利息35.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5%;流动资金1643.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3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497.3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956.2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89.00万元,预备费52.10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9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6067.18万元,纳税总额1649.17万元,净利润2586.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5.31%,财务净现值6434.6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21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4176.491.1建设投资万元2497.301.1.1工程费用万元1956.201.1.2其他费用万元489.001.1.3预备费万元52.101.2建设期利息万元35.361.3流动资金万元1643.832资金筹措万元4176.492.1自筹资金万元2733.032.2银行贷款万元1443.463营业收入万元19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6067.185利润总额万元3448.506净利润万元2586.377所得税万元862.138增值税万元702.729税金及附加万元84.3210纳税总额万元1649.1711盈亏平衡点万元7558.34产值12回收期年4.2113内部收益率45.3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434.66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变得难以维持。因此,社区养老服务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1、智能化、数字化服务成为主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将采用更多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如智能床垫、智能监测系统、远程医疗等,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社区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提供基础的生活服务,还将包括文化娱乐、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内容。同时,社区养老服务还将向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使之更加符合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和爱好。3、社会化养老服务成为趋势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将更多地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式养老服务,而是各类机构、企业等参与其中,通过合作、联合来提供更加完善、全面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可以减轻老年人家庭压力。4、互联网+养老服务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来社区养老服务也将依托互联网平台来推动发展。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和高效性,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更加快速地接触到老年人,并且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总的来说,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将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福祉,采用更多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使服务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还将向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互联网化方向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服务,为这个群体带来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二、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成为了当务之急。以下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一)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应该将社区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发挥优势,形成完备的服务网络。(二)社会力量的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包括民间团体、志愿者、企业等,发挥他们在服务方面的独特作用。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三)创新管理模式社区养老服务应该采用创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部门职能隔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给老人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同时,应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四)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养老服务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将老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提供科学、专业、人性化的服务。要不断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及时解决老人的反映和意见。以上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三、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发展的进步,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以下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些方向:(一)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养老服务的本质在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这需要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等多种手段。(二)拓展服务内容社区养老服务必须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相适应,拓展服务内容也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关键方向。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多元化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推动智能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建设也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监测、智能化交流等目标,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实施精准化服务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必须实施精准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调查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和实效性。(五)促进多元化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也需要促进多元化的发展,包括政府、社会力量、市场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同时,也需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与其他服务领域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四、 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原则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旨在满足老年人在生活、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原则如下:(一)以老年人为中心社区养老服务应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围绕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贴近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二)综合配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应当综合配套,包括生活、医疗、康复、文化、体育等多方面服务。通过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让老年人有多元选择,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三)家庭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应当以家庭为基础,通过家庭与社区之间的紧密协作,为老年人提供以家庭为主的、以社区为依托的、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真正做到患难与共、艰苦同甘的服务。(四)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社会力量也应当积极参与,发挥其优势,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有保障的养老服务。(五)逐步发展多层次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应逐步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包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驿站、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老年人不同需求的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五、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战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养老服务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层面促进老年人生活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它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一)建立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该中心具有机构全面、服务项目齐全、专业人员配备有力等特点,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服务。同时,政府需要加大对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扶持,为其及时提供资金及政策等支持。(二)积极推广家庭式、社区式养老服务除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外,家庭式和社区式养老服务也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中建设养老卫生院、日间照料中心、长者活动中心、老年食堂等,提供便捷、实用、人性化的服务,能够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和生活习惯。(三)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具体包括加大服务领域投入、推动相关法律政策配套完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等。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监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需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六、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形势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形势的详细论述。(一)政策支持有力随着国家政策的加大支持力度,社区养老服务正逐渐得到发展和推广。例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支持,提高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速度。(二)需求增长迅速随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比例1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三)市场潜力巨大尽管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但是其市场潜力巨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未来五年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这也给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技术手段不断升级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总之,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形势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三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通过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便捷、贴心的养老环境,同时也方便老年人的亲友进行照顾和监护。社区养老服务离不开专业化服务方式和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的支持,因此需要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该服务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社会各界对其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一)发展计划1、发展战略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转变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致力于构造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推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经营目标目前,行业正在从粗放式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染整技术,保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按照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规范公司运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二)具体发展计划1、市场开拓计划公司将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根据下游行业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加快市场开拓步伐。主要计划如下:(1)密切跟踪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建立市场、技术、生产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2)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优化以营销人员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途径,扩大公司知名度,增加客户及市场对迎丰品牌的认同感; (4)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省内外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2、技术开发计划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将重点围绕提升产品品质、节能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公司将在现有专利、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将技术研发成果整理并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通过对公司无形资产的保护,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为保证上述技术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研发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开发能力。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育、拥有一支有事业心、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人才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为此,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培育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2)加强与高校间的校企人才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3)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4)积极探索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企业并购计划公司将抓住行业整合机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竞争优势,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推进收购、兼并、控股或参股同行业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公司,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5、筹融资计划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生产线建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均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计划和需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资产结构、资金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满足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筹措资金。(三)面临困难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业务将不断发展和扩大,但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公司今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也使公司面临较大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的压力。公司必须尽快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目标。1、资金不足发展计划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公司融资手段较为单一,所需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融资成本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如果不能顺利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公司的发展计划将难以如期实现。2、人才紧缺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将影响公司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能否尽快引进、培养这方面人才将对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司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四)采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公司拟建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改变融资渠道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为公司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构建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及时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缓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1、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对经营规模快速提升面临的挑战公司现有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将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需加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确保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营销人才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为此,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通过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公平有序的职业晋升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保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3、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增强公司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厚度,形成完整有序的人才梯队,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2、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密切跟踪印染行业政策及最新发展动向,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二、 保障措施(一)强化产业行业监管认真贯彻执行产业政策法规和产业行业规章、标准,加快产业行业监管办法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产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预警,规范产业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二)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各方意识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加大组织相关部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宣传作用,通过推广成功示范经验,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三)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产业资金规模,设立产业工作专项资金。加大产业战略实施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实施转化、构建支撑体系、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奖励力度等方面。引导企业增加产业投入。大力发展产业质押融资、产业保险等金融创新,形成多渠道的产业投入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五)健全政策法规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完善涉及产业的地方立法,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强化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文化政策的衔接,健全区域市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产业目标评估制度,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六)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形成融合发展、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应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加强与相关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加强产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将产业现代化工作推进纳入考核范围。第四章 公司治理一、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针对公司治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在1999年就出台了公司治理准则,旨在帮助其成员及非成员评估和改善其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中国各级监管部门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指引和要求,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2年1月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运作,完善公司治理。为了满足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质量的关注,各国与各组织纷纷推出了公司治理原则。直以来,OECD公司治理原则(以下简称原则)都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政策制定者、投资人、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国际标准。2002年,OECD公司治理指导小组对原则进行了重新审议,目前的原则是体现各成员及非成员公司治理挑战及经验的范本。原则是一个灵活的工具,提供了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特殊情况的非约束性标准、良好实践和实施指南。(一)确保有效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为了确保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需要建立一套适当且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管和制度基础,以便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私有的契约关系。这种公司治理框架,通常是以一国特殊的自身环境、历史状况以及传统习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由法律、监管、自律安排、自愿承诺和商业实践等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其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公司治理框架应该考虑到它对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市场的信誉度的提高、由它而产生的对市场参与者的激励机制以及对市场透明度和效率的促进。(2)在一个法域内,影响公司治理实践的那些法律的和监管的要求应符合法治原则,并且是透明和可执行的。(3)一个法域内各管理部门间责任的划分应该明确衔接,并保证公共利益得到妥善保护。(4)监督、监管和执行部门应当拥有相关的权力、操守和资源,以专业、客观的方式行使职责,对它们的决定应给予及时、透明和全面的解释。(二)股东权利与关键所有权功能公司治理框架应该保护和促进股东权利的行使。在此方面除了确保股东基本权利的行使外,还应当获得有效参加股东大会与涉及公司重大变化的决定,并得到相关方面的通知。此外,公司应当披露特定股东获得与其股票所有权不成比例的控制权的资本结构和安排,允许公司控制权市场以有效和透明的方式运行,为所有股东行使所有权创造有利条件。(三)平等对待股东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确信其所提供的资本会受到保护以及不受公司管理者、董事或控制性股东滥用或不当挪用。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少数股东和外国股东)受到平等对待。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所有股东应能够获得有效赔偿。原则中规定,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应当在此方面实现:(1)同类同级的所有股东都应享有同等待遇;(2)应禁止内部人交易和滥用权力的自我交易;(3)应要求董事和主要执行人员向董事会披露,他们是否在任何直接影响公司的交易或事务中有直接、间接或代表第三方的实质性利益。(四)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关于确保外部资本以权益和债务两种形式流入公司,因此公司治理框架应承认利益相关者的各项经法律或共同协议而确立的权利,并鼓励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在创造财富和工作岗位以及促进企业财务的持续稳健性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五)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公司治理框架应确保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所有重要事务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绩效、所有权和公司的治理。一个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推动真正透明的产生,这是以市场为基础公司监控的关键特征,也是股东得以在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行使股东权利的核心。一个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资本市场吸引资本和保持信心。信息披露也有助于加强公众对企业的组织和活动、公司政策和绩效以及公司与所在社会关系的理解。(1)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至少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公司目标;主要的股份所有权和投票权;董事和主要执行人员,以及他们的报酬;重要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与雇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关的重要问题;治理结构和政策。公司应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其怎样运用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管理结构和公司政策的披露,特别是股东、经理层和董事会成员之间权力的划分,对评估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很重要的。(2)应根据高质量的会计标准、金融和非金融披露及审计标准,对信息进行准备、审计和披露。(3)在准备和提交财务报表时,为提供外部和客观的保证,年审应由独立审计员进行。(4)信息传播渠道应当使用户公正、及时、费用合理地获得有关信息。(六)董事会的责任董事会是在股东大会上由全体股东选出的董事所组成、代表股东的利益和意志、执行公司业务的常设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负责,向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工作。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中心组成部分。董事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直接决定了公司治理的质量。论及董事会的责任,必然涉及董事会向谁负责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董事会应向股东负责。董事会是由股东选举和任命的、接受全体股东的委托、承担受托责任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当然要向委托人负责。从另一方面来看,股东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也应向其所有者负责。从法律角度考察,以“董事会应向公司负责”的表述更为恰当。其一,董事会绝不仅仅是一个受托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董事会承担着设定公司目标,制定公司战略、计划和政策等责任。如果董事会仅向股东负责,当出现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不一致时,董事会的决策可能会使公司丧失良好的发展机会或失败。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恶性并购就是一个恰当的说明。其二,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在法律意义上,股东并不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与全体股份有所不同”。1909年,英国上诉法院在关于留声机和打字机有限责任公司诉斯坦利的判决中明确规定,公司既不是股东的代理人,也不是他们的托管人。大法官巴克利勋爵否决了认为在实践中股东可以被视为其公司的观点。同时,他认为:“董事不是服从某个作为个人的股东发出的指令的仆人,而是按照规定被授予公司控制权的人;一旦被授予权力,只有达到或超过足以修改公司章程的决定多数股东的否决,他们才会失去控制权。即使所有股东都作为个人行动时发出同一指令,董事们也没有义务服从这个指令。”公司治理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的受托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诚实、尽职、谨慎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尽管世界上并不存在单一的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许多经济组织和研究机构(如OECD等)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构建在一些共同要素基础之上的。因此,构建在这些共同要素之上并且包容已有的各种不同模式的公司治理原则,是有相当的实用价值的。它既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标准和方针政策,也是公司管理层次的实务原则,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市场参与者的实务操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二、 内部监督比较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监督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调节。内部监督是在尽可能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纠正企业发生的错误和舞弊,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改进意见反馈给管理者,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予以弥补。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都规定监督为其构成要素。COSO报告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内部监督的定义、内容与组织机构方面进行了比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缺陷报告、档案记录与验证,内部监督的主要进行机构为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三、 激励机制(一)道德风险与设置激励机制的必要性1、激励机制的概念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或者说,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所谓激励机制是指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机理制度安排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工作激励。2、道德风险的概念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营活动的人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道德风险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较完备契约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而形成的。公司治理机制实质上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合同的组合。从委托一代理关系的角度分析,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解决的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包括代理人道德风险成本)与代理人动力问题,是关于公司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如何分享公司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安排。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旨在使经营者获取其经营一个企业所付出的努力与承担的风险相对应的利益,同时也使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约束。科学的激励机制,应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避免隐蔽、偷懒和机会主义等。激励机制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经营者的潜力和效能,实现公司利润,即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股东与经营者利益的博弈,最终实现股东与经营者“双赢”的利益格局。(二)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激励相容性原理和信息显露性原理为设计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1、激励相容性原理激励相容性是指把企业经营权和剩余索取权集中于一人,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利益制约,即管理者的收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从而使双方利益目标一致。由于各利益主体存在自身利益,如果公司能将各利益主体在合作中产生的外在性内在化,克服合作成员“搭便车”的动机,就会提高每个成员的努力程度,提高经营绩效。如果管理者监督程度会因为与被管理者的利益和动机相同而降低,一种有效的安排就是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利益制约关系,也就是说使管理者的收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从而双方产生激励相容性。财产的激励和利益的激励合理组合、相互制衡是使公司内各所有者之间实现激励相容的关键。其中财产的激励是以财产增值为目标来激励其行为。这种激励表明管理者本身就是公司财产的所有者。而利益的激励,对公司内非财产所有者的其他成员来说,激励其行为使其个人利益得以实现。财产激励与利益激励相互制约,利益激励不能脱离财产激励,而财产激励依赖于利益激励的实现。2、信息显露性原理获得代理人行为的信息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关键。这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分布具有不对称性,除非通过货币支付或者某种控制工具作为激励和代价,否则代理人就不会如实相告。因此,要使代理人公布其私人信息,必须确立博奔规则。根据信息显露性原理,每个引致代理人扯谎的契约都对应着一个具有相同结果,但代理人提供的信息完全属实的契约。这样不管何种机制设计把隐蔽和扯谎设计得如何充分,其效果都不会高于直接显露机制。为使期望收益最大化,作为机制设计者的委托人需要建立满足一些基本约束条件的最佳激励约束机制。而最基本的约束机制通常有两个。首先是所谓刺激一致性约束。机制所提供的刺激必须能够诱使作为契约接受者的代理人自愿地选择根据他们所属类型而设计的契约。如果委托人涉及的机制所依据的有关代理人的理性信息与实际相符,那么这个机制代理人带来的效用应该不会小于其他任何根据失真的类型信息设计的机制所提供的效用。不然代理人可能拒绝该契约,委托人无法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其次是个人理性约束,即对代理人的行为提出一种理性化的假设。它要求代理人做到接受这一契约比拒绝这一契约在经济上更划算,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参与机制设计博奔的利益动机。如果配置满足了刺激一致性约束,那么此配置就是可操作的;如果可操作的配置满足个人理性约束,那么该配置可行,从而保证激励约束机制处于最佳状态。(三)主要内容国际公司治理研究人员通过实证研究和总结得出对经营者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1、报酬激励机制对经营者的报酬激励,可以由固定薪金、股票与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构成。西方现代公司聘用的高中层经理(包括总经理、事业部或子公司经理),一般采用激励性合同的形式,将固定薪金、奖金、股票等短期激励与延期支付奖金、分成、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长期激励进行结合。在美国公司中,按照长期业绩付给的激励性报酬所占比例很大,总经理的固定薪金比重并不高,奖金等报酬形式同公司效益挂钩的部分比重大,长期激励性的报酬可达其总收入的40%至60%,综合计算下来,有的总经理的年收入甚至可达几千万美元。(1)固定薪金。固定薪金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优点是稳定性好,没有风险,缺点是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高强度的刺激性。(2)奖金和股票。奖金和股票与经营者业绩密切相连,对于经营者来说,有一定的风险,也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但容易引发短期行为。(3)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指允许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以接受期权时的价格购买股票,如果股票价格上涨,经营者的收益就会增加。这种方式在激励经营者长期化行为时,作用显著,但风险很大时间越长,经营者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4)退休金计划。退休金计划有利于激励经营者的长期行为,以解除其后顾之忧。2、剩余支配权与经营控制权激励机制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通俗地说,就是公司股东与经营者约定分享公司经营利润的一种激励方式。经营控制权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具有职位特权,享受职位消费,能够给经营者带来正规报酬激励之外的物质利益满足,如豪华的办公室、汽车、合意的雇员等。3、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这种激励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声誉、荣誉及地位是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高层经营者或称职业经理人非常注重自己长期职业生涯的声誉,声誉和荣誉激励一方面能使经营者获得社会赞誉产生成就感和心理满足,另一方面可能意味着未来的货币收入。4、聘用与解雇的激励机制聘用和解雇对经营者行为的激励,是通过职业经理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来实现的。这种激励方式与上述声誉激励相联系。声誉是经理被聘用或者解聘的重要条件,经营者对声誉越重视,这种激励手段的作用就越大。实现公司内部激励机制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完善公司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二是要完善经理人员任免机制;三是要建立经营者风险抵押机制;四是要完善和加快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设,重视市场约束作用。四、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一)机构投资者及其特征1、机构投资者的含义机构投资者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商业保险公司和各种投资公司等。2、机构投资者的种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等。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投资公司及养老基金。3、机构投资者的特征机构投资者的特征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追求的是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的投资项目;机构投资者拥有行业及公司分析专家、财务顾问等,具有人才优势;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股东身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二)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的形式机构投资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活动中的。事实上,早期的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色彩非常淡薄,它们只是消极股东,并不直接干预公司的行为,并且非常倾向于短期炒买炒卖从中牟利,因此,早期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是微弱的。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放弃了华尔街准则“用脚投票”,在对公司业绩不满或对公司治理问题有不同意见时,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把股票卖掉,“逃离劣质公司”,而是开始积极参与和改进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因主要在于:严格限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渐趋宽松;机构投资者成长很快、规模不断扩大;以“股东至上主义”为核心的股权文化的盛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表现为:首先,解决国内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需要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其次,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正面临着转变投资理念、开辟新的投资途径的任务;最后,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拥有人才、资金和政策优势,这也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可能性。(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途径1、行为干预机构投资者作为投资人有参与到被投资公司进行管理的权利。机构投资者发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就增持该公司的股票,然后对董事会加以改组、发放红利,从而使机构投资者持有人获利。2、外界干预机构投资者还可以直接对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层施加影响,使其意见受到重视。例如,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其代表的代言人对公司重大决策(如业务扩张多元化、购并、合资、开设分支机构、雇用会计师事务所表明审计意见等)施加影响。五、 公司治理的主体公司治理的主体是指治理的控制权在谁手中,在公司治理涉及的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等)中,究竟哪一方在整个流程中起主导地位。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股东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一)股东治理模式该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股东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是企业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理应享受因经营发展带来的全部收益,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应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应独享企业所有权。在这种股东至上的一元治理模式下,股份持有相对集中,大股东持有比例一般在50%以上:股票流动性差,持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公司;大股东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公司所有权与公司控制权相统一。传统的公司法所体现的也是这种“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模式,即股东大会享有公司的各种权力,董事会只享有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限权力,仅是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者和股东大会的附庸。(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公司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种治理模式开始出现。财务资本、知识资本等各种资本所有者在不断的博奔后,最终将通过参与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分配权加入公司治理模式中。当非股东方提供了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性资源或提供了与股东提供的资源相当时,股东独大的局面就会发现变化,公司控制权将被分割,多方主体共同经营,继而产生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又先后经历了股东、管理者共同治理,股东、管理者、员工共同治理,以及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三种模式。此种模式在德日两国较为常见。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与股东治理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谁拥有剩余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英美,70%以上的企业经理人认为股东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而在法国、德国和日本,绝大多数企业经理人认为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有利益最大化。六、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一)股权结构的含义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和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以及股票的集中度(或分散度)和股东的稳定性。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