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0124341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系实际,谈民俗的特征和社会作用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 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 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一、多元性与复合性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 征。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 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 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 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还 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华的都市民 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保持 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内共存着 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我们在探讨中国民俗多元性特点时,不能忘记中国民俗 的另一特性即复合性。多元性与复合性紧密相关。中华文 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 伟。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 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 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二、阶层性与地方性首先阶层性,这是就社会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中国传统 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 造者和承载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 要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不仅中下层社会相较于上层 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就是中下层社会内部亦有着民俗差 异。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形成了 淳朴、节俭、勤劳的民俗本色。而属于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 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 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逐渐养成铺张、浮靡、好新慕 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 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当 然,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 的习俗。其次是地方性,这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 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 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异 习,千里而殊俗”,这是较概略的区分。总之,民俗文化的 发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下进行的,它受地理环 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民俗文化 显现出浓烈的地方特色。三、神秘性与实用性神秘与实用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性,这是就民俗事象 本身性质来说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民众的实用目的,大 多依靠神秘的民俗行为来促成,神秘性事象无论怎样复杂, 目的也只有一个,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首先看中国民俗的神秘性。民间传承着大量古老风习, “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依然浓烈,民俗事象大多蒙上了神秘 色彩。佛、道二教的传播与流行,尤其是道教对民俗生活的 介入,使中国传统民俗的神秘色彩更为浓厚。其次,实用性。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最本质的特点,民俗服 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人们依赖民俗开展生产,繁衍后 代,寻求精神愉快。民众创造了民俗,民俗服务了民众。民 俗信仰的直接功利性是它区别于一般宗教信仰的根本特征之一。当然,中国民俗的实用性,不仅仅表现在信仰心理方 面,更重要的是许多民俗活动在民众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效 用。四、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文化因其传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相袭,代相 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民俗作为一种基础文化,它在 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随着时空的变化 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异性特征。稳 定性,是中国民俗性格突出表现之一。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 农业社会,虽然发生了几十次大规模的王朝更迭的战争,但 农业社会的基础并未动摇,几千年一以贯之的农业宗法社会 性质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由此围绕着农耕社会所形成的大农 业民俗得到相对稳定的传承。这种稳定性主要有以下体现: 家族观念的稳定性,节俗传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生仪礼习俗 的稳定性。但是,中国民俗性格的稳定性只是相对而言,我 们在讨论民俗的稳定特性时更应强调其变异的特性。变异性 是中国民俗的显明特征之一。民俗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 传承。民俗的变异性从总的方面看,与历史性、地方性相关 联,同类民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会有各自的特点。民俗文化的以上特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作用 表现如下:一教化功能社会生活先于个人而存在。个人不能选择他所希望的社 会形式;人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条件下创造历史的。美国学 者本尼迪克特,曾这样描述风俗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 作用:个人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 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 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 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 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 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二. 规范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往往与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例如 吃饭,可用刀叉、也可用筷子或手抓。民俗的作用,在于根 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群 体或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社会规范有多种形式,它们大略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 一层是法律,第二层是纪律,第三层是道德,第四层是民 俗。其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 范。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律缘于民俗。民俗 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成文法所规 定的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必须强制执行的一小部分,而民俗却 象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之中支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从吃 穿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社会交际到精神信仰,人们都在不自 觉地遵从着民俗的指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意识到民 俗的规范力量,因此也就不会对其加以反抗。民俗对人的控 制,是一种“软控”。但却是一种最有力的深层控制。三。维系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 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民俗能维系社会稳定,任何一个都在不断变化,每一种文化 都必须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加以调整。 在社会生活的世代交替中,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不断被后 代复制,由此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即使是在大规模的急剧 社会变革中,与整个民俗体系相比,发生的变化总是局部 的、渐变的,这就有效地防止了文化的断裂,维系社会生活 的相对稳定。所以,民俗是人们认同自己所属集团的标识。四。调节功能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 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显而易见。人类创造了文化,目的是为了享 用它。人不可能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地劳作,必须在适当的 时间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休息体力,调剂精神。享受劳动 成果,进行求偶、社交等活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节 日、游戏、文艺、体育的民俗,它们是人类生活的调节剂。 民俗也有宣泄的功能。人类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生物本能在 群体中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无论是肉体行为压抑,还 是心理压抑,对人类来说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如果不在 某种程度上得到宣泄,一旦积郁起来集中爆发,其后果不堪 设想。有的民俗就是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如古希腊罗马的 酒神节,人们在节日里饮酒狂欢,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这 时全被打破。民俗还有补偿功能。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的 种种需求,往往在民俗中得到某种补偿。恩格斯在谈到德国 的民间故事书时曾说:“民间故事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 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 奋和慰籍,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田地变为馥 郁的花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