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044294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97 大小:14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xx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xx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xx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xx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8一、 项目概述8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8三、 资金筹措方案8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9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9六、 研究结论9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12一、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12二、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14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15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背景18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19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4七、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26八、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28九、 竞争者识别29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33十一、 定位的概念和方式37十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背景40十三、 创建学习型企业41十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46十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0十六、 保护现有市场份额52十七、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56十八、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58十九、 大数据与互联网营销62第三章 公司成立方案77一、 公司经营宗旨7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7三、 公司组建方式78四、 公司管理体制78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79六、 核心人员介绍83七、 财务会计制度84第四章 经营战略分析90一、 企业使命决策应考虑的因素和重要问题90二、 企业目标市场与营销战略选择92三、 企业融资战略的概念100四、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101五、 营销组合战略的选择108第五章 运营管理112一、 公司经营宗旨11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1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13四、 财务会计制度116第六章 SWOT分析122一、 优势分析(S)122二、 劣势分析(W)123三、 机会分析(O)124四、 威胁分析(T)124第七章 公司治理方案130一、 公司治理的特征130二、 监事132三、 控制的层级制度136四、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138五、 专门委员会149六、 高级管理人员155第八章 项目投资计划159一、 建设投资估算159建设投资估算表160二、 建设期利息16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1三、 流动资金162流动资金估算表162四、 项目总投资16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6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4第九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6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6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6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6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7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71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73四、 偿债能力分析17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74五、 经济评价结论175第十章 财务管理方案176一、 筹资管理的原则176二、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77三、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181四、 存货管理决策183五、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85六、 计划与预算192七、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93八、 决策与控制196报告说明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147.7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49.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57%;建设期利息23.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4%;流动资金1375.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6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3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109.57万元,净利润2488.8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7.58%,财务净现值7999.0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2.8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义务教育公平保障行动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待定)5、项目联系人:罗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147.7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49.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57%;建设期利息23.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4%;流动资金1375.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68%。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147.7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195.47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52.32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3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0109.5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488.8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7.58%。5、全部投资回收期(Pt):2.8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403.63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六、 研究结论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147.791.1建设投资万元1749.381.1.1工程费用万元1089.211.1.2其他费用万元623.821.1.3预备费万元36.351.2建设期利息万元23.331.3流动资金万元1375.082资金筹措万元3147.792.1自筹资金万元2195.472.2银行贷款万元952.323营业收入万元13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0109.575利润总额万元3318.516净利润万元2488.887所得税万元829.638增值税万元599.329税金及附加万元71.9210纳税总额万元1500.8711盈亏平衡点万元3403.63产值12回收期年2.8713内部收益率67.58%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7999.06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一、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二)义务教育的制度性不平等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就会直接导致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造使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水平也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二、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优质均衡通过教育资源的高标准,教育质量的高公平,校际差异的高均衡和各类群体的高覆盖,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和社会满意度。优质均衡督导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是一个上台阶的工程,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更好地支撑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是一个抓引领的工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龙头和统领,指引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促内涵的工程,围绕提高质量,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尽快从硬件建设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是一个贴民心的工程,回应了群众关切,有利于推动解决义务教育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三)衡量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尺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补齐短板,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要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更强、待遇保障更强、管理制度更强。特别要解决好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等制度,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次发展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各级的法定义务。2007年,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短短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从部门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后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二)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更是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此后,面对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客观情况,国家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等到2012年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印发,更是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用坚持将公平普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依法依规科学推进、强化地方责任落实、以督导为抓手强力推动来定义以2013年5月教育部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为起点开启的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统计显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有效巩固了两基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明显缩小了义务教育差距,基本形成了一揽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制度安排。这背后,是一组看不见的数字6年来,累计共组织督学和专家4000多人次,进行了149省次督导评估,检查学校25万所,召开座谈会约1万次,对140万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意见逐县列出问题清单1万余条。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安排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累计4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约30万所,增加3000万个学位,补充教师193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80万人次。(三)实现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社会进步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相和谐统一、城市要与农村相统一、效率要与公平相统一。这一判断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以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教育格局和生态。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735%。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汹涌而来的教育人口,给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给输出教育人口的农村教育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以改革创新推动系统化变革,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新世纪之初,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差距的新思想。两个会议随即引发了全国教育理论界的大讨论,有关教育平等思想、公平思想、科学发展等一时成为主流理论话题,并引领了一系列推进均衡发展的早期实践。而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这一政策取向下,坚持雪中送炭,着力抬高底部、补齐短板,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一种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2016年5月20日,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文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调动了8个部委的力量,充分彰显出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心和魄力。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背景(一)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义务教育是中国的百年梦想。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经过2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解决了有学上问题的中国,实现了从一个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百年梦圆,千年寄望。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每一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二)对义务教育有了新的追求中国对义务教育的期待和追求从来没有止步,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逐渐上升为改革共识并由此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时,以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渴求为出发点,以公平理念为支撑的均衡发展诉求为切入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义务教育正在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迈进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新时代的灿烂历史。如何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依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命题。要深刻领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上台阶、抓引领、促内涵、贴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要义,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一)义务教育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坚持就近入学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基本追求。就近入学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政策,脱离就近入学政策,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距离、区域外的竞争而无学可上,保障所有人有学可上,必须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动摇;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必须坚持就近原则,保障区域内所有学生上学距离最近,并设定最大上学距离限制。2、义务教育要科学合理划片在优化就近入学政策时,增加划片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建立多方参与的听证会制度,保证划片规划公开透明,超越简单的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标准,根据学校类型、特色采用分类复合划片,既保证可选数量,也保证可选类型。3、义务教育要创新学区规划超越传统的距离模型,引入随机机制,采用概率分布描述入学机会,将入学机会公平定义为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将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问题转换为多维空间内概率分布向量的距离最小化问题,构建包含最大距离约束和学校容量约束的概率分布相似最大化就近随机学区规划模型。4、义务教育要优化招生程序,保证程序公正加大招生信息公开力度,利用多种信息公开途径,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实时向社会、家长公布招生信息、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家长和学生知悉招生信息、招生流程;优化招生流程,简化报名程序,规范资格审查;引入第三方机构,科学论证监测招生程序,保证招生在阳光下进行。(二)义务教育要扩大优质教育机会均衡1、义务教育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优质教育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核心追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将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学校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对接和互融;完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机制,建立学校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科学测算人口变化,解决学校布局和学龄人口分布不匹配的问题;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学位扩容增位,形成科学的学校规划。2、统筹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县域内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联盟、合作教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课程共享、教师流动和联合招生,推动县域教育优势互补发展。引进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散机制,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整体质量。3、建立义务教育统筹制度,协调区域招生各级牵头组建招生委员会,统筹区域内的中小学招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招生名额,平衡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招生指标,严禁盲目扩张学校规模;建立区域间统筹协调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跨区域入学合理合法,严格审核入学资格,保障入学机会,同时严禁无序流动择校。切实解决随迁子女上好学难题,有序推进随迁子女就近进入优质学校。4、义务教育要扩展特殊群体优质教育机会补齐短板,重点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条件,加大财政支持、政策倾斜,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品质;同时,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扩大特殊儿童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三)探索适切义务教育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探索适切择校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最高追求。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应包括受教育的自由权,而且侧重于权利的自由选择属性。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就是让学生可以选,即政策允许选择,探索县域内学生自主择校+县域宏观调控的模式,在划片招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有选择适切教育的机会。2、义务教育要提供适切择校的条件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长、职业,让学生能够选,即学生有能力选和有学校可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同时,加快推进区域内学校特色化发展,让学生有校可选。3、健全选择适切义务教育机会的机制健全适切教育的机制就是让学生能选好,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多校联动、家长参与、全程监管,在程序公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切教育。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进教师、家长、学生的联系,依托家委会和其他机制,帮助家长熟悉孩子在学校的身心状况,促进家长深度了解孩子、学校情况,以便辅助孩子作出合理、适切的教育选择。健全家长深度参与入学规划、入学程序、入学结果监控的机制,改变盲目择校的观念,作出理性选择。4、义务教育要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在统筹管理、优化程序基础上健全配套机制,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健全政策推进机制,为招生政策落实提供必要的制度、经费、行政等资源支持;健全过程监控机制,遵循招生原则,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组建多方参与的招生监督委员会,避免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健全及时响应机制,畅通实时反馈渠道。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作为两种不同的发展策略,或者发展模式,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这两种模式的选择并不是由某个特殊人物或特殊群体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而产生变化。非均衡发展是一种超常规、超速度的跨越式发展,非均衡发展格局最初的确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人们在教育发展快速增长而欣喜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分化、就业问题等困扰。义务教育发展所存在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学校差距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事实表明,非均衡最初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负面作用却愈加突出,这对社会的稳定、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都极为不利。换句话说,义务教育非均衡化的状态和演进已经不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形势,必须进行彻底地反思和改革,使义务教育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形势和方向。(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同时,科学的理论内含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支撑科学的理论,这种科学的方法便是统筹兼顾。(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国民的普及性教育,不能人为地扩大差距。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公平是一种观念,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对公平有不同的理解。公平是指权利平等,即不同的人,不分财产、性别和宗教都获得平等的权利;从经济上说,公平可以理解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教育上,公平是指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在现代社会里,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义务教育是要为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能性的过程,义务教育的基本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一个扩大向个人提供可能性过程。七、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二)义务教育的制度性不平等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就会直接导致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造使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水平也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八、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优质均衡通过教育资源的高标准,教育质量的高公平,校际差异的高均衡和各类群体的高覆盖,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和社会满意度。优质均衡督导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是一个上台阶的工程,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更好地支撑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是一个抓引领的工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龙头和统领,指引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促内涵的工程,围绕提高质量,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尽快从硬件建设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是一个贴民心的工程,回应了群众关切,有利于推动解决义务教育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三)衡量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尺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补齐短板,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要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更强、待遇保障更强、管理制度更强。特别要解决好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等制度,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九、 竞争者识别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确定自身的业务范围并随着实力的增加而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在确定业务范围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导向支配。企业的每项业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要服务的顾客群;要迎合的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企业确定自身业务范围时着眼点不同,业务范围导向就不同,竞争者识别和竞争战略也随之不同。1、产品导向与竞争者识别产品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某种定型产品,在不从事或很少从事产品更新的前提下设法寻找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产品导向指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既定的,而购买这种产品的顾客群体和所要迎合的顾客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寻找和发掘。在产品导向下,企业业务范围扩大指市场扩大,即顾客增多和所迎合顾客的需求增多,而不是指产品种类或花色品种增多。实行产品导向的企业仅仅把生产同一品种或规格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产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现有产品不愁销路;企业实力薄弱,无力从事产品更新。当原有产品供过于求而企业又无力开发新产品时,主要营销战略是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市场渗透是设法增加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开发是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用现有产品满足新市场的需求。2、技术导向与竞争者识别技术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以现有设备或技术为基础生产出来的产品。业务范围扩大指运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或对现有设备和技术加以改进而生产出新的花色品种。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技术导向指企业的生产技术类型是确定的,而用这种技术生产出何种产品、服务于哪些顾客群体、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根据市场变化去寻找和发掘。实行技术导向的企业把所有使用同一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适用条件是某具体品种已供过于求,但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仍然有良好前景。与技术导向相适应的营销战略是产品改革和一体化发展,即对产品的质量、样式、功能和用途加以改革,并利用原有技术生产与原产品处于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的产品。技术导向未把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大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视为竞争对手,易于发生“竞争者近视症”。例如,钢笔的竞争产品包括圆珠笔、铅笔、墨水笔、毛笔和电脑等。当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行业迅猛发展时,本行业产品就会被淘汰或严重供过于求,继续实行技术导向就难以维持企业生存。3、需求导向与竞争者识别需求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顾客的某一需求,运用可能互不相关的多种技术生产出分属不同大类的产品去满足这一需求。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需求导向指所迎合的需求是既定的,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产品和所服务的顾客群体却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而变化。根据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避免过窄或过宽。过窄则市场太小,无利可图;过宽则力不能及。例如,铅笔公司若将自身业务范围定义为满足低年级学生练习硬笔字的需求则太窄,其他的铅笔市场被忽视;若定义为满足人们记录信息的需求则太宽,衍生出许多力不能及的产品,如电脑、录音机等。实行需求导向的企业把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适用条件是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投资能力、运用多种不同技术的能力和经营促销各类产品的能力。如果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而无法按照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也要在需求导向指导下密切注视需求变化和来自其他行业的可能的竞争者,在更高的视野上发现机会和避免危险。需求导向的竞争战略是新产业开发,进入与现有产品和技术无关但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行业。4、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某一群体的需求。业务范围扩大指发展与原顾客群体有关但与原有产品、技术和需求可能无关的新业务。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顾客导向指企业要服务的顾客群体是既定的,但这一群体的需求有哪些,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什么,则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加以确定。实行顾客导向的企业把满足同一顾客群体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顾客导向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某类顾客群体中享有盛誉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并且能够转移到新增业务上。换句话说,该顾客群体出于对公司的信任和好感而乐于购买公司增加经营的与原产品生产技术上有关或无关的其他产品,公司也能够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促销新产品。顾客导向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在原顾客群体中的信誉、业务关系或渠道销售其他类型产品,减少进入市场的障碍,增加企业销售和利润总量。缺点是要求企业有丰厚的资金和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并且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顾客信任和满意将损害原有产品的声誉和销售。5、多元导向多元导向指企业通过对各类产品市场需求趋势和获利状况的动态分析确定业务范围,新发展业务可能与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都没有关系。如宝洁公司经营幼儿食品,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经营啤酒、饮料和冷冻食品等。实行多元导向的企业把所选定业务范围内的所有同类企业都视为竞争者。适用条件是企业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跨行业经营的能力。多元导向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抓住市场机会,撇开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对企业业务发展的束缚;缺点是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将损害原成名产品的声誉。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次发展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各级的法定义务。2007年,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短短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从部门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后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二)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更是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此后,面对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客观情况,国家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等到2012年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印发,更是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用坚持将公平普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依法依规科学推进、强化地方责任落实、以督导为抓手强力推动来定义以2013年5月教育部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为起点开启的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统计显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有效巩固了两基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明显缩小了义务教育差距,基本形成了一揽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制度安排。这背后,是一组看不见的数字6年来,累计共组织督学和专家4000多人次,进行了149省次督导评估,检查学校25万所,召开座谈会约1万次,对140万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意见逐县列出问题清单1万余条。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安排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累计4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约30万所,增加3000万个学位,补充教师193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80万人次。(三)实现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社会进步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相和谐统一、城市要与农村相统一、效率要与公平相统一。这一判断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以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教育格局和生态。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735%。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汹涌而来的教育人口,给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给输出教育人口的农村教育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以改革创新推动系统化变革,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新世纪之初,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差距的新思想。两个会议随即引发了全国教育理论界的大讨论,有关教育平等思想、公平思想、科学发展等一时成为主流理论话题,并引领了一系列推进均衡发展的早期实践。而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这一政策取向下,坚持雪中送炭,着力抬高底部、补齐短板,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一种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2016年5月20日,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文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调动了8个部委的力量,充分彰显出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心和魄力。十一、 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力反击或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而造成的。不过,也有重新定位并非因为已经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本田试图把它的元素(Element)车型定位在21岁的消费者,公司把元素描述成“在轮子上的宿舍”,广告表达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在海滩上围绕他们的汽车开晚会,这吸引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而实际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却是42岁,许多年长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能够找回自己年轻的激情。将怀旧情结作为卖点,本田开拓了中年消费者市场。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如上所述: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使潜在的消费者或用户对一种产品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产品差异化是在类似产品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因而产品差异化是实现市场定位目标的一种手段。十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背景(一)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义务教育是中国的百年梦想。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经过2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解决了有学上问题的中国,实现了从一个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百年梦圆,千年寄望。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每一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二)对义务教育有了新的追求中国对义务教育的期待和追求从来没有止步,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逐渐上升为改革共识并由此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时,以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渴求为出发点,以公平理念为支撑的均衡发展诉求为切入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义务教育正在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迈进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新时代的灿烂历史。如何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依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命题。要深刻领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上台阶、抓引领、促内涵、贴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要义,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十三、 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