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793770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 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根据年龄、潜在的原因及部位不同,将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和反复肺炎。具体判断条件见表1:表1: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 2岁7322+5 岁6225+14 岁522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 则不能。但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因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需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是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需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 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二)证候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 候部分(GB/T 16751.2-1997)。1. 肺脾气虚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纳呆 食少,倦怠乏力,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澹薄,咳嗽多汗,唇口色 淡,舌质淡红,脉弱,指纹淡。2. 气阴两虚证:反复感冒,手足心热,低热,盗汗,神疲乏力,平时多汗, 口干喜饮,纳呆食少,肌肉松弛,咽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指纹淡红。3. 肺胃积热证:反复感冒,口渴,伴口臭或口舌生疮,夜寐欠安,纳差, 大便干,咽红,舌红,苔厚或黄,脉滑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脾。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防风、白术、党参、山药、煅牡蛎、陈皮、 甘草。中成药:童康片、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2. 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黄芪、防风、白术、沙参、麦冬、 五味子、鸡内金、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中成药:槐杞黄颗粒等。3. 肺胃积热证治法:清宣肺胃。推荐方药:凉膈散加减。连翘、栀子、黄苓、薄荷、桔梗、牛蒡子、芦根、 大黄、朴硝、竹叶、生石膏、甘草。(二)其他疗法1. 捏脊疗法:操作时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 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 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每次反复捏6遍。每 天捏1次,每周治疗5天,4周为1疗程。2. 穴位注射法: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注射消毒,得气后 注射,每次每穴0.20.3ml。隔34天注射1次,1周2次,4周为1疗程。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痊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和病情符合同年龄组正常标准。显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疗前平均数减少2/3以上。进步: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疗前平均数减少1/32/3。无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疗前平均数减少V1/3。(二)评价方法1. 疗效观察时间应在1年以上,注意排除随访期间的混杂因素,同时在进 行疗效比较的时候要考虑中医药干预的季节性。2. 疗效评价在强调呼吸道感染次数的同时,还可包括病情轻重(上感、气 管支气管炎、肺炎)、病程长短(患病天数)等内容。3. 在疾病疗效评价的同时,宜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 评价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 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ZY/T001.4-94)。(1) 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2) 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 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 等症。(3) 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 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4) 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 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 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 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 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2)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二) 疾病分期1. 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2. 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3 .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三) 疾病分型1.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 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四) 证候诊断(1) 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 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2) 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 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 滞,脉濡数。(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 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 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 指纹淡,脉濡。(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 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6)脾肾阳虚泄泻证:大便稀澹,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 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二、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药汤剂 风寒泄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 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湿热泄泻证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推荐方药:葛根苓连汤加减,葛根、甘草、黄苓、黄连。中成药:苍苓止泻口服液、儿泻停颗粒等。 伤食泄泻证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推荐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中成药:保和丸等。 寒湿泄证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推荐方药: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 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藿香、诃子、炮姜。中成药:小儿止泻散等。 脾虚泄泻证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 豆、莲子肉、砂仁、意苡仁。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启脾口服液等。 脾肾阳虚泄泻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2) 中药煮散剂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采 用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去渣服。2. 推拿治疗(1) 小儿推拿法 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或顺 运八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揉 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 寒湿泻: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 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湿热泻: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里, 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1次。 脾虚泻: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 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或揉腹: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逆时针方向揉2分钟; 揉气海: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揉百会:顺时针方向点揉2分钟;揉龟尾:揉 250-300次。或捏脊叩督法:从长强穴上2cm至大椎穴反复捏提3-6遍,从大椎 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穴叩击3-5遍,频率为160-180次/分。(2) 三字经流派推拿法 风寒泄泻: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清补大肠等。 湿热泄泻: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小肠等。 伤食泄泻:清胃、清天河水、运八卦等。 脾虚泄泻:揉外劳宫、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脾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脾肾阳虚泄泻:揉二马、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等。手法频率约150-200次/分,每日操作1次。3. 外治法(1)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36-37C之间,药量 按1-2ml/kg 次,保留灌肠。禁忌症:肛门周口及直肠疾病患者。(2) 敷贴疗法风寒泻方:藿香、防风、苍术、茯苓、炮姜。湿热泻方:葛根、黄连、黄苓、黄柏、车前子。伤食泻方:丁香、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脾虚泻方:党参、茯苓、白术、吴茱萸。脾肾阳虚泻方:党参、吴茱萸、肉桂、丁香、茯苓。将以上药物分别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根据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 置于患儿脐部,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6-8小时,每日1次。(3) 针灸疗法 针法常规取穴:止泻穴、足三里、三阴交。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中脘;腹胀加天枢;伤食加刺四缝。具体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 灸法:患儿取仰卧位,点燃灸条,距离皮肤2-3cm,灸至皮肤红热为度, 时间约为15-20分钟。分别灸神厥、中脘、天枢及足三里等穴,如食滞明显,可 加脾俞、胃俞等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每日1次。或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4) 电磁波疗法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4. 基础治疗(1) 轻度脱水者给予ORS 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2) 体温超过38.5C者给予口服对布洛芬混悬剂或乙酰氨基酚滴剂以降温。(3) 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5. 护理(1) 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暂时禁食, 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污染及不易消化的食物。(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防 止发生红臀。(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泄泻变证。三、疗效评价1. 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版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 正常,主症积分减少N90%。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减少V90%、N67%。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 化指标有所改善,主症积分减少V67%、N33%。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主症积分减少V33%。2. 评价方法疗程结束时对疾病、证候及安全性指标等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参照国家卫生 部药政局2002年版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