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六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692334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六 【教材分析】本文是本单元第三篇文章,且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故可不把字词掌握当作教学重点。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入手进行分析鉴赏,可培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和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办法。【学生分析】初中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已选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并且而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初中教材已安顿学生对作者在信中大幅写景与写作目的的关系作了了解。【三维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深趣。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格调,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感受力。3、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格调。4、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观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构想】拟将课文与吴均的文章进行比拟阅读,可以借助对吴文的复习顺利导入新课,并且在复习旧课的根底上对新课进行学习,既能温故又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真正做到温故知新。【课时安顿】一课时。【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弄懂文意。2、复习?与朱元思书一文,比拟与本文的相通之处。3、记下预习中的问题,留待课堂共同解决。【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展示?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浮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有人认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自明本志,也是对朋友朱元思婉言相劝,希望他能早日离开官场,过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而唐朝大诗人王维也曾经写过一封类似的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学生读课文,多媒体展示作者的情况。2、正字音(多媒体展示):北涉玄灞(b)步仄径(z)黄檗(b)猥(wi) 多思曩昔(nng)辋水(wng)舂(chng)皋(go) 轻鲦出水(tio)沦涟(lin)三、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难题,问题可能波及到下列方面1、这是一封书信,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大段篇幅写景2、王维之诗、画被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篇散文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呢与他的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有人说,王维不希望裴迪应试做官,是否是这样的呢四、老师梳理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组织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或由老师讲解1、再读全文,找出各段中透露出作者目的的词句:猥不敢相烦(想邀未敢)多思曩昔(未邀而思)倘能从我游乎(想邀而问)小结:这封信的目的从文字上看实际上是为了邀请友人一同去游览故山。板书:想 忆 邀 (同游)2、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哪些地方读读这些写景的地方。这篇散文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呢与他的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找出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用自己的话描摹出这些美景。(朗读指导,说说文中两段处理的区别,并结合学生的描摹,解释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谈谈写景的特点:(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总结并过渡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再引导学生从画面上去看诗文是如何到达绘画的效果的。)学生分析第一处景物的五句话写景的角度:第一句总写,二、三两句写所见,四、五两句写所闻。景物的特点是清(寒)、静。(请同学们体会此处写景动静结合的写法,为突出环境的“静,用声音响动来烘托冬夜的清与静。“吠声如豹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静夜的特点。)第二处写景“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清皋,是写所见;“麦陇朝雊一句是写所闻。(找出其中的颜色词,体会其色彩鲜艳而美丽的画面特色。这里的动词运用也很有表现力。凝练地描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3、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写景的地方,感受其中的意境,体会其写法之妙。4、稳固拓展:多媒体展示(?与朱元思书写景的局部,讨论两文的相通之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小结: 王维工诗善画,苏轼曾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有人认为此文也饶有诗情画意,不妨说是“文中有诗,诗中有画。 从两文写景的地方可以得出共同的写景手法:视觉、听觉结合。以动衬静,虚(比喻和夸张)实(白描)结合。 (很多诗文都用了这些手法) 都运用了整句,且大都是四字句。整齐,有节奏感,能叙述作者对大自然的钟爱之情,所以他说这里有“深趣。板书:冬夜之静 春日之美5、景物写得如此之美,那作者为什么大段篇幅写景学生答复之后,多媒体展示?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反映美景力量的词句。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提山僧、僮仆(板书三人名)和山僧同饭而不同游,与僮仆同行却没有交流,没有同乐 ,多思曩昔同乐为什么与裴能同乐教师讲授裴迪和王维的关系:裴迪是同王维来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他开元末在张九龄荆州幕府(孟浩然有?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从军诗,可证),后到长安,曾隐于终南,?唐诗纪事卷一六云:“迪初与王维、兴宗俱居终南。维得辋川别业后,常“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新唐书王维传)在王维与裴迪唱和的诗中,多称迪为“秀才,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云:“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以佯狂遁世的接舆喻裴迪,可见天宝年间,迪有较长时间未居官,过着隐逸的生活。裴迪?青雀歌:“动息自适性,不曾妄与燕雀群。幸忝鹓鸾早相识,何时提携致青云。他何尝不想致身青云,但又洁身自好,不妄与燕雀同群,这或许是他仕途失志、只得归隐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在隐居中,他逐渐接受佛教思想,从中获得精神抚慰,?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说:“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裴迪今存诗二十八首,都是同维的赠答、同咏之作;而维集中同迪的赠答、同咏之作,那么达三十余篇,其数量超过维与其他任何一个作者的这类作品,由此即可见两人之间交往的密切。又从王维的宽慰裴迪(见?酌酒与裴迪诗)和裴迪的冒险到菩提寺探望王维(时维被叛军拘于寺中),也可看出他们之间互相关怀、患难与共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两人的思想、志趣相合作为根底的,用王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携手本同心(?赠裴迪)。小结:为什么能与裴同乐呢 同道,志趣相同,热爱大自然。并且关系深厚。 文章还写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天机清妙。也就是说有观赏大自然美景的能力。所以作者既不与山僧同游,而同游的僮仆对大自然的感受是无法与王维形成共鸣的。 引申:既然是说裴迪是天机清妙者,为什么作者用“不急之务去打搅他呢“闲事却有“深趣,对什么人是“闲事呢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况是故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 ),现在大家是否能理解其中的“闲人之意了“闲人是天机清妙者,对大自然的美有不凡的感悟能力,热爱自然,厌恶世俗之人,而王维以“山中人自称,意即在此。那“闲事实指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景,进而到达“息心脱俗的境界,所以说王维写信给友人,醉翁之意不在游山玩水,因为他可以独游,也可以和山僧或者是僮仆去游,不一定非要和好友一道去,更何况又是“故山呢人们不是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吗小结:可以看出作者视裴迪为知音,是纵情山水的同道,所以作者想用自己的友情和共同热爱的自然美景来相劝诱友人。作者虽然半官半隐,但它一直是向往隐居生活的。这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得出来。所以他在文中自称“山中人。其中游故山的“深趣恐怕真是世俗之人难以了解的吧板书:趣王维也是以景感人,以情感人,只不过没有吴均那样明说“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但可以看出两人的写作中都表现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意。所以作者王维要写僧人饭而不与之同游,与僮仆同行却不同乐,目的就是诉说自己希望能与朋友来观赏美景,因为他认为是一个“天机清妙者。)6、学生读全文感受景与情,深入探讨,感受美情,理解整散结合的艺术效果: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明确:例子1:首段及“斯之不远,倘能山中人王维白。都是散句。例子2:“北涉玄灞,清月映廓。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高低;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和“当待山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都是骈句。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轻灵自由,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有节奏而又不单调,读来活跃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同学们也要看到这双明亮的,秀美的,含情脉脉,或炯炯有神的眼睛。五、范读全文或多媒体展示朗诵课件六、温故知新多媒体:1、以下加点字在句中有何意义方: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今方来,吾欲辱之足下方温经是:日暮乡关何处是吾祖死于是然是中有深趣矣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故人庄故山殊可过去:去国怀乡与山僧饭讫而去西蜀之去南海因:因地制宜因小失大因驮黄檗人往2、词语活用现象:步仄径北涉玄灞夜登华子冈七、布置作业多媒体:1、课后察看校园内外景色,运用课堂学习的两文写景的办法写一篇短文。2、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