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件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284646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雨巷》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雨巷》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1905-1950),原名戴丞,原名戴丞,笔名有戴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诗集有我的记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其中难的岁月等,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称为“雨巷诗人雨巷诗人”。1905.03.051905.03.05 出生于浙江杭州。1919 1919 入杭州宗文中学。19221922 与杜衡、施蛰存、张天翼等合组文学团体兰社,创办兰友旬刊,由戴望舒担任主编。19231923 与施蛰存一同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1925 与杜衡一同转入震旦大学法语特别班。1927 1927 四一二事变后,受国民政府通缉,隐居家乡杭州,不久又和杜衡 到江苏松江县暂避施蛰存家中。1928 1928 住进刘呐鸥上海家中。与冯雪峰、刘呐鸥、杜衡、施蛰存、徐霞村等人组成水沫社。雨巷发表于上海小说月报19卷8号。断指载无轨列车第七期。1929 1929 与刘呐鸥、施蛰存等合办水沫书店。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与刘呐鸥、施蛰存合编新文艺月刊,共出八期。19321932五月五月,现代月刊创刊,由施蛰存任主编,戴望舒、杜衡为编辑。十一月赴法国留学。1933 1933 八月八月,第二本诗集望舒草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杜衡作序。19351935 与穆时英妹妹穆丽娟结婚。19361936 与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卞之琳等创办新诗杂志。1937 1937 第三本诗集望舒诗稿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1938 1938 举家搬往香港,后应邀任星岛日报文艺副刊星座编辑,编发大量抗日诗文。1939 1939 发表元日祝福。1942 1942 遭日本特务逮捕。写成狱中题壁与我用残损的手掌。19471947 译恶之华辍英,由上海怀正文化社出版。19481948 第四本诗集灾难的岁月由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1949 1949 赴北平。19501950 二月二十八日病逝。诗集诗集: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37)戴望舒诗全编(1989)诗:诗:l古神祠前l秋夜思l印象l夜蛾l白蝴蝶l烦忧l秋天的梦l偶成l断指l我的记忆l游子谣l狱中题壁l我用残损的手掌l过旧居l八重子l在天晴的时候l致萤火l赠克木l夜行者l雨巷雨巷l眼l我思想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首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当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人民大革命失败了,一大批共产党人遭到杀害。像诗人这样的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遭到沉重的打击,对革命感到非常失望,对前方的道路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下去,他彷徨彷徨、徘徊徘徊、迷茫迷茫、孤独孤独。同时,在这种近乎绝望的感情中,又有一丝朦胧而痛苦朦胧而痛苦的希望,这种感情是很复杂的,仿佛满眼黑暗中的一丝微弱而朦胧的光,作者的这种感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这首诗正是当时那一代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丁香姑娘,丁香姑娘,则是美丽而忧愁的理想的象征。自古以来,丁香都代表了人们的愁心,这位丁香姑娘,也是“结着愁怨”的,毕竟,作者当时内心里是非常伤怀伤怀、痛苦痛苦的。然而,作者的理想不曾消失,因此,他又赋予丁香姑娘新的意义新的意义,那就是作者的理想理想的象征,丁香姑娘在作者的笔下又是美丽而有希望希望的。全诗共七节,可以分三层。全诗共七节,可以分三层。第一层(1节)写雨中的期望;第二层(26节)写梦幻中的丁香;第三层(7节)写浓重的失望和彷徨。本诗借助具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意境,运用低沉而优美的韵调,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开篇作者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主人公也是作者的化身,他孤独地寂寞于绵绵细雨中。尽管如此,他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一个丁香一样的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结着愁怨的姑娘/。”想象中的姑娘美丽而又愁苦,“丁香一丁香一样的颜色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又彷徨哀怨又彷徨”,可说与主人公是同病相怜,是主人公渴望的知己:“我我”多么渴望能够与她说些什么啊。然而她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又惆怅冷漠、凄清,又惆怅”,她走近,“又投出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飘去,所有的美丽和惆怅在如注的雨歌中消散。剩下的仍然是“我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孤独地彷徨。诗中作者创造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全诗语调优美,回环往复,如低沉忧伤的音乐缭绕不断。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一朵气味芬芳的紫丁香紫丁香。很多不了解戴望舒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读者,在初读雨巷这首诗时,或许都会觉得,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那位丁香般的姑娘的爱慕、期待之情。其实,这首诗中的许多意象都有它的象征意义,只是戴望舒将这种象征手法运用得相当成功,丝毫不留痕迹,将自己复杂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因此,这首诗被称作是“中国象征派诗中最成功运用暗示性抒情的典范”。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是一个平淡的诗人,仿佛他缺少诗人应有的潇洒与气质他诗中总带着淡淡的忧郁,但又那么容易打动我的心,让我的心随着诗节一起律动。读戴望舒的诗,犹如品一盏淡淡的清茶,回味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